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討論今年出行計劃時,女兒建議到
西巴爾干的塞爾維亞、波黑、黑山三國。</h3><h3> 這三個國家,尤其是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以及我前南斯拉夫使館被炸,還有幾個足球明星使我有一些較深的印象。
一直以來,巴爾干半島是歐亞地區的敏感地帶,民族矛盾、地緣政治、宗教爭端不絕于耳……
<br></h3> <h3> 7月21日計劃付諸實施。我們乘坐東航MU5009航班上海出發,在莫斯科轉機,于當地時間晚8時余落地貝爾格萊德。酒店的接站車接至下榻酒店。<br></h3> <h3>2018-07-22(星期日)
晨起,酒店早餐后,自酒店要一出租車再次赴機場租車點,成功租到一輛商務車,由劉同學駕車,開始了我們的長途自駕游。
按照計劃,車子朝波黑方向開去。
途經攻略上介紹的巴伊納巴什塔(Bajina Basta)小鎮,這里是米盧的出生地,有一所以米盧命名的學校以及足球場。小鎮不起眼,但位于此處的塔拉國家公園是塞爾維亞最著名的風景區,而小鎮旁的德里納河中的河中小屋更加出名,因為它有故事。
來到河中小屋剛想停車拍照,傾盆大雨和小雪籽不期而至,我們只好躲在車子里遠遠望著這座遺世獨立的河中小屋長吁短嘆。......<br></h3><h3> </h3> <h3> 暴雨木有要停的意思,不能待在此地傻等,只好冒雨挺進,好在到達拉查修道院(Ra?a Monastery)時雨停了。艷陽高照下走進這座著名的修道院。這座修道院初建于1275年,是塞爾維亞的中世紀修道院之一。<br></h3> <h3>在二戰期間,這里曾經用于存放在二戰期間,這里曾經用于存放塞爾維亞乃至巴爾干地區最重要的古代手抄本米羅斯拉夫福音書(Miroslavs Gospel)。修道院19世紀重新修繕后保存完好,內里精美的濕壁畫依然如故。<br></h3> <h3> 跟著google導航語音提示前行,走了近10公里后道路越走越窄,還是劉同學,老司機的見識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毅然做出決斷,返回到大路上重新設置,才走上正軌。否則導航差點把我們帶進溝里。
近傍晚時來到前南斯拉夫紀念碑彈孔。據介紹,該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二戰期間由鐵托領導的為解放烏日策地區犧牲的游擊隊戰士。<br></h3> <h3>是塞爾維亞規模最大的一個前南斯拉夫紀念碑群,被命名為“彈孔”,其中最高的一個建筑體,中間就像是被子彈擊穿一樣。
眼看又一場暴雨將至,雨點落下之前抓拍了幾張。<br></h3><h3> 晚上入住烏日策民宿。</h3> <h3> DAY.3(2018-07-23,星期一)
塞爾維亞于2017年年初宣布對中國護照免簽,波黑緊隨其后,今年5月29日開始正式對中國護照免簽。
今早收拾好行囊擬繼續向波黑方向前進。剛剛出門,汽車儀表盤即提示汽車輪胎氣壓不平衡,趕緊找一個修理廠,因為工人不懂英語,雞同鴨講,好在是內行也算理解了,拔出鐵釘修好輪胎上路。不久進入山路,在盤山公路上行駛,兩邊如畫的自然風景很養眼,就是辛苦了劉同學。隨著邊境的離近,路況真是不敢恭維。這時遠遠看到公路上,一個工作人員示意我們停車,過來收了100第納爾的離境稅,然后我們把護照與汽車證件交給他,他例行公事地問了一些常規問題,就蓋印讓我們出境。<br></h3> <h3> 往前再開幾百米,汽車排隊入境費了近一小時,看到一個掛著波黑的國旗的簡易建筑,在這里再次把護照與汽車證件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認真地審查我們的資料后即放我們入境波黑,入境后加大油門往薩拉熱窩奔馳。開著開著路過很美一條河岸和一座漂亮的橋,決定停車看一看,哇,原來是世界遺產- 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羅維奇的古橋(Mehmed Pa?a Sokolovic Bridge in Vi?egrad)橫跨于波黑東部的德里那河(Drina River)上,這座建于16世紀末的拱橋,是土耳其帝國紀念性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巔峰之作!歷經了四百多年風霜雨雪,2007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進入波黑境內,感覺似乎比塞爾維亞繁榮不少,而“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電影經常閃現于腦海中。<br></h3> <h3> 按圖索驥找到約好的酒店辦好入住手續,停好車子,休息一會即走到街上。
又一座橋出現在眼前,定睛一看原來是歷史上著名的拉丁橋(又名普林西普橋)到了。
這是一座有著200多年歷史外觀普通的孔橋。上世紀初,塞爾維亞等前南地區被奧匈帝國征服統治,1914年6月28日,來賽爾維亞視察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這座橋被愛國青年普林西普所刺殺,直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橋對面就是一戰博物館,走進去方知道世界上還有規模如此小的博物館,一些照片、史料和衣物詳細記載了這一震驚世界的歷史事件。<br></h3> <h3>信馬由韁地在銅匠街閑逛,琳瑯滿目的各種小百貨,閃閃發光的器皿,目不暇接的首飾……<br></h3> <h3>來到一個雜貨店門前,恰巧一個中國旅游團至此,導游侃侃而談: 這就是當時在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里的共產黨的地下接頭地點-鐘表鋪場景的拍攝地,趕緊抓拍一張,留作紀念。<br></h3> <h3> 來到一片墓地,密密麻麻的白色大理石墓碑,記載著1992-1995年間在波黑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烈士。<br></h3> <h3> 爬到山上的黃堡觀景臺,整個薩拉熱窩盡收眼底,晴天時應該是觀看日落的好地方,然而不給力的天氣不能盡人所愿。<br></h3> <h3>下山后漫步于土耳其老街,街道兩旁各種酒吧、餐廳、咖啡屋、冷飲店櫛比鱗次,各色人等摩肩接踵,但少有嘈雜之聲,人們都在靜靜地喝酒,低聲的交談,一派悠閑祥和的景象。這里曾經是世界的火藥桶,經歷了無數的戰爭。戰火平靜后的波黑,想不到也有這樣令人流連忘返的溫馨場面。<br></h3> <h3>DAY.3(2018-07-24,星期二)
早上,酒店里就餐后,再次走到主街上,按照計劃今天游覽東正教教堂、圣心大教堂、市政廳、阻擊手大道等。<br></h3><h3> 這是東正教堂。</h3> <h3> 從酒店出來,沿著東西貫穿流淌在市中心的米里雅茨河的潺潺流水向東走,就來到
著名的薩拉熱窩市政廳Vije?nica。建成于1896年的市政廳是奧匈帝國占領時期,薩拉熱窩最奢華的建筑。<br></h3> <h3>具有典型的奧斯曼帝國風格。二戰之后,市政廳變成了波黑國立圖書館,1992年8月在著名的波黑戰爭中,一把大火從內部點燃,近90%的館藏圖書毀于一旦,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是1996年重建的。</h3><h3> 此為市政廳內部</h3> <h3> 薩拉熱窩被稱為巴爾干的耶路撒冷,波斯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三大民族、猶太、基督、伊斯蘭三大宗教,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多種文化和宗教信仰在這里落地,所以民族仇恨,宗教分歧不斷。多少年來薩拉熱窩在連天的炮火中見證著不同民族的興衰。<br></h3> <h3> 走在阻擊手大道上,墻上觸目驚心的枚枚彈孔,仿佛在訴說著這里曾經發生過的驚心動魄的故事,地上慘不忍睹的斑斑血跡,深刻地提醒著人們珍惜和平,珍愛生命。<br></h3> <h3>在薩拉熱窩老城里逛了兩天,感受著她的美好。這座曾經的戰場,在戰爭結束后的短短的十多年里,這座城市重新煥發她的魅力,讓它很快再次成為游客最愛的旅行目的地之一。2009年12月,薩拉熱窩被列入2010年最值得去旅行的十大都市之一;2012年3月,薩拉熱窩戰勝了全世界其他100多個都市,被旅行博客Foxnomad評為“最佳旅游都市。
這個城市至今仍在撫平戰爭帶來的創傷,帶給人們的震撼和思索卻是深遠的。<br></h3> <h3>DAY.4(2018-07-25,星期三)
昨天下午從薩拉熱窩出來,奔向波黑聞名遐邇的莫斯塔爾小城,一路上秀美的風景讓人陶醉,錯落有致的山脈綿延不絕,藍綠色的河流蜿蜒流淌,行駛了兩個多小時,抵達莫斯塔爾小鎮。<br></h3> <h3> 莫斯塔爾小城不大 ,但古橋的名氣很大,慕名而來的游客真多。抵達已是傍晚,放下行囊,趕緊背著相機出發,趕到古橋,早已是人頭攢動,最佳機位上各種相機、手機交織,即使這樣施展不開的位置,搶拍出來夕陽下多彩的照片依然足以稱道。<br></h3> <h3> 據稱,波黑一共兩處為世遺景點,一處是前面所介紹的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羅維奇的古橋(Mehmed Pa?a Sokolovic Bridge in Vi?egrad),一處就是這座莫斯塔爾古橋及這座老城。<br></h3> <h3>天色漸漸暗下來,我們在小鎮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行著尋找角度,古橋的夜晚同樣魅力四射哈。<br></h3> <h3>DAY.5(2018-07-26,星期四)
就要離開的莫斯塔爾老城了,昨天早晨起床又到老城里轉一轉。沒有了游客的嘈雜,沒有了夜幕下的神秘感,古鎮恢復了她固有的淳樸、寧靜。雖缺少了一些絢麗的顏色,然不失為另一種質樸的美。<br></h3><h3> 清晨,沒有了游客的古橋古樸質感。</h3> <h3>我們入住的酒店</h3> <h3> 結束了波黑的所有行程,接著前往這次自駕旅程的第三個國家:黑山。
2個多小時的行程,到了波黑與黑山邊境,波黑境內辦離境需要蓋個離境章。汽車行至一個類似我國高速公路公路收費站模樣的小房子前停下,將護照遞上,里面坐著的一位無精打采的小姐,一邊聽著歌,一邊漫不經心的蓋著章。護照遞出來后,汽車繼續前行,女兒查看護照,怎么也找不到剛剛蓋得離境章,再一次查看我的護照,我的護照上連續兩頁赫然蓋著這個章!這位令人頭大的馬虎小姐,真叫人哭笑不得!木有這個離境章,不知道到了黑山是否可以通行?
忐忑不安地行進到黑山入境口,遞上護照,一位老者左右查看護照,倒是木有詢問離境章的問題,而是詢問為什么木有入境簽證?女兒回答因為我們有美簽啊,老者說僅有美簽是否可以入境,需要請示領導(天啊!碰到個業務如此不熟悉的業務員,也是暈了!黑山規定只要有美簽或申根簽均可入境)只好干等,約半個小時后終于等來了領導,方才放行。
進入黑山境內,考驗司機的時刻到了,感覺從進入黑山國境后,基本沒有直路,一路盤山公路開下去, 好在劉同學足夠老練,又有幾次在盤山公路開車的經驗,加之沿途風光秀麗,景色養眼,心情愉快,也不覺疲勞。
<br></h3> <h3>汽車一直沿著峽灣盤旋 抵達渡輪。然后汽車和我們一起坐上輪渡,十幾分鐘后,近傍晚時抵達海峽對岸<br></h3> <h3>入住一面朝大海的大house。大house里廚具基本齊全,趕緊到不遠的超市里買一些心儀的食物,終于又可以吃到家鄉的味道了。<br></h3> <h3> 明顯感到比波黑又富庶了不少,沿海城市,又多年無戰事,一派欣欣向榮的氣氛。
<br></h3> <h3> 吃過晚飯,散步至黑山港。歐洲各國的壯觀的游輪 、私人豪華游艇,好看的艦艇停泊在港,我們怎么有了一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趕腳?大飽眼福,毫不為過!<br></h3> <h3> 游船上下來的游客在這個樂園里就餐、購物、游玩、住宿。</h3> <h3>DAY.6 (2018-07-27,星期五)</h3><h3> 終于來到蜚聲世界的科托爾,科托爾位于亞德里亞海科托爾灣南段,是黑山的南部海港。科托爾老城是亞德里亞海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的老城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出的世界遺產。<br></h3> <h3>圣尼古拉斯塞爾維亞東正教堂是科托爾的主教堂,教堂始建于1166年。黑山居民大多信仰東正教,這座教堂據說是獻給基督教圣人尼古拉斯的。<br></h3> <h3> 教堂側面墻上內有多位基督教圣人的大幅油畫,正前方的祭壇墻上有耶穌等宗教畫。<br></h3> <h3> 幾個教堂不大,很快就逛完了。古城依山傍海,景色優美宜人,雖然不大,但游客不少,穿行在曲徑通幽的小巷里,往往會迷失方向,而走著走著就又可以回到出發的地方了。</h3><h3> 盛夏之際,不多的幾家餐廳均把餐桌放置在露天,帶冷水汽的大電扇在搖頭吹風的同時將冷水汽噴霧似吹向四方,帶來的感官體驗十分愜意,感覺比空調好太多。
</h3><h3><br></h3> <h3> 長約4.5公里的科托爾古城墻據說是歐洲現存的最長的著名長城。<br></h3> <h3>花了一小時沿著古護城要塞- 古長城的樓梯拾級而上,登頂荒廢的古堡,<br></h3> <h3>山上的古堡</h3> <h3>俯瞰科托爾海灣美不勝收。<br></h3> <h3>DAY.7 (2018-07-28,星期六)
陽光下的科托爾峽海灣美麗異常,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美麗峽灣。亞德里亞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被群山環繞,天水相映,,一見便教人心神蕩漾……<br></h3> <h3> 然而她又像一個頗有性格的孩子,時常不著調地發發脾氣,剛才還笑顏如花,轉而就烏云密布,烏云下的科托爾灣馬上變得分外憂郁,發起脾氣來常令人措手不及,往往是傾盆大雨兜頭而下。
聳立在清澈海水中的圣施特凡島(SvetiStefan)色彩斑斕,蔚藍色的海水,橙紅色的房屋,通過雪白的百米淺灘,與陸地相連。遠遠望去,仿佛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再現。
圣施特凡島屬于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據稱,這里曾經是海盜的根據地,后來逐漸成為一個漁村。1950年代,當地政府決定將這個島改造成度假酒店,于是所有居民遷出,從此便成為了一個高檔酒店,直到今天。游客可以登島參觀 也可以選擇在這里下榻、用餐。<br></h3> <h3> 再上車奔向下一個景點: 洛夫琴山國家公園Lovcen National Park</h3><h3> Kotor城背后的叫做洛夫琴的這座大山,據說是黑山國家的圣山。這座山從遠處看上去很黑,由此這個國家叫“黑山。
從Kotor出發開車爬上Lovcen,山路何止十八彎?多達25個大彎,所謂山路彎彎,這會兒是深深體會了一把,劉同學的車技再次讓我膜拜。<br></h3><h3> 看到了嗎?這就是游客常說的盤山“雞腸”公路。</h3> <h3> 在這1600M海拔又一次俯瞰整座科托爾灣,景色豈止壯觀能形容?!<br></h3> <h3>在公園內的山頂矗立著當地人最愛戴的Njegro王子紀念館。據稱Njegro王子在19世紀初創建了黑山共和國,他還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和哲學家。<br></h3> <h3>DAY.8 (2018-07-29,星期日)</h3><h3> 離開活力四射的科托爾,下午驅車前往黑山共和國首都波德戈里察,住新星酒店。首都的繁華似不及科托爾,晚餐后散步,一抬頭看到天空中被晚霞染紅,雖然不算熱烈,但已使人驚艷。<br></h3> <h3>關于波德戈里察最早的歷史記載是132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毀于戰火,現在所見是一座二戰后重建的新城,所以這座城市沒有太多可看的景點,比較值得看的據說只有一座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因為白天登頂Lovcen,感覺較累,也未去。
昨天早上起得較晚。收拾行囊趕往下一個景點-烏瓦茨(Uvac)峽谷。再次入境塞爾維亞
,入境后直奔新帕扎爾地區,此地區景點較多第一個景點:
Uvac峽谷
Uvac峽谷位于南部山區腹地,屬于喀斯特地貌,據攻略介紹: 千萬年的流水沖刷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烏瓦茨令人嘆為觀止的連續15個180度巨大河灣,在歐洲乃至世界都是罕見的。<br></h3> <h3> 為了一飽眼福,我們這次是歷經辛苦。且不說在雞腸小道連續6-7個小時的奔波,僅認路就頗費周折。“探途地圖”的指引下先把我們帶到一個入境口,可還只是一個曾經使用過的舊址!(據知名驢友介紹,在這山路彎彎,沒有信號的自駕途中,“探途地圖”是一個很好用的“神器”,因為可以離線導航。)
倒車出來,再次定位,好不容易到了入境口,再次排隊入境用了40分鐘。
經過謝尼察后開始上山,路況差的令人咋舌。坑坑洼洼一個接一個的小水潭考驗著劉同學的車技啊,而且還不認得路,在這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不但擔心刮到底盤,同時還怕爆胎。正在我們“山重水復疑無路”時,見到一輛中巴過來了,一看是塞爾維亞牌照,我們如遇救星般高興,跟著這輛當地的旅游車爬上了Uvac峽谷。僅9公里的車程,開了近一小時。
停車后,中巴車下來的好幾個游客和孩子,嘴里不停地喊著:“你好!你好!”,向我們招手,其中一個中學小帥哥甚至走過來與我們每個人握手,此情令人動容。<br></h3> <h3>Uvac峽谷的壯美令人嘆為觀止!當看到這一壯觀景色時,所有的辛苦和疲勞覺得都值了。只是相機似不足以表現其壯美、最好用航拍器拍攝全景。
下山的時候,中巴車的駕駛員怕我們不認識路,招手示意我們跟他走,雖然語言不通,但當地人對中國人民的 好熱情,我們已深深體會。
回程的路上,途經當地農莊,迷人的田園風光也令人陶醉不已。<br></h3> <h3>DAY.9(2018-07-30,星期一)
今天擬開始中世紀修道院之行。因為宗教建筑往往是這個國家當時的工藝巔峰,也與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時局息息相關。新帕扎爾地區除了UVAC大峽谷外,最多的景點就是教堂。
第二個景點: 神圣使徒教堂:塞爾維亞最古老的教堂,建于公元4世紀,是世遺景點之一。<br></h3> <h3> 第三個景點: 索潑查尼修道院:
中世紀時期,它是一個繁盛的修道院,有100多名僧侶。烏羅什一世國王索潑查尼根據他的祖先的風格-古老的拉什卡建筑傳統捐資修建了這座修道院。<br></h3> <h3>修道院內部壁畫是拜占庭最感染人的作品之一,壁畫完成于1265年,他是極具和諧和優美特點的典型風格的代表作。
索波卡尼修道院建于13世紀,是西方文明和拜占庭世界之間交匯融合的縮影。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br></h3> <h3> 第四個景點: ?ur?evi Stupovi Monastery 這是塞爾維亞的一座古老的修道院。<br></h3> <h3> 第五個景點:斯圖代尼察修道院
斯圖代尼察修道院創建于12世紀晚期,由中世紀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創建者斯特凡-
納曼亞大公在退位之后不久創建。這個修道院是塞爾維亞地區最大、最富有的傳統修道院。
這些建筑物中收藏了13世紀和14世紀時期的拜占庭精美絕倫的藝術繪畫。我們參觀時正在修繕,198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斯圖德尼察修道院位于塞爾維亞南部,地處一座小山上,站在修道院上,正好可以俯瞰斯圖德尼察河流由此地穿流而過。<br></h3> <h3> 第六個景點: 柳波斯尼亞修道院,在1388年至1405年期間由拉扎爾大公的妻子米莉察大公妃(Milica)主持興建,是一座女修道院。拉扎爾大公在第一次科索沃戰役中犧牲后,她帶領著在第一次科索沃戰役中犧牲了的塞爾維亞貴族的遺孀們一起出家成為了修女,修建了這所修道院,最后終老并埋葬于此。修道院保留有精美的米莉察大公妃本人的濕壁畫,與其他修道院不同的是,遍地種植了一種僅在塞爾維亞生長的玫瑰花。<br></h3> <h3> 第七個景點: 狙擊手紀念碑,Spomen-parkPopina
據說,這是為1941年,前南鐵托領導的游擊隊第一次與德國軍隊正面對抗,由于兵力懸殊而全部陣亡,為了紀念陣亡的士兵,于1981年建造了這座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由三個抽象的幾何建筑構成,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建筑的圓孔被普遍認為象征著狙擊手的槍膛。<br></h3> <h3> DAY.10(2018-07-31,星期二)</h3><h3> 今天繼續參觀修道院。</h3><h3> 第一個: 拉瓦尼察修道院,RavanicaMonastery位于弗爾尼亞奇卡礦泉村東部
拉瓦查尼修道院由尼曼雅王朝的繼任者,后世稱之為拉扎爾大公于公元1375年修建,是塞爾維亞獨有的建筑風格莫拉瓦風格的鼻祖。
拉扎爾大公于1389年在著名的科索沃戰爭中犧牲,據稱: 這場戰役第一次統一了各地的塞爾維亞人共同對抗奧斯曼帝國,意義巨大。直至今天依舊有大量的塞爾維亞人前來朝拜拉扎爾大公。修道院周邊的巨大的防御型塔樓和城墻雄偉壯觀,雖在奧斯曼帝國的入侵中損毀嚴重,但仍可感受昔日的雄風。<br></h3> <h3> 第二個: 馬納西亞修道院,ManasijaMonastery
Manasija修道院(也稱Resava修道院),修道院的結構非常簡單,修道的作為主要建筑整體保存完好,旁邊是餐廳,除此基本上只剩下殘垣斷壁。修道院始建于1407年,于1418年完工,其中教堂名為神圣“三位一體”教堂
來到此處時,通往修道院的道路正在施工,鋪設柏油馬路,木有辦法只好棄車爬山,完成參觀。<br></h3><h3> 然后繼續趕路3-4小時,宿在諾維薩德市的酒店。</h3> <h3>DAY.11(2018-08-01 星期三)
昨天上午慕名去了一個酒莊,品嘗后買了3瓶當地出產的葡萄酒。
然后驅車趕往彼德羅瓦拉丁要塞(Petrovaradin Fortress) 彼德羅瓦拉丁要塞是位于塞爾維亞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首府諾威薩,多瑙河右岸的一座要塞。在羅馬帝國時期這里就已經有大規模防御工事。是歐洲第二大要塞,于1692年至1780年由犯人修建完成。被人稱為多瑙河上的直布羅陀。現在是塞爾維亞著名觀光景點。
<br></h3> <h3> 站在昔日的要塞上,視野開闊,可以俯瞰美麗如畫的諾維薩德全城和多瑙河兩岸。餐廳和咖啡館不少,在此就餐或喝咖啡,都倍感愜意<br></h3> <h3> 最好玩的要數這標志性的鐘樓,時針和分針的長短相反,據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捕魚的漁民和遠處的人能看清楚時間。<br></h3> <h3>諾維薩德城市博物館</h3> <h3>諾維薩德城市博物館內<br></h3> <h3>諾維薩德城市博物館內地下防御工事<br></h3> <h3> 因為下午天氣較熱,故于晚餐后才去自由廣場。途經諾維薩德猶太教堂,據攻略介紹,伏伊伏丁那省曾有70多座猶太教堂,可惜大多數已在二戰中被夷為平地,老城西的這座教堂是如今塞爾維亞全境僅存的4座猶太教堂之一。諾維薩德猶太教堂外觀漂亮,晚上在燈光照耀下金光閃閃,更顯其優美。<br></h3> <h3> 據稱,1944年大批猶太人在被帶往死亡集中營前曾在此集中,教堂正是這一悲慘事件的見證。現在的教堂被作為音樂廳使用,每周均有音樂會在此舉辦。
<br></h3> <h3>自由廣場休閑的人們</h3><h3> 自由廣場是這個老城區的中心廣場,周圍分布著各式各樣的建筑,最顯眼的要數尖頂大教堂了,教堂對面就是市政廳 ,廣場周圍還有一個劇院和公園。一路走過去,高顏值帥哥、大長腿美女比比皆是,甚是養眼。<br></h3> <h3>諾維薩德市政廳<br></h3> <h3>DAY.12(2018-08-02 星期四)
因為31日晚睡得晚,8月1日早上亦起得較晚,由諾維薩德向貝爾格萊德進發。
第一個景點: 新霍普沃修道院(ManastirNovoHo) ,一座東正教的修道院。始建于1641年,是16個修道院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br></h3> <h3>新霍普沃修道院</h3> <h3>內有繪制于17世紀的濕壁畫,據說是迄今為止保護最完好的,而且還允許拍照。<br></h3> <h3> 第二個: 澤蒙小鎮,貝爾格萊德市的一個叫做蘇博蒂察區的下轄小鎮澤蒙,Zemun位于多瑙河岸邊,典型的中歐小鎮。
下車時剛剛有些小雨點落下,走在小鎮的路上,雨絲拂面,涼風習習,感受著小鎮別樣的寧靜,沿著多瑙河畔有許多餐廳、酒吧、咖啡館,各家服務員熱情相邀,一家用中文寫著“菜單”的餐廳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因為來巴爾干半島旅游的中國人不多,這里極少見到中文。走上山去,從小小的嘎爾朵什塔(Gardos Tower)上俯視整個小鎮,<br></h3> <h3>藍天白云下,紅頂黃墻的建筑,映襯著多瑙河蘭藍色的河水,分外妖嬈。<br></h3> <h3> 第三個: 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
位于新貝爾格萊德區,車子進入貝爾格萊德市后,按導航行駛至此。遠遠望去,已有一個操著上海話的中國旅游團在舉行悼念活動,我們趕緊下車與他們站在一起,表達對邵云環等三位烈士的緬懷之情。
使館遺址正在建造中國文化中心,已用鐵皮圍起來了。只有一塊鐵牌豎在綠地的邊緣,看起來不算舊,上面用塞爾維亞語和漢語寫著: "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并謹此緬懷罹難烈士",四周被前來祭拜的民眾用國旗圍好,正對鐵牌的前方用來擺放鮮花,<br></h3><h3><br></h3> <h3> 作為中國公民到貝爾格萊德都應該到此祭拜,因為歷史我們不能忘記!
<br></h3> <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第四個: 卡萊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Fortress</h3><h3> </h3> <h3> 位于薩瓦河和多瑙河匯流處的古城堡“卡萊梅格丹”是貝爾格萊德城歷史的最好見證,也是貝爾格萊德標志性的游覽景點與休閑場所,占地面積很大,該城堡歷史上曾經過多次修繕和擴建,至今可見古羅馬、奧匈帝國的建筑遺風。自凱爾特人統治時代就是軍事重地的城堡由巨大的石塊組成,巍峨高聳,雄偉壯觀,防御工事至今看起來仍是易守難攻,堅固耐用。
晚上抵達早已在網上定好的位于市中心的酒店入住。<br></h3> <h3>DAY.13(2018-08-03星期五)
8月2日是待在貝爾格萊德的最后一天,今天就要登飛機返航了。</h3><h3> 昨天中午跟著導航地圖,于下午1點多鐘來到科學巨匠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未來之前,特斯拉的名字如雷貫耳,早就有心拜謁,正好下午2點有一場講解,買好門票等了約20分鐘入場(每人500第納爾,約相當于RMB¥35)。先看了一段視頻介紹。<br></h3> <h3> 尼古拉·特斯拉常被人們尊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發明了交流電系統,是現代無線電和無線通信的奠基人。據稱,主要因為交流電和直流電之爭"與愛迪生死磕了一輩子,11次婉拒諾貝爾獎,放棄成為世界首富,為科學事業終生不娶,每天只睡2小時,擁有700項發明,被稱為神,最終卻死于貧窮。"雖然這位塞爾維亞裔的美國發明家沒有在貝爾格萊德生活過,但塞爾維亞人至今仍然以他為榮,用他的名字命名機場并把他的頭像印在貨幣上(100面值的第納爾)。特斯拉去世后,他的侄子薩瓦·科薩諾維奇繼承了他的研究資料、書籍、照片等,根據特斯拉的遺愿,這些私人物品和他的骨灰一起被送到貝爾格萊德,保存在這座一位當地警察身后貢獻的別墅里作為博物館。
<br></h3> <h3> 館內講解員還領著游客們進行特斯拉的科學實驗,增加觀賞的趣味性。<br></h3> <h3> 瞻仰這位科學巨匠的部分發明、遺物、照片,心情難以言喻,劉同學代表我們全家在留言本上留言,表達我們全家對這位科學巨匠的萬分崇敬之情。<br></h3> <h3> 博物館出來之后,來到圣薩瓦大教堂,ChurchofSaintSava,SvetiSava大教堂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東正教教堂,至今仍未完全建成。教堂始建于1935年,于希特勒統治時期中斷,現在內部仍在建造中。拍照非常雄偉壯觀,進去逛一逛,可以讓你感受一下自己的渺小。<br></h3> <h3> 然后按計劃來到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鐵托墓),MuseumofYugoslav
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鐵托墓)。5月4日、25日鐵托的生日和忌日以及每月第一個周四的14:00~18:00免費開放。我們來的時候正好是免費開放日(平常購票是400第納爾/人)墓位于花房正中央,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正上方鑲有三行鎦金大字:約西普·布羅茲·鐵托(JosipBrozTito),18921980。花房內部除鐵托的墓位外,其夫人的墓位略小,在其傍邊<br></h3> <h3>鐵托元帥的墓位存放在花房中。據稱,鐵托元帥生前酷愛養花</h3> <h3>鐵托元帥墓位</h3> <h3> 四周墻上的巨幅黑白照片,再現千萬民眾為他們熱愛的領袖送行的悲壯場面。墓位旁邊按鐵托元帥辦公室的原樣放置著鐵托曾使用過的桌、椅、書柜等,仿佛鐵托元帥沒有離開,仍然生活在他們之中。三個電視機輪番播放著前南抗戰老戰士和各族人民吊唁紀念的場面,其情之切,令人感動。<br></h3> <h3> 博物館里其他它館收藏有許多各國領袖及南斯拉夫社會各界送給鐵托的珍貴禮物以及鐵托的私人物品、筆記本、照相機、影集等。臨走前劉同學又代表我們全家在留言本簽字,以表達我們對這位前南領袖鐵托元帥的深深敬意。<br></h3> <h3> 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出來擬出發去米哈伊洛大公街(KnezMihailovaStreet) 想坐一下當地的公車體驗一把。跳上公車后女兒欲買票,詢問駕駛員金額,遺憾的是駕駛員不懂英語,不理她,此時傍邊一位中學小帥哥聽懂了卻不說 還擠眉弄眼地暗示不用買票了,其調皮的情景令人捧腹。女兒正不知如何是好時,一位來貝城看病的美女自告奮勇當起翻譯,女兒按要求付款后,這位美女熱情地拿出自己的24小時限時公交卡送給女兒,說是自己今天就離開貝城返家,這張卡送給女兒今、明天可用,其實我們明天也要離開,使用不上,但不能拂了美女的一片美意,女兒欣然接受,留作紀念。</h3> <h3> 沿著米哈伊洛大公街散步,米哈伊洛大公街在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緊鄰卡萊梅格丹公園,是市內最負盛名的商業街,許多19世紀末的代表性建筑林立,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br></h3> <h3> 集觀光、購物和參觀各種文化展覽于一身的步行街洋溢著浪漫優雅和迷人的氣氛。各種藝人在路邊表演,引得路人駐足觀看。</h3> <h3> 走到貝爾格萊德的城市中心廣場,廣場中間豎立著1882年建造的塞爾維亞大公米哈伊洛·奧布雷諾維奇三世的銅像,紀念他將塞爾維亞從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中解放出來。<br></h3><h3> 共和國廣場占地面積不大,但是貝爾格萊德舉辦各類活動的首選地點。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大劇院就在廣場旁邊。<br></h3> <h3> 從城市中心廣場打的回到酒店收拾行囊,準備明天打道回府。
此次游歷巴爾干三國,行程2045公里。其深邃燦爛的歷史文化,造型優美的哥特式建筑,清澈無比的海水,色彩鮮艷的屋頂,藍白相襯的天空,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而當地人民的如火熱情,歷經多少苦難也無法摧毀的璀璨笑臉,當然還有大家公認的游覽費用較低(除租車外,吃、住都比較便宜)更讓巴爾干半島成為我難以忘懷的地區之一。<br></h3> <h3>再見了,巴爾干半島!<br></h3> <h3>攝影:別有洞天</h3><h3>撰文:別有洞天</h3><h3>制作:別有洞天</h3><h3>參考:可以查到的攻略</h3><h3>備注:巴爾干半島與我國時差約8小時</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玛沁县|
沈阳市|
嘉峪关市|
长泰县|
襄汾县|
兴文县|
随州市|
翁牛特旗|
雷州市|
安西县|
沿河|
兴城市|
原阳县|
贺州市|
长武县|
柏乡县|
新乡市|
眉山市|
宜兰县|
股票|
新河县|
汉沽区|
海兴县|
元氏县|
方正县|
闸北区|
沭阳县|
大丰市|
高邮市|
馆陶县|
西宁市|
玉林市|
天等县|
石狮市|
杭州市|
宁河县|
九寨沟县|
宁津县|
偏关县|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