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6年春節是我和老伴陪著母親回通化過的。年三十晚上我值班,初一早上下班回到家中后,匆匆吃了幾個餃子,就開車上路,直奔通化市駛去。</h3><h3> <br></h3> <h3> 由于是大年初一,高速公路上的過往車輛非常少,緊張的神情放松了許多。一路上浮想聯翩,思緒飛揚,一下子想起了許多童年時在通化的生活。
1965年隨著父母工作的變動來到了通化市。從小學二年級到1975年中學畢業下鄉,整整10年時間都是在那里度過的。兒時的童趣、同學的情誼、鄰里的和睦、文革的動蕩,都留給了通化市這座美麗的山城,留給了我深深的記憶,留給了我割舍不去的情感之中……<br></h3> <h3> (一)
到通化市上小學二年級時我是插班生,班里的同學大都來自同一個幼兒園,他們之間很抱團,對我這個外鄉人有點好奇和欺生。好在我為人挺隨和,沒幾天就和他們混熟了。
文革開始后,學校也不正經上課,我和同學們到處去搶傳單,看批斗會,“紅衛兵”辯論會和演唱會。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勞動是家常便飯。
<br></h3> <h3> 1969年全國上下都在開展“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活動,“打倒美帝國主義,打倒蘇聯修正主義”的口號響徹在大街小巷。</h3><h3> 那時候我已經上小學6年級了。由于全國戰備形勢的需要,學校的操場到處被挖成防空洞,學生們課間操連做操的地方都沒有。
</h3><h3> <br></h3> <h3> 記得當時學校分配給高年級各班修建戰備山洞任務。我和同學們一起掄鐵錘、裝炸藥,放炮掏山洞。一幫十幾歲的孩子在沒有專業人員的防護下,干那種極度危險的工作,現在的家長都無法想象。<br></h3> <h3> 在那些日子里,我們每個同學手上都磨出了血泡,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疼。因為那時候有一句激勵全中國人民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br></h3> <h3> 由于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外出參加“學工學農”勞動,每次外出勞動都要自己帶飯。當時能帶上大米飯、饅頭的同學寥寥無幾,因為那時“細糧”限量供應。我們班里有一個男生姓X,家境比較好。他的父母都是醫生,他只有一個妹妹,每次勞動帶飯,家里都給他買現成的包子或餃子。只要一勞動,同學們就猜小X帶的是什么飯,因為他帶的包子次數多,大家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包子”。</h3><h3> 90年回通化參加了一次小學同學會,當小X從外面走進會場時,大家不約而同的喊了起來“包子來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h3><h3> <br></h3> <h3> 1973年,鄧小平從中央復出主持全國工作后,在全國各行各業開始抓恢復生產,教育戰線抓“復課鬧革命”。學校的學習開始步入正規,那一年多多少少學到了一些文化知識。我的班主任是教語文的劉老師,她非常器重文科。經常向我們介紹世界著名和文學作品,指導我們進行作文寫作練習。
<br></h3> <h3> 那年夏天,我寫的一篇作文被劉老師推薦到年級當優秀范文在學校畫廊中展出。那次的作文展出,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很大影響,應該說對我今后的努力學習起到了極大的鼓勵和鞭策作用。打那以后,我就更喜歡讀書和練習寫作了。參加工作后,之所以在工作中能夠應付一些文字寫作,永遠不會忘記劉老師對我的培養和教誨。<br></h3> <h3> (二)
如果你在通化市居住過,有人問你通化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景物是什么,你要是沒回答“玉皇山”,那你肯定不是地道的通化人。
<br></h3> <h3> 通化市是一座山城,“渾江”水穿城而過,市民們在“渾江”兩岸和山角下居住。六十年代的“渾江”,江水碧綠清澈可以直接飲用,江里各種魚類和蝲蛄隨處可見。“玉皇山”就坐落在靠近市中心“玉皇山大橋”的江西岸。
<br></h3> <h3> <br></h3> <h3> “玉皇山”是通化市當時唯一的一座綜合性公園,她的規模和我們吉林市的龍潭山差不多少。山上有關帝廟、烈士陵園,有動物園、兒童樂園和一些人文景觀。<br></h3> <h3> 山上雖然沒多少動物,但在六、七十年代的星期天,山上也是人滿為患。特別是節假日,市區上萬號人擁向山頂。大人領著孩子,兒女攙著老人都想去“玉皇山”休閑娛樂。山上山下人頭攢動,家人走失,孩子失聯,撕心裂肺的喊叫場面,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br></h3> <h3> “玉皇山”上的“九龍亭”是一處人文景觀,亭子建在山脊上。<br></h3> <h3> 在這里觀日出,鳥瞰市區的景色是絕好的去處,在通化市也享有很高盛譽。盡管我這次拜訪“九龍亭”時,她因年久失修失去了往日的雄姿,但她在通化人的心目中,不會因為亭子的殘缺褪色而動搖她與“玉皇山”齊名的風采。
<br></h3> <h3> 山上的烈士英雄紀念碑旁是一座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許多師、團級指揮員。
<br></h3> <h3> 動物園和記憶中沒有什么變化,猴子、黑熊、梅花鹿等動物品種不多。就是這些為數不多的動物,讓兒時的我和小伙伴們魂牽夢繞,十天半拉月不來一趟看看,就鬧心、就打不起精神。
<br></h3> <h3> 經過改革開放和城市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如今的“玉皇山”公園比起上個世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文景觀和休閑運動設施十分完善。山上植被保護和綠化讓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讓人流連忘返。
<br></h3> <h3> 每天到這里晨練的人絕對有上萬,那場面是相當壯觀。“玉皇山”已成為通化市一張光鮮亮麗的城市名片。<br></h3> <h3> (三)
到過通化市的人都想去“靖宇陵園”看看,瞻仰一下這位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br></h3> <h3> 因為“靖宇陵園”與通化市“玉皇山”的名氣并駕齊驅。<br></h3> <h3> “靖宇陵園”坐落在市中心“玉皇山大橋”的江東岸,五十年代起就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br></h3> <h3> 記得我們家剛搬到通化市的時候,家門前有一座日偽時期留下來的方形日軍醫院遺址。盡管醫院大樓的主體已不復存在了,但一人多高的樓基礎和地下建筑還保存的十分完好。據說解剖楊靖宇將軍遺體的就是在這所醫院。
<br></h3> <h3> 那時候每年的清明節,全市各個學校都組織學生到“靖宇陵園”掃墓。學校要求孩子們都要穿白襯衫、藍褲子。一些家庭困難,買不起白襯衫、藍褲子的同學只能跟在隊伍的后面。
<br></h3> <h3> 此時學校的鼓樂隊的學生最扎眼、威風,他們在行進隊伍的前面吹吹打打,各個年級學生的歌聲、口號聲不絕于耳,共同到“靖宇陵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洗禮。</h3><h3> </h3> <h3> 時至今日,我們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之所以能夠“牢記階級仇民族恨”,痛恨“日本侵略者”,與那時的“階級教育、憶苦思甜教育、反帝反修教育”是分不開的。這些年總覺著我們在愛國主義教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上,對孩子們缺失了點什么?
<br></h3> <h3> 隨著國家對愛國主義教育越來越重視,如今的“靖宇陵園”已經大為改觀。“陵園”的臺階前已修成了很大寬闊的廣場。<br></h3> <h3> 道路兩側有建有“東北抗日聯軍”雕塑群。<br></h3> <h3> 在空地上還擺放著的退役戰斗機、坦克等軍用設施,供游人們參觀和愛國主義教育使用。這里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br></h3> <h3>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愿通化“靖宇陵園”成為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珍貴遺產,世世代代好好保留下來;<br></h3> <h3> 讓我們的子孫后代永遠銘記那段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決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br></h3> <h3> 通化市,愿你富強、愿你美麗!
2016年2月18日
趙 剛<br></h3><h3>(部分照片由網絡提供)</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研县|
怀柔区|
明溪县|
基隆市|
眉山市|
台安县|
临邑县|
申扎县|
威宁|
安阳县|
九龙城区|
五寨县|
宜川县|
韶关市|
长海县|
许昌市|
安远县|
临潭县|
宁海县|
纳雍县|
顺平县|
墨玉县|
宣武区|
南涧|
边坝县|
宝鸡市|
泽库县|
新民市|
湖北省|
道真|
辽中县|
南木林县|
灌南县|
丹东市|
华安县|
龙山县|
互助|
宁国市|
卓资县|
宁安市|
和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