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7月30日我們來到了呼倫貝爾烏奴耳鄉,為拍草原花季的烏林鸮。</h3> <h3> 藍天白云,綠草牛羊。處處都是屏保的畫面。</h3> <h3>小鎮一角</h3> <h3>小鎮一角</h3> <h3> 一早我們踏著霞光趕往林區</h3> <h3> 霞光、平流霧把草原妝扮的非常美麗,可我們無暇顧及這美景,只期盼著烏林鸮的出現。</h3> <h3> 等待……</h3> <h3> 等待……</h3> <h3> 一天不見它的蹤影,我的攝影器材都沒拿出來。傍晚在返回的途中發現幾只普通秋沙鴨,簡單觀察后,拿出設備沖了過去,在河灘小心謹慎地一點點靠近,并按下快門。又改寫了拍鳥一天不動設備的記錄。</h3> <h3> 這是一大五小的秋沙鴨,小鴨子已長大了。</h3> <h3> 悠閑自在還有一只鷸鳥做伴。</h3> <h3> 同行的鳥友們趕來,還是驚嚇了它們,開始向下游飛去。</h3> <h3> 早霞伴我去林場</h3> <h3> 在林場管護站認識了山東老鄉,他介紹這鳥長年在這一帶活動,有時兩只一起站在路邊的架子上。這讓我們踏實了許多。大家都期待它能時隔兩天再次出現。</h3> <h3> 烏林鸮,是鴟鸮科、林鸮屬的鳥類。烏林鸮為大型鸮類,體長56-65cm,頭大,無耳簇羽,面盤顯著,呈圓形,淡灰色,其上被有同心的暗色圓環和新月形白斑。上體暗灰褐色,具暗色和白色斑點;下體白色或灰白色,具寬闊的褐色縱紋。
烏林鸮主要棲息于原始針葉林和以落葉松、白樺、山楊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中,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飛翔迅速無聲,主要以嚙齒動物為食,也吃小鳥和中型鳥類,如雞類等。</h3><h3> 烏林鸮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h3> <h3> 等待了兩天,它終于在傍晚6點40分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光線開始快速減弱。但是大家總算看到拍到了它。</h3> <h3> 烏林鸮和所有種類的貓頭鷹一樣,有一雙好眼睛,但視力再好也難以企及厚厚雪被下的老鼠。烏林鸮得天獨厚,它們不僅擁有一雙好眼睛,還擁有特別靈敏的聽覺,能聽到白雪下面嚙齒類動物發出的細微聲響,從而準確定位獵物的位置。烏林鸮的靈敏聽覺是從哪里得來的呢?</h3><h3> 特殊武器:奇特的大面盤。</h3><h3> 正是因為烏林鸮擁有這么一套貓頭鷹中最先進最靈敏的“雷達定位系統”,冬季藏在厚厚積雪下的獵物哪怕是發出輕微的響聲,都很難逃過它們敏銳無比的耳朵。<br></h3> <h3> 天氣預報不好,可林場早上的天氣不錯。</h3> <h3> 好像幾天沒來,有點不好意思。早上它在等我們。</h3> <h3> 正是因為烏林鸮擁有這么一套貓頭鷹中最先進最靈敏的“雷達定位系統”,冬季藏在厚厚積雪下的獵物哪怕是發出輕微的響聲,都很難逃過它們敏銳無比的耳朵。
除了擁有精確超靈敏的“雷達定位系統”,烏林鸮還隨身攜帶著“消音器”。烏林鸮身上蓬松柔軟的羽毛,既能保暖,又不會與空氣摩擦產生噪聲,而其兩翼最外側的初級飛羽梳子狀的邊緣還可消減氣流擾動的聲音。因此,當烏林鸮從天而降準備捕獵時,獵物很難察覺到它<br></h3> <h3> 烏林鸮的體形雖然大于雪鸮,其體重卻只有雪鸮的3/4,甚至1/2(烏林鸮一般重1~1.5千克,雌鳥最大體重近2千克)。這是為什么?其實,烏林鸮的大體形是靠蓬松的羽毛撐起來的。</h3><h3> 成年烏林鸮每天能吃下的嚙齒類動物的數量驚人,其重量最多可達自身體重的1/3。<br></h3> <h3> 頑皮的動作,接下來的幾天又不知到那云游了。</h3> <h3> 八天的時間就要結束,烏林鸮你還能出現嗎?</h3> <h3> 等待</h3> <h3> 我們走之前它總算是又來打了個招呼。</h3> <h3><b>注:幾張畫面雙飛的是后期創作,兩張片子合成的。</b></h3> <h3> 再見烏奴耳!美麗的夕陽是對我們的挽留,也希望能來看看這里的秋、冬之美,看看烏林鸮雪下逮鼠的功力。</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永宁县|
三门峡市|
乐业县|
正蓝旗|
正镶白旗|
泾源县|
临潭县|
新宁县|
全州县|
洞口县|
永嘉县|
修文县|
汤阴县|
五大连池市|
大洼县|
山西省|
务川|
馆陶县|
台安县|
巴马|
元朗区|
康平县|
广汉市|
安阳县|
烟台市|
会理县|
三原县|
秀山|
墨玉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宜兴市|
建德市|
高要市|
宣汉县|
盈江县|
永仁县|
仙居县|
绥化市|
敦化市|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