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走馬觀花看倫敦(1)

彼得潘

<h3>利用年假和幾個朋友去英國玩了一趟,有一半時間都待在倫敦,倫敦的景點眾多,照片也拍了很多,但篇幅有限,所以,先從幾個游客必去打卡的熱門景點開始談起吧。</h3> <h3>第一個,倫敦塔橋(Tower Bridge),在明信片中看了無數次,終于身臨其境地接觸了本尊,激動的心情真是可想而知。</h3> <h3>倫敦塔橋是泰晤士河口的第一座橋,也是泰晤士河上15座橋梁中最知名的一座,是倫敦的象征,有“倫敦正門”之稱。只要是和倫敦有關的紀錄片或電影,塔橋的出鏡率都超級高。該橋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h3> <h3>塔橋的設計是為了同時滿足航運和路面交通兩方面的需要。當時,所有的橋都建在塔橋的西面,維多利亞中期,隨著貿易的發展倫敦開始向東擴展,考慮要再建一座橋緩解交通,但碼頭老板反對,認為新橋會阻止他們的船只通過。</h3> <h3>1875年,議會法案授權通過倫敦金融城公司建造這座橋。1876年,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來討論這個過河問題的解決方案。它開始了一個設計競賽,共收到超過50個不同的設計方案,此后,圍繞設計的評估爭議不斷。</h3> <h3>1884年,建筑師瓊斯爵士(也是評委之一)提交的方案被委員會最后選中(張開橋面時可以讓大船通過,而水平的橋面又利于馬車的行走)。瓊斯又當評委又當選手的,放到現在就是不折不扣的丑聞,不過,最終的成品還是很出色的。</h3> <h3>1886年倫敦塔橋開建,五個建筑公司和432名建筑工人參加了建造,一共花了八年時間。兩座堅固的橋墩共使用了七萬噸水泥,橋塔和橋身用了1.1萬噸鋼鐵。鋼鐵骨架外鋪設花崗巖和波特蘭石來保護骨架和增加美觀。</h3> <h3>瓊斯于1887年逝世,他的總工程師巴瑞爵士成為工程領導人。巴瑞改變了瓊斯一開始的中世紀式的表面裝潢,使用了更有修飾性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新哥特式的裝飾,兩座主塔方正厚重,風格古樸,遠望如兩頂皇冠,雄奇壯偉。</h3> <h3>兩岸的方塔高約60米,分上下兩層。上層支撐著兩岸的塔,下層橋面可讓行人通過,也可供車輛穿行。如果巨輪鳴笛而來,下層橋面能夠手動往兩邊翹起,此時行人可改道從上層通過。橋內設有商店、酒吧,即使在雨雪天,行人也能在橋中購物、聊天或憑欄眺望兩岸風光。</h3> <h3>這是我見過的最有設計感的橋梁了,尖頂與拉桿,古典與現代的碰撞。左岸為帝國歷史陰云倫敦塔,右岸為現代或后現代建筑,可以說,它連接著日不落帝國的前世今生。</h3> <h3>從外表來看,塔橋的兩端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磚石塔,實際上塔身的結構主要是鋼鐵。里面裝有用來開合橋梁的水力機械,可以翻轉的每半個橋面的重量都在一千噸以上。</h3> <h3>橋面的起降過去采用蒸汽液壓結構,如今已被現代化的裝置取代,但過去的蒸汽動力結構仍然保留以供參觀。塔橋自建成至今,機械功能一直正常,從未發生故障。巨輪鳴笛致意后,上升機械只需一分鐘便能使橋面升起。</h3> <h3>塔橋需要25個人負責它的操作和維護。打開橋面需要五個人,控制室里一個,另外四個人在外面監控路面情況。從1895年全面投入使用以來,橋面一共張開過6000多次,平均每星期張開一次。所以很多短期到倫敦旅行觀光的人,不一定都會見得到。</h3> <h3>幸運的是,我們剛好趕上了,汽笛長鳴,沉重的橋面呈“八”字型冉冉升起,萬噸巨輪從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中緩緩駛過,場景真是如夢如幻。輪船在幾分鐘后完全通過,橋面徐徐降落,路面天衣無縫轉瞬又車水馬龍。</h3> <h3>天空瓦藍瓦藍的,陽光亮的有些刺眼。正值周末,河邊擠滿了休閑散心的倫敦人,大家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喝著啤酒,觀看大屏幕上實況轉播的溫布爾敦網球公開賽,遇到差球就罵上兩句,真是好不愜意。</h3> <h3>碎片大廈(The Shard ),高達1017英尺(309.6米)的英國第一高樓。我們住在附近的街區,遇到迷路的時候,就拿這高聳入云的東東當地標,真是方便極了。</h3> <h3>碎片大廈由意大利著名設計師倫佐.皮亞諾設計建造,每一寸表皮都是由向內傾斜并依次向上生長的玻璃薄片覆蓋,最后組成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金字塔。頂端并未封閉合攏,而是呈參差開放狀,遠遠看去仿佛是由幾片巨大的玻璃碎片相互支撐著。</h3> <h3>大廈的中文名字叫做“摘星樓”,由下至上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辦公樓、高級餐廳、香格里拉酒店、超高層住宅區以及最高處的觀光廳。2009年2月開始施工,造價高達20億英鎊,2013年正式對外開放。</h3> <h3>成人門票為24.95英鎊,兒童門票為18.95英鎊。大廈的68、69和72層分別設有觀景平臺,在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下,游客在觀光區可以俯瞰倫敦方圓六十多公里的風景。除了可以看到倫敦塔,其他地標性建筑也清晰可辨。(恐高癥患者請謹慎選擇)</h3> <h3>想到觀景臺的話可以在網上預定,有普通白天票、全天包夜景票和加香檳票,需要選擇到達的時間段,在30分鐘內到達。不過,到達觀景臺后就沒有時間的限制啦,想待多久待多久,提前在網上訂票會有優惠。</h3> <h3>倫敦眼(The London Eye)坐落在泰晤士河畔,是當年世界上最大的觀景摩天輪,是倫敦的地標之一。倫敦眼是為了慶祝公元2000年而興建的,因此又被稱作“千禧之輪”。</h3> <h3>“倫敦之眼”的構想,可追溯至1993年《泰晤士報》所舉辦的一場競賽,該報要求參加者提出慶祝千禧年最具野心的計劃,兩名建筑師馬克與巴菲爾德,異想天開的提議建造全球最大的摩天輪。</h3> <h3>設計師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這是為迎接新千年的活動設計的,它應當能代表千年交替,能帶人們到沒有去過的地方,人們都喜歡看地球在自己腳下的樣子,不論是從山上看,還是從高樓上看,看地球像織錦一樣在腳下展開實在是一種樂趣。”</h3> <h3>要在倫敦打造一座大型的新建筑,必須經過公開咨詢的過程,不但曠日費時,而且程序復雜,最后,這項計劃引起了英國航空公司董事長艾林的注意,決定出資使其付諸實現。</h3> <h3>對摩天輪的設計者而言,除了體積,最美妙的是這個龐然大物竟可以穩固的矗立在泰晤士河河面上。兩支從陸地延伸過來的支架,將承擔摩天輪大部分的重量,另外加上六條巨型鋼索防止其倒塌。這些支架與鋼索的地樁將打入地底180英尺的深處,確保安全無虞。</h3> <h3>“倫敦之眼”重1600噸,橫躺在浮于河面的一個平臺上建造,原本預定9月初立正就位,并于次年1月開放大眾搭乘。任何這么龐大的東西,都會受到風力與溫度的影響,何況,它還要旋轉,使得金屬疲勞的問題也要列入考量。</h3> <h3>這類建筑物理論上會受到一些潛在的破壞性力量影響,例如,摩天輪可能滿載八百名游客卻突然遭遇強風,這些變數都要列入計算并加以補強防范。在一般靜止的建筑物中,這類的計算已經極其復雜,再加上摩天輪會周而復始的旋轉,使得計算上的困難度真是前所未聞。</h3> <h3>它被譽為數學上的奇跡,工程師透露,建造這座摩天輪所需的電腦計算能力,超過世界上最大、最復雜的建筑。直到接近完工階段,負責建造的工程師才有信心揭露,他們在設計建造時比原先估計多做了幾百萬次的計算,以確保其安全性。</h3> <h3>摩天輪在建造過程中多次出現障礙,批評者稱其為“不幸之輪”。首先是高度比原先預定的減低了45英尺,以減少興建時間。各種技術問題與安全上的隱憂,使得直立的工作被迫順延。</h3> <h3>然而,這些問題與設計及建造上的成就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樣一個史上最大技術最艱難的摩天輪,竟然在16個月內就完成了設計與興建工作。</h3> <h3>“倫敦眼”是個瘋狂的城市創舉,一個摩天大轉盤,高達450英尺(135米),共有32個乘坐艙,全部設有空調并不能開窗。每個乘坐艙可載客約16名,回轉速度約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時30分鐘。它帶著明顯的娛樂場氣息,在南岸落地,調皮地與嚴肅的古跡建筑群面對面。</h3> <h3>它造價甚巨,盡管如此它仍抹不去一股廉價的氣息,太“不像”倫敦了。很多人不喜歡它,但不少市民歡呼雀躍,覺得實在是“太好玩了”,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去,換個角度看看自己的城市。當然,更重要的是,它每天不停地轉啊轉啊,卷進了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已名列倫敦各旅游點榜首,為倫敦旅游業賺進了天文數字的收入。</h3> <h3>倫敦眼原本獲準運作5年,建成開放的第一年,就吸引世界游客300萬人次,倫敦旅游市場經濟效益增加了10%,同時還帶動倫敦旅游就業約1萬人,于是,市議會批準長期保留。(如此熱門的景點,坐一次至少需要排隊兩個小時,請大家自行衡量值不值得)</h3> <h3>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是英國女王在倫敦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王室的行政總部,也是當今世界上少數仍在使用的皇家宮殿之一。它和著名的國會大廈、倫敦塔橋以及紅色雙層巴士一樣,都是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的標志。</h3> <h3>讓人想不到的是,大名鼎鼎的白金漢宮其實是間“二手房”。1703至1705年,白金漢公爵約翰.舍費爾德在此興建了一處大型鎮廳建筑“白金漢宮”,構成了今天的主體建筑。1761年,喬治三世買下該府邸,作為妻子夏洛特女王的一處私人住宅。</h3> <h3>此后,宮殿的擴建工程持續超過了75年,建筑師為中央庭院構筑了三側建筑。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后,白金漢宮成為英王正式寢宮。19世紀末20世紀初,宮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續至今的白金漢宮形象。</h3> <h3>白金漢宮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方形圍院建筑,主體有五層。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700多個房間。是英國君主位于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是國家慶典和王室歡迎禮舉行場地之一,在英國歷史上的歡慶或危機時刻,白金漢宮也是一處重要的集會場所。</h3> <h3>如今女王的重要國事活動,比如召見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等都在該宮舉行。此外,來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也會在宮內下榻。奧巴馬、普京和曼德拉,都曾下榻過這里。</h3> <h3>重要元首來訪之際,伊麗莎白二世都會在白金漢宮親自主持國宴。皇室管家部門在幾個星期之前就開始精心籌備,女王會親自過目菜單,對餐桌上的花束樣式和擺設等細節也都嚴格監督,這是皇室傳統,由來已久。</h3> <h3>女王平常會在白金漢宮辦公,周末會回到溫莎城堡。想知道女王是不是在家?很簡單,看國旗就行了。如果女王在宮里,白金漢宮中央的旗桿上升的是君主旗,否則便是英國國旗。</h3> <h3>每年4月到9月,上午11:30至12:00,白金漢宮的皇家衛隊都會舉行換崗儀式,其他月份每兩天11:30舉行一次。在軍樂和口令聲中,衛兵作各種列隊表演,舉槍互致敬禮,觀者如云,成為英國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觀。</h3> <h3>白金漢宮是游人打卡的必去之處,但,此處只在每年的8-9月對外開放,僅有三個地方可供游人參觀。其他時間,都是沒什么可看的雞肋時段。錯過了換崗,游人就只能猛拍廣場上那高高聳立的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至于宮殿,隔著圍欄難道你還能拍出花來?</h3> <h3>游人無事干,保安也無事干,無所事事的保安忙著和妹子打情罵俏,沒什么可拍的小潘只好去拍他們。小強問我:“拍的時候他有什么反應?”“還能有什么反應?什么反應也沒有!”“太好了,我也過去拍一張!”他喜滋滋地說,一溜煙地又跑了回去。</h3> <h3>不管怎樣,這座宮殿在看過無數風雨之后就這樣從古老走入現代,繼續見證這座城市、這個國家的命運走向。這就是所謂的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的景點——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星子县| 山东| 蒙城县| 甘肃省| 江口县| 平湖市| 江陵县| 通江县| 陕西省| 鸡泽县| 通化市| 什邡市| 伊宁县| 延川县| 平乡县| 常德市| 红河县| 广平县| 柏乡县| 三穗县| 丹江口市| 嘉禾县| 南阳市| 象山县| 平遥县| 通渭县| 桂东县| 邢台市| 新野县| 台东县| 巴中市| 佳木斯市| 兴隆县| 武隆县| 勃利县| 尉犁县| 确山县| 东乡| 吉首市|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