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滇西北橫斷山脈的皺褶中,散落星星點點的壩子,如同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鑲嵌在崇山峻嶺中。鶴慶,即是其中耀眼的一顆。<br></h3> <h3> <b><font color="#ed2308">高原水鄉,人勤心慧</font></b><br></h3> <h3> 大地阡陌縱橫,村莊星羅棋布,壩子水鄉澤國,民居白墻青瓦,天空藍天白云……夢里依稀似江南,高原水鄉賽江南。<br></h3> <h3>夏天,草木葳蕤,群山如黛,聽得見花開的聲音,按不住莊稼的生長;爬得上艷麗的彩虹,停不住翻騰的白云;扯得下流動的彩霞,抓不住高飛的候鳥。<br></h3> <h3> 傍晚,在草海濕地行走,夕陽西下,倦鳥歸巢,余暉染紅了天空,為山水樹木鍍上了一層暖暖的金色,微風習習,湖光瀲滟。<br></h3> <h3> <b><font color="#ed2308">源遠流長,繽紛風情</font></b><br></h3> <h3> 鶴慶,是以漢族、白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多數人都認同自己的祖先來自明朝的移民,來自“南京柳樹灣”的地方。星移斗轉,滄海桑田,如鶴慶鐘鼓樓的楹聯的橫批,北面是“民安物阜”,南面是“文通武達”,是滇西的“文獻名邦”。<br></h3> <h3> 農歷6月25日,是白族地區的“火把節。夜幕降臨,靜謐的村莊突然響起密集的爆竹聲,焰火騰空而起,倒映在水中,民眾的歡慶開始了。<br></h3> <h3> 驚起白鷺滿天飛</h3> <h3> 火把節的第二天,碰上了鶴慶的“耍海節”。這個源于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暢游長江的紀念日,經時代變遷,演變成今天的“大理.鶴慶耍海節”,時間變成了每年八月初,從單純的游玩活動擴展為文藝展演、民眾娛樂、旅游觀光、物資交易等活動。<br></h3> <h3> 劃船的是草海邊板橋的村民。這些勤勞的婦女,平時有的在田間地頭勞作,除水稻等農作物外,還種植重樓等名貴中藥材;有的活躍在麗江、大理、昆明,乃至西藏、青海……的金、銀、銅器旅游品商店,亦農亦商。盛大的節日,她們又回到家鄉,在當地村委會的安排下,為游客撐船服務。<br></h3> <h3> 神態安詳的老年人</h3> <h3>青春年華的青年人</h3> <h3> <font color="#ed2308"><b>泉潭之鄉,百變龍潭</b></font><br></h3> <h3> 鶴慶號稱“泉潭之鄉”,據說有大小108個龍潭。幾乎所有的龍潭都分布在山腳,有地下暗河水涌出,水質清冽,終年不竭,是鶴慶的重要水源。<br></h3> <h3>汩汩泉水涌出,終年不斷。</h3> <h3> 黃龍潭背靠螺髻山,面朝縣城,以水清、柳魅、路曲、山翠而聞名;更讓攝影師流連忘返的是黃龍潭一年四季夢幻莫測的天光云影。
夏季的清晨,黃龍潭,高天流云飛逝,地面薄霧升騰,時晴時雨,變幻無窮。<br></h3> <h3> 夏天的云,來得快,去得疾,用古人的詩句更能表達這種意境:“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元·張養浩《雁兒落帶得勝令·退隱》<br></h3> <h3> 黑龍潭,位于新華村北側。</h3> <h3> 大龍潭,位于鶴慶壩子北端。</h3> <h3> 龍潭邊的少年。</h3> <h3> 這些汩汩涌泉,匯成了大大小小的龍潭,龍潭流出的水,潤澤了鶴慶壩子,并流入漾弓江,最終匯入金沙江,成為長江一朵小小的浪花。</h3><h3> 鶴慶,質樸的山水,質樸的人,一個值得留下來啟發靈感的地方,一個來了不想走的地方,一個讓攝影師抓狂的地方。無論自然風光還是人文風情,讓人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h3><h3>謝謝觀賞!</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星座|
温宿县|
绥滨县|
泰顺县|
怀安县|
栖霞市|
崇州市|
榕江县|
龙游县|
鹤山市|
个旧市|
永靖县|
高雄县|
津南区|
丰镇市|
鄢陵县|
株洲县|
遂溪县|
郎溪县|
安福县|
莱阳市|
额济纳旗|
长岛县|
绥芬河市|
祁门县|
双鸭山市|
马公市|
宜州市|
炎陵县|
青浦区|
油尖旺区|
陇西县|
郧西县|
阜阳市|
武安市|
皋兰县|
石狮市|
静宁县|
增城市|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