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開篇 =</h3> <h3> 馬賽馬拉大草原像一塊五彩拼版,鑲嵌在肯尼亞廣袤無邊的原野上。</h3><h3> </h3><h3> 7月下旬,1 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們來到這充滿神奇的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h3><h3> 這是一個心旌隨風舞動的季節;藍天白云,金燦燦的草地……數百萬只牛羚,幾十萬頭有著黑白條紋的斑馬,渾身透著靈性的蹬羚群,在赤道陽光的照耀下,踩著千百萬年亙古不變的步伐--從坦桑尼亞塞倫蓋提大草原姍姍而至,準備強渡馬拉河進入另一個動物天堂,肯尼亞馬賽馬拉大草原!</h3><h3> —— 就此;拉開了非洲大草原一年一度的動物大遷徙!</h3><h3> —— 就此;演出了非洲大草原一年一回角馬,斑馬與鱷魚間的生死搏殺!</h3><h3> ……千軍萬馬的角馬,斑馬不顧生死的洶涌而入,馬拉河中排兵布陣的鱷魚亢奮的張著血盆大口……!</h3><h3> —— 角馬,斑馬,鱷魚重復著自然界的根本法則!</h3><h3> ~~~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h3><h3><br></h3><h3> 肯尼亞旅攝之行歷時13日,由北至南,途經赤道0度緯線 ,始從納庫魯國家森林公園,經由博戈尼亞,安博塞利,馬賽馬拉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h3><h3> ……當帶頂棚的越野車蹣跚在草原崎嶇的黃土路上;</h3><h3> 一只快樂的小蹬羚忽間竄到了你的眼前,向你眨著眼!</h3><h3> 一群巨無霸大象甩著象鼻從你車旁擦身而過!</h3><h3> 一片紅艷的火烈鳥,煽動著柔美的羽翼降落在湖面的瞬間!</h3><h3> —— 你還會在乎旅途之遙,飛揚的黃塵,一路顛簸的辛苦!<br></h3><h3><br></h3><h3> ~~~為我的好友們能見到最真實的馬賽馬拉;所有照片只做最簡約潤色。<br></h3><h3> ~~~希望朋友們喜歡!</h3><h3><br></h3><h3><br></h3> <h3> 肯尼亞原屬英聯邦,馬賽馬拉大草原曾是英貴族狩獵場,建有奢華的度假村。</h3><h3> 1961年法定馬賽馬拉大草原為國家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800平方公里。</h3> <h3> 金合歡樹是非洲草原上的地域標志。</h3><h3>外形傘狀,樹皮發黃,長有尖尖的刺,用以保護自己。</h3><h3> 金合歡樹的葉子是大象與長頸鹿的最愛。</h3> <h3> - 非洲大象篇 -</h3><h3> </h3><h3> 非洲大象食草動物身軀龐大,身高可至4米左右,體重可達7至8噸 ,真正的巨無霸!</h3><h3> 非洲大象兩耳似大蒲扇,公母都有露在唇外的大象牙,象鼻是非洲象生存的主要器件;感情交流,吃喝勞作全靠它。</h3><h3> 因為偷獵,非洲象已列瀕危物種!</h3><h3> 此回與非洲大象的親近,只得兩處,博高利亞和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 。</h3><h3> 前者大象多些,大些,身體顏色灰土些;后者大象少些,身材矮些,身體顏色黑些,好像漂亮些!<br></h3><h3> 可別小覷了這些個聰明的大象,它們可是各懷絕技,小露了一手,朋友們能看出名堂嗎?</h3><h3> —— 別讓大象輕看了咱爺們!</h3> <h3> </h3><h3><br></h3><h3> 乞立馬扎羅雪山海拔5892米,是非洲最高山脈。因為地球變暖,該山冰川消融嚴重,據國外氣象專家分析;全球回暖,乞立馬咋羅雪頂10年內將被融化徹底消失,“赤道雪山”奇觀將不復存在。</h3> <h3> 風塵江湖</h3><h3> ——非洲大象遵守著前輩遺訓,拖兒攜女,千萬年重復著一條遙遙萬里的生命輪回之路!</h3> <h3> - 鴕鳥-禿鷲-皇冠鳥-蛇鷲 -</h3><h3> </h3><h3> 非洲鴕鳥是不會飛的鳥,身高2.4米以上,體重達130公斤左右。特點腿長而粗壯。雜食類動物 ,清晨,黃昏時期活動頻繁,性情機警而多疑,喜愛群居,可以較好滴保護自己。</h3><h3> </h3><h3> 非洲禿鷲展翅可以2米多長體格巨大,被稱“草原清道夫”,喜食腐肉,當然,鮮活的生靈也是來者不拒,也常常攻擊其它獸類。</h3><h3> 禿鷲的最大特點是,爭斗時;強者,勝者威風凜凜脖子呈鮮紅色。弱者,敗者低頭下氣脖子由紅轉白色。</h3><h3> </h3><h3> 皇冠鳥又稱皇冠鶴,身材高大,頭冠艷麗被稱鶴中之王。雜食性,喜濕地,河畔棲息。<br></h3><h3> 皇冠鳥現為烏干達國鳥,皇冠鳥雍容華貴,體態端莊,尤為忠于愛情,一旦結緣,終身相伴,又稱愛情鳥!</h3><h3><br></h3><h3> 蛇鷲身材高大,體高近1.2米,體長近1.5米,翼展近1.3米。</h3><h3> 蛇鷲外貌奇特;鷹嘴,鶴腿頭頂20根冠羽,煞是威風!</h3><h3> 蛇鷲棲息于開闊的大草原,及林地中的開闊場所,蛇鷲很孤獨,會飛但卻愿意行走。</h3><h3> 蛇鷲算食肉性鳥類,小型哺乳動物及大型昆蟲。最拿手的便是捕蛇;別言一般毒蛇,即便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非洲黑曼巴蛇,到此“爺”手下,也是三下五去二,小命嗚呼!</h3><h3> —— 只因此鳥;其一,有兩條不怕咬的長腿。其二,有鷹嘴利爪。</h3><h3> </h3> <h3> 一段美麗的故事;</h3><h3> 一只猥瑣兇殘的斑點鬣狗,悄悄向皇冠鶴伴侶靠去,遠處一只瞪羚呆呆地目睹著這一切,要命關口雄性皇冠鶴發現了斑點鬣狗的陰險企圖;翅膀扇,嘴琢,鶴爪抓……硬是打跑了這頭兇惡的斑點鬣狗!</h3><h3> 親眼所見 —— 感慨這“鶴間真情”的偉大!</h3> <h3> 皇冠鶴的高貴其稱第二則沒有第一。</h3><h3> </h3><h3> 皇冠鶴高壽可達110歲!</h3><h3> 皇冠鶴喜結連理則終身為伴,傷偶則此生不娶!</h3><h3> 皇冠鶴伴侶間一方有難,對方則舍命相救無畏無懼!</h3><h3><br></h3><h3> 朋友可見 ;攜手散步在晨曦中的一對親密伴侶—— 皇冠鶴!</h3> <h3> - 非洲斑馬篇 -</h3><h3><br></h3><h3> 非洲斑馬簡稱草原斑馬,食草動物。身高1.3米左右,體重大約350公斤。</h3><h3> 棲息于水草豐盛的熱帶草原,且生存能力較強。群體緊湊,但個體不多約10頭左右,只有食物短缺的時節,才會大批群聚 ,遷徙,尋找草源。</h3><h3> 草原斑馬聽覺敏銳,視覺良好,常常能逃脫食肉動物的追殺,這不僅得益于斑馬的群體警戒,也得益于斑馬身上的斑紋,迷惑了貓科動物。</h3><h3> 當然,草原斑馬也是不好惹的苦主,一旦獅豹纏上,來上一飛腿;踢瞎眼球是小事,踢碎肋骨,那就麻煩了!</h3> <h3> </h3><h3> 跑什么跑! 鱷魚曬太陽去了!</h3><h3> 搞笑!</h3> <h3> - 貓鼬-長尾猴-狒狒-樹蹄兔-變色蜥蜴 -</h3><h3> </h3><h3> 非洲貓鼬,又名條紋貓鼬,修長的身條超30厘米高度,長長的尾巴是身體直立的第三個平衡點,喜群居,食蟲性,不懼毒,能與眼鏡蛇爭一高低。</h3><h3> </h3><h3> 黑臉長尾猴身高近50厘米,尾長確大于60厘米,體重近5公斤,雜食,喜群居在森林里。</h3><h3> </h3><h3> 狒狒為日行群居動物,雄性體型較大,約重25公斤至多。主要棲息在熱帶草原,及寬闊的林地,雜食類,但也偷襲其他猴類。</h3><h3> </h3><h3> 樹蹄兔也稱巖貍 ,喜嚎叫而稱啼兔。</h3><h3> 體長近50厘米,主要靠蹄裝般的腳趾,在樹上攀騰挪躍。獨門武器是腺體外露,靠難聞的異味趨避天敵。</h3><h3><br></h3><h3> 變色蜥蜴</h3><h3> 變色蜥蜴是一很靈活的小動物,體長約20~30 厘米間,雜食性,適應環境范圍廣。</h3><h3> 它的變色是因環境,溫度,興奮及健康有關。</h3> <h3> 兩只疣豬在閑逛</h3> <h3> 眼神怪嚇人的</h3> <h3> - 非洲長頸鹿篇 -</h3><h3> </h3><h3> 非洲長頸鹿雄性最高有近6米 體重最重可達2噸,與非洲大象有的一比,各有所長;大象重,長頸鹿個頭高!</h3><h3> 長頸鹿生理上有特殊點;由于個高,所以長頸鹿的血壓要求很高,身子忽高忽低時,由此生成的耳朵瓣膜則會調節血壓,保證正常行為及進食。</h3><h3> 另一特異處;長頸鹿的舌頭有40厘米之長,嘴唇薄而靈活,舌頭有粘稠的口水,能輕巧避開植物的長刺,卷食里邊的樹葉。</h3><h3> 長頸鹿棲息在有稀拉樹木的草原,灌木叢,合歡樹邊。</h3><h3> 長頸鹿的棕色大眼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警惕性極高,奔跑速度極快。</h3><h3> 一般而言;貓科動物也是不敢輕易惹它,長頸鹿那強有力的蹄子給你一腳,可不是鬧著玩的,輕者傷骨,重者就起不來了,離死也就不遠了!</h3><h3><br></h3><h3> </h3> <h3><br></h3><h3> 打個招呼還是需要滴!</h3><h3> 誰讓我們紳士呢!</h3> <h3><br></h3><h3> 各位姐妹給瞧瞧;</h3><h3> 這對活寶是“害羞”呢?還是鬧別扭呀!</h3><h3> </h3> <h3> - 白犀牛-野水牛-河馬-鱷魚 -</h3><h3> </h3><h3> 白犀牛食草動物,生活于非洲,原有南北之分,現南白犀牛碩果僅存!(聽說還有兩只雌性的白犀牛)</h3><h3> 白犀牛的巨大僅次于非洲大象,體長近4米,體重最重可到4噸,哈! 也是個“超級模”。</h3><h3> 白犀牛棲息熱帶草原,有灌木和水源 白天睡覺其他時間活動,嗅覺聽覺很好,視覺不靈!</h3><h3> 白犀牛的珍貴還在于它的犀牛角,它的價值是黃金的10倍 —— 還以上!</h3><h3><br></h3><h3> </h3><h3> 野水牛簡稱非洲野牛,個高可達1.7米,體重最重有900公斤,配得上非洲五霸。</h3><h3> 非洲野牛為群居動物,還是夜行動物,喜歡涼快,經常泡澡,所以離不開水塘。</h3><h3> 最讓人類欽佩的是,不懼強者獅群,合力驅趕,搏斗! 最后凱旋回府!</h3><h3> </h3><h3> 河馬也屬群居類動物,體型巨大,體長有3.4米,體重1.8噸,整個身形給人很肉的感覺!</h3><h3> 喜歡河流及沼澤地,怕冷喜暖,夜間上岸進食,一般在居住地十公里范圍活動。</h3><h3> 河馬的故事近來很多;從前網上有在角馬遷徙中,曾在馬拉河救下許多斑馬和角馬。</h3><h3> 近又傳聞,有游客在河邊拍照留念遭河馬襲擊!</h3><h3> 可見非洲河馬也是桀驁不馴,反復無常之“小人”,可要當心其一二吆!</h3><h3> </h3><h3> 非洲鱷魚又名尼羅鱷,體長可達6米,成年鱷最重有1000公斤。</h3><h3> 尼羅鱷的生存能力極強,旱季前河岸掘洞躲在地底下,等待下一個雨季。</h3><h3> 尼羅鱷面目猙獰,生性兇殘,連大型脊椎動物都逃不過它的血盆大口,比如河馬與獅子。</h3><h3> 這得益于鱷魚強壯的身驅和一口厲牙!</h3><h3> </h3> <h3> </h3> <h3><br></h3><h3> 羚羊科</h3><h3> 多是食草動物,有的喜野果。</h3><h3> 奔跑能力強,與斑點鬣狗和野狗是天敵!</h3> <h3><br></h3><h3> 羚羊科</h3><h3> 食草類動物,體型大,是野狗和斑點鬣狗的宿敵。</h3> <h3> - 火烈鳥篇 -</h3><h3> 肯尼亞火烈鳥為小紅鶴類,個高可達1.5米上下,體重約3公斤左右。</h3><h3> 肯尼亞火烈鳥的頸項呈優雅的S型,體羽雪白略帶玫紅,飛羽黑色, 覆羽大紅,步履姍姍,嬌艷華貴!</h3><h3> 棲息于熱帶帶有鹽堿的河道湖泊,喜食藻類及浮游生物。據言;火烈鳥的紅應由所品食材相關;所食食材含有蝦青素,入體轉而至玫紅以致大紅!</h3><h3><br></h3><h3> 此回肯尼亞所攝火烈鳥一干照片,以博格尼亞湖所攝最為壯觀! 火烈鳥盤旋而下,彩虹斜跨湖中便是。</h3><h3> 另有若干納庫魯湖所攝。</h3><h3> 幾張高調有點舞者風格,則是安博塞利自然保護區濕地隨拍。</h3><h3> 希望各位朋友喜歡!</h3><h3> </h3><h3> </h3> <h3> </h3><h3> 吃貨!</h3> <h3> - 獅子-獵豹-花豹 -</h3><h3> </h3><h3> 非洲獅,草原食物鏈的頂端。</h3><h3> 馬賽馬拉大草原的非洲獅站立時身高約有1.2米,體重最重近300公斤,毛色淺棕,喜歡棲息在帶有灌木的草原,稀樹林等。</h3><h3> 非洲獅四肢發達,尖爪鋒利,力大無比,被譽稱為草原獸中之王!</h3><h3> 非洲獅之雄性負責保衛獅群及領地。<br></h3><h3> 非洲獅之雌性負責養育幼獅及捕獵。</h3><h3> 馬賽馬拉車行至第4天傍晚,才看見一窩6個小獅和一頭母獅,運氣總在關鍵時刻給人驚喜!<br></h3><h3> 嗨! 同樣晦氣也總在要緊時刻,給你掉下鏈子! —— SD卡為零了!只好一邊清理存儲器一邊拍攝。</h3><h3> 好在這幾頭非洲獅和我前世修過幾分緣——讓我拍了幾張全身的,才慢慢臥下!</h3><h3><br></h3><h3> 獵豹軀干有近1.5米,尾長大約0.8米,體重可有近80公斤。</h3><h3> 獵豹通身長有黑色斑點,臉部的嘴角至眼角有一道黑色條紋 ,當然;柔軟的脊椎骨,流線型體型,尖銳的利牙,最快110公里時速,保證了獵豹這個物種傳承于今!</h3><h3> 獵豹棲息地有熱帶草原 灌木叢等 ,生活規律,喜歡早起捕獵,其它時間就蒙頭休息了。<br></h3><h3> 不過這還取決于是否在3分鐘內拿下獵物?反之就不好說了! —— 獵豹的食物是瞪羚家族。</h3><h3> 這回馬賽馬拉草原之行,有幸得見獵豹三回。</h3><h3> 最最精彩的那次,是3只獵豹蹲在白色越野車前;身體像似石雕,眼睛一眨不眨……瞬間啟動,閃電般刺向草叢……稍刻獵豹從草叢中抬起了腦袋,帶黑紋的嘴邊印紅了血色……!</h3><h3><br></h3><h3> 非洲花豹</h3><h3> 非洲花豹又名金錢豹,貓科動物,活動于灌木叢,森林,濕地,大多時間獨居。</h3><h3> 花豹相比獵豹,圓一點,短一點,重一點,牙齒鋒利,嗅覺視覺靈敏,四肢發達,動作機敏,尤善攀樹,可把大于自身重量的獵物拖上大樹。</h3><h3> 馬賽馬拉草原第一天,有緣見到了花豹。</h3><h3> 花豹在樹上大快朵頤,小瞪羚的脖子已經沒了,鮮血從撕裂的軀體上不斷滲出…… 這就是馬賽馬拉!</h3><h3> 這就是馬賽馬拉草原的食物鏈!</h3><h3> </h3> <h3><br></h3><h3> 出擊!</h3> <h3><br></h3><h3> 什么T臺“貓步”!</h3><h3> 看俺的草地“豹步”!</h3><h3> —— 顯擺什么呀! 一個“懶腰”而已!</h3> <h3> - 角馬遷徙 -</h3><h3> 角馬又一稱謂為牛羚。</h3><h3> 角馬外形;牛頭,馬面,羊須,前身像水牛,后半部像馬,顏色隨季節有少許變化,體重可達270公斤。</h3><h3> 角馬為食草動物,尤為喜愛嫩草。雨季時結成小群體,旱季則合成大群,長途奔襲,尋找新的樂園i</h3><h3> —— 天國之渡,即發生在遷徙途中的馬拉河上,……遷徙過后,河中漂著尼羅鱷咬殘的,渡河中自行踩踏的角馬和斑馬的尸體 ,血腥充滿著馬拉河!</h3><h3><br></h3><h3> 據說角馬生性孱弱,面對獅豹只是一味逃竄,……當獅豹的血盆大口咬在同胞血肉模糊的軀體上,角馬群則安靜了下來;悠哉悠哉地嚼著草,或伸著懶腰躺在了草叢中……!</h3><h3> 因為角馬們知道;今天或還有明天,獅豹是不會來找麻煩了!</h3><h3> 國外有研究角馬者言;角馬是大智慧! 真因此種柔弱,避鋒芒的應對獅豹的行為,才保證了角馬繁衍至此!<br></h3><h3><br></h3><h3> 自然規律不可違!<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 </h3> <h3> 這就是“角馬過河”啊?</h3><h3> —— 好悠閑嗨!</h3> <h3><br></h3><h3> 曾經的“天國之渡”!</h3><h3> 今又吹響了“集結號”!</h3> <h3> - 非洲瞪羚篇 -</h3><h3> 非洲瞪羚是非常敏捷的小精靈,因為兩只眼睛向外突出且特大,因此得名——瞪羚。</h3><h3> 非洲草原的瞪羚大約有兩種;湯普森瞪羚和格蘭羚,奔跑速度也快,每小時可達90公里,還會縱身跳躍,高可至3米,以此來逃離自己的宿敵——獵豹。</h3><h3> 此回馬賽馬拉曾見兩獵豹,以閃電俠時速,捕獲一只可愛的小瞪羚!</h3><h3> 非洲瞪羚系食草動物,在年度大遷徙中,瞪羚是最后一批踏上征程的!</h3><h3> 角馬遷徙中——斑馬是先鋒,啃掉草的上端 ;角馬是中鋒,啃去草的中端;壓陣的是瞪羚,細細咀嚼剛剛露出的綠草!</h3> <h3> = 末篇 =</h3><h3><br></h3><h3> 誰是誰的“菜”?</h3><h3> 你是我的“菜”!</h3><h3> “菜”是網上頻閃頗高的時髦詞;馬賽馬拉草原也是時興“菜”論的。</h3><h3> 瞪羚是獵豹,花豹的“菜”,</h3><h3> 羚羊是野狗,鬣狗的“菜”,</h3><h3> 角馬是獅子的“菜”。</h3><h3> (餓急了 —— 填飽肚皮的都是“菜”!</h3><h3> —— 生存第一)</h3><h3> 看來“菜”論很有幾分道理!</h3><h3> 試想;若不論菜品,胡亂摘之,馬賽馬拉草原的動物就要亂套了,就有滅頂之災!</h3><h3> 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動物可是超凡脫俗的,他們虔誠的遵循古馴;</h3><h3> 看好自己的“菜” ,</h3><h3> 絕不跨界摘“菜”。</h3><h3> </h3><h3> 想來自然規律不是一般般的道理!</h3><h3> 博大精深啊!</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再見了!</h3><h3> 馬賽馬拉大草原!</h3><h3> 再見了!</h3><h3> 馬賽馬拉的金色黃昏!</h3><h3><br></h3> <h3> </h3><h3> 再見了!</h3><h3> 車友!</h3><h3> 再見了!</h3><h3> 非洲之旅的攝友!</h3><h3> 再見了!</h3><h3> 我們的肯尼亞朋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高尔夫|
睢宁县|
澜沧|
延长县|
罗山县|
新化县|
和顺县|
景宁|
诸城市|
河东区|
平阴县|
深水埗区|
偃师市|
安新县|
田阳县|
沁源县|
渑池县|
西林县|
星座|
临泉县|
平谷区|
临西县|
定远县|
永州市|
双柏县|
化德县|
湛江市|
宕昌县|
扎鲁特旗|
梨树县|
罗源县|
汝阳县|
当阳市|
武宣县|
济源市|
金阳县|
镇巴县|
蒙自县|
札达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