<h3> 為紀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五十周年,2018年8月26至28日我們原遼大附中初一三班(現120中學)部分知青同學,重新踏上了遼寧省昌圖縣曲家鄉小坊村這塊曾辛勤耕耘的土地。光陰荏苒,同學們自從七十年代從農村青年點抽調回城,已有四十幾年沒有回到這里了;歲月蹉跎,往事歷歷在目,我們在深情地找尋當年的足跡,重溫青春的影像與記憶……。<br></h3> <h3> 光陰似箭,一晃五十年,我們還清晰地記得,當年是從沈陽南站(現沈陽站)乘火車來到了昌圖縣曲家公社,到達那里時天已經黑了,早早就在火車站等我們的老鄉趕著膠輪大馬車一路顛簸、按照在校事先分好的村屯把我們拉到了所在隊部。鄉親們見到我們這些從大城市來的小青年高興的了不得,院子里大人、小孩睜大眼睛新奇地看著我們,就聽屋子里鍋碗瓢盆叮咚響,熱氣騰騰,炊煙裊裊,樸實的大叔大嬸們里里外外忙個不停,就像過大年似的,張羅最好的飯菜招待我們這些遠方的“客人”。那個年代遼北農村興豬肉燉粉條,大豆腐和小雞燉蘑菇,我朦朧地記得,第一頓飯好像就吃的這些,這次返鄉我們又特意回憶了一下,來農村下鄉那頓晚飯吃的什么?同學們說:“還能有啥?‘豬肉燉粉條’唄!”說完一陣爽朗的笑聲在田野回蕩,青春的往事啊,鮮活地存留在我們的記憶中……<br></h3> <h3> “知青”,一個光榮、響亮、特殊的歷史稱謂,自共和國成立六、七十年代整整一代人,其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推動者、踐行者,現大多年歲已高而退出經濟和政治舞臺,但他們吃苦耐勞,樸素善良的高尚品格以及奮發向上,優秀閃光的履歷將永遠載人共和國的發展史冊。<br></h3> <h3> 我們那個年代大多青年都渴望參軍,我也一樣,年輕時就想當兵,想戴上金燦燦肩章,威武神氣一身戎裝照張相,1970年我19歲那年參軍政審體檢都通過了,但沒去上,聽后來知情人講,因為公社武裝部不認識接洽人被擠掉了,非常遺憾沒去上廣州空軍地勤部隊。這次在八面城站利用火車停站幾分鐘抓緊拍照時,同學們看我興沖沖的樣子風趣地說:“照相把風紀扣系上?!蔽艺f,“不用,重現當年知青形象,越土越隨便越好?!币惠呑恿耍傁氪S軍裝留個影,這兩天回鄉終于實現了,感覺真的挺“帶勁”,就此也了卻了我一個長久的心愿。<br></h3> <h3> 為了找回當年知青生活勞動的情景,一位女同學穿上了她當知青時穿的黃上衣,這件衣服她一直整潔地珍藏了幾十年;黃軍包,也是一位女生翻箱倒柜在家里找到的,都是那個年代知青的實物,我們一往情深地復原那段珍貴的歷史畫面,<br></h3> <h3> 這里是曲家鄉政府,變得一點以前的影子也沒有了。我們還依稀記得,那時是一個不算太大的小院,四周坐落幾趟紅磚瓦房,一條不很太寬的沙石路,來來往往人很多。公社廣播站記載著我們青春奮斗的事跡,我們的耳邊還在繚繞著知青同學那充滿激情純真的播音員聲音。<br></h3> <h3> 這是現在的小坊村委會,我們怎能忘卻,在那個蹉跎歲月,我們曾在這里編織出青春的夢想,揮灑了汗水的光亮,也正是這些素有糧倉美稱的昌圖玉米、大豆和高粱滋養了我們,在這塊神奇而廣闊的天地上我們奮力耕耘少則三年,多則八年,把壯麗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毫無保留奉獻給了這塊桑田,這片山崗。</h3> <h3> 這是當年我們從沈陽到鄉村下火車的車站“曲家店火車站”,現在也今非昔比,面目皆非,四十幾年前的痕跡蕩然無存,聽說現在每天只有一列通往雙遼的過路車停靠,那時來往旅客,熙熙攘攘的熱鬧場面都不見了。<br></h3> <h3> 這幅照片,是在八面城火車站方圓幾里唯一尚存的“古跡”,原來的“國營站前第三百貨”,布滿歲月滄桑,唯有我們還能回憶起她當年耀眼的容貌,這里是我們那時每逢在八面城中轉回城,間歇、購物常常光顧的地方。</h3> <h3> 一頓豐盛的午餐,聽說我們這些“青年” 回來了,鄉親們準備了幾道農家菜,又到相隔幾里路的飯店預定了幾個“城里菜”,拿出當地特產“小燒”酒款待我們,一種憨厚樸實,熱情洋溢,濃濃的鄉情讓我們為之感動。</h3> <h3> 答謝晚宴,相見時難別亦難,期盼已久的小坊之旅一行接近尾聲,同學們舉辦小聚,舉杯共祝福,感謝大哥、大嫂及老鄉對我們熱情的接待,<br></h3> <h3> 朝陽升起,沉睡中的小坊大地,一派田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我們衷心祝愿我們的第二故鄉在未來的歲月里,蒸蒸日上,富足安康。</h3> <h3> 夕陽西下,晚飯后我們漫步在鄉間小路,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剛巧趕上了這個時候,遙望浩瀚的夜空,閃閃的星星,我們用手機拍下圓圓的月亮,觀天賞月,好不愜意。</h3> <h3> 短短的三天回鄉旅程就要結束了,知道我們要回沈陽了,楊大嫂凌晨2點多鐘就起來了,燒起了大鐵鍋烀苞米、燉茄子、土豆、蒸米飯。五點多鐘,我們起床看到鐵鍋里熱騰騰香噴噴的米飯和苞米,此情此景,令我們深受感動。鄉親們還像當年那樣照顧我們這些老知青,為了讓我們再品嘗一下家鄉飯,這位年已70開外、身體又不好的老人,老早起來給我們做飯,有什么還能比這種友情更加感人肺腑呢?讓我們發自心底的道一聲:“謝謝大嫂,您辛苦了。”<br></h3> <h3> “擁抱一下吧,尊敬的大嫂”,分別了,我們熱淚盈眶,難舍難分,感謝您幾天來的熱情招待,使我們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那時候雪下得好大,深深的腳印在青春里安了家,那時候夢做得好傻,天邊的原野在天的盡頭開滿鮮花",鄉親們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間。青春無悔,今天我們不再為過去而遺憾,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再次相會時,感慨與平靜交織,現實與暢想同行,再見吧,我夢中的大地,我心中的小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九江县|
平南县|
怀宁县|
鄂托克前旗|
铁岭县|
历史|
保亭|
尚义县|
潼南县|
隆安县|
长治市|
沁水县|
香格里拉县|
延川县|
景德镇市|
武义县|
迭部县|
延津县|
万全县|
霞浦县|
格尔木市|
涟源市|
财经|
滨州市|
黔南|
新干县|
会理县|
赤峰市|
白水县|
库伦旗|
嘉兴市|
临泽县|
台安县|
衡阳县|
同德县|
罗江县|
河北区|
洪泽县|
遂溪县|
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