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是一群北大荒的孩子。1972年我從機炮連調到農場中學,他們才十幾歲。我當他們的班主任,教他們語文課。我在北大荒11年,有六年時間跟我的學生們一起度過。</h3> <h3> 74屆初中畢業后,又接了一個初中班,即76屆六年1班。我從初中一直帶到他們高中。瞧,這些小女生多可愛!</h3> <h3> 遺憾的是,只差幾個月,沒等到他們高中畢業,78年初我就去上大學了,跟他們連一張畢業照也沒拍成。分別時只與部分同學合了影。</h3> <h3> 現在看來,這些老照片都太珍貴了。</h3> <h3> 臨走前的囑咐。</h3> <h3> 四十多年過去,如今,站在我面前的他們,都已是五六十歲的人了,而且大多已成為爺爺奶奶輩了。可在我眼里,他們都還是小時候的模樣,他們也沒忘了我這個知青老師。 這不,清晨四點多,他們就到火車站等著迎接我的到來。</h3> <h3> 我一共回農場過四次。每次他們都用心策劃,精心準備,有創意的活動充滿對老師的感情。這次,我回農場參加炮連知青50周年聚會,更是為了能參加他們慶祝畢業40周年的同學會。 他們不肯事先透露這次活動的內容,悄悄告訴要給我一個驚喜。呵呵,這些孩子不知他們又要整什么名堂呢!我期待著。</h3> <h3> 下午,學生代表接我走進迎春學校三樓,我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的課堂里。只見學生們一個個都帶上了紅領巾,端坐在課桌前。等我走上講臺,只聽得班長一聲:“起立!” 同學們齊刷刷站起來,向我鞠躬致敬:“老師好!” 我情不自禁回答:“同學們好!坐下!” 哈哈,完全進入了一個情景再現模式。</h3> <h3> 站上久違的講臺,面對那一張張熟悉的臉龐,我模擬為同學們又上了一課。</h3> <h3> 學生代表陳宏為我戴上紅領巾。</h3> <h3> 我為班里唯一一個在小學因淘氣只戴過三天紅領巾的大春同學,重又戴上紅領巾,他顯得格外激動。</h3> <h3> 我還領著大家宣讀少先隊誓詞,儼然成了一名大隊輔導員。</h3> <h3> 接著他們模仿中央電視臺《向經典致敬》節目,向老師和多年來為組織同學聚會有突出貢獻的同學表彰和頒獎。</h3> <h3> 這是同學們對我的頒獎詞。他們對我的評價太高,令我承受不起。我只是盡了一個做教師的本分。但他們對老師的那份崇敬、尊重、感恩之情,又令我十分欣慰和感動。</h3> <h3> 同學代表為我獻上鮮花和禮物。禮物是一根輕便的登山杖,他們希望我在今后的旅行和攝影中,能用上它,能走得更遠更安全。</h3> <h3> 感謝同學們對老師的一片深情。他們對老師的愛,讓我沉浸在滿滿的幸福感之中。</h3> <h3> 接著他們又搞了很多趣味活動,同學們情緒高漲,就像回到了當年。</h3> <h3> 孫靈凡、李淑青當年的兩個小女孩,又唱又跳,表演了我曾教給她們的節目《小扁擔》。年代久遠,我早已淡忘,但她們依然牢記。</h3> <h3> 師生互動,我和任月娥同臺朗誦了一首《老有老的驕傲》。</h3> <h3> 我坐在同學們中間,看著他們快樂的樣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代。是啊,跟學生們在一起,我永遠都不覺老。</h3> <h3> 農場電視臺現場采訪了我和同學代表。當晚農場電視新聞就播放報道了今天的主題活動。</h3> <h3> 學生張國英,每次師生活動的主要召集人和策劃者,具有很強的凝聚力。</h3> <h3> 來到校園里,同學們爭相與我合影留念。啊,還有什么比當一名教師更幸福的呢?</h3> <h3> 這個當年讓我沒少操心的淘氣王,我每次回去都緊隨我身邊,對我感情很深。</h3> <h3> 操場上,我與同學們一起玩得開心,仿佛又回到了童年。</h3> <h3> </h3> <h3> 歡迎晚宴。</h3> <h3> 第二天,同學們陪我去858千島林濕地景區游玩。游船上、白樺林里留下了我們的身影和歡笑。</h3> <h3> 站在同化邊防哨所的烏蘇里江中國界碑旁。</h3> <h3> 來到858農場白樺林攝影基地。</h3> <h3> 密密的白樺林里,歡呼雀躍,笑聲朗朗,留下了童年的回憶,青春的夢想。</h3> <h3> 在濕地公園平臺</h3> <h3> 瞧,一個比一個跳得高,真是回到了童年時光哦!</h3> <h3> 部分同學合影</h3> <h3> 這是74屆七年四班同學,他們為歡迎我和先生的到來,也做了精心的安排,特意做了橫幅,還請了照相館的專業攝影師來拍照。我被同學們的盛情所深深感動。</h3> <h3> 這屆學生是我走上講臺,開始我教師生涯,面對的第一批學生。他們中不少去大城市發展,留在農場的也都成為骨干。目前大多數都已退休。</h3> <h3> 師生共同舉杯,同祝身體健康,友誼長存。</h3> <h3> 他們中有許多人我有幾十年沒見過面了,讓他們看看我手機里珍藏著他們小時候的照片。</h3> <h3> 同學們到賓館看我。</h3> <h3> 李曉明、管明平,當年班級的小干部,現在都是單位的領導。</h3> <h3> 在班長漸懷蘭家門口。</h3> <h3>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年播下希望的種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他們中不乏有許多事業成功者,甚至已成為處級、局級領導及企業高管,但他們對老師依然一往情深。</h3> <h3> 他們由衷地說:“沒有知青老師,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是知青帶來了文明,不僅教給我們知識,還教會我們做人”;“是知青改變了我們的命運”……他們對老師濃濃的感恩之情,真是讓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h3> <h3> 回到農場的幾天,每天都在感受當一名教師的最高禮儀。這么多年來,學生們沒有忘記在他們成長路上給過他們教誨和影響的老師,他們把這份感恩之情珍藏在心里。<br></h3> <h3> 分別時刻終于來臨,一清早兩個班的學生代表都早早來到賓館送行,還帶來許多路上吃的東西,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h3> <h3> 送別時刻,依依不舍。</h3> <h3> 相見時難別亦難哦!</h3> <h3> 再見了,同學們!再見了,854農場!我不知道有生之年還有沒有機會再回來,但我會永遠想念你們!</h3> <h3> 車子開動了,送別的身影越來越小,我的視線模糊了!辛勤耕耘,春催桃李;青春的付出,豐碩的回報。一個老師,學生的心目中永遠有你,此生足矣!</h3> <h3>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感謝你們——北大荒的孩子,你們是我一生的驕傲!感恩北大荒,給了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最美好的回憶……<br>(于2018.8.14)<br><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南和县|
辽宁省|
四子王旗|
奉贤区|
察隅县|
建瓯市|
兰州市|
循化|
瑞丽市|
司法|
乌兰浩特市|
烟台市|
万盛区|
理塘县|
晋宁县|
堆龙德庆县|
丰原市|
桑日县|
江达县|
景泰县|
伊宁市|
新竹县|
喀什市|
祁连县|
治县。|
重庆市|
佛山市|
上饶县|
常熟市|
浮山县|
治多县|
巴中市|
通城县|
山东省|
苏尼特左旗|
浮山县|
西充县|
义乌市|
宽甸|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