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北辛窯!我來啦!一輛中型轎車還不待停穩,車門就被打開,年屆七旬的老人們迫不及待地忙著下車。此刻,激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他們張開雙臂,大聲喊著同一句臺詞:“北辛窯!我來啦!”寂靜的小山村頓時飄蕩著歡聲笑語……</h3><h3><br></h3><h3> 現任村黨支部書記以及鄉親們早已守候多時,迎接著半個世紀前曾與他們同甘共苦的插隊青年。握手、擁抱,相互問好,忘記了拘謹;顧不上矜持,此時此刻,老人們百感交集!竭力回想著五十年前上山下鄉的一幕幕;再去走走那條熟悉的羊腸小路;想瞭瞭當年那窯洞是否還堅固?想問問那善良的房東大娘是否還在住在那老屋?想看看那名揚三晉大地、據說已是九十四歲高壽的老支書……</h3> <h3> 親切的鄉音、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這是誰?她叫甚?人啊!真是神了,五十年未曾謀面,卻并不生份。每個人都叫得出名字,甚至那有趣的綽號都記得清,那濃濃的親情令人感動。</h3> <h3> 還未等坐下盡情的嘮嗑,“知青”們就一睹為快地想要見到老支書。曾經戰風沙、斗嚴寒立志要改變家鄉面貌的塞北硬漢,如今已是耄耋之年,那雙變形的大手,其中蘊含了多少故事,記載了老支書以及那一代人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h3> <h3>坐在老鄉的大炕上,品味著鄉村的美食:那金黃軟糯的油炸糕、常常在夢里見到的豬肉豆腐燴粉條,那小火慢燉的老母雞香氣誘人;當年年輕帥氣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長,與他的知青隊員們頻頻舉杯,酒不醉人人自醉!北辛窯!我們為你歡呼!為你歌唱!你永遠是我們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 </h3><h3><br></h3><h3> 回想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付出!我們奉獻!我們無悔!我們為鄉村建設灑下的汗水澆灌了這片廣袤的土地,如今蔥蔥郁郁、綠色裝扮了美麗的鄉村。</h3> <h3> 純樸的老鄉將知青當做最尊貴的客人,美味佳肴擺上桌,點燃那歡慶的鞭炮,以最高格的禮儀歡迎天南海北歸來的游子!</h3><h3><br></h3> <h3> 熱情好客的老鄉及盡所有,“你們多吃點”,“再吃點”。香甜的糯玉米;甜翠的香瓜,肚子實在放不下了,還是硬把瓜果塞在手上</h3> <h3> 一切都是那么的親切!一切記憶都慢慢浮現……再拿一拿鋤頭,再去那田間地頭,當年的酸辛苦辣,經過歲月的陳釀都變成了甘甜的美酒,醉了心兒,紅了臉龐!</h3> <h3> 當年的“鐵姑娘戰斗隊”隊長與知親們拉著家常。</h3> <h3> 那一年十八歲的姑娘、小伙子稚氣未脫、懷著遠大理想,一顆紅心永向黨!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遠離親人,遠離溫暖的家,來到偏遠的小山村,“扎根農村干革命”!盡管Ta們吃過苦、受過累,但是當問及每一個人當年的插隊崢嶸歲月,他們都滿臉自豪,從不后悔!</h3> <h3>快樂美好的時光總是顯得非常短暫,盡管有再多不舍也還是要回到各自的生活。北辛窯所有的知青都早已成為祖輩,有的人已定居在別的城市,還有的在大洋彼岸的國外帶孩子。不管人在何處,他們的第二故鄉——右玉北辛窯永遠定格在知青心中最柔軟的地方……</h3><h3><br></h3><h3> 說好要再見,</h3><h3> 不知是何年?</h3><h3> 相見喜極泣,</h3><h3> 離別又哽咽……</h3><h3><br></h3><h3> 北辛窯——再見!!!</h3> <h3> 先后兩天翠翠隨老姐姐、老哥哥們一行,分享了他們的快樂,感受到他們對第二故鄉的眷戀與不舍,編輯成美篇,收藏珍貴的圖片、美好的瞬間,謹以此文獻給曾在農村廣闊天地奉獻青春和汗水的插隊知青們……</h3> <h3>翠翠與鄉下小朋友一起玩耍</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平|
越西县|
清新县|
札达县|
高州市|
新余市|
宜宾市|
屏山县|
东港市|
达尔|
冕宁县|
方正县|
海原县|
郴州市|
大石桥市|
普格县|
抚顺县|
合山市|
股票|
平乐县|
临汾市|
修文县|
襄垣县|
资阳市|
营口市|
会东县|
马关县|
额济纳旗|
中山市|
南江县|
江孜县|
右玉县|
定陶县|
安龙县|
孟村|
马鞍山市|
龙州县|
三亚市|
汉中市|
定襄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