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落花流水人家近,鴻雁鳧瑽飛陣陣。一雙石塔立東西,舟子傳言是烏鎮。</h3><h3> 這首詩叫《烏鎮酒舍歌》,是明代詩人瞿佑所寫,詩的最后一句是說劃船的人告訴大家烏鎮到了。這次我們到烏鎮并非是登舟乘船而至,所以也就沒法聽到船夫(或船娘)這一句柔軟酥糯的話語,但我們到達時,看到“烏鎮”兩字,早已經是倍感親切了。</h3> <h3> 說到烏鎮,同樣是明朝的詩人程垓就寫過一首名為《烏鎮》的詩:江南水鄉展旖旎 ,屋衍風鈴聲悅耳 。小橋蘊涵古城貌 ,青石幽雅怡心矣。詩的意境很美。</h3><h3> 既然來到江南水鄉,豈有不登舟乘船之理,我們到了碼頭后,六六七七的上了幾艘用人力搖櫓的木船,像坐上威尼斯的剛朵拉一樣在船上領略烏鎮西柵的枕河人家。</h3><h3> 在瓊瑤劇《還珠格格2》中,小燕子他們集體大逃亡,他們想去的是“家家有水,處處有花”的云南大理,在我看來,他們大可不必那么大費周章跑到西南邊陲,江南水鄉的烏鎮不更是家家有水,處處有花的地方嗎?</h3><h3> 或許小燕子他們更多考慮的并非是這個,而是只想跑到一個更遠的乾隆皇帝找不到他們的地方。</h3> <h3> 烏鎮西柵的兩岸木房子鱗次櫛比,或居住,或店鋪,盡顯水上人家之風貌,而一座座石橋把兩岸緊緊地連接著,來往穿梭非常的便利。</h3><h3> 不過,如果讓我說一說心里話,我還是為生活在這里的人感到悲哀,他們的生活空間如此狹小如此局促,視野所至就是一條不太清澈的河流,加上些許木屋,石橋,這對于見過遼闊大海的一島民來說真的無法接受。</h3><h3> 以上純屬我個人觀感,如果你們罵我愚昧無知,我接受。</h3> <h3> 坐了不一會兒的搖船便到了下船碼頭,下船后才知道聞名遐邇的烏鎮西柵已經被我們游覽結束,用時不到十分鐘,我的天啊!</h3> <h3> 雖然是有一點點小失望,但當我走上一座石拱橋往西柵的兩岸觀望時,還是看到了烏鎮的迷人之處,而且有些建筑物的確也有它的驚心動魄之處,就像是《紅樓夢》中的大觀園,設計師山子野在某一些地方做了精心的設置后,便有了使人看后很驚奇且喜不自勝的感覺。</h3><h3> 我在橋頭上拍到的這幅石獅子和灰墻黑瓦飛檐之畫面,你們覺得如何,是否有一種古典之美蘊含在里面?</h3> <h3> 兩兩歸舟晚渡關,孤云倦鳥各飛還。
月明烏鎮橋邊夜,夢里猶呼起看山。</h3><h3> 這是明朝詩人史鑒的詩,他描寫的就是烏鎮。</h3> <h3> 恨別情懷雖戀酒,送衣時節怕聞砧。</h3><h3> 夜行船上山歌意,說盡還家一片心。</h3><h3> 宋代詩人宋伯仁的詩,寫的依然還是烏鎮,由此可見,烏鎮自古以來就很有名。</h3> <h3> 這是烏鎮古戲臺,想必在上面曾演出過無數的悲喜劇。</h3><h3> 而人世間,何嘗不是由一幕幕的悲喜劇串聯而成?</h3><h3> 這座古戲臺離著名作家茅盾的故居很近很近,小時候的茅盾想必也曾經瞪著眼睛看過臺上演員們的唱念做打,豎著耳朵聽過他們咿咿呀呀的腔調。</h3><h3> 我想,既然同是浙江人的魯迅有過看社戲的體會,茅盾肯定也是有過的,唯一不同的是,魯迅是坐在烏篷船上看的戲,茅盾則不是,因為這座古戲臺前面是一片空地,看戲的人或坐或站都行。</h3> <h3> 烏鎮西柵的茶樓很多,一杯清茗,三五好友,談天說地,很是愜意。不過在我看來在茶樓上喝茶,最讓人舒心的應該是邊喝茶邊看樓下的風景,而且可以看到很多的石橋。</h3><h3> 你站在石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茶樓看你。</h3><h3>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h3><h3> 對不起,卞之琳先生,我偷偷改動了一下你的詩。</h3><h3> 各位,你們看出來我改動什么地方了嗎?</h3><h3><br></h3> <h3> 在烏鎮,我也終于見識了江南一帶的舊時當鋪,果真跟魯迅先生在書中的描寫一模一樣。</h3> <h3> 進了當鋪的大門,一眼就看到一個大大的“當”字,一種威迫感迎面而至,如果我是一位當當者,我想我看到這個“當”字后,肯定已經是膽戰心驚,唯唯諾諾的了。</h3> <h3> 這就是當鋪的柜臺。</h3><h3> 柜臺的交易窗口幾乎有一個正常人的身高一樣高,當鋪的伙計和朝奉們就在高高的柜臺后面跟當當人進行估價評議,我終于想象出來當年家道中落的魯迅先生說他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家里值錢的東西到當鋪去,踮著腳尖把東西遞過去,然后把當當得到的錢去藥鋪給他父親抓藥的情景。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段童年往事對他傷害很大。在我看來魯迅先生傷害大并非因為他的個子不高而去夠那個窗口感覺到委屈和羞恥,而是在當當的過程中受盡了這些伙計和朝奉們的嘲笑和奚落,這才是年幼的周樹人最為感到萬分痛苦的。</h3><h3> 所以,請大家以后要多多善待別人,不要輕易去嘲笑一個窮人,因為這種傷害實在太大,就是因為魯迅先生有過小時候的這段傷心往事,導致他在臨終之前說了一句令人唏噓的話:我一個都不原諒!</h3><h3> 活而為人真的不易??!</h3> <h3> 還是不要在此令人傷感的地方停留太久,還是回到西柵來吧。</h3><h3> 正值晌午,太陽毒毒地照射在河道上,一切都顯得那么安逸,這算是一份只屬于江南水鄉的靜謐。</h3> <h3> 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安分的江南水鄉,卻安放不下一個追求理想的少年之靈魂,他十四歲從這里離家求學,從此就再也沒有回來過。</h3><h3> 他就是沈雁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茅盾。</h3> <h3> 茅盾先生的故居在東柵,從故屋建筑的規模上看就知道他出身于一個鐘鼎富足人家,他的祖輩父輩在整個烏鎮,如果算不上是最富有的鄉紳,但也應該是排得上號的,因為他家在臨河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專用碼頭,這在整個烏鎮人家中是不多的。</h3><h3> 就是因為少年時家道殷實,受過傳統教育的沈雁冰在接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后,毅然決然地離家求學,終成一代著名的文學巨匠。</h3><h3> 自古以來,江南就是地靈人杰之處,從古到今不知道出過多少鐘靈毓秀之人才,茅盾只是其中的一個而已。</h3><h3> </h3><h3> </h3> <h3> 茅盾先生的作品我看了不少,最喜歡他的代表作《子夜》,不過該作品的故事背景是大上海,但我覺得《子夜》并非與他家鄉沒有任何關系,他在書中所寫的那位從鄉下接來的吳老太爺,估計就是來自他的老家烏鎮。</h3><h3> 在茅盾先生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說哪一部就是以他的家鄉烏鎮為故事背景的,我認為應該是《林家鋪子》,只可惜他寫他的家鄉故事不是很多。而最令人遺憾的是新中國成立后,茅盾先生就再也寫不出和《子夜》比肩的作品出來了,他的那部《霜葉紅似二月花》只能算是差強人意。</h3><h3> 委屈了他這一位文豪。</h3> <h3> 在烏鎮西柵,更多的是商業店鋪,而在東柵,則是各種博物館和手工作坊為多。</h3><h3> 這是木雕博物館里的一件鎮館之寶。</h3><h3> 你們看出是什么來了嗎?</h3> <h3> 藍印花布手工染房。</h3><h3> 看到在太陽底下晾曬的藍印花布,我想到了張藝謀的一部電影《菊豆》。</h3><h3> 張藝謀的厲害之處就是把本該屬于江南水鄉的蘇童作品《妻妾成群》弄到了山西祁家大院,把本該屬于北方大地的劉恒作品《伏羲伏羲》又弄回到了江南水鄉。</h3><h3> 真是服了他。</h3> <h3> 藍天下飄逸著印花藍布,很江南,很水鄉。</h3> <h3> 后面有兩位美女不慎入鏡,哈哈哈,妥妥的。</h3> <h3> 東柵的百床館。</h3><h3> 真正是令人眼界大開,一張張精雕細刻的木床,要多講究就有多講究。相比之下,現在人的生活就太過于隨便了。</h3> <h3> 這是一張尤其考究的木床,有五進,其中有換鞋間,衣帽間,如廁間,坐間,然后才是臥床。</h3><h3> 我的老天!</h3><h3> 博物館講解員說,這是古代的總統套房。</h3><h3> 哈哈哈哈!</h3> <h3> 走在狹窄漫長的東柵巷子里,我感慨良多,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是一點兒都沒有錯的。</h3><h3> 只可惜我走在彎彎曲曲巷子里的時候,太陽當空照,沒有下江南那種淅淅瀝瀝的細雨,如果下了,說不定我真的會在這雨巷中遇上一位撐著油紙傘的丁香花一般的姑娘。</h3> <h3> 本文彩蛋:傍晚時分,我們回到杭州,在街道的轉角處,看到了一家裝修別致的花店,我猜里面賣花的江南女子想必就是一位丁香花一般的姑娘。</h3><h3> 請問,丁香花有賣嗎?</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鄢陵县|
甘德县|
三门峡市|
合作市|
海兴县|
鄂州市|
华阴市|
尉氏县|
海林市|
东兰县|
博乐市|
阳信县|
株洲县|
乌鲁木齐县|
呼伦贝尔市|
光泽县|
平江县|
策勒县|
安福县|
云梦县|
修武县|
龙泉市|
英山县|
娄底市|
句容市|
太和县|
阿尔山市|
新余市|
柯坪县|
泰宁县|
大化|
连山|
铁岭县|
青铜峡市|
永仁县|
武城县|
宾阳县|
锦州市|
项城市|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