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阿開</p><p class="ql-block">圖:網絡</p><p class="ql-block"><br></p> <h3>題記:人生,即是一個人行走在路上;生活,無非就是沿途的風景。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過客,只能陪你走過一段路;有些事,好似清風拂過,頃刻間便了無蹤跡。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都是上天賞賜給你的禮物,用以在世間修行。</h3><h3><br></h3><h3>與婆婆一起生活,注定是一場修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婚后半年, 婆婆來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婆婆最近兩年日漸衰老,腿總是抬不起來,記憶也不復從前,動作變得越來越緩慢,就連說話的口氣也溫和了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你的父母,就在你的眼前一天天地衰老下去的時候,心中雖然很是難過,但這一切你卻無法阻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前,在我結婚半年后,婆婆便從農村搬來與我同住,還來不及適應二人世界,轉眼間就成了三口之家,隨著女兒的出生繼而變成四口之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環境的突然改變,有些讓人焦頭爛額。最初的幾年里,雖然沒有大的矛盾,但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不斷。突然間就和一個只見過一面的人生活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去世得早,缺少母愛的我與婆婆相處起來自然容易了許多。有人告訴我,你就把婆婆當成親媽,哪里還能處不好呢?這句話當真是至理名言, 按它修煉,效果的確不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婆媳之間相處,最難挨的就是最初幾年的磨合期。時間久了,過了磨合期,關系就會相對好處許多。自認做的還好,當然,也得到周圍人的認可,連續多年被單位評為文明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想起這二十多年,心中不覺感慨萬千。</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婆婆幫著我們撐起這個家</b></h3><h3></h3><h3><br></h3><h3>婆婆初來的一段時間一直在磨叨,說是給我們添了負擔,我便安慰婆婆說,如今不是您給我們添了麻煩,是您在幫助我們、照顧我們,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婆婆一直在盡心盡力地做著自己能做的事情。<br></h3><h3><br></h3><h3></h3><h3>有人說,伺候月子是婆媳關系能否改善的關鍵,最能拉進婆媳之間的距離。</h3><h3><br></h3><h3>月子里,婆婆對我盡心盡力的照顧,每天能讓我吃上六頓飯、不許我看電視、百天之內不讓我沾涼水、女兒月子里必須抱著睡,婆婆就和我輪流換著抱女兒,記得有一次,婆婆靠著被子,抱了女兒整整一個晚上,就是為了能讓我好好睡上一覺……</h3><h3><br></h3><h3></h3><h3>孫女兒成了婆婆的心頭肉,為了孫女兒,婆婆幾乎哪兒也不去。女兒一直由婆婆在家照顧,在六歲的那一年才去幼兒園,不過也是夏天避暑、冬天貓冬。相比同齡的孩子,女兒還是很享福的。有奶奶疼愛的孩子,是很幸運的,那是她一生美好的回憶。</h3><h3><br></h3><h3></h3><h3>初中時,學校離家較遠,我中午又回不去,婆婆便在家里做好飯,通常是兩菜一湯,做好了放在保溫桶里送到學校。</h3><h3><br></h3><h3>家離學校,步行要半小時,婆婆無論是刮風下雨、酷暑嚴寒,四年里從不間斷,換做是我,恐怕也難以堅持。女兒身體一直很好,學習也很優秀,這里面有著婆婆很大的功勞。</h3><h3><br></h3><h3></h3><h3>女兒小時,先生經常出差,是婆婆跟我一起撐起了這個家。最初的幾年,住的是單位分的平房。冬天下班時天已黑透,推開大門的剎那,屋里那暖暖的燈光便撲面而來,窗上因做飯蒙上了一層水氣,可愛的女兒常常站在窗前,用她那稚嫩的小手在玻璃上津津有味地涂鴉。</h3><h3><br></h3><h3>如今回想起來,一股暖流還會油然而生。一直到女兒上大學,一般情況下,通常是下班回家就能吃上飯,同事們很是羨慕。</h3><h3><br></h3><h3>有婆婆在,相對來說我是比較自由的,工作出差說走就走,不必惦記家里;</h3><h3>有婆婆在,我也可以是個孩子,可以有顆孩子的心;</h3><h3>有婆婆在,就有家的感覺,逢年過節,總是像模像樣;</h3><h3>有婆婆在,就有一種安全感,尤其對于雙方家庭都不在本地的我倆。</h3><h3><br></h3><h3>多年來,是婆婆幫著我們一路走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酸甜苦辣,冷暖自知</b></h3><h3></h3><h3><br></h3><h3>世間萬物皆是如此,在你得到的同時,必然要失去一些東西,孰輕孰重只能自己去權衡。</h3><h3><br></h3><h3></h3><h3>有人說,和婆婆共同生活的人,不是得了精神病就是得了心臟病,還好我不在其列。但是,在年輕氣盛之時也曾流過不少淚水、也曾動過馬上逃離、獨自去旅行的念頭。</h3><h3><br></h3><h3>婆婆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于是常懷戒備之心,有時一句無心之語也會引起婆婆多心,故而,與婆婆說話需倍加小心,而這對我這種比較隨意的人來說比較困難。</h3><h3><br></h3><h3>婆婆是個“永遠正確的人”,從不輕易認錯。曾跟婆婆開玩笑說,媽媽,如果您有機會上大學,記得一定要考律師專業,保證您每場官司必贏。這么多年來,每每和婆婆爭論某事,沒有一次不是敗北而回,甘愿認輸。</h3><h3><br></h3><h3>婆婆說話的語氣總是很硬,經常是反問句的格式,有時聽了不免胃疼。</h3><h3><br></h3><h3>年輕時每逢不高興,總要氣急敗壞地殺進商場,把平時舍不得買的衣服統統買回,以解心頭之氣。后來卻不再輕易生氣,即使也有不高興的時候,轉眼間就會煙消云散,有時甚至會氣急而笑,婆婆乃一老人,她對了如何,錯了又如何;與婆婆爭辯,贏了怎樣,輸了又怎樣,實在是毫無任何意義。</h3><h3><br></h3><h3>婆媳關系,永遠是千古以來說不清、道不明的話題,解決的唯一的途徑唯有經過慢慢的磨合,磨合之后,這顆心就會淡然了許多。<br></h3><h3><br></h3><h3>原來之所以傷心難過,總是自認待婆婆如親媽,同時希望婆婆待我如女兒,屢屢受挫后,才明白這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婆婆能對你好已然不錯,千萬不能與老公去爭寵。<br></h3><h3><br></h3><h3>婆媳之間,最好還是保持一段距離。想明白了,自然放松了許多,從此不再苛求婆婆,也不再強求自己。原諒了別人,就解脫了自己。</h3><h3><br></h3><h3></h3><h3></h3><h3>有人問我,和婆婆一起居住可曾后悔過,可以說,有時會很無奈,但不曾后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父母總是在漸行漸老</b></h3><h3></h3><h3><br></h3><h3>豐子愷先生曾說,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人之所以能堪受境遇的變衰,也全靠這“漸”的助力。</h3><h3><br></h3><h3></h3><h3>于是,我們便常常無視父母的衰老,終有一天,卻發現父母的后背已不再挺直、腿腳也不再靈活、思維越來越遲緩,而這些變化是從哪天開始的呢,卻無從知曉。</h3><h3><br></h3><h3></h3><h3>看著婆婆日現老態,心里就升起陣陣悲哀,經常會想,終有一天婆婆會離我而去,那該是怎樣的悲痛呢。自從婆婆衰老之后,我的這顆心便總是惴惴。一起生活的時間久了,彼此就會成了對方空氣里的一種元素,而這種感覺甚至超過不在一起生活的自己的父母。</h3><h3><br></h3><h3></h3><h3>為了讓婆婆盡量放緩衰老的腳步,通常讓婆婆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每每練完瑜伽回來,常常會請婆婆幫忙脫下緊緊的瑜伽服,這時婆婆便會自豪地說,看看,我還有點兒用吧。</h3><h3><br></h3><h3>每天做飯,常常請婆婆幫我打個下手,此時此刻,我的心中便升起無比的喜悅,仿佛婆婆又年輕了起來,那個每天下班之前就能把飯菜端上飯桌的婆婆仿佛又回來了。</h3><h3><br></h3><h3></h3><h3>為了讓婆婆高興,也時常跟婆婆開開玩笑。婆婆年輕時做事情就比較慢,老了之后動作更是緩慢。</h3><h3><br></h3><h3>那天看完《瘋狂動物城》后,跟婆婆說,媽媽,我給你起個小名吧。婆婆說,行啊,叫啥啊?我說就叫“閃電”吧!婆婆好奇地問為啥叫“閃電”,先生在一旁亦是笑的不行。</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婆婆,感恩有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沒和婆婆共同生活過的人,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種種酸甜苦辣。雖外表上我是個樂觀向上的人,但是開心的下面有時也隱藏著種種無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和婆婆一起生活的人,若想活的相對快樂,那就必是心理強大之人、煩惱時有發泄渠道之人、懂得自我安慰之人、性格開朗能哄婆婆開心之人、自己有事可做而不斤斤計較之人,最重要的是,能做好先生思想工作,讓先生做到在親媽和媳婦之間不偏不倚,尤其是不愚孝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生交友不多,但凡交友,必定看她是否善待父母,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哪里還會有什么真心實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始終相信“行善之家,必有余慶”,一個人于天地間的所做所為在宇宙空間中的某個地方一定有所記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問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問后世事,今生做者是。”也許就是那個宇宙空間“記事簿”在起著作用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與婆婆共處的20多年里,有痛苦、亦有歡笑,有無奈、也有幸福,但更多的還是感恩,感恩婆婆與我一同走過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一段,雖然其中也有不和諧的因素,我卻不曾后悔,如果重新來過,我依然還會把婆婆接到身邊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適逢婆婆生日來臨之際,祝婆婆身體健康、福壽安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阿拉尔市|
华坪县|
鹤庆县|
泰宁县|
库尔勒市|
教育|
梨树县|
兴城市|
柳江县|
射洪县|
镇康县|
喜德县|
五华县|
韶关市|
滕州市|
鄂尔多斯市|
那曲县|
合阳县|
汶川县|
蛟河市|
屏边|
腾冲县|
江孜县|
周宁县|
博野县|
石屏县|
淅川县|
乐平市|
营口市|
晋中市|
平舆县|
忻州市|
夏邑县|
木兰县|
洞头县|
皋兰县|
霍邱县|
中山市|
长宁区|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