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錦州鐵中一一我們的母校!!</h3> <h3>2018年8月18日上午,初二一班參加紀念畢業五十周年聚會的同學們,來到錦州鐵中大門口,等待進入母校。</h3> <h3>相聚相樂,熱鬧非凡。</h3> <h3>抽空拍攝美照</h3> <h3>多少聊不盡的話題</h3> <h3>遠在凌源的許麗文 ,拖著扭傷的腳,拄手仗趕來了。</h3> <h3>大家在熱烈歡迎</h3> <h3>學校大冂口,我們拍攝了第一張合影</h3> <h3>走入校區,寬敞的大操場,連著教學樓和宿舍樓。</h3> <h3>教學樓,神圣的殿堂</h3> <h3>宿舍樓</h3> <h3>同學們陸續進入</h3> <h3>腳傷的許麗文,由當年的同桌張根春牽手扶持而來</h3> <h3>抽空搶拍幾張自由組合</h3> <h3>拍攝第二張全班合影</h3> <h3>女生集體照</h3> <h3>男生集體照</h3> <h3>為趕赴聚會活動的會場,無暇進入樓內</h3><h3><br></h3><h3>再見了!錦州鐵中!</h3> <h3>乘坐公交車趕往會場</h3> <h3>來到會場所在地一一馨雅山莊</h3> <h3>會場</h3> <h3>會場準備: 擺放水果</h3><h3><br></h3> <h3>會場準備: 調試操作系統</h3><h3><br></h3> <h3>濟濟一堂</h3> <h3>會場歡迎屏幕</h3><h3>伴之"讓我們蕩起雙漿"的歌聲</h3> <h3>主持人: 史憲華</h3> <h3>主持人: 張玉珍</h3> <h3>主持人宣布;</h3><h3>錦州鐵中初二一班紀念畢業五十周年同學會,正式開會!</h3> <h3>沐浴著夏日的陽光,享受著草木的芬芳,我們齊聚在秀美的馨雅山莊</h3><h3>滿懷著幸福的激情,洋溢著快樂和歡暢,五十年后同學們又一次重逢</h3><h3>在即將迎來畢業離校五十周年之際,我們再次相聚</h3><h3>這是我們真心期盼</h3><h3>這是我們已久的想往</h3><h3>這是我們所有同學的共同心愿</h3> <h3>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三</h3><h3>我們踏入錦州鐵中美麗的校園</h3><h3>報到那一天,我們都幸運的分到了一年一班</h3><h3>從那一天開始,我們成為了一個學習團結的集體</h3><h3>從那一天開始,友誼就像一把連心鎖,把我們緊緊連在一起</h3><h3>一九六八年,我們畢業離校</h3><h3>同學們相繼走向了工廠,軍營和廣闊的田間</h3><h3>轉眼間已是五十年</h3><h3>五十年的風霜雨雪,我們已不再是少年</h3><h3>五十年的分別,更增加了我們互相的牽掛和思念</h3><h3>今日的同學聚會滿足了大家的夙愿</h3><h3>讓我們聚起來,笑起來,唱起來,聊起來</h3><h3>歡聚,歡慶,歡笑,歡暢</h3><h3>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h3> <h3>初二一班委會成員,初二一班群群主楊秋芬同學向大家介紹此次同學會的籌備工作情況</h3> <h3>;楊秋芬向大家匯報了聚會籌備工作。她圍繞著這次籌備工作的四個方面做了匯報。
(1)有強大的籌備組。
成員多,能力強,肯付出。
(2)充分利用高科技和網絡。
三個月籌備過程共進行了長短十次視頻碰頭會。根據節點發了九次群公告。
(3)在尋找同學過程中,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一絲線索不放過。
(4)堅持人人都參與的原則。讓每個同學從不同角度都能展示自己,真正成為聚會中的主角。
感謝三個月籌備組成員的辛勤付出,感謝全體同學的熱心參與和支持。丨</h3><h3><br></h3> <h3>籌備組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準備會議程序資料,安排會務所需。</h3><h3><br></h3> <h3>班委張杰致辭</h3> <h3>張杰 :
在這八月盛夏季節里,我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畢業五十周年同學聚會,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錦州鐵中。
春去秋來時光苒,年華似水匆忙過,畢業五十周年了,我們錦州鐵中,老三屆初二一班同學,牽手相依,重回母校,合影留念,我們相別已半個世紀,母校已非昔日模樣,我們的記憶卻依然索繞在那里,想當初我們稚氣未脫入校門,相濡以沫學知識,朝夕相處,同窗苦讀,今天回想起來歷歷在目,仍讓人激動不已。
六八年十月我們告別母校,大多數同學走進了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成為下鄉知青,有的同學選進渤海造船廠,有的同學參軍入伍,還有接父母班的同學。我們沒有來得及相互告別,互贈留言,畢業照都沒有照,便各奔東西地踏上漫漫人生路,融入到千變萬化的社會中。
深邃的時空,留下了我們青春的身影,色彩斑斕的世界,使我們逐漸成熟,我們從一群天真爛漫的少年成長為社會中堅,家庭的棟梁。五十年的風雨,足已讓我們體味了生活百態,苦辣酸甜; 歲月的滄桑,洗盡了我們青春的年華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們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學情誼。
五十多年真誠的友誼才會有我們今天真摯的聚會。同學們,我們的相逢是短暫的,友誼是永恒的。讓我們記住這次聚會,一定會在我們人生的記憶里,抹上濃重而精彩的一筆。讓我們珍惜今日的一切,珍惜這難忘的時光,銘記這珍貴的感情,手挽手一起高歌,彼此祝福,夕陽無限好,明天更燦爛!<br></h3> <h3>本次30名同學參加聚會,居住錦州的18名,外地居住的12名。</h3><h3>王寶慎代表常住錦州的同學發言。</h3> <h3>陳寶珩代表從上海、北京、青島、大連、大慶、葫蘆島、喀左、凌源等各地回錦的同學發言</h3> <h3>初二一班52名同學,一九六八年畢業時,有39名同學上山下鄉。</h3><h3>李興秋代表下鄉同學發言。</h3> <h3>屏幕顯示了初二一班的有關 歷史照片</h3><h3><br></h3><h3>灰山大隊灰山屯知青點部分同學</h3> <h3>灰山大隊苑屯知青點部分同學</h3> <h3>艱苦的磨練</h3><h3>青春的輝煌</h3> <h3>1968年有7名同學進入渤海造船廠。</h3><h3>常喜茹代表進廠同學發言。</h3> <h3>進廠同學</h3> <h3>1968年有兩名同學入伍當兵。1969年后,又有五名同學入伍當兵。</h3><h3>趙富海代表1968年當兵同學發言。</h3> <h3>1968年有3名同學頂替父母接班。</h3><h3>崔曉華代表接班同學發言。</h3> <h3>有四位同學,郭錦明、呂偉貞、張桂蘭、李桂杰,因為身體等原因,不能參加此次聚會,錄了視頻,發送到聚會現場,請同學們聽聽他們的心里話,表達了思念之情。</h3> <h3>同學們的發言融入濃濃的同學情誼,親人般的關愛,雖然命運不同,成長經歷不同,但相同的是; 都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績。</h3><h3>我們的同學不平凡,值得驕傲!</h3><h3>我們的同學不僅學習工作樣樣出色,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精心準備排練了各種形式的小節目,充分展示才藝。</h3><h3>演出開始。</h3> <h3>詩朗誦: 《我們是兄弟》</h3><h3>作者: 曹力成</h3><h3>朗誦: 張玉珍 閆玉華 董玉貞</h3><h3> 張 杰 孫鐵生 曹力成</h3><h3><br></h3><h3>我們初二一班是一個團結的集體,初二一班同學就是親兄弟。</h3> <h3> 《我們是兄弟》</h3><h3>(領)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50年歲月,已然飄過,
(合)逝去青春,留下年輪,
收獲成長,懂得人生,
(男)那時:我們風華正茂,意氣風發;
(女)那時:我們青春靚麗,貌美和花;
(男)今天:我們兩鬢霜白褶皺添;
(女)今天:我們芳容盡失青絲換;
(領)遙想當年:
帶著一絲天真和童趣,
還有一點點青澀和頑皮;
(合)不約而同,來到錦卅鐵中同一個班級
(男)上學的路上,叁倆結伴而行,悄悄說著我們的小秘密,一路上歡聲笑語
(合)課堂上,爭先恐后,暢所欲言,
面紅耳赤,各抒已見;
(合)這是我們緣分的開始,
師出同門,親如兄弟
(領)一九六八年,
我們離開校園,奔赴祖國各地,
(女)你佇立在工廠的機床前
(男)我馳騁在廣闊的天地間,
(合)他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
(領)使命不同
但我們有共同的心愿,
(合)為了共和國的明天,
我們揮灑青春,無私奉獻,
(領)命運將我們分隔數地,
但割不斷,我們間的兄弟情意,
(合)我們時刻關注彼此,
哪怕一點點成長和進步,
我們都互為欣慰和驚喜,
(合)因為我們是兄弟,
(領)今天
(男)從上海,北京,青島,大慶,
(女)從大連,葫蘆島,喀左,凌源…
(合)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奔向同一城市,我們的家鄉…錦州城,
(領)相逢的那一刻,
(女)一雙雙浸滿淚花的雙眼,
傳遞著彼此無限的牽掛與深深的思念
(男)一雙雙緊握不放的雙手,
詮釋著:
我們是無堅不摧,牢不可破的兄弟
(領)一次次熱烈的相擁,
(男)都訴說著,滿滿的祝福
(女)如金子般珍貴,哈達般純潔的深情愛意</h3><h3>(男)百年修得同船渡,
(女)千年修得共枕眠
(合)五世修得同窗讀
五百年光陰鑄就了
我們是一生一世的兄弟,
(領)每一次溫馨的相逢,都孕育著一次難舍的別離,每次依依惜別,都期盼著下次更美好的相聚
(合)我們要無憂無慮的生活,“沒心沒肺”的活著,
(男)迎著旭日的陽光早起晨練,
(女)擁抱著落霞的余輝,夕陽下跳舞唱歌。
(男)體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女)享受生活中的幸福甜蜜,
(合)每天微信群里相會,在新的校園里繼續學習。
(領)未來之約,誰都不能缺席,
任向人都不能掉隊,
(合)因為我們是同學,
是團結友愛的集體,
因為我們是,
永遠的兄弟!<br></h3> <h3>《我們是兄弟》</h3> <h3>李素琴,葫蘆島市京劇票友協會成員,以青衣表演而著名。</h3><h3>《紅燈記》選段《光輝照兒永向前》</h3> <h3>柳恩榮,習武多年,武藝精湛。</h3><h3>武術表演</h3> <h3>王寶填,金楓: 靣塑</h3> <h3>現場制作的面掣小物件</h3> <h3>栩栩如生</h3> <h3>金楓平時制作的面塑作品</h3> <h3>時間的長河沖刷著我們的記憶,但有些事卻難以忘記。</h3><h3>1966年的徒步大串聯,至今仍記憶猶新</h3><h3>當年我們班九名女同學長征途中在山海關拍攝的長征隊紀念照</h3><h3>另外九名男同學,是途中相遇,共同長征去北京的錦西高中同學</h3> <h3>敘事詩《紅領巾長征隊》</h3><h3>作者: 李桂杰、杜尚英</h3><h3>長征隊隊員們以親身的經歷在敘事,再現了當年的風雨歷程</h3> <h3>董玉貞表演舞蹈《再唱山歌給黨聽》</h3> <h3>趙文祥表演二十四式太極拳</h3><h3>這是歷史悠久,開展最為廣泛的群眾性體育鍛煉方式,長期習練,身心健康。</h3><h3>會場場地所限,有金楓主動助演,躍躍欲試的大有人在。</h3> <h3>金楓演唱《相逢是首歌》</h3><h3>這首歌唱出了相逢的至誠,喜悅之情,與今天五十年后喜相逢,應情應景,令人感慨萬千。</h3> <h3>史憲華武術表演: 峨嵋化門南拳36閉手</h3><h3>南拳套路短小精悍,手法多變,短手連打,歩法穩健</h3> <h3>屏幕圖像</h3> <h3>現場操練</h3> <h3>聯歡會演出進行了一半</h3><h3>更多精彩,請看之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平果县|
亳州市|
香港
|
特克斯县|
明水县|
文水县|
犍为县|
江门市|
富宁县|
大埔县|
延吉市|
平谷区|
永春县|
滦平县|
卢龙县|
祁门县|
邹城市|
新郑市|
进贤县|
锡林郭勒盟|
辉县市|
青冈县|
岐山县|
东安县|
都昌县|
锡林郭勒盟|
昌乐县|
临洮县|
娄底市|
巴彦淖尔市|
乐业县|
搜索|
麦盖提县|
新丰县|
霸州市|
永平县|
九江市|
余庆县|
扶余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