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出生在張掖,78年就隨父母離開了軍分區大院,來到東北,整整40年了。終于有時間開啟一段遠途自駕旅行,毫不猶豫選擇了大西北,尋找兒時的記憶。</h3> <h3>帶上全部家當,妻、女、狗狗,開著山貓沿京沈高速一路向西,不想讓自己搞得太疲勞,第一站選擇了北戴河。七月末的北戴河是神秘的,一下高速的安檢關卡更加重了這種神秘感,到了酒店簡單收拾一下就直奔海灘,氣溫35度但這也比沈陽幾十年不遇的高溫涼爽了許多,泡在海水里暑意全無,海水的清涼徹底驅散了多日來內心的焦灼,靜靜地躺在水面上,心里空空的,享受這種空空的感覺......</h3> <h3>第二天(18年8月1日)一早從北戴河一路狂奔,傍晚到達平遙古城,本來是旺季的古城晚上并沒有熙熙攘攘的感覺,比起鳳凰、麗江冷清了許多,再豐富的人文景觀如果沒有自然風光的襯托也會遜色不少。古城周邊的建設顯然缺乏規劃,宣傳也做的一般,古城內餐飲消費挺高,主打的平遙牛肉也沒吃出什么風味來,菜里醋味很足,開了一天的車早早回賓館休息了。</h3> <h3>早上起來匆匆前往古城,古城門票有些捆綁銷售的味道,我們只有小半天的時間逛古城,那也得買通票,選了幾個主要景點逛了逛,城墻-孔廟-城隍廟-鏢局-銀號......明清時期晉商巨賈富可敵國,留下的府邸豪宅令人嘆為觀止,財富帶來了文化的繁榮,也滋養了多元與寬容,城隍廟不遠處的基督教堂高舉的十字架映襯在青磚碧瓦雕梁畫棟間,為古城增添了一縷“洋氣”,營造了一絲和諧。</h3> <h3>從平遙出來直奔壺口瀑布,最開始壺口并沒有在計劃中,偶爾看新聞得知近日暴雨致瀑布水量大增,達到了最佳觀賞效果,距平遙三個小時車程,也算在去蘭州的路上,于是壺口便成了此次旅行的中轉站,也成了天氣由熱轉涼的拐點。</h3> <h3>壺口瀑布位于晉陜交界處,黃河水在這里傾瀉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景觀,兩省都抓住了這個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各自開發了壺口瀑布景區,顯然從山西一側看到的景觀更為壯闊,在陜西那邊看不到全景的。進入景區要做旅游巴士,大約四公里就能聽到黃河的咆哮聲了,沿著邊緣裸露的河床走近瀑布,黃河在這里斜著形成了百余米的斷崖,黃水咆哮而下,激起的水霧隨風打濕了游客的衣服,水呈深黃土色,而打到身上的水霧卻沒有留下污漬,也許還沒看出來,也許我們本來就生自黃土地,本來就是黃土捏出來的,歸了根而已。</h3> <h3>住在離瀑布景區幾公里的位置,規模挺大的農家院,臨著黃河,有個便道能一直通到黃河邊,傍晚時間牽著狗沿著便道一直走到河灘地,天氣明顯涼爽起來,河邊散落著橋梁施工的一些設施,靠近水邊泥土完全成了粉末狀,隨著腳步揚起縷縷紅塵,眼前的河水如一條無限長的黃龍游向遠方,億萬年來一直這樣流淌,永不回頭,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h3> <h3>8月3日一早就開始趕路,這一天我們要穿越黃土高原前往蘭州,闊別了四十個年頭,蘭州在記憶中早已模糊,一路風塵仆仆,期盼著踏上故鄉的土地,更盼望著和離別22年的同窗好友痛飲,其實感情要深于普通的同窗,靈元是我大學一個寢室的好友,那時寢室里還有以所、文哥、小胖、旭東和高健。靈元一畢業就去了蘭州,一直在省直機關工作,也是領導了。蘭州的高速出口設在鬧市區,下了高速就開始擁堵,好不容易挨到了酒店,靈元老早就在我們預定的酒店外等我們了,到了才知道名字搞錯了,好在離得不遠,等安置妥當已經八點多了,蘭州太陽落山要比沈陽晚許多,天還大亮著,靈元帶著我們去了阿西婭,蘭州的一家西北風味特色餐廳,規模很大也很氣派,發菜已經四十年沒有吃過了,現在的做法很講究,已經吃不出兒時的味道了,手抓肉很鮮美,三泡臺茶讓我想起三姨家的表姐,讀高中時他來過遼寧,帶來許多,當時感覺是很稀罕的飲品,和老同學一醉方休,第二天醒的早,也沒有頭痛,酒好恰逢知己,自然千杯盡興。</h3> <h3>8月4日一早,靈元帶著我們吃了真正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面,在蘭州市內簡單轉了一下,蘭州是沿黃河而建的城市,主要行政區域重要景點都在黃河邊,因為交通擁堵停車費勁,公園還不讓狗狗進入,就很快離開了市區前往劉家峽,靈元的故鄉所在,進行了一次真正意義的深度游。劉家峽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讀初中地理時劉家峽既是要點也是考點,今日終于見到真容了,進入縣城過了橋沿河上一個大坡,就有個很好的觀景平臺,既可遠眺劉家峽大壩,也可俯瞰永靖縣城,沒有趕上水庫泄洪但泄洪的壯觀完全能想象的到,實際上我們晚上前往酒店的時候正趕上泄洪,在橋上隔著車窗看了一眼。<br></h3> <h3>中午開著車繞了許多山路來到靈元兒時生活的村莊,其實是他姐姐嫁到的村子,反正都差不多。進入大姐家首先是個收拾得干干凈凈的庭院,正面是堂屋,完全是木制的建筑,還帶著許多雕花,看著很親切很舒服,大姐大姐夫備了豐盛的午餐,一大盤子大骨雞,應該是為迎接我們特意宰的,一盆燒好的肘子肉,老土雞燉爛了非常好吃,酸溜溜的面疙瘩讓我想起母親在的時候.....西北地區民風質樸,大山深處的土族人家更是善良好客,劉家峽一行成為本次旅行最特別的一頁。下午專程去看了劉家峽的峰林景區,也屬于丹霞地貌,有點張家界的感覺,然后驅車走九曲十八彎的山路下到劉家峽水庫,河水夾帶的泥沙在這里沉積,水清了,遠看是一汪藍海,夕陽下顯得格外美麗。晚上住在河邊,照例少不了和靈元及他的一幫好友的聚會,酒過三巡后回到酒店,妻女累了開始休息,我獨自一人沿河散步,燈光下河水閃爍著清冷的粼光,倚著扶手駐足片刻,感到絲絲涼意,此刻千里外沈陽還在酷暑中煎熬,而我已經離開......</h3> <h3>次日一早趁妻女還在睡夢中,我出去洗了車加了油,回來接上她們就直奔西寧,永靖到西寧也就四個小時左右,一路上坡,海拔攀升了七八百米,采納靈元的建議沒有在市區停留,雖然一直對這個城市有種格外的親切,除了名字好聽還是父母生活過五年多的地方,大姐就出生在這里,我們驅車直接到達塔爾寺,寺院創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寺院規模很大,不乏虔誠的佛教徒在佛像和圣殿前行全身伏地的跪拜大禮,祈求神靈的保佑。比起以前去過的郎木寺、拉卜楞寺等,這里距市區很近,游人也最多,跟著人流聽著導游介紹寺里的各種軼事典故,“三圣”、“三絕”......尤其是僧人制作酥油花的工藝著實讓人驚嘆。因為只是略知皮毛,導游講過的許多內容很快就忘掉了,留下深刻的記憶就是藏族人篤信佛教的虔誠,看著藏服包裹下露出的一張張黝黑透紅的布滿褶皺的臉,他們念念有詞地撥動著轉經筒與你擦肩而過,現世的經歷的對他們來說仿佛已不重要,他們心中滿懷的是對冥冥來世的無限向往。</h3> <h3>離開塔爾寺直奔海晏,從海晏金銀灘草原開始環青海湖之旅。路上不愿意放棄任何美景,不斷下車拍照,走走停停到海晏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攜程安排酒店出了錯,臨時又換了家酒店,好在并不遠,條件也算過得去,吃飯購物都很方便,一切安頓好已經八點多了。</h3> <h3>次日一早出發前往金銀灘草原,應該說比起后來幾天青海湖邊的草原美景,這只能說是個小前奏,而草原上邂逅的一座廢棄廠房卻帶給了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在離開金銀灘即將上濱湖東路前,一座高聳的煙囪映入眼簾,下面是一片紅磚廠房,這就是當年的原子彈研發基地……海晏又稱原子城,它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在這里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建于1958年,是原"青海221廠"所在地,1995年5月15日退役。路途中經過原子城,但那都是后建的大型科普基地,我個人向來討厭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在草原上看到這真正的原子城舊址竟然有些小激動,廠房里雜草叢生,墻面上當年的大標語還清晰可見,廠房孤獨地佇立在草原深處,藍天碧草間的一簇磚紅色,核制造基地經過幾十年的風霜居然蛻化成一幅凄美的畫卷。<br></h3> <h3>從金銀灘沿環湖公路經黑馬河到茶卡鹽湖一路美景,藍天白云下,經幡飄舞,沙洲起伏,遠處是油菜花海金浪滾滾,近處是格桑花湖星光璀璨。因為聽說茶卡鹽湖的日落非常美,所以不敢過分貪戀路途中的風光,馬不停蹄終于在夕陽西下之時趕到鹽湖景區,而等待我們的卻是景區外幾公里的汽車長龍......沒有辦法只能改看日出了。<br></h3> <h3>第二天一早六點多就出發了,住得離景區非常近,幾分鐘就到了停車場,原來停車場已經快沒有位置了,想起頭天外面幾公里的停車長龍,慶幸我們到的早。進了景區又是幾公里的徒步,什么天空之鏡......名字要比實際美麗的多,到了體驗區,自以為皮肉粗糙抗冷耐扎,穿著拖鞋一趟進鹽湖,立刻認識到自己嚴重誤判了形勢,湖水冰冷刺骨,大粒鹽扎腳痛徹心扉,急忙讓妻去租鞋套,等鞋套來了腳丫子已經基本能適應了這種極端環境......穿著鞋套上鞋套從容地走進鹽湖,雖然大清早天氣陰晦不佳,但鹽湖水天一色的景致還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有一群身著彩色服裝在水中搔首弄姿的大媽美眉們,給天地間的一片灰白混沌增添了許多點綴,游玩后翻看相機照片,感覺照片效果要比實景美得多。其實青海湖邊許多下雨積成的水泡子映出的倒影也絕不遜于所謂的天空之境,看來宣傳真的很重要。另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景區租的鞋套并不防水,走到鹽湖中間發現套子里的鞋已經成了“鹽水鞋”了,換鞋套的時候妻與工作人員理論,人家明確告訴鞋套是防扎腳的......</h3> <h3>離開茶卡鹽湖已經是中午了,下個目標是祁連縣,因為不想太趕就在剛察縣青海湖邊的一家客棧休息了一晚,客棧背山面湖,從窗戶可以看到外面草原上飄舞的經幡,青藏高原上太陽落的很晚,八點多了還能看到落日余暉在天際線上留下的一道金邊,晚上很冷也就10度左右,還好店家預備了電熱毯。第二天(8月8日)冒著大雨繼續開始了征程,一路上高原山地風光無限,我們的大山貓(帕杰羅)也非常給力、載著我們翻山越嶺,跨越大冬樹山埡口時海拔達到4120米,下車遠望能看到遠遠的雪山冰川,許多過往的游人都在此拍照留念,我和女兒帶著狗狗繼續沿山坡向上攀爬了一段,除了走的急時會有氣喘,并沒有其他高反的感覺,女兒情緒也比以往過山口時好了許多,連蹦帶跳地跟著我又向上走了近百米,比起幾年前在玉龍雪山的冰川公園,她對高海拔的適應能力仿佛也強了許多。</h3> <h3>過了山口很快就進入祁連縣境內,路邊是明顯垂直分布的高山植被,融水在峽谷中匯集成激流小溪,成群的牛羊在溪谷邊的草場上悠閑地徜徉,各種不知名的小花點綴其間,美景讓人流連。<br></h3> <h3>到達祁連縣的客棧后簡單休整后就直接前往有東方小瑞士之稱的卓爾山景區。<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卓爾山景區位于祁連縣八寶鎮,緊靠八寶河與藏區神山阿咪東索(牛心山)隔河相望。</span>卓爾山<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屬于丹霞地貌,由紅色砂巖、礫巖組成,</span>藏語稱為"宗穆瑪釉瑪",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后。景區入門后先乘坐旅游巴士到達山腳,然后一條棧道直通山頂,兩側景觀各不相同,一側是為森林草場半覆蓋的丹霞地貌,另一側視野極度開闊,油菜花海、麥田村莊被高山環抱,遠處牛心山一山四季,處處美景,令人心曠神怡。</h3> <h3>從卓爾山回到客棧,老板已經將晚餐準備好,一路上吃了幾次手抓肉,數這次的羊肉最為鮮美,客棧主人一家是虔誠的穆斯林,大方好客,還免費給我們加了羊湯,吃飯的時候我們自備了啤酒,因不曉得房間是客棧主人祈禱的地方,搞出了點小誤會,盡管人家態度一直友好熱情,我們還是要求換到門廊里吃飯,彼此尊重信仰和習俗,讓別人舒服了自己才能舒服。夜幕降臨后站在陽臺上,遠處的山坡居然用彩燈裝飾的繁星點點,當地人覺得很美,也許是他們面對著高山河流森林草甸太久了,需要一些人造的東西裝點,而在我們這些來自連樹葉都是人造的地方的外來客眼中,最自然的才是大美,在游覽卓爾山的時候每每看到美景準備拍照時,視窗里總無法躲避一些人為建筑物的干擾,想要尋覓一片“沒有被文明糟蹋過的天地”真的挺難。從祁連到張掖有兩條路,走302國道240余公里,雖然繞遠但路非常好走,四個多小時就到,另一條是走二尕公路和213省道,雖然只有170多公里但要翻越祁連山走幾十公里的爛路,需要走七個多小時,路途上能看到連片的雪山,由于原本計劃的八一冰川徹底對外封閉,一直耿耿于懷的我對后一個選擇更為敏感,但考慮到一家人的安全最終決定沿二尕公路走到黑河大峽谷遠眺八一冰川就回頭走302國道,可這個計劃在我們到達黑河大峽谷后就徹底改變了。</h3> <h3>第二天一早出發,沿著二尕公路到達黑河大峽谷,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源頭是八一冰川的冰雪融水。黑河大峽谷位于祁連縣黃藏村,是黑河向北切斷祁連山形成,峽谷全長80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其中有70公里屬“無人區”。我們選了路邊一處空地停下,爬上高地美景盡收眼底,遠處藍天白云雪山冰川,近處森林草場溪流奔騰,層次分明,令人神清氣爽。<br></h3> <h3>又有幾輛車靠了過來,一輛甘肅牌照的車上下來一條邊牧,兩條狗一起玩著我也和狗主人攀談起來,他們也是奔肅南方向去的,打算走213省道,他們仿佛對路況很熟悉,那種自信讓我立刻改變了主意,決定繼續沿二尕公路、213省道,翻越祁連山前往張掖。二尕公路號稱中國最美公路,峽谷河流草原牛羊相伴,路上遇到兩輛天津的車,也是奔張掖去,我們開始慶幸最終的選擇。</h3> <h3>從二尕公路進入213省道,道口立著牌子“道路施工封閉,請繞行!”都走到這了讓我回去......帶著一肚子郁悶在路口等待了一會兒,見對面有車開過來忙向司機打聽路況,司機見我們開著三菱帕杰羅,說了聲“這車過得去”就匆匆駛過,借著東北人的一股虎勁我硬著頭皮駛入了省道,很快我就意識到這個決定是有風險的,路面破損嚴重,好在我們的大黑越野能力不是蓋的,所過之處塵土飛楊,一路爬升到了4200米左右,到了最高點山口我們停下來稍作休整,遠處連片的雪山躍入眼簾,內心一陣激動,這不正是兒時記憶中的祁連雪山嗎?幾座冰峰并排佇立著點綴在天邊,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神圣而潔凈,讓人肅然起敬。身后有冰川融水潺潺流下,用水洗臉冰爽清涼,倦意全無,捧起喝上一口,甘甜爽口,我用礦泉水瓶灌了小半瓶一飲而盡,女兒自小就有潔癖,啜了一口也覺得味道優于礦泉水,興致勃勃地也灌了半瓶,又不敢喝,說存著到晚上如果爸爸不腹瀉她就喝下去......<br></h3> <h3>在山口逗留了十幾分鐘、開始幾十公里的下山路,路況比上山時更差了,我們的山貓越野性能著實了得,我開車也更加謹慎小心。走了半個多小時的盤山路,一輛車都沒有遇到,到處可見道路崩塌過的痕跡,終于見到一個筑路工人裝扮的行人,背著包從山下迎面走來,趕忙詢問下山的路況,行人告知“山下塌方封路了”,他們的車堵在路上,他自己走上來的。走到這地步了,回頭已經不可能,只好硬著頭皮繼續開下山去,一路上我們不斷揣測那人說話的真實性,終于到了一個相對平緩的地段,迎面開來幾輛施工用車,打聽司機說前方確實出現了塌方,正在準備搶修施工,沒有別的辦法,把車停到平坦安全的地方,耐心等待。跟我們一起堵在路上有五輛車,先前和我們一道打算走213省道的三輛車居然都沒有進來,還是東北人傻大膽......大型機械設備很快運到,兩臺挖掘機一輛鏟車同時作業,從塌方地段旁邊的河道里臨時開出一條路,大概用了兩個小時左右道路開通,這兩個小時我們也沒閑著,吃中午飯、清理車上的物品......女兒居然拿出帶了一路的語文作業開始學習。接下來的路況越來越好,接近肅南,213省道已經鋪裝一新,經歷了險阻我們終于安全抵達張掖,我出生的地方。</h3> <h3>從肅南到張掖的一路上都是丹霞地貌,因為第二天去丹霞山就沒有過多停留,一路上不斷把看到的一切與記憶中的張掖比對,遠處的祁連山脈,路邊湍急的河流......張掖已經是座頗具規模的旅游城市了,商業區很繁華,鼓樓佇立在市中心,周圍公路環繞,色彩鮮艷了許多,當年我們生活過的軍分區大院里也蓋起了漂亮的高樓。<br></h3> <h3>丹霞景區很美,昔日父母口中貧瘠的寸草不生的連片黃土山居然成了五A級景區。景區內有四個觀景臺,從各個門乘旅游巴士都會順序走完所有觀景臺并最后回到始發地。各個觀景臺看到的丹霞地貌各不相同,一道道黃里透紅的砂巖礫巖顏色深淺不均斑駁疊加在一起,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呈現出火焰般的暖色調,下了雨后顏色更深,如有霞光渲染更顯光怪陸離。</h3> <h3>盡管是出生地也只有一日停留,丹霞景區回來后特意到軍分區大院門前留個影,跟哨兵解釋想進去看看,回復簡單干脆“不行!”,其實真進去了我都不知道該往哪里去,就算留點遺憾吧。帶著遺憾我們踏上了歸途。<br></h3> <h3>回程選擇了北線,避開華北的酷暑,橫穿蒙古大漠草原,從張掖沿著黃河北上穿越低矮的賀蘭山口進入內蒙古,從巴彥倬爾繼續沿黃河東下進入河套平原,沿著陰山山麓一路到達河北張家口,向東穿越燕山山脈進入首都北六環,接下來是安檢進、安檢出,再安檢的時候已經到達北戴河了。</h3> <h3>路上在寧夏沙坡頭逗留了一晚,沙坡頭的黃河大轉彎值得一看,第二天路過沙湖花了幾百元門票錢乘船到里面轉了一圈,后悔沒聽靈元的建議,除了用相機拍下幾匹駱駝外實在乏善可陳。張家口的草原很美,海拔1400米非常涼爽,是北京人河北人避暑的好去處,一早去天路趕上大霧就直接奔北戴河了。<br></h3> <h3>吸取出發時北戴河海灘擁擠的教訓,這次直接入住南戴河,這次選的房間是真正的海景房,下樓就到海灘了,人也比北戴河少得多,一頭扎進海水里,任輕柔的海浪洗滌多日奔波的疲憊,躺在海面上,耳畔的波浪聲淹沒了人群的嬉鬧,眼前灰白的天空中一只海鷗飛過,腦子里又是一片空白,享受這種空空的感覺......<br></h3> <h3>8月14日,從南戴河出發冒著大雨回到沈陽。此次旅行經過了沈陽、北戴河、平遙、壺口、蘭州、劉家峽、西寧、青海湖、茶卡鹽湖、祁連、張掖、沙坡頭、巴彥倬爾、張家口、北京、南戴河,省份有遼寧、河北、天津、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北京等,主要地形區有東北平原、遼西走廊、華北平原、太行山脈、黃土高原、青藏高原、祁連山脈、河西走廊、賀蘭山脈、蒙古高原、河套平原、陰山山脈、燕山山脈,<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整整圍繞黃河流域轉了一圈,</span>行程共計6500公里。靈元說過,高原自駕會上癮的......期待著下一次史詩級別的旅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石阡县|
遵义县|
澄迈县|
双流县|
嘉荫县|
乌苏市|
江永县|
定襄县|
陆川县|
昌平区|
东丽区|
威海市|
贵定县|
杭锦旗|
英德市|
台南县|
凌海市|
吉首市|
曲靖市|
南投县|
深州市|
丰顺县|
封开县|
蓝田县|
裕民县|
肇源县|
华安县|
荣成市|
天台县|
樟树市|
台安县|
闵行区|
五河县|
福清市|
文登市|
宝应县|
稻城县|
丘北县|
通山县|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