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皇家國家公園(Royal National Park)位于悉尼南部沿海Cronulla灣的南側,公園設立的較早,是繼美國黃石公園后世界上的第二個國家森林公園。</p><p><br></p><p>公園占地16500公傾,有熱帶雨林,海岸灌木,湖泊河流,海灣海灘,斷崖瀑布,以及眾多的鳥類及動物。</p><p><br></p><p>從悉尼前往皇家國家公園除自駕游外,也可先乘坐火車到Cronulla,隨后乘坐私營輪渡至班迪納(Bundeena)小鎮。小鎮的Beachcomber Ave有個休閑區,餐廳、洗手間及燒烤爐一應俱全。</p><p><br></p> <p>休閑區依傍著河流,水靜靜的,一束束青草在水中隨風搖擺;野鴨、水鳥在河中覓食游弋;河對岸的房屋、樹林倒映在水中,五顏六色,構筑起一種恬靜、愜意的氛圍,景色很美,讓人陶醉其中。</p> <p>雨后初晴,海岸旁豐富的植被還在滲水,并通過硬實的小路流入大海,小路的兩邊是海岸特有的低矮灌木叢,可能是海風的原因,樹長不高,湛藍的大海就在前方幾百米的距離。</p> <p>順著小道來到海邊,海岸線是裸露、高聳的砂巖,視野開闊,可以望見遠處一個個岬角逶迤于岸線上。這些岬角向海中突出,與海岸形成夾角,低矮處被海水淹沒,而高處未被海水沖蝕掉的山地被海風塑造成險竣的斷崖。</p> <p>海岸的巖石路初始很平整,如同特意修筑的海堤,平坦且利于行走,遠處突兀的巖石上坐著三三兩兩的游客,他們沐浴著海風,互相談論著工作、人生、家庭,仿佛人生的一切不愉快都將隨風散去。</p> <p>再往南行巖石漸漸不平整起來,巖石犬牙交錯,這些都是強烈海風的杰作,觸目所及全是看不盡的風景。 </p> <p>站在突兀的岬角之上,落差變得較大,在這令人眩暈的懸崖上拍照,是須要膽量的,起碼須沒有暈高癥。</p> <p>雪白的浪花成年累月、不知疲倦地沖擊著海邊的巖石,鐵打的江山已被它們咬的支離破碎。</p> <p>來國家公園徒步的人很多,有夫妻、戀人,更多的是男女朋友,他們攜手一起看看大海,聽聽濤聲,既愉悅身心更增加彼此的關愛。</p> <p>海岸線灌木眾生,時高時低,行走的小徑也不甚明顯,但每當你無所適從時,便會有個路標指引迷津,路標往往只是一個簡單的箭頭,就足以找到要走的路。</p> <p>崎嶇不平的巖石如同人生走過的路,人總是在磕磕絆絆中成長,太順了也未必全是好事,人需要有各方面的經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熟起來。</p> <p>"豆腐石"是皇家國家公園里一個知名的景點,是因其外形而由華人給起的名字,鬼佬原來叫做"奶酪石",但究竟屬于什么成份的巖石,就連維基百科也沒有說明。</p> <p>如刀切的砂巖,呈90度的直角,四邊與其他巖石斷裂,如雪如脂,層層疊疊、有著幾乎亂真的豆腐肌理,你能說不像一板剛去掉木框,撳開布包的豆腐嗎?</p> <p>如果說那是幾塊豆腐石,這兒倒像是開了鍋的豆漿,幾塊豆腐重疊在一起堆放在海岸邊,不由地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本領。</p> <p>登上“豆腐石”,腎上腺素立即升高,海風輕拂,耳旁濤聲不絕,在三面斷開的斷崖之上,每往邊緣移動一步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p> <p>這組佇立在岸邊的風化石,是經千萬年的日曬雨淋,海浪海風襲擊,才生長的成如此精美的景致。</p> <p>走過豆腐石,再穿越大片的灌木叢,岬角間的溝壑突然綠意盎然,雨水滋潤了山林,也滋潤了這片土地,小溪 、木橋、游人恍如世外桃園。</p> <p>海岸特有的矮松,它終年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既要適應缺水少雨的環境,又要抵抗凜冽的海風,但依然冬夏常青,點綴著精彩。</p> <p>海岸上一個接一個高聳的岬角,形態雖不相似,但都是自然界的陽光、雨水、海風、巨浪共同雕塑的成果,這種變化還將周而復始地繼續下去。</p> <p>岬角只因屹立于風口,受海風更多關照,大多露出了猙獰面目。</p> <p>就連岸上的山石在海風的作用下,也變得如同一堆斜放的石板,植被明顯地少于其他岬角。 </p> <p>登上一個高聳的岬角,由于緊挨著馬利瀉湖海灣,海風強勁,岬角上方植被稀稀落落,灌木、小樹歪向一邊,山巒在海風的侵蝕下更加怪石嶙峋。</p> <p>選一塊高處,去感受海風拂顏的愜意,以石為桌,大海為鄰,伴著海風,沐著陽光,和著濕潤的空氣,享受著最美的午餐時光。</p> <p>歺畢繼續前行,眼前突然出現一條靜靜的小河,兩邊金色沙地一直延伸到身后的海邊。冬日午后的陽光溫暖而柔和,折射在水面上泛出波光粼粼的繽紛色彩。</p> <p>路遇一組野外露營的驢友,羨慕他們,要是倒退20年我說不定會成為他們隊伍中的一員。</p> <p>看到一對年輕人手攜著手趟過小河,再攜手漫步于海邊,聽海濤拍岸,任海風拂面,這種感覺是多少人夢眜以求的!</p> <p>在澳洲,每個人都在享受著自己 ,沒有人在意你在做什么,但偶而碰面總會互相打個招呼,人與人不盡意間變得親切,心情自然會更好。</p> <p>澳人愛海勝過愛自己的工作,每逢假日要么趨船揚帆出海,要么挾板海上沖浪,每個海灘大多有個與海洋相隔的泳池,游上兩圈,然后就坐躺在潔凈的沙灘上悠閑地看看書,放松一下自己,這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p> <p>站在剛被潮水淹沒又退去的沙灘上,望著面前深藍色的大海,水天一色,天無際,海無邊,浪花似雪,洶涌澎湃,讓疲憊的身心在這兒得到安撫。</p> <p>悉尼皇家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海岸線總長近30公里,漫長的海岸線上,能夠駕車前往的只有Wattamolla 和Garie 這兩個海灘。</p><p><br></p><p>Wattamolla Beach 是個非常精美的景點,其精彩之處緣于一條流向海洋的河流,河流與海洋之間經常處于斷流狀態,加上又有著瀉湖的作用,使其成為了一個湖泊。更為難得的是這個湖泊的湖水呈現出碧綠的色彩,與周邊翠綠的森林,銀色的沙灘、深藍的海水及湛藍的天空搭配成一幅美麗的圖畫。</p> <p>景區內有幾掛瀑布,不太大也不算出色,河流與海洋之間被一段略顯白色的沙灘阻隔,出現一動一靜不同的景色,碧水給山林帶來靈氣,環境更加幽靜,而瀑布又為這靜謐的湖泊增添了一份嫵媚。</p> <p>Wattamolla海灘并不大,形似口袋,外窄內寬,海水猛烈地撞擊著海灣口兩邊的岬角,浪高數米。 </p> <p>岬角下有著許多巨石,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岬角在不斷地后退,石塊也不斷地被海浪雕刻成奇怪形狀。</p> <p>海角上有個觀景臺是欣賞海浪,岬角的好地方,不僅可以欣賞到遠處怪石嶙峋的岬角,</p> <p>還可看到海浪在礁石上任意地涂抹,雖然稍逝即縱,但還是定格在你的腦海中。在這個觀景臺駐足了近一刻鐘,方才收起眷戀的心情繼續上路。</p> <p>路過一片開闊地,前面是個低洼地,從行人及站立的路標看,小路在其中成“之”狀穿行。 遠遠已經看到鷹嘴巖所在的岬角,這兒的岬角一個高過一個,但小路偏離岬角,無法一一欣賞。 </p> <p>從Wattamolla到鷹嘴巖約3.6公里,走走看看大約需1.5小時,在這段海岸徒步道路上,有許多岔路,如果你是沿著海岸從北向南行走,要堅持走小路、不走大路;走左邊路、不走右邊路,一直沿著Eagle Rock的路標走,就不會錯。但按路標行走也會與鷹嘴巖擦肩而過,因為小路是根據地形確定,不能將你帶到每一個岬角。</p> <p>沿途繞過一個個海灣,海灣也回饋我們壯麗的景色。</p> <p>又是一處非常壯美的斷崖式岬角,一路上美麗的風景呈出不窮,由大飽眼福直至審美疲倦。</p> <p>一路繼續前行,原打算在鷹嘴巖休息與用午餐, 再回首時驀然發現鷹嘴巖早已過去,</p> <p>拍攝地所在的岬角與鷹嘴巖之間是條溪流,小溪很寬,水量還算豐沛,溪中有瀑布,尤其在入海口是條還算壯觀的瀑布,只因海風過烈,拍攝時不敢太靠斷崖,以至無法拍出它的氣勢來。</p> <p>鷹嘴巖矗立于海岸,神形皆備,下方濤聲如雷,岸邊海風勁吹,站在斷崖邊緣欣賞、拍攝難得的景色,飽覽秀麗的海岸風光,似乎一點不覺疲倦。</p> <p>我與太太選擇在一塊巖石上休息,順便互相拍上兩張。旅行途中,選擇在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休息或用餐,是長期以來的習慣,也是旅行中最大的享受。</p> <p>巖石下方也可下去,探險了一回, 意想不到的是別有洞天, 不僅可以欣賞到瀑布,還有一條向上小徑,可以欣賞到另個岬角的風光。</p> <p>一個尖錐型的沙巖如飛來之石,屹立于斷崖之上,正好以其作為前景,拍攝出照片還覺不錯從另外一面看,這石頭形狀又有所不同,還真有點“左看成錐側成峰”的意味,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崖壁下野花盛開,與多彩的巖石,岬角 、大海相伴、相襯。 </p> <p> 在突出的巖石下方拍攝鷹嘴巖石,如在洞中一般,有著不一樣的效果。</p> <p>最后來到小溪之上,站在瀑布源上方,只見海風將飛瀑、海浪形成的雨霧吹向天空,如同下雨一樣,此時也顧不及相機被淋濕、鏡頭漸模糊的后果,只知道一個勁地抓拍彩虹。</p> <p>鷹嘴巖過后,一條清澈透明的小溪,細流涓涓,緩緩地在巖石間流淌,小溪無欲無求,才得如此瀟灑,人若如此,何不樂乎?</p> <p>太太一直在前方帶路,我只能多拍些背影。</p> <p>這樣的小道不僅保護了沿途的植被,下方也可讓小動物們通過,既防水,又環保、行人也安全。</p> <p>從鷹嘴巖到Garie Beach 北面的山頂,一路幾乎都是在灌木叢中穿行,路非常平整、好走,地上全是用鋼篦鋪就的小路,總長有2公里多。</p> <p>來到此次徒步路上的制高點,眼前豁然開朗,海岸線彎彎曲曲向南,甚至可以看到海崖大橋。</p> <p>這段下山路陡峭的出奇,許多石階甚至超過50公分,女兒女婿各背著一個孩子從下方海灘的第三個缺口一路上來,走了近一個時辰才登到山上來會我們,一路雖吃盡了苦頭,但也領略到不同的風光。</p> <p>在Garie Beach通往山上之間,有片難得一見的稀樹草地,景色非常不錯。</p> <h3> Garie Beach是個有特色的海灘,海灘寬闊,岬角下有不錯的礁盤,還有條細流匯入大海,也是皇家國家公園另一個可以驅車直達的一個海灘。</h3> <p>在海灘的北岬角下是欣賞海浪的佳絕之處,海浪翻滾著沖向海岸的礁石。選一處較高的巖石,看海浪撲向巖石,并在巖石上留下一道道雪白的水流。</p> <p>巖石仿佛沉浮于波濤之中,淹沒,顯出,不斷地重復、演繹著,沒完沒了。</p> <p>在整個國家公園海岸線上,每天都有徒步走完全程的驢友,他們風歺露宿,為的是挑戰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p> <p>海灘上悠閑的游人享受著難得的清靜。</p> <p>停車場座落在山坳中,圍成馬鞍型的山脈在藍天下綠且泛著藍光。</p> <p>“8”字池是悉尼皇家國家公園南側的一個著名景點,由于其處于斷崖下方,是經數萬年海浪的陶冶而形成,又因潮汐的漲落,有規律地時隱時現于海岸,而令游人難得一見,因而顯得更加稀奇珍貴。</p> <p>驚濤駭浪是這個景點另一個吸人眼球之處,走過不少的海灘、海岸,但這樣的巨浪著實讓人看著過癮。 </p> <p>從 Garie 海灘至“8”字池約4公里路程,至今還未走過,但從公園南入口到“8”字池需從海灘上折返,海岸上野生馬蹄蓮正好盛開。</p> <p>岸邊屹立著不少巨大的巖石,路很不好走,但前往“8”字池這兒是必經之地,偶或拍攝上一張,倒也沒覺得辛苦。</p> <p>經過艱難跋涉終于來到目的地,潮水剛退去不久,看起來風平浪靜,8 字池中已有游客捷足先登。</p> <p>"8"字池位于岬角下方的尖端處,雖一直處于退潮,海水漸往下行,但海浪依然洶涌,時常會有駭浪席卷而來,稍不留神就會衣物盡濕,須時時提防。</p> <p>大自然是天然的雕塑家,鬼斧神工地雕塑出如此維妙維俏的“8"字池 。</p> <p>這兒還有有許多水池,有些水池呈現的是一個微縮的海底景觀,有著各種藻類及海生物。</p> <p>有些狀如梯田或鹽池,海岸邊白浪滔天,雷聲般轟鳴;</p> <p>岬角上的水面卻平如鏡面,將藍天白云倒映在水上。</p> <p>這個海灘因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巖石,再加上恰巧是藍天白云映襯,也算難得,覺得比其他海灘更有看頭。</p> <p>從“8”字池再往南,由于海岸陡峭,徒步路徑就需從茂密的森林中穿越,大約有6公里的路程方能走出公園。</p> <p>一路上海岸尚屬風光秀美,但進入叢林深處加之長途跋涉自然無暇瀏覽風景。</p> <p>中間經過Werrog Lookout,下方據說是悉尼的另一個天體海灘--Werrong Beach,但需從南入口不遠處經另一路徑單程下去。</p> <p>皇家國家公園的南出口就是一個觀景臺,在此能一睹壯觀的海涯大橋及海岸景色,也是悉尼海岸線上眾口皆碑的好去處。</p> <p>這里不光有停車場,滑翔傘基地,近一公里處還有個Otford火車站,可以直達悉尼或臥龍崗兩個城市,因而這里每天人來人往熱鬧異常。</p> <p>皇家國家公園海岸線是悉尼的精華所在,哪怕你走過其中短短的一程,也會令你久久難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修文县|
林口县|
吉林省|
盐池县|
陆河县|
榆树市|
普洱|
大英县|
汤原县|
宜章县|
尼木县|
闽侯县|
靖西县|
白银市|
茂名市|
会泽县|
白朗县|
嘉峪关市|
静海县|
萍乡市|
濮阳市|
新郑市|
兴山县|
静安区|
海盐县|
黑龙江省|
博客|
承德市|
额济纳旗|
松滋市|
辽宁省|
右玉县|
彭阳县|
通许县|
任丘市|
子洲县|
麻江县|
镇平县|
台中市|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