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近二年來,我們陜北老家突然流行起一種聚會……村里老小女客組團回娘家聚會。自從外公外婆去世以后,回娘家這事對于母親來說已經淡化了,正所謂媽在家在。正當母親對這次女客聚會表示忐忑時,我和老爸得觀點竟然從未有過得出奇一致,大力支持母親去參加。母親這個年代的大都念書的少,所以沒有什么初中同學或是其他什么同學,唯獨就是幾個同村的發小。加之她們這代人大都結婚早,如果沒有現在的網絡平臺組織這次聚會,估計這輩子就沒機會和她得這些發小姐妹團聚了。<br></h1> <h1><font color="#010101">遲來的橋!如果早有這座橋,當年和母親來外婆家會省很多腳力。</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親切而熟悉的佳蘆河從這里有兩條支流交匯于此,從毛谷川一路南下路過打火店直奔佳縣城最后匯入母親河,如同這道川的鄉親們之間親連親永遠都有那份扯不斷的親情!</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聚會集結第一天,村里的老小媳婦們扭著秧歌迎接老小女客們回家!</font></h1> <h1>人群里看到母親這笑容,心里無比的幸福!</h1> <h1>看看這小飛機,還動用了航拍,可見這次聚會組織者的良苦用心[抱拳]!</h1> <h1>我個人覺得陜北秧歌之精髓就是黃土地的老百姓為了表達喜悅之情而自由舞動得一種舞蹈表現形式。所以最主要的就是表情,特高興愉快的那種,就如照片里我二姑這種!</h1> <h1><font color="#010101">幾年未見,還有幾十年未見的發小姐妹們,見面后的那種喜悅激動之情,讓人看了都感動,初中文肓的我這時已經詞窮。雖然只是圍觀者,但是那種氛圍還是深深感染了我。</font></h1> <h1>瞧瞧!這場面。三五成群,同齡發小拉著手,說不完的話。人常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估算當時現場百戲連臺!</h1> <h1>人群中發現這幾位老婆婆年齡比較高些,尋問得知最長已經八十六歲高齡,難得!</h1> <h1>簽完到的女客們,每人領一條代表喜慶的中國紅。然后秧歌繼續扭起來!</h1> <h1>這張是聚會主要負責人及出力幫忙人員合影!值得贊一個!</h1><h3></h3> <h1>從這次女客聚會才藝表演晚會中可以看出,將來的農村戲場廟會必須改革。要有群眾的參與性,才能有活力。要不然就像現在好多戲場,臺上演員比臺下觀眾還多的尷尬場面。</h1> <h1>順便去看了看小時侯經常去過的老地方。比如這個院子,現在還經常夢見!</h1> <h1>小時候經常爬在磨盤上,喝著二外婆家的黑豆糊糊,那種香勝過所有美味。</h1> <h1>這張照片是在朋友圈翻到的,幾年前外婆家的老窯洞前拍的,窗臺上這個舊磁帶讓我一下回憶了許多 ,當時一個人在外婆家舊院子里偷偷哭了許久。可惜外婆外爺已經走了!現在連這個院子和那三孔窯洞也被人埋在了地下。</h1> <h1>這個洞口給我印象很深,和外婆第一張合影就是這里,大約三十年前一次戲場里照的。</h1> <h1>這個院子以前有個代銷店,記得賣貨那老頭名叫王進國,按輩份得稱外爺!這就是一個吃貨的記憶??!</h1> <h1>這個小房房那天仔細看了一下,雖然外墻抹了一層水泥,但是那個木板好像還是以前的,小時候拿著外婆給的零錢,經常來這買糖吃!</h1> <h1>猛轱轆,小時候來這看山水,耍水水……滿滿的回憶!</h1> <h1>小時候看到這個坡,就知道后莊到了,往上走過了那個洞口,就看見了那個小房房,可以買糖吃了!</h1> <h1>媽媽與我和妹妹!</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金平|
慈利县|
衡水市|
台南市|
江都市|
宜兰县|
西乌珠穆沁旗|
九江县|
千阳县|
祁阳县|
渭源县|
四子王旗|
枣阳市|
定安县|
城步|
鞍山市|
嘉定区|
临桂县|
武城县|
富民县|
濮阳市|
将乐县|
新化县|
连平县|
彰化市|
泾源县|
乌什县|
象州县|
苍梧县|
嵊州市|
逊克县|
安庆市|
上蔡县|
开封县|
东乌|
道真|
玛曲县|
枣庄市|
九江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