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上海周邊的古鎮

盧錦榮

<h3>  上海的周邊有著眾多的古鎮,近幾年有時間總會走上幾個,這些古鎮大多以水鄉為主,但又有各自的特色,只要你曾經去過,還是能準確地分辨出來。</h3> <h3></h3><h3> 一、西塘古鎮</h3><h3> 西塘是吳根越角,位于江浙滬交界處,是個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以橋多、弄多、廊棚長而聞名,河道筆直、寬闊,建筑大多二層小樓,古樸典雅,任取一截,均如水墨丹青;街市勝似麗江,飯店酒肆,吃喝玩樂,無不應有盡全。整個古鎮保護完好,水體清澈,古色古香,徜徉其中,心曠神怡。 </h3><h3></h3> <h3>  走進西塘,窄窄的街道光線昏暗,店鋪相連,叫賣聲此起彼伏,精巧的南方小吃,似乎將你帶入了久遠的歷史。</h3><h3><br></h3> <h3>  乘坐游艇,遠眺近望,白墻墨頂,舟影波光,熙熙攘攘人流的蒼老廊棚,幽深的弄堂,臨河客棧的招牌在水墨畫上點綴醒目的色彩;河岸邊的樓臺上,游人們相聚茗茶;對岸戲臺上能聆聽到飄來的越劇片斷,此情此景使人萌生出想在船上一直漂下去的感覺。</h3> <h3>  一個人隨心所欲地徜徉在古鎮的老街里、河岸旁,駐足于石橋之上,選擇心怡的風景進行拍攝,充分享受著古鎮的氣息。</h3> <h3>  西塘雖說在江南六大古鎮中排不到前面,然而由于封鎮而拍攝好萊塢大片《碟中諜3》,受到游客的熱烈追捧,西塘不愧為是個很上鏡的古鎮。</h3> <h3>  二、楓涇古鎮</h3><h3> 楓涇古鎮是個位于上海金山區的一個古色古香的水鄉,也是一座生活著的古鎮,景色與上海的另一古鎮朱家角相比難分伯仲。</h3> <h3>  鎮上依河而建的民居,斑駁的山墻,密密的河道組成一幅幅水墨畫,小橋流水人家給人以清新自然,古樸滄桑的感覺。<br></h3> <h3>  古鎮上古跡眾多,人文獨特,歷史上曾是吳越交匯之處,再加上景點緊湊,非常入鏡。 </h3><h3><br></h3> <h3>  第一次來到楓涇,因近年根歲尾,游人并不多,感覺這樣古鎮的味道更加濃些。街市上雖不乏大量的攤鋪及叫賣聲,但商業化的味道似乎淡些,鎮上的金楓黃酒、楓涇丁蹄、天香豆腐干、狀元糕是楓涇的四寶。<br></h3> <h3>  但如今游人卻對肉粽情有獨鐘,離鎮的游人中大多是手提裝肉粽的馬夾代。</h3> <h3>  因時間關系,此次未參觀一些收費的名人故居、漫畫、公社、金山農民畫及有些歷史的紀念地,容以后有時間再來造訪。 </h3><h3><br></h3> <h3>  三、新場古鎮</h3><h3> 新場古鎮是從元代始因鹽而生的一個鎮市,已有千年歷史,古鎮的老建筑不少,古樸自然,沒有矯揉造作的成份;街上沒有紛至踏來游客,來往的大多是當地百姓,穿鎮而過的河道,雕刻精致的石拱橋,枕水而筑的民居,古樸的駁岸,使得古鎮余韻乃存。</h3> <h3>  新場古鎮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南匯境內,對于身處浦東的上海人來說,因其近便,少了車馬勞頓之累,利用假日,約上三二好友,走上一趟,徜徉在老街之上,點上幾種本地的小吃或沽上幾兩黃酒,炒幾樣時鮮菜蔬,倒也樂在其中。</h3><h3></h3><h3> 古鎮上有幾條窄巷,兩旁有店鋪數十家,除了餐飲,大都是手工作坊,現制現賣,雖不見買家上門,店主倒樂得清閑,權不把它當作營生。倒是橋堍的茶館店,茶客滿座,聽說書人在談古論今。小鎮上所見居民,個個悠閑自在,全無大城市中所見的忙碌身影。</h3> <h3>  古鎮沿河開了許多歺飲,長廊擺滿一張張歺桌,店鋪所經營的品種大多是本地農家菜肴,豐儉由人,無論是快歺小酌,使游客很快就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br></h3> <h3>  古鎮的文化氣息濃郁,現有浦東派琵琶館、端午民俗館、歷史博物館等數處;保護建筑20余處;民間手工藝作坊眾多。牌坊、石橋、明清建筑、古河道、寺廟這些古鎮的特色一應俱全。儼然是個養在深閨人初識的原生態的好地方。<br></h3> <h3>  近兩年新場古鎮比先前熱鬧不少,游客多了起來,在古鎮的主街上各地的風味餐廳一家挨著一家,每當中午,家家顧客盈門 ,街邊的各式小吃也是應接不暇的游客 。</h3><h3> 新場古鎮在上海來說,還算得上是個有點味道的小鎮,它雖沒有朱家角的大氣與熱鬧,也沒有楓涇厚重的歷史,但對于住在浦東或周邊地區的居民來講,不失是個游玩、休閑、嘗鮮的好去處。</h3> <h3>  四、召稼樓古鎮</h3><h3>  其實早就知道召稼樓,只是聽說都是些修舊如舊的建筑,因而一直未曾去逛過,這是位于閔行區浦東段的一個古鎮,近來正好有暇,交通又方便,權當散散心,于是來到召稼樓古鎮。</h3> <h3>  第一次來到召稼樓,感覺還不錯,隨處可見的荷花墻、騎馬墻、青磚黛瓦的建筑,雖不算古樸,但也古色古香,明清味道蠻濃。<br></h3> <h3>  來得比較早,不少的店家還門戶緊閉,游人不多,給人一種寧靜安祥氛圍。轉過兩邊商鋪林立的小巷,向左便是古鎮的第一灣。河岸邊是臨水的酒肆與商埠,已看到員工在做著開業前的準備。</h3> <h3>  連續下了幾天的雨,好不容易遇上無雨的日子,天空云層雖很厚,但古鎮的第一灣還是蠻喜歡。鎮上有諸多的橋梁,基本上都是新建,但造型各異還是讓人覺得有點古鎮的味道。<br></h3> <h3></h3><h3> 五、朱家角古鎮</h3><h3> 上海作為一個繁華的大都市,至今能保存這樣一個原汁原味的朱家角古鎮,是難能可貴的。作為生活在上海的居民,與其化費大量金錢、精力去千里之外的古鎮游玩,還不如在此享受悠閑,逛古鎮其實就是想尋找一種回歸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及久違的回憶。</h3> <h3>  朱家角從明朝萬歷年間開始建村,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它位于上海市青浦區,如同一顆明珠鑲嵌在美麗的淀山湖邊。古鎮上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古香古色的明清房屋分立于河道、老街兩旁,構成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的風光。古鎮現有古橋30多座,其中游覽區域十多座。老街有三四條,大都沿河而建,彎彎曲曲,窄窄的街道向上只看到天空一條。<br></h3> <h3>  朱家角對上海來說是現有保存的數一數二的古鎮,沒事在古鎮徜徉一番,看看水鄉民眾的生活,嘗嘗古鎮的特色食品,確實有種另類感受。<br></h3> <h3>  街兩旁以經營著扎肉、糕點、土布、旅游紀念品等,其中夾雜著許多飯店與食府,大都經營著當地野生的魚、蝦、蟹、鱉,土雞、土鴨,飯店一面臨街,一面靠河,餐桌大都置于河旁,約幾知己好友在此小酌,聽聽咿咿呀呀的擼聲,領略一下真正的水鄉風情,是個難得的享受。<br></h3> <h3>  到達古鎮還不到早上八點,先到了古鎮南面的居民區看看,這里雖沒有古鎮的整潔,但卻是朱家角百姓真正生活的地方,隨拍了幾張。便向古鎮上次未曾到的地方而去,上次是下午來玩,此次是早晨過來,光影還是有些不同。<br></h3> <h3>  六、周莊古鎮&nbsp;</h3><h3> 我國旅游市場現今炙熱的古鎮游,周莊恐怕算是最早興起的古鎮之一,陳逸飛的一幅《故鄉的回憶》油畫作品,而使得周莊這個藏于水泊之中不為世人所知的古鎮如今卻大紅大紫。十數年過去了,今天的周莊在游客的口中也成了最商業化的古鎮,僅管如此,周莊還是有它獨特的魅力。</h3> <h3>  晚上在周莊住了一晚,次日清晨5點乘著黎明前的黑夜疾行在空無一人的老街上,老街上沒有一點光亮,連路燈也下班了,想著還是先去大湖邊守守日出。不想因有大霧,日出沒拍到,遂與晨練的老人聊起了家常。</h3> <h3>  不覺已近7點,便回到鎮上。古鎮上還是少見居民,四處寂靜無聲,甚至聽不到雞鳴狗吠。河水平靜,兩岸的民居倒映水中,好一個清靜的古鎮,與白天的喧鬧、噪雜鮮明不同,況如在夢中。</h3> <h3>  清晨支起腳架拍攝非常理想,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無人干擾,自由極了,這種情景只是在我的故鄉見過,甚至連空氣都有一股熟悉的味道。古鎮的河道,小船,臨水的民居嘗試著用豎片,希望能拍出點韻味。</h3><h3><br></h3> <h3>  七、同里古鎮</h3><h3> 同里古鎮上的民居不光有臨河而建,也有街道般的房舍,斑駁的墻面呈灰藍色,給人留下厚重的滄桑感。同里的河道內窄外寬,水系發達,河水雖已不如先前清澈,但仍能見到居民在河中浣洗衣物。河旁的路面大多用青石板鋪成,與古民居、河道、石橋構成一幅完整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特色。</h3><h3></h3><h3><br></h3> <h3>  在同里最為出名的是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另外還有珍珠塔景點及河道、街市等等,這就為電影拍攝,攝影人提供一處精彩的拍攝基地。</h3> <h3>  同里鎮上大戶人家的園林都很精致,園中有園,園中有湖,湖上有橋,湖旁的亭、廊、石、榭均安排的十分巧妙,使得小小的園林給人一種移步換景的感覺。 </h3> <h3>  在臨河的橋堍,每人泡上一杯清茶,點上份古鎮的茶點,看著過往的游人,互相談些家常,真是樂在其中。。。。 </h3> <h3>  八、練塘古鎮&nbsp;</h3><h3> 練塘是我國老一輩領導人陳云同志的故鄉,位于朱家角與楓涇古鎮之間。現在練塘也在恢復古鎮原貌,但客觀地說由于前期的拆建過多,練塘已丟失了古鎮的魂,沿河的民居也少了古鎮的特色和味道。</h3> <h3>  如今開發的古鎮游,只有一條窄窄的河道,七八座古石橋,但其中有幾座還是有些特色。</h3> <h3>  古鎮上鮮見游客,偶遇一保安問起人氣狀況,他也是無奈地笑笑。沿河的兩岸不見商鋪,不似其他古鎮那樣商業化泛濫,想買瓶水或買包煙也須留意尋覓一會。</h3><h3></h3><h3><br></h3> <h3>  由于練塘的風光沒有令我有多待的興趣,午間就在鎮上用餐。鎮上的物價不貴,點了客燒麥、一碗菜餛飩只用了7.5元,看看價目表,生煎2元一兩,雪菜面2元一碗,確實是上海最便宜的地方。</h3> <h3>  九、甪直古鎮</h3><h3> 甪直古鎮現隸屬蘇州市吳中區,位于蘇州市東部18公里,距上海58公里。全鎮總面積72平方公里,古鎮核心區域面積1.04平方公里。</h3><h3></h3><h3><br></h3> <h3>  甪直古名甫里,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景觀棋布,是太湖流域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甪直是名符其實的古橋博物館,由于鎮上水道縱橫交錯,因而有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古橋四十多座,是個典型的江南水鄉。我在鎮上共尋找到二十多座古橋,因許多橋位于古鎮核心區外,且衛生環境較古鎮中心區差,已成無人問津的文物,只希望當地政府能珍惜這些古橋,整治環境,并使其得到應有的保護。</h3> <h3>  甪直據介紹說有七條河,縱橫交錯組成一個“甪”字,因此游玩甪直不得不說它的河。古鎮的河道并不寬,但韻味十足,長長的條石徹成的駁岸,石塊似乎就這么隨意地碼放,既不勾縫,也不成直線,不施粉黛但卻顯得古樸典雅,渾然天成。</h3> <h3>  到古鎮時已是上午10點,游客并不多,先坐游船沿主河道轉上一圈,整個游程往返約2公里,小船悠悠,漂蕩在小河之上,穿行于石橋之下,兩岸美景不時掠過,岸上的游客將我們乘坐的小船當成風景,我們也不客氣地將他們收入鏡中。更妙的是船娘雙手搖著擼,口里時不時哼上段民歌小調,此時此地令人生疑,究竟是在夢里還是天上人間?</h3> <h3>  十、千燈古鎮</h3><h3>  千燈古鎮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是百戲之祖--昆曲的發源地,也算是個歷史文化名鎮了。古鎮并不大,但至今仍保留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和諧景象,棋盤式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令人歡喜。</h3> <h3>  從尚書街進到古鎮,最先見到的就是三橋,位于右手一側的叫方涇浜橋,因河名方涇浜而得名,為明代特色;中間橫跨尚書浦上的三孔石拱橋為恒升橋,恒升取步步高升意,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瓏的木橋是黿渡涇橋,為宋代特色。三橋連袂而筑,被人稱為“三橋邀月”,分別呈現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h3> <h3>  三橋是千燈水鄉橋文化的精華和縮影,跨過三橋,就跨進了具有二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千燈古鎮。恒升橋下的大河原名為千燈浦,為紀念明代戶部尚書夏元吉而改名尚書浦。宋元時代江南水患嚴重,明永樂元年,戶部尚書夏元吉奉令攜太常少卿袁復開浚吳凇江,順便疏拓千燈浦。</h3> <h3>  古鎮的街道與尚書浦平行,南北走向,中市街、棋盤街、前店后宅的南市街,讓人領略昔日古鎮的遺風。千燈古鎮的精華主要集中在尚書浦的西岸,眾多的明清建筑,秦峰塔,石板街及幾處名人故居。</h3><h3> 鎮上有顧炎武故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他的傳世名言,現已成為歷代旨在報國炎黃子孫的座右銘。</h3><h3> 國內至今保留最古老的宋代千米石板街,石板街南北貫穿古鎮,連接各支路,全長1.5公里,呈蜈蚣形。石板下面設有寬且深的下水道,與古鎮各處的河埠、河灘相連通;古街窄巷,兩側樓宇挑檐而出,小樓相依,足踩青石板,有頭頂一線天的感覺。</h3> <h3>  十一、錦溪古鎮</h3><h3>  錦溪過去叫陳墓,在昆山西南,距周莊 8公里,古鎮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鎮南是煙波浩渺、開闊的五保湖。一條古蓮長堤將湖面隔開,形成內池、外湖,可惜去時長堤正在維修,未能就近一睹其風采。正門是個石牌坊,沿著一條宛延的石埂,兩邊是明鏡似的湖面,左為古蓮池,右為菱塘灣。菱塘灣內一字排開幾十條烏篷船,可能是臨近春節,河灣內少聞咿咿呀呀的槳櫓聲。</h3><h3> 在禪院的西側隔水相望,對岸的水巷、河埠、古橋無不凸現出水鄉的神韻,宛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走過盤亭橋,就算來到古鎮上,橋堍是個小小的廣場,店鋪,游人漸漸多了起來。右轉邁過節壽橋,再次來到菱塘灣邊,近距離欣賞這枕河人家,清幽,寧靜,古樸的氣象到處彌漫。</h3><h3></h3><h3><br></h3> <h3>  錦溪,因溪得名,河網密布,古橋眾多,舉世罕見。這些建造于明清時期的橋梁至今依然保存完整,就連橋上鐫刻精巧細致的碑記、柱聯、花紋等都清淅可見。有大大小小的廊橋;也有簡單鋪設的石板橋。一座又一座蒼顏斑駁、風格各異的古橋梁,形成了錦溪獨特的橋文化,成為古橋鎮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市河兩岸,滄桑斑駁的明清古屋迤邐不斷 。 <h3><br></h3></h3> <h3>  沿河而行,一路可以盡情欣賞古老的駁岸、系纜石、河埠、親水長廊。石駁岸雖歷經漫長歲月卻依然保存完好,它記載著水鄉的柔美和歲月的流逝。親水廊棚常見茶室,游客疲累,可假此小憩,還可靜聽河中游船上飄出的江南絲竹,真有寵辱皆忘之樂。</h3> <h3>  錦溪美景是讓人繾綣的,街市依水而筑,房屋臨水而建。錦溪是安靜的,少了其他古鎮的喧囂,在曲水環抱中的街道上徜徉,走累了,在沿河的廊里或臨水的茶樓里喝喝茶,看看風景,仿佛與都市隔絕,忘卻了塵世的繁雜。如今,這座古鎮依然生活著眾多的居民,淳樸的水鄉風貌,吸引著無數游客的紛至踏來。</h3> <h3>  十二、金澤古鎮</h3><h3>  金澤本也是個傳統的江南水鄉,只因其處于西塘、黎里、周莊、朱家角幾個古鎮的合圍之中,加之鎮上原本的沿河明清古建筑留存不多,因而它旅游的認同度自然逐漸下降,不為人曉,好在鎮上現存完好的幾座古橋以及真實寧靜的原生態古鎮風貌,還是值得一游。</h3> <h3>  金澤現有觀賞價值的橋梁共九座,除普慶橋、塔匯橋,一座為新建,另一座經水泥加固,令人難辨古今外,其余七座全為原汁原味的歷史名橋。從鎮上的主路來到市中河,兩岸分別為上塘、下塘兩街,向南有橋五座,依次為普慶橋,普濟橋,放生橋,如意橋,迎祥橋;向北有橋四座,分別為天皇閣橋,塔匯橋,林老橋及萬安橋。</h3> <h3>  幾座古橋分別建于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其中猶以普濟、萬安兩橋年代最久,這些橋梁色澤古樸,形態莊重,歷經滄桑,極具觀賞價值。</h3> <h3>  市河兩岸沒有幾家商埠,幾乎全是民居,少了濃郁的商業氣息,給人一個真實的水鄉風情,作為閑暇之余來此休閑一下,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h3> <h3>  十三、沙溪古鎮</h3><h3>  上海周邊古鎮眾多,但先前還真不知有這么個沙溪古鎮,其實沙溪古鎮離上海很近,地鐵11號線坐到嘉定西站,嘉定長途汽車站有直達沙溪的班車。</h3> <h3>  沙溪古鎮不大,無須門票,除非參觀幾個館,古鎮其實就是市中河北面的一條老街,長約1.5公里,保留了一些完好的明清古宅。</h3><h3><br></h3> <h3>  全鎮的靚點要數庵橋了,這座始建于宋代,又復建于清代的古橋,無論是造型還是橋堍的景色,多少還是給游客留下些印象。</h3> <h3>  古鎮游人不多,街上的小店倒不少,顯然也在向商業化靠攏。</h3> <h3>  十四、震澤古鎮&nbsp;</h3><h3> 震澤古鎮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西南部,與浙江省毗鄰,古稱“吳頭越尾”,是一個擁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名鎮。</h3> <h3>  吳江震澤古鎮為國家4A級景區,慈云禪寺始建于265-274年,已有1750多年歷史。震澤別稱太湖,是江南古鎮中唯一與太湖同名的古鎮,也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顆鑲嵌在蘇嘉湖平原上的璀璨明珠。</h3> <h3>  震澤有八大景觀:即慈云夕照、飛閣風帆、復古桃源、虹橋曉眺、張墩懷古、普濟鐘聲、康莊別墅、范蠡臺,但在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中,最為古老,最具影響的是慈云寺塔、師儉堂、王錫闡墓等,并已列入省重點保護古跡。</h3> <h3>  寶塔街與河并行,東起禹跡橋,西至斜橋,全長約400米,街面不寬,中段尤窄,兩側多系兩層明,清建筑,粉墻黛瓦。樸實無華。臨河茶館二三個朋友泡上一壺茶,慢悠悠地喝著,談天說地也是蠻愜意的。</h3> <h3>  十五、南潯古鎮</h3><h3>  南潯古鎮位于湖州市南潯區,地處江浙滬交界處,是著名的江南蠶絲名鎮,更是一座中西建筑合壁的古鎮。旅游景區主要有張石銘、張靜江故居,小蓮莊,嘉業堂和百間樓區域。</h3> <h3>  古鎮以南市河、東市河、西市河、寶善河構成的十字河為骨架,十字河兩岸形成商業街道,既有傍水筑宇、沿河成街的江南水鄉風貌,又有眾多高品質的私家宅第和江南園林,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與大宅園林交相輝映的街區特色。</h3> <h3>  早晨的古鎮清清冷冷,看不到游人,這在我逛過的古鎮中還是頭一回,冬季的古鎮是可以隨便進出的,不過想要參觀小蓮莊及幾個名宅就需買票了,且門票不斐,100元/人。</h3> <h3>  沿著百間樓段的河岸逶迤前行,時不時地拍攝上一張,間或還會被臨河的小店主人親切地詢問一聲:"需用餐嗎"?古鎮給人的感覺如同家門口的街區,讓你感覺十分地愜意。</h3> <h3>  南潯古鎮不算小,景色在眾多古鎮中也算得上是精致的,沒有太多的商業氣氛,至今依舊保持著原汁原味的人文景觀和古樸自然的氣質。<br></h3> <h3>  上海周邊還有不少古鎮,比如浙江的烏鎮,上海的七寶古鎮等,因都是十多年前去的,照片巳難找到,就此略過。 </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海盐县| 溧水县| 石家庄市| 东乡族自治县| 介休市| 中山市| 赤峰市| 松桃| 顺昌县| 大邑县| 兴安盟| 平南县| 威远县| 塘沽区| 嘉禾县| 武宣县| 刚察县| 东城区| 鞍山市| 临泉县| 平顶山市| 都匀市| 洛南县| 武山县| 呼伦贝尔市| 西丰县| 海兴县| 卓资县| 玛沁县| 策勒县| 华亭县| 紫阳县| 凯里市| 宁明县| 新余市| 五大连池市| 九龙县| 重庆市| 东源县|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