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8月27日到29日,煙臺市小學數學上冊教材培訓會在龍口市龍礦學校正式拉開序幕。會議伊始,煙臺市小學數學教研員徐國釗老師對數學教材的編排特點予以說明,主要體現在板塊一致、人物使用統一、編排思路一致等方面。</h3> <h3>青島膠州教研室孫鳳武老師對一年級上冊教材進行培訓。培訓按整冊教學內容解讀——單元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內容及編排特點——提出教學建議——單元思想方法、核心素養、德育綱要的說明這一主線進行。</h3> <h3>首先進行的是第一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孫老師通過微課強調數字書寫的重要性。并明確指出為了學生更好的掌握書寫,教師可以將微課發給家長,讓家長了解正確的書寫方法并能及時指導孩子的書寫。</h3> <h3>第二單元《分類與比較》的教學,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操作、嘗試,讓學生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h3> <h3>第三單元《10以內的加減法》,本單元學生第一次接觸加減法因此加減法的意義一定要講到位即: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從總體中去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h3> <h3>第四單元《認識位置》以游戲激發學生對上下前后左右的判斷熱情,進而通過提出問題:哪邊是左哪邊是右?引發對左右方位的討論和辨認。</h3> <h3>第五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本單元重點建立10個一是1個十的表象,關注學生認數的方法過程為后續學習百以內數的認識、千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及萬以上數的認識做好充分的準備。孫老師指出加法計算應按照:創設情境→梳理信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的步驟進行,并再次強調數學語言要簡練。</h3> <h3>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以真實的照片呈現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積木、紙盒、飲料筒、塑料球等實物進行拼搭的情景,借助問題“我用了哪幾種形狀的物體?”引入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四種形狀的物體的認識,進而讓學生經歷“物—形—物”的認知過程,本單元切勿隨意提高教學要求。</h3> <h3>第七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在進位加的教學中主要讓學生建立“湊十”的意識,并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進位加、退位減的計算。這一單元的教學可以按照以下五環節進行:(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2)列式解決問題(3)借助學具自主探所(4)全班交流算理算法(5)鞏固練習總結提升。</h3> <h3>兩個智慧廣場都是以畫圖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從而找出問題的答案,本單元更加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h3> <h3>在本冊的最后孫老師對練習課中存在的問題、改進的建議和處理練習中要注意的地方進行了說明。</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平县|
淳安县|
石阡县|
突泉县|
昭平县|
盐池县|
赫章县|
西乌|
格尔木市|
蓝山县|
都江堰市|
福泉市|
楚雄市|
利川市|
仙游县|
千阳县|
乳山市|
杭锦后旗|
固原市|
东山县|
万全县|
古浪县|
美姑县|
乌海市|
杂多县|
星子县|
和平区|
建水县|
廊坊市|
桓台县|
浦北县|
龙胜|
桦川县|
江安县|
满城县|
柘城县|
顺昌县|
马尔康县|
会理县|
肥东县|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