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夢令?常憶楓桐落暮(宋代:李清照 韻格)</h3><h3>文/會飛的魚</h3><h3><br></h3><h3>常憶楓桐落暮,深陷淺秋金路。
如坐月虹舟,闖入壑幽深處。
無助,無助,驚夢一身寒露。<br></h3> <h3>如夢令?前夜雪狂風驟(宋代:李清照 韻格)</h3><h3>文/會飛的魚</h3><h3><br></h3><h3>前夜雪狂風驟,酣睡不覺寒囧。</h3><h3>夢問過橋人,可曉暖陽懷舊?</h3><h3>然也,然也。風見冷山瑩瘦。<br></h3> <h3>如夢令?好水潛入龍井(清代:納蘭性德 韻格)</h3><h3>文/會飛的魚</h3><h3><br></h3><h3>好水潛入龍井,小駐落黃非冷。</h3><h3>熱浪一盅逢,香氣浸脾神定。</h3><h3>君請,君請。茶飲荷亭雙影。<br></h3> <h3>如夢令?魚嘴啄蓮滑溜(宋代:秦觀 韻格)</h3><h3>文/會飛的魚</h3><h3><br></h3><h3>魚嘴啄蓮滑溜,馬尾掃蚊皮皺。
雪夜月笛寒,風掣嘯聲林透。
仍舊,仍舊,人和自然俱受。<br></h3> <h3>如夢令?院有一尊槐椅(宋代:蘇軾 韻格)</h3><h3>文/會飛的魚</h3><h3><br></h3><h3>院有一尊槐椅,幽躺納涼歇息。</h3><h3>墻外驟鳥鳴,吵醒淺秋晨睡。</h3><h3>無視,無視。莫道晚霞流水。<br></h3> <h3>如夢令?楓葉悠悠飛路(清代:納蘭性德 韻格)</h3><h3>文/會飛的魚</h3><h3><br></h3><h3>楓葉悠悠飄路,曉月冷風歸處。
紅箋唱浮沉,長夜憐思幾許。
涼雨,涼雨,和淚秋風攜去。<br></h3> <h3>如夢令?萬丈飛流溪醉,(清代:納蘭性德 韻格)</h3><h3>文/會飛的魚
<br></h3><h3>萬丈飛流溪醉,人影渺渺易墜,</h3><h3>香夢蹚銀河,卻被鑼聲擊碎。</h3><h3>還睡、還睡,壩上演出京味。<br></h3> <h3>典范詞令:</h3><h3>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清代:納蘭性德 )
<br></h3><h3>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h3><h3>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h3><h3>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br></h3> <h3>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代:李清照 )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h3><h3>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h3><h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br></h3> <h3>【如夢令】詞牌由來
后唐莊宗自度曲,詞云:“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樂府遂曲“如夢”二字名曲。或云:“莊宗修內苑,掘土有繡花碧色,中得斷碑,載此詞。”此調復加一迭者,名《如意令》,蓋唐武氏有《如意曲》詞名兩襲之。(見毛氏《詞學全書》)考后唐莊宗制此詞時,本名《憶仙姿》,或謂蘇軾以其詞中有“如夢如夢”疊句,而改為《如夢令》,是此調始于五代,已無可疑,惟調名《如夢令》,或創于宋,未可知耳。此外本調復名《晏桃源》,更名《比梅》。
本調三十三字。通體以六言句為主。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聲為佳,第五字則以用平為宜。一二句例用對偶,故于平仄尤不宜假借,最好以一三五字平仄相對,則更工矣。第三句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不用韻。第四句及末句,與第一、二句相同;惟第三字宜用仄聲,第一字宜用平聲耳。第五、六為兩字迭句,葉韻;通篇扼要之句,最宜注意。
</h3> <h3>詞牌格律
以 李存勗《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
中仄中平平 仄,中仄中平平 仄。
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仄。
平 仄,〖平 仄〗,中仄仄平平 仄。<br></h3> <h3>典范詞作
五代·馮延巳《如夢令·塵拂玉臺鸞鏡》
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 蘇軾《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宋·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
清· 納蘭性德《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h3> <h3>圖片源自網絡</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巴南区|
车致|
水城县|
中卫市|
枣庄市|
弋阳县|
南丰县|
麻江县|
云阳县|
郴州市|
绥阳县|
上饶市|
阿拉善盟|
临猗县|
阜新|
宁陕县|
普洱|
白玉县|
烟台市|
吐鲁番市|
长岭县|
镇宁|
习水县|
体育|
清水县|
延庆县|
措勤县|
德安县|
屏东县|
宿松县|
元谋县|
盐亭县|
灵宝市|
左贡县|
呼和浩特市|
大兴区|
曲靖市|
岳普湖县|
包头市|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