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創】文|素心綠葉
圖片|來自網絡</h3><h3>
人生,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離別。花開兩季,一季花開,一季花落;緣定兩處,一處緣來,一處緣散。</h3><h3>
年少時,我們總以為會和父母一直在一起,會和玩伴一直待在那個小村莊。直到背起行囊離開故鄉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踏上了一條聚少離多的路。</h3><h3>
父母用十幾年的光陰呵護陪伴,我們在他們的愛里逐漸長大,而我們卻用幾十年的光陰出發行走,讓他們在等待中逐漸老去。</h3><h3>
我們好像從不記得自己是怎么長大的,也體會不到父母拉扯我們長大的那種不易,但我們卻十分清楚父母是怎么老去的,也能體會到他們每日等待兒女的那種心酸。</h3><h3>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們唯有春節才能回去陪他們幾天,漫長的離別是我們都不愿去習慣的習慣。每一次離別,我們都假裝無所謂,不難過,可流下來的眼淚不會騙人,車子后面那兩個逐漸矮小的身影不會騙人。</h3><h3>
我們始終要明白,與父母的緣分總有離別的那一天,每一次的相聚,見一次,也就少一次,叫一聲,也就少一聲。我們都不愿意,也不敢去想象陰陽兩隔的那一天。惟愿在他們還健在時,盡心盡孝,不要吝嗇對父母愛的表達,所有的物質金錢給予都不如回一趟家,陪他們吃一頓飯來的實在和暖心。<br></h3> <h3>龍應臺在《目送》里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h3><h3>
也只有我們做了父母后,才理解了父母當初拉扯我們的不容易,也十分清楚與孩子總會有離別的那一天。</h3><h3>
送孩子去幼兒園,偷偷躲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變化,孩子哭時,我們的眼淚也會跟著往下掉。當孩子逐漸適應幼兒園,開始期待上學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時,我們的心里又會變得復雜起來,為孩子的長大懂事而欣慰,也為孩子不會停止的成長而感到不舍,孩子長大后就會離開我們,亦如當年我們離開父母時那樣。</h3><h3>
看孩子出嫁時,我們會想起她還是嬰兒時,小小的一團抱在懷里,怎么一眨眼就成大姑娘了。有時,我們也會自私地想,孩子要是一直長不大該多好,那樣就永遠不會離開我們了。</h3><h3>
時間不能倒退,孩子總會長大,我們用命去疼愛了二十多年的孩子,最終要交給另一個人,當初有多疼她,眼下就有多不舍得她。可是,我們的不舍只能化作一聲聲祝福,那是她通向幸福的大門,我們不僅不能去阻擋,還要親眼看著她一步步踏進去,成為最幸福的人。<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這一生,除了與父母離別、與孩子離別,我們還會經歷與愛人離別。想來,最痛的離別莫過于陰陽兩隔,再也無法相見。</span><br></h3><h3>
在婚禮上,我們都曾信誓旦旦地說過:“愿意陪伴彼此到老。”可真正能夠一路陪伴,相互攙扶到老的又有多少。那時,我們說的話確實出自真心,只是后來的事誰也無法預料。</h3><h3>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我們無法推算命中的劫難,也無法抗拒生老病死,但卻可以選擇活著的每一天能夠彼此好好珍惜。多一點陪伴,少一點冷戰;多一點包容,少一點猜忌;多一點付出,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努力,少一點放棄。不用太多,彼此只要多一點點就能品嘗到愛情的甜蜜。</h3><h3>
伴侶間最深的愛便是彼此珍惜自己的身體,不過度去消耗,以最規律的方式過好每一天,兩個人能夠雙雙老去。</h3><h3>
這一生,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離別。與父母離別、與孩子離別、與愛人離別、與朋友同事離別、與一座座城市離別……我們在離別中成長,在成長中感傷,也在感傷中懂得了珍惜。<br></h3><h3><br></h3><h3>其它文章:<a href="http://www.xsjgww.com/1rze53s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同學情】老同學,雖然不常聯系,但是從未忘記過</a></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荣昌县|
天门市|
阳信县|
太保市|
思南县|
凤凰县|
扎兰屯市|
天津市|
丹东市|
独山县|
呼玛县|
临沂市|
武威市|
北辰区|
九龙县|
大竹县|
新乐市|
廊坊市|
罗定市|
海盐县|
乌海市|
定襄县|
齐河县|
建始县|
安陆市|
宝清县|
繁峙县|
辽阳市|
惠州市|
永康市|
陇南市|
龙江县|
泉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海阳市|
文成县|
界首市|
莒南县|
英山县|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