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佳木斯蓮江口鎮一帶匪患猖獗,戰友“老黑”們串聯1969年1月一塊當兵的黑龍江籍老戰友們返鄉“剿匪”,重點是轉業回鄉,在當地非常出名的匪首“馬匪”文波,此人十分狡猾,幾十年來派多批戰友返鄉進行清剿都讓他逃脫了。先期到達的“高獸醫”以行醫為掩護進行偵察,與長期潛伏“馬匪”身邊代號“風箏”的高級特工于景和接頭,了解并掌握了他的活動規律后匆匆離開向上級匯報。剿匪總指揮王清命令剿匪部隊分批向佳木斯一帶進軍!</p><p class="ql-block"> 接到出發的命令后,先后到達佳木斯的有:</p><p class="ql-block">“訓練部長”周長擺手(長山),“保衛部長”張緒(金),“運輸部長”楊建(華),“火炮支援部隊政治政委”鄭長璽和參謀長“盧拐子”(國富),另有特意從牡丹江趕來支援的特警大隊長卜德昌等各個方面參戰部隊相繼向佳木斯集結。</p> <h3><br></h3><h3>為什么叫佳木斯
1986年出版的《佳木斯市地名志》和1996年出版的《佳木斯市志》都采用了穆嘩俊的說法:“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為滿語,意譯為站官屯或驛丞村。”
另據有關資料介紹,佳木斯 是個土名,1888年三姓副都統衙門在佳木斯屯建鎮時官稱東興鎮,當時鎮中心就是今永紅區志同街北市場那一帶,但官稱東興鎮未得通用,老百姓仍管這里叫佳木斯。1930年3月1日,東興鎮名廢除,定名佳木斯鎮,1932年5月17日,日本侵略軍占領佳木斯后,沿用了老百姓所熟悉的名“佳木斯”這一土名。
1937年12月1日,佳木斯鎮升格,叫佳木斯市,沿用至今。</h3> <h3>佳木斯廣場舞已經遍布全球……</h3> <h3> </h3><h3>我們于2018.7.23自駕從哈爾濱到佳木斯337.5公里大約3—4個小時,天氣很好,一路飽覽了風景如畫的龍江大地,在進入佳木斯按“馬匪”的指引在第二個高速路口出來看到了三十幾年未見的同一個車皮拉到部隊的老戰友:馬文波、于景和和李長發,雖然我們已幾十年未見,還是遠遠的一眼就認出來了——雖然都已是近70歲的人了,大家都是萬分激動,熱烈擁抱。下車后被文波安排到賓館,相繼有文波、景和二位的夫人,還有劉小四(學志)和大季(慧敏)等戰友。
<br></h3><h3> </h3> <h3>在賓館與馬文波和劉學志合影留念</h3> <h3>前排從左至右:于景和、馬文波和夫人小陳、許鳳芝、于景和夫人小王、劉學志</h3><h3>后排:高偉、李長發</h3>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長期潛伏在“馬匪”身邊代號“風箏”的高級特工“安全部長”于景和,景和臥薪嘗膽幾十年,找到了“馬匪”的老巢,摸清了他出沒的規律。但是,看他倆的關系甚是深厚,懷疑他們已是“警匪”一家了,是真是假難料,這年頭真的是摸不透阿,是不是早就被策反同流合污了?</font></h3> <h3>與景和、長發合影留念!</h3><h3> 這次難得的與“黑李長”發相見,約有35年左右了,他只身在蘿北,所以這次我就動員他換智能手機加入到 黑龍江老鄉戰友一家親 群里來,跟老鄉們嘮嘮嗑,看看熱鬧。沒想到長發真是個好小子,聽話!今天看到他入群了,太高興了,長發——全體老鄉們熱烈歡迎你!</h3><h3> 謝謝你清哥,把長發拉進群!</h3><h3> 寶子群主:長發大哥您好?一晃也有二十幾年未見了,很是想念,前些天在群里看到高偉發的照片才見你的遵容很是欣慰。如今有了微信溝通聊天非常方便,今后常聯系,更歡迎你擇機來白城歡聚,白城戰友歡迎您!祝身體健康闔家幸福。</h3><h3> 長發大哥入群后不要與清哥拼酒,咱喝不過他,否則又讓他給胡弄桌子底下了,哈哈哈,哈哈哈?</h3><h3> 桂榮:李長發老弟,看到你入群的消息非常欣慰!這回我們都是黑龍江老鄉一家親戰友群的一員了,昔日平臺大院送走了我們,一幌二十多年了,只是從其它戰友中得知你的消息。這次從一聚會中看到了你的尊容,一眼就能認出,令人振奮!我們的群是個和諧,親切的群,在寶祥群主的領導下,大家親如一家,很是開心快樂!祝你在群里天天快樂,逐事如意!</h3><h3> 海潮:長發入群,給咱們群增加了顏色(黑龍江更黑了)</h3><h3> 高偉:各位戰友老鄉早上好!歡迎長發入群,真的是好小子,我沒白動員你——熱烈歡迎[OK][OK][OK]</h3><h3> 海潮:各位老鄉,黑李長入群了,大家歡迎,但我還要揭發,當年很多老鄉家屬來隊的柴油都是李長發和陳永發供應的,他對老鄉是有求必應,保證供應,動力對的柴油讓 兩個 發 沒少往出搗登,現在動力正查呢。</h3><h3>各位老鄉戰友紛紛表示熱烈歡迎長發入群!</h3><h3> 寶子群主:杜大白話又開始扯蛋了?唯恐天下不亂,整個串娘都整不明白還生事?</h3> <h3> 這是孤身一人在蘿北的“電力部長”李長發,已被于景和發展為得力助手——助理高級特工。</h3><h3> 與長發也有三十幾年未見了,他把馬文波告訴他的時間聽錯了,提前一周的時間從蘿北坐大客經過2小時的路程趕到佳木斯,只有住到佳木斯的哥哥家等待。三十幾年一見的等待,可見戰友情深阿!</h3><h3> 長發,話不多,聰明肯干,人非常的厚道是一個心靈手巧有內秀的人。是戰友和同事們公認的老黃牛,更是技術能手。比如,摩托車有沒毛病,他騎一圈就知道了問題在哪里。</h3><h3> 對于柴油發電機就更是行家里手,因為在部隊的動力隊他就是這方面的專家。這次來佳木斯戰友告訴我一件當時轟動蘿北的事兒:那是李長發剛剛轉業到蘿北電業局的一天突然停電了,現代人的生產和生活都是離不開電的,在大家都急得團團轉無計可施之時,長發慢條思語問道:既然一時半會兒來不了電,那就不能想想別的辦法嗎?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最后都表示沒轍!有人說,咱這是有一臺發電機,可是已經壞好久了沒人能修。長發聽了說我試試看,擼起袖子說干就干,拆開看完他心里有了底,就告訴買哪些零件。等零件都買齊了,很快把新件換上后開機一次成功。突然,電燈亮了,機器轉起來,人們也沸騰了,也轟動了蘿北,是當地人人皆知的能人,我們“黒李長”也一舉成名!后來官至蘿北電業局書記退休。</h3><h3> 李長發和馬文波,還有許多我們的戰友在完成第二次就業當中都創造了自己的輝煌,他們也為軍人增了光,在這里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敬意!為他們??????!</h3><h3> </h3> <h3>這是當年“馬匪”在8309部隊醫院食堂“潛伏”時期,當食堂管理員時與郭長安等炊事員和司機 張寶山合影留念!</h3><h3> 大約照于1980年左右</h3> <h3>醫院炊事班全體人員合影留念,當時還有老廚師蓋師傅的女兒 蓋淑珍 等3名女同志。</h3><h3> 大約照與1980年左右</h3> <h3>酒桌上老戰友們開懷暢飲,暢談友誼!<br></h3><h3>這是陳、王倆位女士,是后勤保障團成員。</h3> <h3>五位老戰友合影留念于佳木斯。</h3><h3>除長發以外其余四人都在平臺醫院一起工作過,也正是朱長發院長執政時期,所以也都是朱院長的兵。</h3> <h3>同天下午由馬文波、于景和、劉學志三夫婦和李長發陪同游覽佳木斯風景區合影留念!</h3> <h3> 7月24日早上,景和夫婦由女兒開車引路帶領我們直搗“馬匪”老巢——連江口鎮。看到了他自我改造的“小農場”,那里種了大片的苞米、茄子??、黃瓜、豆角、西紅柿??等蔬菜,全上的羊糞,是真正的綠色!院子里是成群的雞、鴨、鵝,還有狗——是看家的。老馬??改造得很好,但是,非洲人也多了一個“兄弟”——那是真的一個“黑”!</h3><h3> 經過走訪調查,合江一帶人民一至反應“馬匪”并不“匪”,而是立了大功的功臣,自從馬文波轉業安排在當地派出所連續破了很多大案要案,抓住案犯無數,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險,灑下多少血和汗水,唯一沒有淚水;其間的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因為他是真正的男子漢,只有披荊前行,沒有退路可走!他立功證書獎章無數(可他從不愿示人),是警界響當當的人物,人們送給他“馬神探”。</h3><h3>33年未見,再次相見看他還是“匪氣”十足,難改嘍!所以,直到現在“馬匪”的帽子,戰友們還是沒給他摘掉,而且,越叫越親切。</h3><h3> 這是在文波家里合影留念。</h3><h3><br></h3> <h3> 因為這一天有大暴雨??的預報,突然決定趁天氣還好馬上返回哈爾濱,因為還要去九三農場我妹妹那兒。因此退掉了劉學志安排的中午酒席,與景和、長發、學志等戰友們也未做道別,直接從連江口趕回哈爾濱,中午到哈時正下著大雨。還好,一路平安。當天文波告訴我佳木斯下了好大的暴雨。新聞說這場暴雨造成交通中斷,火車停運了。</h3><h3> 謝謝你學志,謝謝你的午宴,很抱歉,讓這場大暴雨??給攪了,有機會再回朝陽我請你!</h3><h3> 這是在樓下與文波和陳老師話別。</h3> <h3>這個鏡頭許鳳芝搶的太好了,太珍貴了!</h3><h3>臨別的緊緊擁抱,勝似千言萬語!</h3><h3> 五十年的過往,三十多年的再次相見,備感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更覺情感的可貴。我們都老亦,身體日衰,疾病在不知不覺中找來,今年能有幸相見,有誰能知道明年會給這個機會呢?</h3><h3> 在擁抱時文波悄悄的跟我說:啥時候還能再見面,我說:只要有命在,就有再見面的機會,話是這么說,有時自己還真的說了不算,身體在當家!</h3><h3> 再見了佳木斯,再見了連江口,再見了我親密的戰友們,盼望著老天能給我們下一次相見的機會——期待著!</h3><h3> </h3> <h3> 卜德昌特意從牡丹江趕來,為來佳木斯的老戰友們接風洗塵,可見老戰友的情真意切——夠義氣!</h3><h3> 有一種情感,只能用心去感受!有一種情感,只能用心去珍藏!但這種情感不能被簡單的劃歸為朋友,它超出了朋友的界限和范疇,這就是戰友情!這種戰友情不一定人人都有,但有了就銘刻一生,但有了就滲入心髓融入血脈,就抹不去忘不掉。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感到珍貴。德昌你能特意從340多公里外的牡丹江趕到佳木斯,為的是歡迎遠道而來的老戰友一頓酒席,足見老弟這份真情厚意是多么難能可貴!</h3> <h3>德昌是句句真心,句句感人!幾百公里來回奔波,實乃誠心實意,事實可鑒。</h3><h3> 他說:從打認識到現在50年,是“兵”字把我們凝聚在一起……</h3><h3> ? 建華:今天剿匪發起總攻,清哥魁哥已到指揮位置,各路大軍正在集結,匪患即將解決!</h3> <h3>
咱當兵的人 有啥不一樣
只因為我們都穿著 樸實的軍裝
自從離開了家鄉 就難見到爹娘
說不一樣 其實也一樣
都是青春的年華 都是熱血兒郎
一樣的足跡留給 山高水長
咱當兵的人 就是不一樣
頭枕著邊關的明月 身披著風霜
為了國家的安寧 我們緊握手中槍
都在渴望輝煌 都在贏得榮光
一樣的風采在共和國的旗幟上飛揚
咱當兵的人 就是這個樣!!!<br></h3> <h3>戰友推杯換盞,其樂融融!</h3><h3> 老曹:建華老弟、寶祥老弟早上??好!這幾天合江剿匪很熱鬧,大的行動開始了,牡丹江增援的也去了!祝大家幸福快樂!</h3><h3> 寶祥:剿匪的靈丹妙藥就是老白干60度,誰見誰都得被赤化,什么公安局的?保衛處的通通被拿下?連動力的清哥干了一輩子電工什么22O,38O伏統統不好使,都不如老白干?如今的三江平原形勢大好,不是小好。雖然火炮支援部隊的盧參謀長也親臨一線指揮,政委也把政治工作做到了現場,運輸部長我看運的是八加一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明年紀念從軍五十年大慶,入伍所在地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回故里游覽黑龍江?什么三花一島也挺好?</h3><h3> 祝你去合江剿匪快樂!</h3> <h3>為什么戰友相聚,就像一道軍令?
無論你在天涯海角,都能夠赴湯蹈火,義無反顧。戰友,就是沒有血緣的兄弟姊妹,是精神上的血親;戰友是一種別樣的情,有永遠說不完的話、敘不完的舊、道不盡的喜悅、訴不完的憂愁;就算有一天滄海變成桑田,那些笑或淚、共同的接觸過的畫面,也會永遠留在我們心里,不會改變。
成為戰友是一種緣分,沒有血緣的戰友同樣是一輩子的兄弟!<br></h3> <h3>景和、小李、小鄭 與“非洲難民”文波在交談溝通之中……看他是真的“好黑”呀!</h3> <h3>老戰友們相聚,共同游覽在佳木斯松花江畔</h3> <h3> “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感到后悔!”許多沒當過兵的人,總以一個“苦”字概括他們對軍人的認識。其實,咱當兵的最清楚;只有當過的兵人,才真正懂得“苦”字之外的更深含義;只有當過兵的人,才能唱出這歌詞中包容的豐富情感;只有當過兵的人,才能體會到這歌唱出的真誠與親切。記得有位哲人說過: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活得長不長久,而在于是否燃燒過,是否放射過光芒,生活的真諦也不在于擁有了多少,而于是否有價值,是否洞察了她的內涵和獲得深刻的領悟。 軍旅中的歲月我們沒有白走,它給予我們的將是一筆影響深遠,受益終身的財富。也許今后所要面對的人生并不好走,但我們已在青春的起點上踏出了深深的堅實的足印,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難,相信能勇敢地面對,絕不會退縮;也無論將成大樹或做小草,相信在生命的坐標上一定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br></h3> <h3> 憶往昔崢嶸歲月,五十年彈指一揮間。起于龍江大地,止于科爾沁草原。綠色的軍營,整齊的隊列、瀟灑的軍姿、艱苦的訓練、嘹亮的歌聲、整潔的內務、擲地有聲的口號、鐵一般的紀律,白天採黃花,晚上打兔子,在一朝一夕間你我建立起真摯的友情,這一切的一切仿佛昨天剛剛發生的故事,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一種揮之不去、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是軍營鍛造了我們堅定與堅強,是軍營建立了我們深厚真摯的的戰友之情。</h3><h3> 我們的戰友遍天下,走到哪里都不怕!<br></h3> <h3>看“周長擺手”這個得意勁,肯定是昨天晚上做好夢了,是不是把成都的“串娘”取到家了!</h3> <h3>“馬匪”和“周長擺手”在“扯”啥蛋那?肯定沒好話!</h3><h3><br></h3> <h3> 故里聚諸君,共敘軍旅情。喊一聲老戰友,胸膛里涌起一陣滾燙的暖流;叫一聲老戰友,腦海里閃過一串難忘的鏡頭。戰友情,就是理解與信任;戰友情,就是支持與尊重;戰友情,就是寬容與接受。戰友頭碰頭,功名利祿拋腦后;戰友手拉手,知心的話兒說不夠。我們常說“遇到困難找戰友”。現在我們更要說“人生有戰友,到老手拉手”。讓我們繼續保持團結拼搏,互幫互助,把我們在事業中取得的成功經驗,拿出來一起分享;把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惑,倒出來讓我們一起為你分擔。難忘戰友一場,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讓我們一起攜手并進、共創美好的未來!<br></h3><h3><br></h3><h3>前排左起:李桂云(緖金夫人)、董利、王金喜(二場轉業,現在杭州)、馬文波、于景和、馬魁、周長山</h3><h3>后排左起:遲軍、胡志華、張緒金、劉富、楊建華、鄭長璽</h3> <h3>國富和建華和哪位戰友合影?</h3> <h3>楊建華與盧國富合影留念!</h3><h3> 建華:@張緒金?金哥我今天來佳市見川軍剿總清哥,參與了今天的剿匪工作。</h3><h3> 張緒:18號到佳木斯繼續剿匪![偷笑][偷笑]</h3><h3> 張緒:明天的鐵鍋燉排骨燉牛肉燉雞貼餅子</h3><h3> @曹福成??? 匪嚇壞了,看來真要剿啊!上次長山叫他殺豬。</h3> <h3>緖金夫婦合影留念于佳木斯</h3> <h3>景和與緖金夫婦合影留念!</h3> <h3>緖金夫婦與馬魁合影留念</h3> <h3> “二馬”(馬文波與馬魁)于佳木斯合影留念</h3> <h3>周長山與馬魁合影留念</h3> <h3> 看到馬魁兄的照片,讓我回想起了大約發生在1980年前后(具體時間記得不是太清楚了)的一段有驚無險的趣事,每當老戰友們提起都心有余悸而又大笑不止,因為太深刻了,不可能忘記的……</h3><h3> 因年代久遠加之記憶不佳,可能不全或有出入,敬請參加那天晚上行動的戰友補充。</h3><h3>事情的大概經過是這樣的:</h3><h3> 我記得大約是在1982年年底,當時在二場華陰當保衛處的 馬魁 兄來平臺開會。回到8309老部隊,戰友們為了歡迎遠來的老鄉,還是老習慣——“戰友見戰友,就是喝大酒”,這是最好的方式。要想準備一桌豐盛酒菜,現在是太容易了,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太難了!有人提出上草原打幾只兔子??來豐盛一下酒席。</h3><h3> 一天的晚上,有王寶、王清、楊建華、還有2人記不清了(好象于景和、馬文波、崔德軍這3人中有2人參加了,有誰記得的請給以糾正),加上我共是6人。由建華在基地小車班開出一臺212,記不清了是誰借了一支半自動步槍和子彈,那個年代部隊的槍支彈藥管理比較松,很容易借到。</h3><h3> 由建華開車,6個人在一個小車里還是有點擁擠。小車開出后經跨崗樓和輕武器所(四所)直奔二道溝而去,那天是月黑頭,兔子特別多,一出來連著,有時2、3只同時出來。好象是打了有2、3個只的時候,大家都非常高興來勁的時候,突然前方的路上好象躺著一個人,這一下所有的人都緊張的不說話了。猶豫了一會兒,有人建議到近前看看是什么情況,車開到不遠的時候看到了確實是一個人,是趴著的。下車看了一下,沒有發現血跡等異常情況,怕破壞現場就沒有再往跟前走,更沒敢動那個人。這下子好了,兔子??也不敢打了,趕快跑回去想轍吧,因為誰也不敢排除那個人是不是我們的槍??打的!回去的路上大家越想越害怕????????????!有的說,這槍可是我借的;有的說,車可是我開的;有的說,我可是工人……其實,最害怕??的是我,因為是我打的槍,若是真有事兒,我是第一個嫌疑人!</h3><h3> 車飛快的往家跑,路上的兔子??好象有意氣我們,多時,有2、3個順著車燈往前跑,哪還有那個膽兒繼續打呀!</h3><h3> 在路上,大家七嘴八舌的出主意怎么辦,最后統一了意見去找當時在基地保衛處的李長軍商量,等敲開長軍門的時候已是半夜了。“軍長”起來后一看這么多老鄉半夜把他敲起來一定出事兒了,等我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的一說,他又問了大約打槍??的時間和發現人的距離,他分析一下說你們不用緊張,可能跟你們關系不大,先都回去睡覺吧,等我明天找當地派出所去了解一下。經他一番分析,我們的心才悄悄放松一點都回家睡覺了,可哪能睡得著阿,心里的小鼓是敲了一晚上!</h3><h3>第二天懷著期待上班了,裝著沒事兒似的。</h3><h3> 好象是在那天的下午,來了電話說的派出所的“劉疤眼”等去了現場,發現是一個年輕小伙子,衣服兜里有一封遺書,好象寫給他媽的。是一個逃犯,跑出來在草原里迷了路,在饑餓和寒冷中失去了他十九歲的生命。</h3><h3> 事情終于弄明白了,我們懸著的心也回到了原位,歡迎馬魁兄的酒也喝上了,兔子??肉還是那么香,戰友的情還是那么真,那天很多老鄉都喝多了,我喝得在回家的路上摔一跤,腿摔破了一塊,一直疼了“好多年”。</h3><h3> 這次事件已后多年,每次老鄉們在一起時都是常被提起的笑料,特別是“瞎王寶”老是“埋汰”我們幾個,王寶和另幾個老戰友已經帶著戰友積攢的好多好多難忘的笑料,先我們遠去了……愿他們一路走好!</h3><h3> 我們活的戰友們要多多保重,在可能的時候走出去,看一看老戰友和祖國的大好河山,多照一些相片留作將來回憶的資本。走出去吧,戰友們,因為我們的時間不多了!</h3><h3> 老鄉戰友們,我們趕上這個好的,沒有戰爭的時代,是我們的福分。雖然我們吃過一些苦,也挨過不少累,但是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付出過,也奉獻了青春和熱血,無愧于祖國和人民。最后一句話:當兵光榮,一生無悔,保重身體,活好當下!</h3><h3> 馬魁: 各位戰友大家好。
我懷著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拜讀了高偉的佳作,深受感動,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戰友情,又用詳實的資料介紹了佳木斯,依蘭的地理和歷史知識。
更使我感動的是,文中用重筆專門介紹了我去白城期間,戰友們的熱情款待和有趣的各項活動。為了戰友聚會招待我,他們夜間開著車去大草原打兔子,回來后在醫院活動室吃著野味,喝著燒酒,這是我永生難忘的戰友情和最美的盛宴。期間王青大哥還虛驚一場。夜間清哥讓嫂子準備棉褲和煙葉,告之因死倒的事,不知幾天能回來。現在見面聊起來,都笑出眼淚。
馬魁
我為高偉的記憶力和寫作水平感到驕傲和欽佩,同時高偉和老徐是非常重情義的。
以李寶祥為首的這個群真好,大家聊起來都有說不完的話,很有意思。大家身在各地,但還是互相牽掛和惦記著,這個群挺活躍像一家人一樣,真好啊!
祝願戰友們身體健康,全家幸福!
期待著入伍五十周年再相會!</h3> <h3>
在久違的日子,我們曾多少次打聽彼此的下落,只為送上一句戰友最誠摯的問候。別后的歲月,我們天各一方,但割不斷彼此的牽掛和關懷。組織戰友聚會的初衷,就是為了共同回味軍旅歷程,重溫友情,再話當年;就是為了搭建互通互動與互助平臺;就是為了整合戰友信息資源,共創共享美好未來。大家團結起來,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不分高低貴賤,不論葉綠花紅,如有困難,應多找找戰友,那怕是互相閑聊,互相傾訴,也是一種需要,一種安慰,一種毫無暇思的精神寄托和慰籍。我們衷心希望星火相傳,接力溫暖,把我們魂牽夢繞的戰友之情傳承下去。<br></h3> <h3>卜德昌與楊建華在松花江邊兒散步合影留念</h3> <h3>
戰友情,就像一壺陳年的老酒,年代越久情越濃。雖然天各一方,但割不斷彼此的牽掛和關懷。曾經朝夕相處,同甘共苦,勝過手足親情。無論走到天涯海角,總會想起戰友的身影;無論遇到何等困境,身邊總會有戰友的真情;雖然不常聯系,但你卻永遠在我心中!<br></h3> <h3>麗霞在給“馬匪”倒酒,幾十年才有一次倒酒的機會——多么的難得呀!</h3> <h3>景和祝酒詞:
親愛的老戰友,晚上好!
首先歡迎這些老戰友回到故鄉佳木斯,同時祝愿老戰友回到家鄉玩得開心,也要感謝這些老戰友給我們創造了這次相聚的機會。在這次歡聚的時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動,面對這些熟悉的面容,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五十年前,我們抱著共同理想,使我們身著橄欖綠,一同踏上了去平臺的列車,開始了我們相見、相識、相知、相助的歷程。
十八年的悠悠歲月,彈指一揮間。真摯的戰友情誼,緊緊相連。許多年以后,我們戰友重逢,依然能表現難得的天真爽快,相互那么熱情,這種情景讓人激動不已。
如今,我們住在祖國四面八方,相互之間聯系少了,但是,綠色軍營結成的友誼,沒有隨風而去,已沉淀為酒,每每啟封,總是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從天南海北相聚這里,暢敘戰友情誼,這種快樂銘記一生。
最后,我建議:讓我們為我們的相聚快樂,為我們身體健康,為我們家庭幸福,為我們友誼天長地久,干杯!
于景和 2018年8月7日晚
</h3> <h3>有了智能手機,我們每個人都是“高超”的攝影師——</h3> <h3>看看,戰友見戰友就是喝大酒的氣勢!</h3> <h3>好豐盛的酒宴,盛滿戰友真情。</h3><h3>好熱鬧的場面,盛滿戰友笑臉。</h3><h3>好多熱語佳話,盛滿戰友心田。</h3><h3>好多話沒說夠,盛滿戰友思念。</h3> <h3>“周長擺手”溜號了,想啥那?肯定是想昨天晚上的好夢那!</h3> <h3> 老曹:這幾天合江剿匪將有大的行動!</h3> <h3>剿匪部分部隊正裝待發!</h3> <h3><br></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依蘭:
依蘭縣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縣,位于黑龍江省中南部。地處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爾濱市251千米,東距佳木斯市76千米,東距七臺河市91.2千米,總面積4672平方千米。[1]
依蘭縣地處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延伸地帶。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蘭河四水交匯。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2]
依蘭縣名勝古跡有遼代五國頭城遺址、金代土城子古城遺址、清代巴彥通要塞遺址、丹清河風景區、慈云寺、東山怪坡等。[3]
2011年,依蘭縣戶籍總人口40.9萬人。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4億元。[4]
先后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產糧大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中國十佳休閑旅游城市、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4]
中文名稱
依蘭縣
外文名稱
Yilan County
別名
三姓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中國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依蘭原名三姓,滿語為“依蘭哈喇”(即:依蘭為“三”,哈喇是“姓”)。據《三姓志》載:清初,松花江中游胡爾哈河(今牡丹江)口、湯旺河口、湯旺河口順流而下瑪那哈地方及胡爾哈河正東倭和地方分別有赫哲人數十戶或百余戶居住。天聰年間,挑選胡爾哈河一帶赫哲1000人,前往山東征剿。于順治二年(1645年),對未出“天花”赫哲人等由軍營全行撤回,“因為出力,將此赫哲人等一并作為新滿洲,國語依冊(伊徹)滿洲,隨將盧業勒、葛依克勒、胡什哈哩、舒穆魯等四族長編為世管佐領。”又據偽滿《依蘭紀略》記載,“嗣以胡氏徙居寧古塔,只余盧、葛、舒三姓,遂呼斯地為三姓”,簡稱“依蘭”。[5]
?
依蘭縣美景
歷史沿革
周朝、秦朝,均屬肅慎族部落。
漢朝,晉為挹婁部。
北魏,依蘭是勿吉國中心。
隋朝,時勿吉改稱靺鞨。
唐朝,靺鞨共七部,其中粟末部日趨強大,于圣歷元年,698年,創立震國,唐于開元元年,713年,冊封其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國名渤海。
遼朝,繼承渤海領土主權,廢除州縣建制。
金朝,設路治,稱胡里改路。
元朝,建立后,依蘭初屬遼陽行中書省開元路,后由開元路劃出歸合蘭府水達達路管轄。
明朝,屬三萬衛轄區。
清朝,順治三年(1645年),為加強三姓地方駐防兵力,將從征山東的三姓部分兵丁千余人撤回三姓。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初設三姓城。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撤寧古塔將軍,三姓副都統改山吉林將軍統轄。
清光緒八年(1882年),設富克錦協領衙門,屬三姓副都統,統歸吉林將軍。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置依蘭府,撤三姓副都統衙門。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吉林將軍上奏:“三姓一城,為吉江(吉林、黑龍江的簡稱)門戶,又為松花、牡丹兩江匯流東下之區,地多沃壤,戶口殷繁”,請求設置府治。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02月,設置依蘭府,隸于濱江關道。知府于同年8月2日(農歷六月十三日)啟用依蘭府關防。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革東北行政制度劃分三省,依蘭轄于吉林省。
宣統元年(1909年)06月,清廷批準,于依蘭府城設置東北路兵備道,管理依蘭、密山、臨江(今同江)一帶邊務及東北沿邊兵備事宜,并管理依蘭等處關稅、交涉事宜,同時裁撤三姓副都統。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03月,將依蘭府改為依蘭縣。[6]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06月,將東北路道改為依蘭道,依蘭縣隸屬依蘭道管轄。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02月,撤銷依蘭道,由吉林省直轄。全縣總人口16.4萬人,時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后,初隸吉林省。
??? 共4張
依蘭縣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2月,改隸三江省管轄。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09月,抗日戰爭勝利后,依蘭縣隸屬合江省管轄。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03月,將土龍山、宏克力一帶劃出,于土龍山設置依東縣;將雙河一帶劃出,于雙河區設置雙河縣;將刁翎、三道通一帶劃出,于刁翎區設置刁翎縣。原依蘭全境“一分為四”。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06月,撤銷依東縣,將其北部宏克力一帶劃歸依蘭縣,將其南部土龍山一帶劃歸樺南縣。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05月,撤銷合江省,依蘭縣改隸松江省管轄。
1954年08月,松江、黑龍江兩省合并后,隸屬黑龍江省管轄,劃入合江專區。
1985年01月,正式撤銷合江地區,改由佳木斯市領導。
1991年04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7]
</span><h3><br></h3> <h3>依蘭歷史悠久,風景如畫,將來高鐵一通,必將成為旅游的好去處!</h3> <h3>依蘭的山水真的很美!</h3> <h3>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船歌
郭頌 赫哲族民歌《烏蘇里船歌》
郭頌、胡小石詞; 汪云才、郭頌曲
Music,Lrc由網友 CBC1206 制作
啊朗赫赫呢哪(呵…)、啊朗赫赫呢哪(呵呵…);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給根!
Music……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Music,Lrc由網友 CBC1206 制作
白云飄過大頂子山,金色的陽光照船帆;
緊搖漿來掌穩舵,雙手贏得豐收年。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Music……
白樺林里人兒笑,笑開了滿山紅杜鵑;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萬萬年!
啊朗赫赫呢哪(呵…)、啊朗赫赫呢哪(呵呵…);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給根!<br></h3> <h3>依蘭方面軍是火炮支援部隊,由政委鄭長璽,參謀長盧國富帶隊,并帶家屬同行從依蘭急行軍來到佳木斯參戰。</h3> <h3>盧國富一家于依蘭</h3> <h3>這是長璽和國富兩家于依蘭景區合影留念</h3> <h3>長璽和夫人于依蘭留念</h3> <h3>戰友舉杯同飲酒,莫問老鄉走不走。 </h3><h3>今日共飲松江水,山南海北情不休。 </h3><h3>已近七十不容易,敢問他日何時見? </h3><h3>各位保重身體健,他日相見還會有! </h3> <h3>戰友們共同舉杯——干!</h3><h3>戰友就像一杯濃烈的酒,晶瑩剔透,此心永鑒。這杯酒存放的時間愈久,回味的就愈加綿長。那濃濃的意味,那爽口的芳香,令我們在相聚時,會洶涌澎湃、壯懷不已;當離別后,會細流涓涓、源遠流長。</h3> <h3>這是孫桂榮看了戰友聚會發的感言:
<br></h3><h3>昨天幸福的老大胡志華老弟與戰友們相聚的歡快場面令人高興!場面之大,戰友之多,大家圍做在一起有說有笑,暢談戰友之情,熱烈歡快,溢于言表。王大哥和鄭大哥,麗霞,景和及兩位嫂夫人都是我特別熟悉的戰友和老鄉,特別志華老弟我們在群里已相處幾年了,志華老弟重情重義,熱情洋溢,我從其它戰友早有所聞。愿佳木斯的各位戰友之情象松花江水浩浩蕩蕩,川流不息,源遠流長。戰友萬歲!<br></h3> <h3>于景和與鄭麗霞合影留念</h3> <h3> “少年壯志”。在將近50年前的今天,我們這些剛剛步出孩兒提時代而稚氣未消的“毛頭”小伙兒,懷揣一顆滾燙而赤誠的報國之心,身穿尚未佩戴帽徽、領章的軍裝,背負著親人的囑托和重望,就以我們身后的這個無名小站為起點,一起踏上了從軍的征程。在部隊的歲月里,我們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但也不知償到了多少甜蜜、得到了多少樂趣;在為國防建設默默奉獻的同時,我們也練就和養成了簡樸、勤奮、干練、剛毅的作風和品格。是軍隊
這個大熔爐的錘煉使我們漸漸成熟,經歷了部隊那風風雨雨的洗禮,才使我們在人生的天空中一次次見到了一道又一道絢麗的彩虹!<br></h3> <h3>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是革命把我們凝聚在一起……</h3> <h3> “壯心不已”。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脫掉軍裝之后,我們帶著積蓄了多年的軍人的傳統美德和永遠釋放不完的力量重返故土。榮幸的是,我們正好趕上了改革開放的風潮,真的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在二次創業中,我們盡情施展、奮力拼搏、昂首前行!雖然,日有陰晴,月有圓缺,路有坎坷,天有不測,但順境也好,逆境也罷,終歸是當過兵的人,我們都挺過來了!“一分耕耘一份收獲”,有付出就有回報,多年的辛勤勞作終于使我們都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片樂土!古語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對照鏡子看一看臉上的皺紋和頭上的白發,俯下身來看一看膝下的子孫,再抬起頭來看一看生活的未來,我們所知道的天命就是奮斗和繼續奮斗!而且,無怨無悔。<br></h3> <h3> “兵心依舊”。雖然軍旅的生涯在我們一生的旅途中是短暫的,但無論脫掉軍裝多久,我們也絕不會忘記曾經:“我是一個兵”!因為兵的經歷實在讓我們刻骨銘心,兵的性格、兵的氣質、兵的榮耀以及兵的喜怒哀樂已經統統融入我們每個人的血液,永不蒸發,也永不沉積。在軍營我們稱“老鄉”,在家鄉我們稱“戰友”。如果說“老鄉”
是千里之外最親最近的人,那么說“戰友”就是既知根知底又情深義重的人。所以,我們不僅自豪曾經是一個當兵的人,我們應更加珍惜曾經從茫茫人海里走到一起的難得機緣和情結,因為這真正應該是兄弟般、手足般的情和緣。“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這首我們那個時代的軍歌,今天唱來才倍感親切和動聽。<br></h3> <h3>豐盛的宴席,情誼滿滿!</h3><h3>好大的饅頭——代表著戰友的實心實意!</h3> <h3>老戰友們席間合影留念!</h3><h3>前排左起:王清、鄭麗霞、呂長祥夫人、鄭長璽夫人小蘇、王清夫人小叢、劉秋松夫人</h3><h3><br></h3><h3>后排左起:何云申、趙英武、王立國、</h3><h3>于景和、于良軍、遲軍、呂長祥、宮玉田</h3><h3>胡志華</h3> <h3> 清哥入川不易,出川也很難。從成都到佳木斯大約3500一4000公里,需要56個多小時,已經買好了火車票,沒想到一場大暴雨使鐵路停運,退了票后只有買到去齊齊哈爾的票,在齊市又轉車到佳木斯,繞行多走了幾百公里,千山萬水也擋不住回家的路!</h3><h3> “剿匪”的擔子還是很重的!</h3><h3>清哥的一段話很是感人,也說出了所有戰友們的心里話:</h3><h3>各位戰友晚上好!通過慢長的行車,終于8月10號晚上1O點到家了,今天以志華為首的農場戰友請常璽及依蘭各位老戰友聚餐,特別豐盛的午餐,也十分的高興,不是簡單的吃飯,她表達出這種幾十年的戰友情,戰友誼!喝出了龍江軍人的風格 !喝出了戰友的團結!是牢不可破的!讓她代著我們青春的美好回憶永遠發光!戰友們讓我們拉著手健健康康一直往前走!誰也不許掉隊!戰友友誼萬歲![拳頭][拳頭][拳頭]<br></h3> <h3> 王清的激動感言:</h3><h3> 今天于景和安排江魚奧花魚等吃的非常好,還有牛尾魚,川丁魚,景和起早3點鐘上江邊去買的,十分的辛苦,好幾拾元一斤說明了這種戰友情是用任何東西買不到的!使我深受感動,在這里我要萬分的謝謝景和老弟夫婦,[握手][握手]參加人員有馬奎,文波,長山,建華,麗霞,王老弟69戰友,非常開心!外面照片不太清晰,孩子們照的<br></h3> <h3>嘗遍龍江三花、五羅、十八子:</h3><h3><br></h3><h3>“三花”:鰲花(鱖魚)、鳊花(長春鳊)、鯽花(江鯽)
“五羅”:法羅(三角魴)、胡羅、銅羅、雅羅、哲羅(哲羅鮭)
“十八子”:白漂子(白條)、斑撐子(茴魚)、扁擔勾子、草鯉子、船丁子(學名蛇鮈)、島子(又叫白魚,學名翹嘴紅鲌);
嘎牙子(學名黃顙)、狗魚棒子(狗魚)、黑魚棒子(黑魚)、鯽瓜子(鯽魚)、鯉拐子(鯉魚)、鰱子(大名鰱魚,學名白鰱);
柳根子(學名拉氏鰻)、麥穗子(學名麥穗魚)、泥了勾子(泥鰍)、鯰魚球子(學名鯰魚)、牛尾巴子(學名烏蘇里鮠)、七星子(七鰓鰻);
沙姑鱸子(學名葛氏鱸塘鱧)、沙丘子、細鱗子。
<br></h3> <h3>白城市名字由來
白城市洮北區(原白城市),圖名為白城子。名稱由來說法多種多樣。一說為,靖安縣城尚未修筑縣署,外有土崗四圍,土人呼白城子。俗傳為遼時肇州遺址 。二說人為,該城舊有城基,其城墻均以白土墁之。當地蒙古人之曰 “查干浩特”(即白色的城)。三說為,此地每當朝陽升起,或是夕陽輝將盡之際,遠望市街,整個街道輝映在一片銀白色之中,因而得名白城。四說為,在很早以前,有個周圍一百六十尺長的白色土城,當地的蒙古人叫它“杈(查)桿(干)浩特。從它的語意來看,杈桿是白的意思,浩特是城的意思,后來漢人逐漸移民此地,用漢語直譯成白城子。五說為,早年,在現在市內北大崗子有一處大車店,為招攬店客,用白土粉刷房屋和院墻,遠遠望去象一座白色的城堡,因此人們叫它白城子。六說為,當年岳飛領兵攻打這座城時,歷經十二個年頭,依然攻不破此城。無奈,岳飛命令兵士抓了幾萬只營巢于城內的白鳥,在白鳥的兩腳上沾滿了硫磺,并用火點著后把它們放回去。這是白鳥紛紛飛回自己的巢穴。轉眼間,土城變成一片火海。就這樣,該城被岳飛大兵所破。此后,人們把土城子叫做白城子,意思就是說”白鳥之城“七說為,據 蒙古族傳說,白城建制前,是游牧區。某年,突然狂風暴雪滿天而來,牧人不知所措,說也怪,剎那間,在附近高阜處,出現一座雪城,人畜被圍護其中,得免于難,事后,為感其靈異可敬,隧立敖包于其上(今市內北大崗子), 每年來此駐牧的人,都要焚香叩拜,從此稱這個地方為查干浩特(即白色的城)。<br></h3> <h3>火炮支援部隊政委鄭長璽因為佳木斯“剿匪”經費不足,彈藥供應不上,影響了下一步的“剿匪”任務,所以極速趕回白城8309部隊求援。找到財務部長李寶祥請領經費,找到彈藥供給部部長劉俊生,俊生夫婦剛剛返回白城就被截到飯店,商量供應彈藥一事。席間由器材部長何萬貴,后勤保障部長馬金棟及各位夫人等坐陪。</h3> <h3>長璽、寶子群主 和金棟向俊生敬酒</h3><h3>群主發布:</h3><h3> 重大喜訊:今天我們的老戰友劉俊生夫妻來白城了,鄭常璽大哥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將在白城的戰友召集在一起歡聚一堂共敘友情。場面非常熱烈,戰友們開懷暢飲,特別是劉,鄭,李,馬曾在一個連隊共事過更有說不完的話題。愿我們的親情,友情,戰友情萬古長青!戰友萬歲!</h3> <h3>左起:小蘇、何大嫂和梁老師做后勤保障工作。</h3> <h3>梁老師與何大嫂合影留念</h3> <h3>小蘇和梁老師合影留念</h3> <h3>何大哥、俊生、長璽共同舉杯,慶賀彈藥問題圓滿解決。</h3> <h3>俊生表態,一定保證佳木斯“剿匪”期間的彈藥供給,堅決徹底消滅佳木斯和牡丹江一帶的“土匪”,將“馬匪”徹底制服!</h3> <h3>俊生夫人梁老師發表祝酒感言……</h3> <h3>大家一起歡呼經費和彈藥都解決了,佳木斯一帶“剿匪”戰役馬上就要結束了,廣大指戰員們有望回家過10.1了!</h3> <h3>這是“馬匪”的老巢,也是他自我改造的小農場(匪窩),到處是盛開的鮮花——美不勝收!</h3> <h3>緖金:馬匪戰斗過的地方。</h3><h3>小魚塘是與松花江相通的,江水漲魚塘的水也漲,江水小時塘里的水也撤的快沒了,如果江里的水漲大發了,他的小農場也就被水淹了……</h3><h3><br></h3> <h3>同流合污于“匪巢”,保衛部長也投降叛變了,這么親密,這還剿什么匪!</h3> <h3>馬文波與緖金夫婦合影留念!</h3> <h3> 小院里成群結隊的雞鴨鵝狗……這就是小小“司令部” 的“三軍”總司令“馬匪”司令!</h3><h3> 看“匪窩”就是這個樣子,久攻而不破。是這里碉堡太堅固嗎?不是。是這里的地道太多嗎?也不是。看看參加剿匪的指戰員們怎么說:</h3><h3> 王清:回川火車還沒通,走不了了。 </h3><h3> 高偉:走不了,就繼續剿匪吧,一定要把“匪窩”搗爛它!</h3><h3> “馬匪”文波語音:還剿什么匪呀,都投降了!</h3><h3> 張緒金:@開心?@高偉? 剿匪總司令投降了,我們跟著也棄明投暗了,沒辦法啊!</h3><h3> @曹福成? 剿匪司令清哥投降了!剿匪部隊全部繳械了!</h3><h3> 清哥:馬匪這么誠心招待弟兄們!我們再不投降,無臉面對匪弟!兵匪一家親!.讓我們共同走完后半生!誰也不許掉隊![握手][握手][握手][拳頭][拳頭][拳頭][拳頭]</h3><h3> 張緒金:清哥啥也別說了,你到匪巢多住些日子吧!</h3><h3> 胡志華: 緒金已將馬匪活捉,島毀匪巢。</h3><h3> 張緒金:@幸福的老大? 我也跟著清繳械了!</h3><h3> 胡志華:全部被現代土匪給瓦解了,糖衣炮彈比原子彈都歷害啊,投降吧。緒金老弟去大慶了嗎,祝你旅途快樂,順利平安。</h3><h3> 清總司令,還研究剿匪大記,別走了,東北涼快,頭腦清醒才能制定好剿匪的最佳方案。<br></h3><h3> 清哥: 幸福的老大,說的有道理![強][強][強]</h3><h3> 孫桂榮: 緒金老弟,剿匪戰斗還沒有完全結束,就要轉戰大慶:?一路順利!</h3><h3> 桂榮:這次從外地趕回合江地區剿匪的各路戰友和老鄉齊了。也了確匪弟文波的一樁心意,為此次聚會他沒少張羅和費力,功不可沒,他還是從前馬?? 匪,為戰友一片深情厚誼,誠肯實在。現如今社會變了,他的做人為人都沒變。大家都喜歡稱他?? 匪!</h3><h3> 大家看看以上的言論,還剿什么匪呀,“剿匪”總指揮以下將軍們都被“馬匪”繳械了!</h3><h3> 戰友情深,難剿滅呀!</h3><h3> 2018.8.20上午10時</h3><h3> 緖金:佳木斯再見!戰友親人們再見!</h3><h3> “馬匪”文波 語音:張緒,祝你和小娘子一路順風!</h3><h3> 張緒:@馬文波?難忘匪巢,難忘匪弟!你對戰友的情誼我們將終生難忘!祝你幸福健康、家庭美滿!有機會北京或泰山見!</h3><h3> 金榮:高大哥,看了你制做的佳木斯牡丹江一帶剿匪記實片后很感動。有年青時美好有趣的回憶,有戰友分別幾十年再相聚的感人的場面,還有家鄉地名的來歷等等。看的真是賞心悅目。特別是你們稱馬匪,馬大哥的莊園讓這些遠道而歸的戰友有著意猶未盡的感覺。看了那張周長大哥,張緒大哥,立霞妹妹肯包米的照片,和那張光大膀子的照片就能看出大家有多高興。幾十年不見面,見了面還是那么親,這就是戰友。永遠的兄弟。
在這給高偉大哥點贊!這幾天和世發換防有點忙亂,今天才有時間細看。在這也祝佳木斯,牡丹江和回老家避暑的所有戰友,老鄉,身體健康!天天快樂!士發,金榮。</h3> <h3>看,匪首回“老巢”了,還有美女攙扶——好不自在逍遙,看看身邊的美女——情不自禁的說:這匪剿的,最后還是我“馬匪”贏了——哈哈 哈!</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曹福成:王大哥,合江地區剿匪巳經勝利,剿患清除,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你還?留在此嗎?祝你快樂!</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曹福成:參加剿匪的其他戰友都撤了,現在剩下王大哥和建華老弟還在堅守。??贊!</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馬文波(語音):昨天就很熱鬧啦,昨天十五六個人的。王青唱了一首歌兒劉志成上了一首歌,震驚了整個飯店呢,都鼓掌啊,可漂亮了,可熱鬧了,這幫老頭子成妖精了。</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劉永才:匪文波你好!我今年不回去了,因為馬上準備到澳洲去。我明年一定回去拜見匪兄。謝謝你的邀請!祝你幸福快樂健康!</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劉永才:@馬文波?我們一起回去你可要加倍小心!</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馬文波(語音):沒事兒,我身體可好了,你和你媳婦再加老曹再加孫姐你們四個我不怕。</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曹福成:@馬魁?參加剿匪的其他戰友都撤了,現在剩下王大哥和建華老弟還在堅守。??贊!</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楊建華:今天很榮幸參加了由佳市戰友心目中的"老大"魁哥(馬魁)安排組織的戰友聚會活動。這次活動有以下特點;(1)餐前照相。(2)又有新面孔老戰友到會。(3)席間氣氛活躍,戰友清唱"贊歌‘’、堪稱專業水平。(4)有總結,魁哥宣布‘’剿匪‘’工作暫告一段落。</span><br>
感謝魁哥的盛情!謝謝佳市戰友的再次接見。歡迎魁哥、佳市戰友南下,上海見!</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馬魁:建華老弟言重了,我只是做點戰友應該,也能做到小事,也正像人家常說的那樣"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因為咱們是戰友,做為戰友都能也應該做的。</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張緒金:@楊建華? 兩人的交流足見戰友情深似海,此次黑土地之行我收獲了滿滿的的戰友老鄉之情,雖然有的幾十年沒見,我們再一次相聚時,依然能表現出難得的爽快,這就是純真的戰友之情。戰友之情,象酒一樣,時間越長,愈是醇厚、愈是珍貴。戰友情,就是我們的人生寄托。</span></h3><h3>
</h3> <h3>清哥和嫂子因為“老天”留,人更留,繼續戰斗在“剿匪”前線!繼續“被煮”在戰友們火熱的“熱水”里!</h3> <h3> 我倆于佳木斯參加“剿匪”之后回到哈爾濱時看望了我們的老院長老戰友 朱院長和魏主任,他們老倆口已是近80歲的人,雖然也是病不少,但看著還比較“健康”吧。</h3><h3> 這是與朱院長魏主任和北京來五大連池參加戰友聚會的王班夫婦合影,王班 原來在基地衛生所,后來調回北京。路過哈爾濱時看望時看望朱、魏二位領導。</h3> <h3> ?
送戰友 - 刀郎
詞:王立平
曲:王立平
送戰友踏征程
默默無語兩眼淚
耳邊響起駝鈴聲
路漫漫霧蒙蒙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樣分別兩樣情
戰友啊戰友親愛的弟兄
當心夜半北風寒
一路多保重 來來來
送戰友踏征程
任重道遠多艱辛
灑下一路駝鈴聲
山迭嶂水縱橫
頂風逆水雄心在
不負人民養育情
戰友啊戰友親愛的弟兄
待到春風傳佳信
我們再相逢
戰友啊戰友親愛的弟兄
待到春風傳佳信
我們再相逢<br></h3> <h3> 這是許鳳芝和魏主任逛街時中午在飯店合影,看看魏老太太象快80的人嗎?</h3> <h3> 我們一家于哈爾濱閆家崗風景區游玩</h3> <h3> 我于8月19日準備坐K728次哈爾濱—昆明的火車回朝陽,等經過安檢來到候車大廳時后看到——K728停運,一問才知道通往四川、昆明方向的鐵路被大雨沖毀了,何時通車另行通知。沒想到,我遇到了與清哥同樣的命運,還好,21日的高鐵票還有——比清哥幸運,不知你何日能返川?退票又買票后叫兒子接回去又住了一天。中國的高鐵就是快,普通快車10小時的路程只用了4小時,而且平穩又無噪音,期盼中的京哈高鐵如果通車了,從朝陽到哈大約兩個半小時就OK了。</h3><h3> 自當兵提干那天起,每年都要回哈爾濱探望父母和弟弟妹妹等家人。父母已相繼老去,安葬在哈爾濱東面往牡丹江方面去,有一個叫 城高子 的地方,那里的墓地建的象一個公園而不象墓地。風景很是優美,衛生很好,廁所非常干凈,墓碑每天都有專人打掃擦拭,還有水塘亭樓,到處是花草綠樹——真的是太美了,比有些活人住的小區還要干凈不知多少倍。每年回去這里都是必須要去的地方——盡孝!</h3> <h3> 哈爾濱名字的由來:</h3><h3>
在漫長的地方史研究過程中,專家學者對哈爾濱一詞的由來與含義,進行了多方考證與揣測。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說法現世,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迄今共出現過八種學說流派,它們是:
一、【滿語“打魚泡”或“曬漁網”之說】這一說法1898年出自一個俄國采礦工程師之口,1922年《哈爾濱指南》和1929年《濱江塵囂錄》都沿用了此說。
二、【蒙語“平地”說】這是1913年魏聲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從發音角度跟蒙語相碰得出的結論。
三、【俄國“大墳墓”之俄語“大墳墓”之說】見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書,說明俄國人一開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
四、【“人名”說】這種說法純粹是一種猜測,《東省鐵路沿革史》中認為這個詞可能是從前某個強大的統治者的名字。這一猜測有可能是對的,但到底是誰的名字,似乎無從考證。
五、【滿語“鎖骨”說】這又是完全的音譯,因滿語“哈拉吧”是鎖骨之意,由此推論。
六、【滿語“哈勒費延”及“扁”說】這個譯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費延”在滿語中是“扁”的意思,引申為“狹長”,象形之意。
七、【通古斯語“渡口”說與“船渡場”說】這也是俄國人的研究成果,認為哈爾濱一詞源于通古斯語,含義為船只停泊之地。
八、【女真語“阿勒錦”說】“阿勒錦”譯為漢語有名譽、榮譽、聲譽等含義。此說依據在《金史·本紀·卷二》中,流傳較廣。</h3> <h3>哈爾濱是中國知名的旅游城市,是一個只有100多年的年輕城市,現在哈爾濱城市干凈整潔,綠化好,景點很多!特別是氣候宜人,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歡迎到哈爾濱和黑龍江來!</h3> <h3>歡迎你到哈爾濱來!</h3> <h3>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歡迎你!</h3> <h3>哈爾濱大劇院歡迎你!</h3> <h3>歡迎你到太陽島來!</h3><h3> 多少年來,一首《美麗的太陽島上》不知“忽悠”了多少人!</h3> <h3>
太陽島上 - 鄭緒嵐
詞:邢籟&秀田&王立平
曲:王立平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
美麗的太陽島多么令人神往
帶著垂釣的魚桿
帶著露營的篷帳
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
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
小伙們背上六弦琴
姑娘們換好了游泳裝
獵手們忘不了心愛的獵槍
心愛的獵槍
幸福的熱旺在青年心頭燃燒
甜蜜的喜悅掛在姑娘眉梢
帶著真摯的愛情
帶著美好的理想
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
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
幸福的生活靠勞動創造
幸福的花兒靠汗水澆
朋友們獻出你智慧和力量
明天會更美好
明天會更美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城县|
鄂托克前旗|
安西县|
甘德县|
元谋县|
全州县|
永靖县|
武夷山市|
巩留县|
仙桃市|
本溪|
濉溪县|
敖汉旗|
临湘市|
荃湾区|
黄浦区|
慈利县|
澄江县|
金山区|
新巴尔虎左旗|
道真|
台中市|
琼结县|
板桥市|
石渠县|
同德县|
晋城|
政和县|
衡南县|
揭阳市|
绥江县|
东平县|
桂阳县|
永兴县|
依兰县|
铁岭市|
磴口县|
肃宁县|
嵩明县|
长宁县|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