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i style="">她的歌聲,婉約低沉,林籟泉韻,略帶憂傷的歌喉,是血管中流淌的韻味,是菩提樹盛開的梵音,帶著呼倫貝爾的清風,帶著藍天白云的圣潔,帶著穿透心靈的震撼,直擊聽眾的魂魄。這是歌聲的力量,這是音樂的魅力,使人深深地陶醉其中。</i></h1><h1><i style=""><br></i></h1><h1><i style="">那風風韻韻的旋律,仿佛極具畫面感,讓聽眾看到了廣袤無垠的草原,看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看到了潔白無瑕的浮云,看到了展翅高飛的鴻雁,看到了嵯峨峭拔的雪山……</i></h1><h3><b><i><br></i></b></h3><h1><i style="">她從茶馬古道走來,帶著草原泥土的芳香,帶著人生傳奇的故事,帶著康巴妹子的中音,風吟鸞吹,鏘金鳴玉。宛如一股強勁的旋風,席卷神州大江南北。她的名字叫:降央卓瑪。</i></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 "><b><i><br></i></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i style="">——題記 </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01 故鄉·貧寒·大山中</i></b></h1><h3><b><i><br></i></b></h3><h1><i style="">降央卓瑪,1984年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鄉下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兄弟姐妹六人,上有三個哥哥,下有二個弟弟,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i></h1><h3><i style=""><br></i></h3><h1><i style="">德格縣,位于四川省西部,與西藏接壤,平均海拔4235米,屬于高原季風氣候,冬長夏短。距省會成都954公里,入縣須跨越雀兒山,雀兒山素有“川藏第一高、險”之稱。全縣藏民以牧業為主,農作物以青稞和小麥為主。</i></h1><h3><i style=""><br></i></h3><h1><i style="">據2010年資料顯示:全縣人口83495人,地方財政年收入僅400多萬元,農牧民人均年收入527元。是地地道道的貧困縣。</i></h1><h3><i style=""><br></i></h3><h1><i style="">降央卓瑪,幼時家庭極其貧寒,父母含辛茹苦地艱難維持著這個家,因為學費問題,三個哥哥都沒有上過學。</i></h1><h3><i style=""><br></i></h3><h1><i style="">在她童年的記憶中,家里家徒四壁,睡覺的地方就是地上鋪上麥桿,上面墊幾張干羊皮,便是床了。冬天,因為寒冷常常被凍醒。兄弟們沒一件象樣的衣服,舊衣服總是補丁落補丁。</i></h1><h3><i style=""><br></i></h3><h1><i style="">平日里,小小年紀的她和哥哥跟著父母一起干農活,放羊等,為了家庭增加點經濟來源,常常跟著大人們,到邊遠的雪山里挖冬蟲夏草。</i></h1><h3><i style=""><br></i></h3><h1><i style="">小時,家里從來未見過大米的模樣,唯一的主食,就是青稞、小麥磨粉制成的糌粑。</i></h1><h3><i style=""><br></i></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02 上學·輟學·賣水果</b></i></h1><h3><i><br></i></h3><h1><i>父母在當地算是比較開明的,認為女孩子必須讀書,有了文化,將來就能找個好婆家,盡管家境貧寒,勒緊褲腰帶也要供著。于是,到了她的上學年齡,就遂愿了。</i></h1><h3><i><br></i></h3><h1><i>上小學時,每天都要走六、七公里崎嶇山路,才能到達學校。衣服是哥哥傳下的補丁舊衣裳,連腳上的鞋子也是傳下的,冬天,腳丫子常常露在外頭。即使艱苦,有學上,心里還是挺滿足的。每天中午在校吃著媽媽給得糌粑,還是蠻開心的。況且,同學們的生活條件也是基本相似的,完成沒有貧富差距。</i></h1><h3><i><br></i></h3><h1><i>讀到初中二年級時,由于家里實在拿不出學費,她無奈地暫停學業。輟學期間,跟媽媽去縣城賣水果攢學費,起早摸黑,歷盡艱辛。得空,常常去菜市場,撿點菜葉,聊補生汁。</i></h1><h3><i><br></i></h3><h1><i>后復讀直至初中畢業,以甘孜自治州第十名的成績,考取本州的一所中專學校。然而,當拿到入學通知書時的興奮勁還未盡時,家里因為學費問題而擱淺。無奈,放棄了這次升學機會。</i></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03 北京·求學·環衛工</b></i></h1><h3><i><br></i></h3><h1><i>“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她不甘于命運的擺布,由此,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決擇:到北京半工半讀去。</i></h1><h3><i><br></i></h3><h1><i>北京,一所電力專業的學校接納了她,三年的學制,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然而,對于半工半讀的她來說,艱辛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i></h1><h3><i><br></i></h3><h1><i>首先,要自己養活自己,其次,要賺取學費繼續學業,又不能捺下每一科目的學習課程。</i></h1><h3><i><br></i></h3><h1><i>于是,只要與學習時間不沖突的工種,只要適合,再苦再累,她都要努力去做。</i></h1><h3><i><br></i></h3><h1><i>環衛工,早晨,四點半至七點半,在學校周邊的馬路上,總能看到她那忙碌的身影;搬運工,周末,工地現場,是她施展體力的好工種。她說,當時年輕,渾身上下有的是勁,兩包水泥扛在肩上,都不覺的吃力。</i></h1><h1><i><br></i></h1><h1><i>三年,整整三年,她就這樣堅持下去,從十四歲到十七歲,捱到電力專業畢業,沒要家里的一分錢,自己完全自立。用最亮麗的青春花季,裝點著首都這個城市,同時也收獲著累累果實。</i></h1><h3><i><br></i></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04 回鄉·酒店·服務員</i></b></h1><p><br></p><h1><i>電力專業畢業后,她回到家鄉,一時找不到對口的就業工作。有一天,在縣城的姑媽,告訴她德格縣雀兒山賓館有招工,她的條件基本符合,工種是酒店洗碗工。</i></h1><p><br></p><h1><i>當時,該賓館在縣城是最好的綜合性賓館,館內設有高檔酒店。</i></h1><p><br></p><h1><i>家里人,都覺得該酒店就業條件還可以,工資400元,管吃管住,這在當地算是上佳的工作。于是,她去了。</i></h1><p><br></p><h1><i>在酒店,洗碗工,不單是洗碗,其實也是大廚房的雜工,包括衛生、洗菜、雜活等,都得干。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晨,一上班,就是洗、削土豆,好幾大筐的量啊!由她和另一位雜工完成。冬天,手都洗得開裂,削得手都發麻,偶爾也有削破手指的時候,簡單處理后,還得繼續干活。日復一日,以至于現在看到土豆,就有條件反射,感覺心頭有一座小山,壓得她喘不過氣來。</i></h1><p><br></p><h1><i>不久,酒店服務員人員變動,她自薦當了服務員。當每月發工資時,是她最為開心的日子。記得第一次拿到工資時,就特意為自己買了一套漂亮的藏族服裝;以后,工資到手,除交給家里一部分外,會為自已買些小件首飾之類的,用自己勞動所得,美美自己;偶爾,也會和姐妹們各拿出幾十元錢,集中買點食物,到戶外小聚狂歡,放松一下自己。簡單輕松的環境,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姐妹情深,是她最舒心的青春記憶和快樂時光,難以忘懷。</i></h1><p><br></p><h1><i>由于她工作勤快,能吃苦耐勞,加上北漂的歷煉,在服務員中,算是出類拔萃的,深得老板的器重和上下員工尊重。</i></h1><p><br></p><h1><i>豈料,骨子里深藏的倔犟勁,因一件小事,差點終結了該酒店服務員的生涯。</i></h1><p><br></p><h1><i>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在收拾飯桌時,不小心把十幾個高腳酒杯摔破了,當時,一個酒杯要20元左右。老板聞訊趕來,二話沒說,要她照單賠償。</i></h1><h1><br></h1><h1><i>她心里想:平日里,他對我那么好,怎么不講情面,還要我賠,那可是半個月的工資啊!不能賠,堅決不賠!</i></h1><p><br></p><h1><i>于是,她沒好氣地對老板說:“我又不是故意的。”老板擲地有聲回了一句:“不賠就走人!”</i></h1><p><br></p><h1><i>聽罷,一股無名火就上來了,舉目望著老板,嚷道:“你還真叫我走?我還真得不想干了!”話畢,就去脫身上的工作服,可能是急了,扣子一時解不開。那時,工作服的扣子是從肩頭一溜下來,不好解,一急,不管三七二十一,使勁一拽,就拽開了。脫下后,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把我當成什么人了?!”把工作服重重地摔在前臺上。頭也不回,走了。</i></h1><p><br></p><h1><i>到了姑媽家,表哥見她垂頭喪氣的樣子,就問:“你怎么啦?”她說:“老板把我辭了!”表哥說:“不可能!”當問明原由,表哥立馬拉她去見老板。說了好多“對不起”,并鞠躬低頭替她承認錯誤。見此情景,她覺得剛才自己還逞威風,這下好了,都成狗熊啦!心里溢滿了不服氣!</i></h1><p><br></p><h1><i>最后,他們說通了,老板叫她明天上班。就這樣,她留下了,而賠償之事,也不了了之。</i></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05 湊數·轉折·音樂生</b></i></h1><h3><i><br></i></h3><h1><i>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喜歡在公共場所吃飯的時候,唱歌跳舞,觀看表演。</i></h1><h3><i><br></i></h3><h1><i>雀兒山酒店經常請來縣藝術團的演員為顧客演出,由于有時藝術團的演員安排不過來,老板常常就地取材,請會唱歌的服務員應急頂替上去。</i></h1><h3><i><br></i></h3><h1><i>降央卓瑪的母親能歌善舞,是村里宣傳隊的隊員,經常參加村里的文藝活動,她從小耳濡目染,但由于覺得自己的聲音,似男非男,似女非女的,對自己總是沒有足夠的信心,羨慕人家擁有一副天生的飄逸高亢,清亮甜美的歌喉。</i></h1><h3><i><br></i></h3><h1><i>在酒店,為了湊數應急,她只好時常濫竽充數了。</i></h1><h3><i><br></i></h3><h1><i>有一次,自治州的文化局長到縣里考察工作,在酒店里,發現她獨特的嗓音,很是驚訝,覺得是一個好苗子。告訴她,自治州歌舞團正在招收演員,若她愿意,可介紹她參加州歌舞團招聘考試,請她考慮一下,若行,就坐他車一起走。</i></h1><h3><i><br></i></h3><h1><i>當時,交通十分不便,山路很難走,去一趟,得花兩天時間,又要花去一筆車費。</i></h1><h3><i><br></i></h3><h1><i>于是,她馬上與父親聯系,征求意見。父親思想很開明,前衛,覺得州里有大人物保薦,那成功概率就很大。當即,就把手頭上僅有的1500元錢轉給她,支持她去。</i></h1><h3><i><br></i></h3><h1><i>考試時,因為沒有正規學過音樂,樂理知識成績極差,好在面試成績斐然,以第三的排名,被甘孜藏族自治州歌舞團破格錄用,并直接保送到四川音樂學院深造,那年是2003年,她未滿20歲。</i></h1><h3><i><br></i></h3><h1><i> 在四川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她發憤圖強,克服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經濟上,得到父母和兄弟們的傾力相助,沒有了后顧之憂,一心撲在學業上,收獲頗豐。</i></h1><h3><i><br></i></h3><h1><i>在藝海中,如魚得水,歡快暢游,終于宿愿圓滿,成績優異,2005年畢業。</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06 演員·獲獎·出專輯</b></i></h1><h3><i><br></i></h3><h3><i><br></i></h3><h1><i>畢業后,降央卓瑪回到了甘孜藏族自治區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i></h1><h3><i><br></i></h3><h1><i>從此,風聲水起,初露鋒芒。</i></h1><h1><i><br></i></h1><h1><i>是年,參演舞劇《夢幻康巴》,獲四川省第五屆少數民族藝術節聲樂表演一等獎。</i></h1><h3><i><br></i></h3><h1><i>2006年,參加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會演,獲得獨唱金獎。</i></h1><h3><i><br></i></h3><h1><i>以后,參加了全國各種演唱比賽,并多次斬獲大獎。</i></h1><h1><i><br></i></h1><h1><i>2008年,發行第一張音樂專輯《這山·這水》,達到發行73萬張的銷量,居全國個人發行銷量排行榜前茅。粗略統計銷售利潤,幾乎相當于德格縣同年財政收入的總和。</i></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07 西藏·服役·文工團</b></i></h1><h3><i><br></i></h3><h1><i>2009年4月,一個偶然的機會,軍旅星探盯上了她,她被特招進入西藏軍區文工團,成了一名軍旅歌手。</i></h1><h3><i><br></i></h3><h1><i>在西藏服役期間,她克服了雪域高原高寒缺氧的困難,頑強地堅持著,每次下部隊演出,準能得到官兵們的熱烈歡迎。</i></h1><h3><i><br></i></h3><h1><i>部隊是所大熔爐,在這里她得到了很好的錘煉。</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08 返京·發展·藝術院</i></b></h1><p><br></p><h1><i>“茍懷四方志,所在可游盤。”</i></h1><h1><br></h1><h1><i>2011年夏天,為了擁有更廣闊的舞臺,降央卓瑪只身來到北京發展,并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繼續深造。</i></h1><p><br></p><h1><i>在北京,她的演出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經常拖著一只碩大的旅行箱出行,里面裝滿了各種演出服裝,穿行于國內和國外機場。這段時間,是她最為忙碌的時光。</i></h1><p><br></p><h1><i>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她努力完成研究生學業,其間,也得到了老一輩歌唱家的悉心指點,不斷地完善自己,演唱技藝不斷得到提升。</i></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09 戀情·丈夫·康巴漢</i></b></h1><p><br></p><h1><i>2012年,降央卓瑪已經28歲了,還是孤身一人。有一天,朋友介紹同是康巴藏族人丁珍曲扎與她認識,飯桌上,雙方互有好感,便開始了交往。</i></h1><p><br></p><h1><i>丁珍曲扎,1981年出生于康巴理塘下壩,身高1.86米,是典型的康巴漢子,剽悍粗獷,英武帥氣,擔任中央電視臺紀錄片攝影師。在北京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i></h1><p><br></p><h1><i>2011年,創建北京金輪寶貿易有限公司。</i></h1><h1><br></h1><h1><i>他拍攝過大型紀錄片《故宮》、《敦煌》、《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主僧》、《扎溪卡的微笑》等,并獲得多項大獎。</i></h1><p><br></p><h1><i>有一首《康巴漢子》的歌詞,大意是:“我心中的康巴漢子喲,額上寫滿祖先的故事,云彩托起歡笑,胸膛是野性和愛的草原,任隨女人和朋友自由飛翔,血管里響著馬蹄的聲音,眼里是圣潔的太陽,當青稞酒在心里歌唱的時候,世界就在手上。”足見其剽悍和威猛。</i></h1><p><br></p><h1><i>在朋友們眼里,他(她)倆很搭,同是康巴藏族人,習俗相近,信仰相同,丁珍曲扎身高1.86米,降央卓瑪身高1.75米。從習俗到身高,都非常匹配。</i></h1><h1><br></h1><h1><i>說起戀愛經歷,降央卓瑪爆料,當年是她猛追丈夫的,經常主動約他吃飯。交往三個月后,突然分手,源于她強勢的性格;他的性格比較低調隨和,因此,倆人性格上有明顯的差異。</i></h1><p><br></p><h1><i>言于和好,是緣于他公傷住院。丁珍曲扎,在一次去藏區拍攝紀錄片時,不慎一腳踩空,從二樓高的架子上摔下,造成腰椎壓縮性骨折,已手術過。現在是第二次手術,要把體內固定的鋼板取出。得悉時,她還在國外演出,為此,專程趕回陪護。患難見真情,從此,又和好了。</i></h1><p><br></p><h1><i>兩年后,他們領取了結婚證書。后生一男孩,孩子八個月大的時候,回家鄉補辦了盛大的婚禮,在當地曾引起轟動。</i></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10 月子·抑郁·小家庭</b></i></h1><h3><i><br></i></h3><h1><i>降央卓瑪,育有一男一女。對于各地女人做月子的習俗,她說:藏族人是不做月子的,在家鄉,上午生完孩子,下午就下地干活很普遍,不象漢族人,那樣嬌嫩。她在北京,也是一星期后,就下地干活了。</i></h1><h3><i><br></i></h3><h1><i>生第一個孩子時,她得嚴重的抑郁癥,常常無端地發脾氣,摔東西,不想給孩子喂奶,晚上也睡不著覺,很是痛苦,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好在丈夫有足夠的耐心加以呵護,才漸漸地得以好轉。</i></h1><h3><i><br></i></h3><h1><i>這可能與平日里繁忙的演出所產生無形的精神壓力有關吧!看似風光的背后,其實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辛酸和煩憂。現在,雖然各種條件都很好,但一顆心總是無法平靜下來。</i></h1><h1><i><br></i></h1><h1><i>還是很懷念在雀兒山酒店無憂無慮、簡樸單純的生活,那是青春時期最美好的記憶,簡單了就快樂,單純了就無憂。</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11 母親·支助·親情篇</i></b></h1><p><br></p><h1><i>降央卓瑪對父母的感情十分深厚。母親在她酒店上班期間,突發腦溢血猝死,母親離世時,才49歲。</i></h1><p><br></p><p><br></p><h1><i>她的母親是一個特別堅強、執著的人,雖然,沒有文化,但為人慷慨厚道,時常教誨她:“女人永遠要學會安靜地坐著。”簡樸的語言,蘊含著人生大的哲理,這是她享用一生的銘言。</i></h1><p><br></p><h1><i>母親離世突然,家人未告知,后來回家才得知,對她的心靈打擊極大。不能為母親送終,是她一生的遺撼和欠缺。</i></h1><p><br></p><h1><i>她和母親沒有留下一張的合影,只有在父母和兩個哥哥當年的合影中,才能看到母親尚存的容顏。</i></h1><h1><br></h1><h1><i>她十分懷念母親,把這張唯一的老照片,一直存放在錢包里。</i></h1><p><br></p><p><br></p><h1><i>每每提起母親,常常會忍不住哽咽,每當演唱《慈祥的母親》這首歌時,總是百感交織,歌畢,淚已滿面。</i></h1><p><br></p><h1><i>“慈祥的母親,我是你用生命寫下的歷史,慈祥的母親,是女兒心中的太陽,為我們燃盡青春之光,她頭頂堆滿白雪,腰彎成一道山梁,她每天搖著經筒,一心為兒女們祈禱吉祥……”</i></h1><p><br></p><h1><i>聽著歌詞,心中就有一種震撼和感動。天下一代又一代的母親,都是這樣為兒女燃盡芳華,落下的都是雪山宛延的脊梁。</i></h1><p><br></p><h1><i>降央卓瑪的成功,給她帶來了榮譽,同時也帶來豐厚的回報。自己富足了,總是難以忘卻身在家鄉的父親和兄弟們。</i></h1><p><br></p><h1><i>幾年來,她出資為父親蓋了一幢三層樓的房子,這樣的建筑,在當地是屈指可數的,意在為父親安度晚年,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為大哥購買出租車,用于跑出租;為兩個弟弟各買一部重卡汽車,用于跑長途;其余兩位哥哥也給了經濟上的資助。</i></h1><p><br></p><h1><i>現在,他們兄弟的生活都有很大的起色:老大是出租車司機,老二是村里郎中,老三是制作唐卡的畫師,老五老六是重卡司機。</i></h1><p><br></p><h1><i>她父親如今在村里的威望很高,受人尊敬。緣由正如他逢人說的,自己家生了個好女兒。真的,一個女兒能頂過五個兒子。總有一種從天而降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充盈著他那歷盡滄桑的面龐。</i></h1><p><br></p><h1><i>通過自己的資助,使家族的興旺起來,其實,也是她多年的宿愿,冥冥中,也好讓母親在天之靈得以安息。</i></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12 成就·低調·平常心</i></b></h1><p><br></p><h1><i>“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i></h1><p><br></p><h1><i>近幾年,降央卓瑪的名字,在全國已是家喻戶曉的“音樂”符號,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女中音“,她的嗓音如同澄澈湛藍的高原湖泊,如同牛羊遍野的綠色草原,如同鴻雁飛過的蔚藍天空。音色清澈潔凈,沒有半絲的雜色,令人耳目一新,心胸坦蕩,神往流連。</i></h1><p><br></p><h1><i>從發行第一張音樂專輯《這山·這水》起,隨后幾年又陸續推出《金色的呼喚》、《金色的輝煌》、《東女國》、《中國之聲》、《金色的誘惑》、《鴻雁》等專輯,使她特有的歌聲和音色,伴隨著大媽們廣場舞的熱浪,響徹神州大地,深入人心。</i></h1><p><br></p><h1><i>藏族人純樸厚重的品質,在她身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永遠揣著一顆平常心,讓玉潔冰清、洋洋盈耳的歌喉,牽伴著她母親殷殷的教侮,干干凈凈地走近千家萬戶,純潔心靈,鳳凰涅槃。</i></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圖 片:網 絡</b></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br></b></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謝 謝 閱 覽</b></i></h1><h3><i><b><br></b></i></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叶城县|
普陀区|
灵璧县|
曲靖市|
平南县|
安龙县|
庆阳市|
卓资县|
客服|
霞浦县|
息烽县|
孟连|
阿拉善左旗|
临澧县|
北海市|
赫章县|
宜君县|
宕昌县|
曲松县|
博乐市|
堆龙德庆县|
浏阳市|
错那县|
泗水县|
涡阳县|
南投县|
公主岭市|
通化县|
鹰潭市|
广汉市|
上思县|
延寿县|
怀集县|
芜湖市|
富蕴县|
施甸县|
江津市|
长春市|
昌都县|
宜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