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手懶心拙,很長時間沒有動手寫點東西了。很佩服《遇見滄州》的主編張徽貞老師,微信公眾號<b>有美時光</b>里的美文像高產優質的應時花果一樣,活色生香的文章信手拈來。語文學得馬馬虎虎的我,做個讀者勉強合格,寫東西難免捉襟見肘。潛水久了,時不時冒個泡,留個印記,主要是為了給經常短路的大腦充點電,給老是轉不動的腦袋上點潤滑劑。所以,碰見感興趣的事兒,也偶爾留點隨筆,與大家的饕餮盛宴相比,雕蟲小技乃拾人牙慧而已。在日月飛馳的時空里找一隅靜息片刻,理一理自己的所聞所思,茶余飯后將腦袋里的方塊字堆碼成行,記錄一點心路軌跡,目的是讓難以割舍的情懷多一分存在感,讓某些縈懷的思緒拖拽出更長的尾線。</h1> <h1> 放暑假頭一天,上午忙忙碌碌開完會,中午簡單吃了兩口飯,急匆匆回老家看老娘。不知道是留我還是攆我,老天下起了雨。因為雨時下時停,在老家沒久留,約莫著呆了一個時辰就開車往回趕。出村的路上,忽然想起自己的《漫談交河煎餅》里提到的富莊驛(今富鎮)。富鎮離我的老家十多里路,網上說,富鎮有一棵歷史悠久的古槐樹,方圓百里都知道。看來因為我孤陋寡聞,渾然不知地被黜退到百里之外了。我小時候和父親一起去富鎮趕過集,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一門兒心思琢磨的是吃飯穿衣,趕集的人們只關注那些與衣食住行有關的東西。工作后就是去富鎮也是有事兒,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從沒有停下來想過富鎮還有什么歷史古跡,對于古樹更是聞所未聞。生于農村的我,天生喜歡樹,尤其是對大樹有種莫名其妙的敬畏感。想著進一步在網上搜尋有關富鎮大槐樹的詳細信息時,能找的資料信息寥若晨星,期待的熱火瞬時被澆滅。盡管如此,腦海中富鎮古槐的影子揮之不去。就一腳油門的功夫,何不繞道走訪一下?說走就走,開車掉頭朝西行駛了七八分鐘就到了富鎮。<br> 富鎮村位于106國道以東,老鹽河以西。富鎮原來叫富莊驛,我小時候父親總是說富莊驛如何如何,名稱應該是建國后才改過來的。此地是京德古御道上的重要驛站,驛站是古時專供傳遞文書者或來往官吏中途住宿、補給、換馬的處所。富莊驛于明永樂初年(公元1402)年設置,當時設有驛丞,備有馬六十七匹,馬夫三十三名,雜役人員三十名,由縣衙給以奉銀。以后規模逐漸擴大,并修建起城池。京德古御道指的出京城,經雄縣、任丘、河間、獻縣、富莊驛、阜城、景縣到德州的御道,它是明清時期國家最重要的交通干線。京德御道素有“北京南下七省通衢”之稱,富莊驛的重要性不必贅述。清朝《南巡盛典》記載,康熙皇帝四次南巡,乾隆皇帝九次南巡,都是走京德御道。史書上說,乾隆一次南巡當差官兵就有三千人,馬六千匹和四五百只船,如此龐大的隊伍從驛站通過,那時的富莊驛一定是旌旗林立,人喊馬嘶。古代的富莊驛是交通要塞,官方與民間的活動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驛站周圍店鋪林立,商賈云集,實乃華北繁華重鎮,也是名副其實的“富鎮”。</h1><h3><br></h3> <h1> 現在的富鎮,以汽車配件聞名全國,路邊的商鋪鱗次櫛比,一眼望不到頭。靠邊停下車,問一位經商小老板,帥氣且直言快語的小伙兒聽說我要看大槐樹,馬上面帶笑容,熱情指路。此情此景,不由得心中給老家人點個贊。按照他的指引,從302省道右拐進一條小路,大約走了200多米快到了小路盡頭,見小路東側有一塊長三至四米、高一米多的大石頭。石頭估計在此豎立時間很短,上邊的“古槐園”幾個大字有點墨跡未干的感覺。停下車,朝著大石頭后邊的那棵樹走去,大樹挺拔且粗大,可樹冠柳絲飄飄。暈菜!這哪里是什么古槐樹,明明是“柳枝西出葉向東”!于是滿心疑惑地問北邊門口兩個擇菜的老太太,一個老太太好奇地望著我,用手一指東邊不遠處,古槐樹在那里!<br> 由于一下車看到古槐園這塊大石頭,光顧這邊風景了,沒有抬頭環顧四周。這塊標志石處在“古槐園”的中心,北邊是條小柏油路,路北邊是一處農家院子,院子的門樓前側面有一個用新木柵欄圍起來的大樹,木柵欄上有個制作精美的標識牌,牌上有兩個黑色大字:唐槐。這棵老唐槐樹高有十多米,周長就不好估量了,估計要三四個人才能圍過來。整棵大樹古樸蒼勁,由于樹木年齡太長,樹干上腐朽的木質部形成了很多千奇百怪的孔洞。據說有個省里的專家還鉆進樹洞,在里邊照過相。向南有個大椏枝應該是百年甚至更久以前就斷了,殘缺的斷裂面訴說著曾經的不幸。仔細看灰黑色的樹干,上邊全是歲月蝕刻的符號,一個活生生的植物標本在此矗立了上千年!因為沒有帶著相機,用手機匆匆拍了幾張大樹照片。回來后翻看照片時,樹干的圖形中有的酷似傳說中的某些神仙。</h1><h3><br></h3> <h1> 我仔細環顧這棵唐槐,樹根深入地下不見蹤跡,除了西邊部分樹干上有粗糙的樹皮外,樹干其它部分已經早就沒有了樹皮。樹皮的韌皮部是輸送養分的,失去了營養輸送通道,干枯在所難免。整株樹干嶙峋,蜿蜒曲折,一身滄桑。仿佛是一個經歷了多少個輪回的老神仙,說不盡千年風霜雪雨,道不完百代悲歡離合。在我的眼中,這已經不是樹木,而是一尊活化石。出于敬畏,自始至終我都沒有觸碰古槐的樹干。雖然我沒有親眼看過5000年歷史的黃帝手植柏,可是許多年以前,我去過孔府孔廟孔林,里邊的松柏偉岸挺拔,年代久遠,甚至樹干枯死后還斜躺在那里,訴說著千百年的故事。我也有幸看見過陽朔有著1400年歷史的大榕樹,樹冠之廣,氣勢之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力。我眼前的這棵老槐樹,渾身上下刻滿了悠悠歲月的印痕,更像一條虬龍一樣,面向東方騰空躍起。與之前我所見過的所有古樹相比,具有更強地視覺沖擊力。前一段時間,小外孫特別喜歡看高鐵。每當問他,高鐵在滄州站不停車快速通過,什么感覺?他總是故作驚訝地說“jìn hàn”,有一次,三樓的季姥爺正好聽見,聽后捧腹大笑。小家伙說話晚,能用“震撼”這個詞實在讓別人感到挺逗的。在當下的大智移云時代,高科技層出不窮,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都不是什么令人咋舌與吸睛之舉,多黑的高科技也很少讓我使用震撼這個詞了。可當我看到家鄉附近的這棵古槐樹時,真真正正體會到了什么叫震撼!科技可以創造未來,可是很難復制過去,尤其是有生命的東西。<br> 仔細端詳這株老國槐,讓我聯想起了古樹盆景。這簡直就是一株舉世無雙的盆景,蔥綠的樹冠下是宛如太湖石一樣的樹干,樹根深深植入老鹽河畔褐色土壤中。新木圍欄與飽經風霜的老樹皮形成強烈的年代反差,更彰顯出古樹年代的久遠。老樹干萌發的枝條上著生了很多葉片,濃密的葉片給樹下營造了一大片陰涼,仿佛是一個天然氧吧。公路上偶爾快速通行的汽車,打破了古槐周圍靜謐,讓這千年古樹細胞釋放出的氧氣隨著車流帶向了遠方。由于正值槐樹開花結莢期,帶著淡淡清香的淺黃色槐花落滿一地。望著紛紛飄落的槐花,讓人追想著古槐樹的榮耀與坎坷。樹干東西向傾斜著,后人為了保護古樹,防止倒伏,在樹的重心處砌了一道墻,起到支撐樹干的作用。</h1><h3><br></h3> <h1> 帶著一大推問號而來,光是看了外觀,我就問西邊這家門口擇菜的老太太,村子里誰對這棵樹有研究?老太太說,剛才騎著三輪走的老頭知道的最多。我趕緊順著老太太指著方向去追那位老者。在不遠處房后邊看見一位手搖蒲扇若有所思的老人,還真投緣,這位正是陳老先生。我拉近關系,說明來意,虛心請教。他說,傳說這棵樹樹齡有2000多年了,史上很多名人曾經在這里拴過馬。他娓娓道來北邊的日華宮和紅杏園,向我講述了大槐樹附近一處寺廟的興衰。老先生還告訴我,民間流傳的有關“富鎮的蛤蟆干鼓肚”的說法絕非瞎傳,他自己認真觀察過,富鎮村大水坑里的蛤蟆與別處的青蛙叫法就是不一樣,他還繪聲繪色地給我學了一番富鎮蛤蟆的叫法。究竟是不是當年劉秀躲身坑里,一聲“別叫”就讓蛤蟆緘默不語的,此事兒只有天知曉。他一邊講,一邊翻看智能手機。一個77歲的老農,擺弄手機還挺在行,真讓人大跌眼鏡兒。話說到此,我加他微信,他把一篇《富鎮史話》文章轉發給我。我簡單瀏覽了一下,網上的內容居多。可能很多人會問我,老人說古槐有2000多年了,為什么會叫唐槐?說實話,這也叫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個事兒我也只能臆測,樹齡到現在來說應該是個謎,從外觀與陽朔1400年的大榕樹對比看,始于甚至早于唐朝一點問題也沒有,至于究竟是哪個朝代的樹,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h1> <h1> 關于富鎮大槐樹,民間傳說的故事很多,老陳也和我講了一些,結合葉羽飄零ffc的博客內容存放在此,與大家共享。一是關于它的栽種時間。最早的說法是西漢河間王劉德所栽,他修學好古,到日華宮與儒生們討論百家學說,整理先秦古籍,在老鹽河畔栽種下這棵槐樹。老鹽河在宋朝慶歷年間曾經是黃河故道,所以這棵古槐還曾經受過黃河水的恩澤。還有就是王莽新政時,劉秀走國在此避難,一個道士手拿槐樹苗與劉秀交談,并勸劉秀種下這棵樹苗,劉秀問其故,道士笑而不答。片刻,劉秀明白了。“槐樹”與“懷庶”同音,劉秀正是日夜懷念家鄉的百姓呀。總有一天會回到故國,復興漢室大業。果然,三年之后,劉秀成功,立鼎中原,建都洛陽,是為東漢。此外,還有隋末唐初說和宋代趙光義說。還有的一個說法是:明代永樂二年(1403年),洪洞人富姓青年遵照國家移民法令,遷到老鹽河畔立村,取名富莊。他為了不忘故土,能時常見到故鄉的槐樹,來時就帶了一棵槐樹苗,落戶后就栽種在自家的房前,后來就長成了這棵大槐樹。二是有關名人和大槐樹的故事不少。比較典型的有兩位。一位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竇建德在貝州(今河北故城縣)起兵后,很快威震四方,軍隊發展到10萬人,他本想在竇堡(西辛店鄉竇屯)立都,可聽說附近有一條磨豆溝,“竇”、“豆”諧音,不吉利,便改變了主意。一天,他率領部將來到富鎮大槐樹下,將馬拴好,坐下休息,突然有一只大鳥落在樹上,發出了響亮的叫聲。竇建德以為吉祥,遂召集部將在樹下飲酒。一會兒,那只大鳥飛到桌邊來。竇建德讓隨從取出谷子,供大鳥啄食。大鳥也不生疏,竟自吃起谷子來。竇建德伸手撫摸大鳥,不小心弄下一根羽毛。仔細一看,上面寫著“樂天壽國”四個字。竇建德身旁的軍師臉有喜色地說:“大王不是正為立都之地犯愁嗎,這回大鳥可是指定了地方,就是樂壽。”于是竇建德進軍樂壽,就是今天獻縣。在兼并了義軍魏刀兒的10萬之眾后,于大業十三年在樂壽筑壇,自立“長樂王”,國號大夏,建元“丁丑”。另一位故事的主角是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文天祥在廣東五坡嶺于公元1328年12月20日被元軍俘獲,次年押往北京。當走到富鎮大槐樹下時,文天祥眼睛一亮,要在樹下休息。押送他的元軍將領伯顏只好應允。文天祥一下抱住槐樹,痛哭失聲:“這是我大宋的神樹呀,如今落得被北夷的踐踏蹂躪。文山無能,不能為皇上收復趙宋江山,讓你回到宋室懷抱。”伯顏聽后說:“什么趙宋江山,你文丞相都是我的俘虜。到了大都,你也要向我們的大汗下跪稱臣,為我們效力呢。”文天祥立直身軀,正氣凜然地對伯顏說:“宋狀元文山所欠一死報國耳。宋存我存,宋亡我亡,刀鋸在前,鼎庚在后,非所懼也。何怖我?”伯顏說:“那你就真的死了。”文天祥說:“我早就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古槐會記下我的話,也會記下你們的暴行。”然后他面對古槐,仰天長嘆:“古槐呀,宋家辜負你了。你要記下這元人的罪惡。總有一天恢復宋室江山,還你煥發的精神。”伯顏催促文天祥快走,文天祥說:“給我拿紙筆來,我要寫字。”伯顏無奈,只好讓部下拿來了紙筆。文天祥鋪紙于地,握筆在手,望著遠處浩浩蕩蕩的滹沱河,飽蘸濃墨,寫下了大氣磅礴,飽含歷史感喟的兩首詩。其一為:“過了長江與大河,橫流數仞絕滹沱。蕭王麥飯曾倉卒,回首中原感慨多。”其二為:“風沙雎水終亡楚,草木公山竟促秦。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間興廢不由人。”寫畢,擲筆丈外,向大槐樹三叩首后,起身北去。</h1> <h1> 關于大槐樹的故事,還有唐代尉遲敬德樹上拴馬,明末李自成樹下埋金銀,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樹下講兵書等等。以上種種傳說,又給這棵古槐樹添了很多神秘光環。關于來歷,第三種說法肯定不靠譜,永樂初年移民那是背井離鄉,很多人都是被強迫的,甚至被捆綁雙手,束縛住自由,連內急都要乞求“解手”,千里迢迢帶一棵樹苗絕對不可能;再有,六百年的大樹不會像現今這樣滄桑。河間王劉德栽植此樹我個人認為也不太好考證。槐樹在古代是三公宰輔之位的象征,劉德修學好古,日華宮是他最喜歡的地方,“殿閣燦爛,古光璀璨,縱橫斷策紛紜”(晉葛洪《西京雜記》)的日華宮里種槐樹是不二之選。也沒準是日華宮里的一個小書童,讀書累了,在院子里玩耍時,正好趕上宮里槐樹的種子槐豆落。他抓起一把槐豆放在口袋里,沿著老鹽河河岸追逐蝴蝶。不經意間跑了三里地來到此樹的位置,累了躺在地上,口袋里的槐豆滑落出來,起來后他小腳丫正好把槐豆踩到泥土里,種子發芽長成這棵樹,歷經兩千多年依然偉岸。劉德的修學好古使得中華文化薪火相傳,小書童的無心插柳使得大家看到一粒種子延續了2000多年的奇跡!我個人認為,當地人看到古老的大槐樹櫛風沐雨,傲雪斗霜,就附加給她一些故事,使得聽起來更加神秘莫測,間接地保護了這棵古槐樹。</h1> <h1> 老陳是個好人,他說有一任鎮書記找他談過,計劃在此處修建一個保護區,讓他搬遷,當時就答應了,后來這事兒不了了之。看到樹干斜著躺在僵硬的磚墻上,刮風時樹干肯定與水泥磚硬碰硬,受傷肯定免不了。我心存疑惑,為什么用這一招兒?老陳說,省里有個專家來過,說是在支撐部位再定植一棵國槐,讓新國槐樹的新枝插在老樹樹皮內,新樹既起到支撐作用,又可以為古樹輸送養分。這么好的方案為什么沒有實施?關鍵是錢和人還沒落實到位。老陳說,春天干旱時給這棵古槐澆了一次水,前些日子樹上生了蚜蟲,他給噴了一次藥。言談話語間,流露出老陳對于這棵老槐樹疼愛有加,好像這棵古槐已經深深植根于老陳的心中。<br> 舊時京德御道上的富莊驛,北達京城,南通德州,東接京杭大運河,西至中國腹地; 海運時代開啟以前是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盡管史上曾經“名富其實”,可在中國歷史上頻繁的南北交戰中,富鎮在戰火中備受摧殘,至今歷代古建筑蕩然無存。在這片古老土地上,唯有老槐樹歷經磨難留存到現在,堪稱奇跡。這棵古槐大概知曉大漢古風,也經歷了唐朝的強盛與宋朝的繁榮,元朝蒙古鐵騎曾在樹下疾馳而過,還見過朱棣當年“靖難之役”時面露猙獰,更有乾隆駐蹕紅杏園后樹下走過吟詩作賦,附庸風雅。古槐樹像一位記事官,記載了千百年的花開花落,也銘記了大樹周圍世世代代百姓的歡樂與苦難。遠的不說,1938年,共產黨領導的交河縣抗日民主政權在富鎮西部成立后,富鎮是敵我爭奪的要地,大樹下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日鋤奸故事。著名抗日英雄黃立榮在富鎮附近英勇殺敵,大槐樹下集合隊伍出發,赤膽忠心抗日報國。為了這片土地,黃立榮流盡最后一滴血,黃立榮烈士紀念館就建在大槐樹附近。1958年大煉鋼鐵時候愣是沒有被砍伐燒炭,有幸躲過一劫。1963年的特大洪水沖毀了家園,洪水過后古槐樹屹立不倒,又躲過一難。缺柴少米的年代,沒有人打她的主意。可能是年代太久遠,大樹獲得了某種光環,讓居心叵測的人望而卻步。</h1><h3><br></h3> <h1> 我說不好富鎮古槐在全國古槐樹中的位次,我上網查看了一下,此古槐在河北省排前三甲沒有問題,在泊頭是最古老的樹,也應該是滄州最古老的樹。關注這棵樹,愛護這棵樹,從專業的角度加以保護,讓古槐延續堅強的生命歷程,給我們演繹出更多的故事,把樹下這片土地的歷史篇章續寫下去……</h1><h1> 感謝老陳和葉羽飄零ffc博主,十分抱歉的是,由于心思都在古槐身上,沒有打聽老陳的真實姓名,本文用的是他的微信名字。獻王和驛站圖片來自網絡,一并致謝。<br> 2018年7月</h1><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余江县|
蒲城县|
鄢陵县|
邓州市|
澄江县|
长兴县|
云龙县|
乌拉特中旗|
松潘县|
苏州市|
平塘县|
阜平县|
焦作市|
建水县|
平湖市|
福清市|
南丰县|
岳池县|
理塘县|
晋宁县|
洪雅县|
永宁县|
龙胜|
宁武县|
景德镇市|
南漳县|
方城县|
咸丰县|
柘荣县|
双峰县|
大悟县|
上虞市|
军事|
玉田县|
文安县|
朝阳市|
乌拉特中旗|
娄底市|
丰原市|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