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緣起</p><p class="ql-block"> 新疆于沿海城市的人而言,那是一個神奇而神秘的地方,除了土地面積占全國土地面積的六分之一足以令人咋舌,那里姿態各異的湖光山色,氣勢恢宏的大漠戈壁,千年不死的胡楊古木,地域差異頗大的民俗風情等也特別令人神往。我們一行四人都曾在幾年前領略過北疆的自然風光,偶一談起都還感覺回味無窮,嘆為觀止,所以這次是一拍即合決定來一次南疆大環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準備</p><p class="ql-block"> 由于土地面積大,新疆旅游的方式一般是飛機加汽車,但這次我們一致決定新疆境內全程汽車,以便充分感受新疆的風景在路上的特點。全程汽車也有多種方式,比如租車自駕與包車自由行,我們經過反復考慮,取消自駕的打算,一是路況不是很熟,擔心消耗在找路的時間太多,二是畢竟不年輕了,每天駕駛時間那么長,一定會很累。所以權衡之后,決定采用全包的方式,不僅包車而且把酒店預訂以及景點門票全部委托旅行社,這樣我們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對美景的領略之中。接下來就是要確定游覽行程,面對整個南疆地圖,查閱網上的各種介紹,加之老公朱先生去過一次南疆,我們很快確定了我們想去的地方,和旅行社溝通后,他們給制定了以下的行程:上海——烏魯木齊——獨山子(獨庫公路起點)——庫車(游獨庫公路,天山神秘大峽谷,庫車大峽谷)——阿克蘇(溫宿大峽谷,神木園)——喀什(老城,高臺民居)——塔縣(卡拉庫里湖,慕士塔格雪峰</p><p class="ql-block">)——紅其拉甫口岸——喀什——和田(達瓦昆湖風景區,喀什玉龍河)——民豐——輪臺(穿越沙漠公路,賞胡楊林)——庫爾勒(博思騰湖)——烏魯木齊——上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行程</p><p class="ql-block">8.12 上海出發經烏魯木齊到達吐魯番。</p><p class="ql-block"> 期待中的行程今天正式開啟,盡管逢雨天,但絲毫不影響大好的心情。第一個驚喜是我們的團服,棒棒噠!于妹妹真是有心啊!中午十二點四十五飛機準時起飛,下午五點五十到達烏市,接機后得知,由于剛下過暴雨,獨庫公路禁止通行,所以我們的行程必須調整。經過商量,將新疆境內的第一天行程獨庫公路放在最后一天,那么原計劃住奎屯改住吐魯番。決定后,立即驅車前往吐魯番,經過200多公里的跋涉,于晚上九點半左右到達吐魯番。吐魯番是著名的火爐之鄉,它的熱情讓剛從空調車里出來的我們很不適應,查看一下溫度,晚上近十點,居然還有38度!當然,吐魯番的葡萄確實還是名不虛傳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13</p><p class="ql-block"> 從吐魯番出發,一路西行,沿著吐和公路經過托克遜、焉耆、博湖和庫爾勒,到達庫車,行程共580多公里。其中印象最深的有幾處:甘溝,博斯騰湖和野云溝。</p><p class="ql-block"> 甘溝又名干溝,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南,屬天山山脈。巍峨連綿的天山將新疆分為南疆和北疆,甘溝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連續使用的南北疆天然大通道,這是由它的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的,天山自西南向東北高高聳立,但到了這里卻突然變矮,加之天山到這里又發生分裂,形成干旱的吐哈盆地,山勢高積雪厚制約天山眾多的通道,但甘溝這一帶不存在這個問題。老天創造了甘溝,但天山畢竟是天山,甘溝這一段的道路彎多彎急坡陡,最高海拔一千八百多米,最低負海拔,因此車行于其中,看到的山形山色非常奇持,且不說山形的形態各異,單說山的顏色非常特別,基本偏向于黑色,更奇特的是許多地方又有黃沙自上而下覆蓋其上,遠遠望去猶如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畫,引得眾多車輛的游客駐足不愿離去,狂按相機留下精彩的瞬間。據傳,當年玄奘也在這里留下足跡,有玄奘泉為證。所以,車行這一帶,不僅可以欣賞大自然的杰作,更有接近古名人的自豪,駝鈴聲仿佛就在耳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水墨畫前合個影</h3> <h3>立體水墨畫</h3> <p class="ql-block">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蒙古語“綠洲”的意思,它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博湖縣,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水域面積達1646平方公里。站立于湖邊,一眼望不到邊,確有立于海邊的恍惚。大湖區煙波浩渺,有“沙漠中的明珠”的美譽,小湖區翠葦綠荷,有“世外桃源”之稱,2018年入選“神奇西北100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斯騰湖遠眺</p> <p class="ql-block"> 說到野云溝,那純粹是一個美麗的邂逅,是一個意外的驚喜!當時已是晚上近9點,我們離下個點庫車還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一天的行程已接近尾聲,大家期待的是盡快趕到目的地。正在百無聊賴之際,朝車窗外望去,除了夕陽在成堆的云彩中躲躲閃閃,更奇的是天上的云,它們千姿百態,而且久久地保持同一形態。記得小時候,常傻傻地看天上飄來蕩去的云,很認真地想象它們像什么,當欣喜地指給同伴看希望獲得認同,它們卻在瞬間變了樣子,但野云溝的云卻不是這樣,同一形態的云,讓我們拍下許多遠近相同的照片。正驚奇時,猛然看到高速路旁的一個路牌:野云溝,真是名副其實啊!</p> <h3>令人興奮的野云溝的云</h3> <h3>野云溝的云可以讓你有時間慢慢辨認它們像什么</h3> <h3>夕陽無限好,野云溝的夕陽更美</h3> <p class="ql-block">8.14</p><p class="ql-block"> 庫車到阿克蘇,全天行程400多公里,行程計劃中的溫宿大峽谷和神木園都因前兩天暴雨不開放。失落之際,上網一番搜索,一致決定游刀郎部落。</p><p class="ql-block"> 刀郎部落是一個4a景區,占地8000多畝,它擁有國家、自治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刀郎文化。通過歷史遺物,重現刀郎人的生活圖景,全面完美地展現了刀郎人的建筑、飲食、民居、手工藝制作及民俗,值得一去。刀郎部落景區的另一驚喜是觀賞了四千多畝規模的原始胡楊林,對沙漠之魂——胡楊有了初步的印象。胡楊樹俗稱胡子樹,它的葉片多變,大的葉片為了吸收陽光,小的葉片為了鎖住水分,減少水分的流失,為了生存,它是多么堅韌!(沙漠公路行程中重點寫)</p><p class="ql-block"><br></p> <h3>綠洲中的胡楊生機盎然,生命似乎永不會枯竭</h3> <h3>穿越</h3> <h3>牛仔帽們很應景</h3> <h3>刀郎部落民居留影</h3> <p class="ql-block">8.15</p><p class="ql-block"> 阿克蘇到喀什行程490多公里,全程高速,本沒有什么奢望,結果不期而遇七彩山,那石頭的顏色真奇妙。如果說甘溝的山猶如一幅巨型的水墨畫,那么七彩山則猶如一幅幅油畫:真讓人興奮不已,不可言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美麗七彩山</h3> <h3>悠悠白云點綴下的七彩山</h3> <p class="ql-block">喀什</p><p class="ql-block">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喀什不算到過新疆。為什么?喀什南臨昆侖山,西倚帕米爾高原,是古絲綢之路東西線南北線的交匯點,千百年來它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經濟文化名城;它地處中國的最西南,和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塔吉克斯坦三個國家接壤,因此,無論古今,它都承載著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重任。喀什,維吾爾語“喀什噶爾”的縮稱,由多種語言演變而成,意思有“玉石集中之地”“磚石房子”等,據說喀什地區的各種金屬礦藏非常豐富。走在喀什老城除了多見各民族的人群與風情(有朋友說,走在喀什街頭,仿佛游走于國外),就是許多賣玉石的鋪子和傳統的金屬手工藝作坊。最能顯示老城歷史的建筑是高臺民居,但又因維修沒開放,所以我們只能站在高處遠遠眺望一下,有點小遺憾。</p> <h3>喀什街頭特色店鋪</h3> <h3>喀什街頭的維族婦女</h3> <h3>遠眺高臺民居</h3> <h3>維族食品</h3> <h3>喀什人民廣場和已經少見的毛主席塑像</h3> <h3>喀什街景</h3> <h3>喀什銜邊傳統手工藝店鋪</h3> <p class="ql-block">8.16</p><p class="ql-block"> 喀什至塔縣,全程近300公里。從喀什出發,沿314國道(即中巴友誼公路)一路向西南而行,隨處可見的“西域大道”“帕米爾大道”等讓人倍感興奮,因為這些地名還是在遙遠的中學時期的地理課和歷史課最先接觸到的,那時感覺這些地方是遙不可及的,如今竟然置身其中,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p><p class="ql-block">中巴友誼公路,官方名稱是:喀喇昆侖公路,又稱“帕米爾公路”。它北起新疆的喀什,沿著帕米爾高原,穿越髙高低低難以計數的山峰,越過喀喇昆侖山,南達巴基斯坦的北部城市塔科持,全長1032公里,中國境內416公里。它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從1966年點響開山第一炮,到1979年宣告建成,歷時整整13年,1986年正式對游客開放。它串起了中巴兩國的許多城鎮,是聯系中巴兩國的紐帶,加之巴基斯坦境的大部分路段是中方援建,因此這條公路被稱為中巴友誼公路。這條公路還被稱為世界最高最美的公路,它在中國境內海拔高的地方達4000多米,海拔低的地方也有1000多米,因此它也是世界十大險峻公路之一。整條公路在修建過程中,中巴雙方共700多人(一說800多人)遇難,修建難度之大可見一斑,因此它也是近現代公路史上造價最昂貴的公路之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p><p class="ql-block"> 行走于中巴友誼公路中國段,美景令人應接不暇,難以一一贅述。這里只寫三個地方:白沙湖(布倫口水庫),慕斯塔格雪峰(雪山之父)和卡拉庫里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沙湖海拔3300多米,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大奇觀。我們現在看到的湖呈三角形,湖水湛藍,水面一平如鏡。更奇的是對岸的白沙山,山體似乎真的全由白沙堆砌而成,隔湖望去,沙不僅白而且細膩。要知道,這一帶應該是蓋孜峽谷,周圍遠處是高高低低的山峰,近處是怪石嶙峋,突然出現這樣一個平靜的湖面,白色平緩的沙山,怎不令人慨嘆大自然的神奇!眼前的白沙湖原來確實是高山雪水匯集而成的天然湖泊和濕地,2012年被改造成布倫口水庫,這也是它現在的名稱。</p><p class="ql-block"><br></p> 漂亮的白沙湖<h3><br></h3> <p class="ql-block">慕士塔格雪峰</p><p class="ql-block"> 欣賞完白沙湖,車繼續向前行駛不久,便到達慕斯塔格雪峰腳下。慕士塔格峰海拔7500多米,它以偉岸的身軀巍然屹立于帕米爾高原,倒掛的冰川猶如胡須飄拂于胸前,故有“冰山之父”之稱,它與遙遙相望的公格爾峰和公格爾九別峰,成為帕米爾高原的標志。</p><p class="ql-block"><br></p> <h3>此生此景足矣!</h3> <p class="ql-block">卡拉庫里湖</p><p class="ql-block"> 卡拉庫里湖位于慕士塔格峰腳下,中巴友誼公路的路旁。湖面并不大,它的美麗在于慕士塔格峰,公格爾峰及公格爾九別峰的三峰倒影于水中,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觀。如果說慕士塔格峰像一個偉岸的英雄,那么卡拉庫里湖則像一個含羞的美女,靜靜地躺在英雄的懷里,讓游客流連忘行。</p> <h3>著名的卡拉庫里湖(技術太差,三峰倒影不清楚)</h3> <h3>美景豈能錯過!</h3> <h3>二人合影很難得!</h3> <h3>卡拉庫里湖邊上的濕地</h3> <p class="ql-block">8.17塔縣至喀什。</p><p class="ql-block"> 本來的行程應該是先去紅其拉甫口岸游玩,然后趕回喀什,但由于四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高反,加之紅其拉甫口岸的界碑又不能靠近,再考慮到回程的路途太遠,于是決定放棄此行程。</p><p class="ql-block"> 早飯后,我們只游覽了金草灘,嚴格講是一片能放牧的濕地。在新疆這樣的草灘應該不算是稀罕,但由于它北面是雪山,西面有古城的倒影,倒也引來了不少游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這架勢確實不一般!</h3> <h3>金草灘眺望古城遺址</h3> <h3>同行茆大師鏡頭中的金草灘</h3> <h3>金草灘留影</h3> <h3>塔吉克族婦女和孩子</h3> <p class="ql-block"> 游覽金草灘之后,我們便驅車回喀什,行程三百公里左右。一路上有人興致勃勃重溫沿途美景,有人則由于高反而昏沉大睡,我是后者。但也有兩件事印象比較深。一是塔吉克人和維吾爾人的純樸。中途休息吃烤串,我們跟烤攤主人說沒位置了,他說隨便坐,果然其他攤位的主人也沒多說什么。后來又停下來買西瓜吃,由于是路邊攤,我們正在為難怎么吃,一位維吾爾婦女主動跑到不遠處做飲食生意的人家協商,那家主人不僅爽快答應給我們座位,還幫我們把西瓜切好端到桌上。西瓜固然甘甜爽口,但敵不過內心的那種滿滿的感動。二是切西瓜的時候,發現他們的都是拴在鏈子上固定在一個地方,頗感詫異。盡管多年前游北疆的時候聽導游說,新疆賣肉的刀拴在鏈子上的,但畢竟沒有親見,而且當時也想當然以為只是公共場合管理嚴格,完全沒有想到家庭的刀具也是這樣。刀具的購買都要先申請,每把刀具都有編號和二維碼,旅游還真是能夠見識完全不一樣的生活。</p> <h3>途中小憩,維族小伙子不僅為我們提供桌椅,還為我們切西瓜</h3> 刀具永遠忠于一個家庭<h3><br></h3> <p class="ql-block">8.18 喀什到和田。</p><p class="ql-block"> 上午十點從喀什出發,經由麥(蓋提縣)喀(什)高速,驅車一百多公里到達達瓦昆沙漠風景區。傳說達瓦昆是一位公主名,她為整個部落找到了這片水源,后來人們就用她的名字命名為達瓦昆湖。整個達瓦昆湖湖面面積有兩萬多畝,湖的三面有近兩百萬畝的沙漠,進入沙漠放眼望去,有點敦煌鳴沙山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我們還平生第一次乘坐沙漠極速車,那感覺真是刺激和驚悚,還好回程乘坐了多人的,感覺不那么害怕了。</p><p class="ql-block"> 后經由三(岔口)莎(車)高速和吐和高速以及315國道,沿途經過莎車,葉城等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其中葉城是中國著名的核桃之鄉。沿途各種地形地貌紛呈,有戈壁,有沙漠,有綠洲,有雅丹地貌……行程達580公里左右到達和田,時間已是晚上十點四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幾乎每個景點都有一個合影:一次同行,永久的記憶!</p> <h3>駝隊來了</h3> <h3>第一次坐馬車,新鮮</h3> <p class="ql-block">8.19 和田到民豐</p><p class="ql-block"> 和田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南端的城市,它位于昆侖山和塔克拉馬干沙漠之間,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和田素有“玉石之都”和“地毯之鄉”的稱號,著名的和田玉的產地。</p><p class="ql-block"> 相傳喀什玉龍河里可以找到玉石,過往的游客一般都要前往,除了滿足一下好奇心,同時也圓一圓發財夢。我們四人也不例外,都撿了一袋自認為的奇石,心滿意足而歸。 </p><p class="ql-block"> 和田的特產比較有名的還有大棗,核桃和地毯。距離和田十幾公里外的核桃王公園有一棵核桃樹,據說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的傳說很多,其中有一說是當年玄奘西天取經,有一天累倒在一棵樹下,醒來發現樹上結滿果實,摘下吃了后立即恢復了體力,于是他就帶走了三粒種子,其中一棵就是這棵核桃王。它高十六米多,樹冠直徑二十多米,主干六點六米,五個人都合抱不過來,據說產量還很高。由于行程緊,我們沒去。</p><p class="ql-block"> 從和田到民豐盡管只有290公里,但由于沒有高速,我們用了近六個小時到達民豐。民豐古稱“尼雅”,境內有一條尼雅河,多民族聚集地,物產資源豐富,特產以“尼雅黑雞”最為有名,可惜我們沒有吃到,因為庫爾班節快到了,當地人的好多餐館都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傳說讓許多人發財的喀什玉龍河,圖中兩當地老漢正在尋寶</h3> <h3>原來核桃年輕時是這樣的</h3> <h3>路牌古色古香</h3> <h3>聽說“和田不下雨,下土”,果然!</h3> <p class="ql-block">8.20 從民豐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到輪臺,行程近600公里。</p><p class="ql-block">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沙漠,世界第一的流動性沙丘沙漠。</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沙漠公路有多條,我們選擇的中線民豐至輪臺,全長480公里右。盡量多次見過沙漠和戈壁,但塔克拉瑪干沙漠還是給我們帶來強烈的震憾,它的一望無垠,哪里是新疆一路走來所見到的沙漠好比擬?它的壯觀又豈是敦煌的鳴沙山能相提并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沙漠公路</h3> <h3>沙漠公路民豐起點</h3> <h3>茫茫沙漠,寂寞守護</h3> <h3>沙漠和它的征服者</h3> <h3>固沙的方法很多</h3> <p class="ql-block"> 穿越沙漠的第二個震憾來自沙漠中的梭梭柳和胡楊。</p><p class="ql-block"> 本以為沙漠公路只是一條穿越沙漠的公路而已,行走其上一定危險重重:沙塵暴來了怎么辦?沙丘移動到了公路上怎么辦?……但剛進入沙漠公路,卻只見兩旁種滿了梭梭柳,沙柳和紅柳等植物,其中以梭梭樹居多,它們猶如綠色長廊向遠處延伸。梭梭樹又稱鹽木,它的種子的壽命極其短,只有幾個小時,但只要有一點點水,它又可以兩三天就生根發芽了,生命力極其頑強,是沙漠中的常見樹木,起著防沙固沙的作用,被譽為征服沙漠的先鋒,它們的頑強和奉獻正應了在沙漠公路上看到的一條標語所言: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胡楊,只有在沙漠中親見它們挺拔的身姿,才能真正理解它“沙漠之魂”“沙漠的脊梁”的稱號!從315國道剛進入沙漠公路,真讓人心生疑惑:這是沙漠?因為除了路兩旁的梭梭樹,紅柳,蘆葦之類的植物,遠遠近近還時見碧綠挺拔的胡楊。胡楊向來以耐旱耐澇耐堿生命力頑強而聞名,沙漠里的胡楊更是起著防風固沙的作用。眼見這么多沙漠衛士,不由得讓人心生敬意!隨著汽車的前行,大漠深處的植物除了路兩旁人工栽種的就越來越少了,這時所見的胡楊和先前也大不同:它們有的碧綠如前,有的已干枯但依然頑強挺立著;它們或孤獨守望,或三三兩兩相守相伴,盡管歷經滄桑,姿態各異,但依然堅守自己的家園。所謂“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果然一點沒有夸張!</p><p class="ql-block"><br></p> <h3>守望相助</h3> <h3>即使死了,也不離不棄!</h3> <h3>歷經滄桑,依然挺立相伴!</h3> <h3>獨舞</h3> <h3>輪臺胡楊林公園</h3> <h3>胡楊林公園的胡楊,夕陽下更顯滄桑</h3> <h3>胡楊林公園里“樹魂”前合影</h3> <h3>表達敬意,每人單獨再來一張!</h3> <h3>胡楊的前世今生令人浮想聯翩</h3> <p class="ql-block"> 穿越沙漠的第三震憾來自一群為公路兩旁植物澆水施肥的人。沙漠公路每4公里就有一口機井,每口機井由兩個人負責。如果在正常的工作環境中,這點活兒應該不算個事兒。但要知道,這是沙漠中,方圓幾百公里不見人煙,這群沙漠植物的守護人首先得忍受多大的寂寞!再者,他們的生活也是極其不便,飲用水半個月送一次,生活用品食品之類一周送一次。第三,他們的報酬非常之低,只有兩千兩百元!我們先后拜訪了三個機井點,他們見到來訪者的開心是那么的一致,而我們內心的崇敬之情也愈加強烈!沙漠的守護者除了那些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植物,更有一群忍受寂寞默默奉獻的人!致敬,沙漠的守護者們!</p> <h3>寂寞守井人</h3> <h3>守井人的日常工作</h3> <h3>茆大師作品:味道更濃!</h3> <p class="ql-block">8.21 從輪臺出發到達庫車,開始獨庫公路之旅,晚宿那拉提,行程500公里(因巴音布魯克達坂塌方不予通行繞道鞏乃斯達坂)。</p><p class="ql-block"> 一路行來,庫車大峽谷和天山神秘大峽谷的林林總總的奇石怪形,實在無法用語言來描述,有照片為證。鐵力買提達坂更是險要,鐵力買提隧道達1874米。這里特別說一說繞道鞏乃斯的驚險。鞏乃斯,蒙古語“綠色的谷地”之意。依據這個地名,想象如果是在晴天,一定是藍天白云,周圍的雪山時隱時現,遙相呼應,草地上牛羊成群,蒙古包歷歷可見……但當晚我們到達這里已是十點多鐘,天已黑,雨又越來越大,霧也越來越濃,能見度只有10米左右,過往的車輛都小心翼翼,時速都保持在十多公里。對于生活在平原地區的我們著實是一次心理考驗,我們一再跟司機老王說,別急,慢慢開,其實我們更多的是為了釋放自己的緊張,因為司機老王非常嫻熟地打彎,剎車,加速,足以讓人放心。他還時不時地開著玩笑“旅游變成了探險了”,我們哈哈大笑,忘記了緊張,為司機老王點贊!這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鐵力買提隧道</h3> <h3>庫車大峽谷</h3> <h3>庫車大峽谷中的山形山色</h3> <h3>庫車大峽谷中的山和藍天</h3> <h3>庫車大峽谷中山形山色</h3> <h3>天山神秘大峽谷中的石、光和影</h3> <h3>天山神秘大峽谷奇石宮殿</h3> <h3>天山神秘大峽谷中的石、光和影</h3> <h3>石和云</h3> <p class="ql-block">8.22 </p><p class="ql-block"> 早上從那拉提出發,翻越唐布拉達坂(60公里)和喬爾瑪達坂(120公里),到達獨山子,完成獨庫公路的后半程,晚宿奎屯,行程300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 一路行來,奇景紛呈,唐布拉達坂清翠秀麗,有如北疆的奇山異水,喬爾瑪滄桑憔悴有如南疆的茫茫戈壁;唐布拉達坂的山路層層疊疊,猶如盤龍一般,喬爾碼達坂也不甘落后,連續下坡達40公里……一路美景難以言喻,只能用眼領略,用心感受,然后銘記心田!我想,這應該是近年來獨庫公路吸引眾多游客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那拉提草原美景</h3> <h3>那拉提草原美景</h3> <h3>那拉提草原的山、老鷹,樹</h3> <h3>游客體驗</h3> <h3>唐布拉達坂回首來時路</h3> <h3>俯視唐布拉達坂的盤山公路</h3> <p class="ql-block"> 說到獨庫公路不能不提喬爾瑪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陵園位于喬爾瑪達坂的山谷,這是為修建獨庫公路犧牲的128名烈士而建的,設有墓碑,紀念碑和展覽館,過往游客大多會在此駐足憑吊,表達內心深深的敬意!獨庫公路北起北疆的油城獨山子,南至南疆的庫車,全程561公里,它的貫通使得南北疆的距離由1000多公里縮短了一半,堪稱中國公路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山峽谷,連接了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修建難度之大是現代公路史少見的,一百多名官兵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們最大的31歲,最小的16歲。因此,它既是一條最美的公路,更是一條英雄之路。我想,這應該是近年來這條公路的游客逐年增多的又一原因——既欣賞美景,又緬懷先烈,永記他們不朽的功勛。</p> <h3>這個名字最能讓人記起獨庫公路的修建者</h3> <h3>向英雄致敬!</h3> <h3>獨庫公路上的牧民和牛群隨處可見</h3> <h3>喬爾瑪達坂的山色和唐布拉截然不同</h3> <h3>陡峭</h3> <h3>走完獨庫公路合影:自豪和滿足</h3> <p class="ql-block">8.23 </p><p class="ql-block"> 游獨山子大峽谷,然后趕往烏市地窩堡機場飛回上海。</p><p class="ql-block"><br></p> <h3>不一樣的獨山子大峽谷</h3> <h3>美景下留個影</h3> <h3>四次進疆的朱先生不放過任何一個美景</h3> <h3>白云,遠山,大峽谷,棧道</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感言</p><p class="ql-block"> 南疆之行是對“風景在路上”的最好詮釋,盡管每天很辛苦,平均行程近500公里,但一點不覺倦怠而心生悔意,因為盡管行程中以沙漠戈壁或崇山峻嶺居多,但也時見一片片綠洲或名城,讓人心生敬意:頑強的生命!勤勞的人們!如果把沙漠戈壁和崇山峻嶺比作粗獷的硬漢,那么那一片片綠洲就像嫻靜的女子,南疆是剛柔相濟的!</p><p class="ql-block"><br></p> <h3>塔里木河</h3> <h3>輪臺胡楊林公園里的小河</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分宜县|
广昌县|
灯塔市|
永兴县|
嵩明县|
蛟河市|
东辽县|
木里|
瑞金市|
田东县|
贡觉县|
阜阳市|
梁平县|
西城区|
岳阳县|
浪卡子县|
含山县|
呈贡县|
广州市|
陇南市|
平泉县|
怀宁县|
临沭县|
蒲城县|
徐州市|
原阳县|
同心县|
嘉义县|
西丰县|
靖州|
集贤县|
霍邱县|
呼玛县|
阿图什市|
昆山市|
冀州市|
扎囊县|
东乡族自治县|
炉霍县|
青川县|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