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大江東去,浪淘盡”沖擊的不僅僅是北宋詞壇,直至今日仍是振聾發聵之強音。詞史有評,言東坡一改以往靡艷風格,誠不謬也。</h3><h3><br></h3><h3> 東坡豪放詞以充沛激昂甚至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其作品內容主要描寫自己的抱負與理想的詞作,抒豪情,言壯志,表現了與眾不同的慷慨豪邁的氣質。如 《赤壁懷古》:</h3><h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寄,一樽還酹江月。 </h3><h3>
蘇軾以前的詞為應歌之曲子詞,多寫男女相思,寫花間酒下的傷別。蘇軾詞抒發磊落縱橫豪放之襟懷,擺脫花間詞婉轉之態,為激越、豪放充分表現作者的人格個性。“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痹谏舷聨浊辍⒕d亙數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開,開闊動蕩、雄壯勃發,在這樣浩渺的時空框架中,發出人生短暫、功名虛幻的感嘆,把人生挫折的懊喪引向高遠之處。擊節贊嘆之間,蘇軾不甘沉淪的高傲性格躍然紙上。
<br></h3> <h3>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h3><h3> 全篇洋溢著一股報國殺敵的豪情,熱切濃烈、意氣奮昂,給人一種豪氣干云天的沖動感覺。蘇軾一生都宦海沉浮。指點河山,兼濟天下始終是其最高理想。這種儒家最基本的處世思想,促使著他汲汲奔走于仕途之中。想當年科場得意,天子賞識,一時仕途似錦,怎不令人意氣奮發?何況是“奮厲有當世志”的蘇東坡,目空四海,夸口“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也是可以理解。于是“聊發少年狂”時,作一作“西北望,射天狼?!钡暮婪旁~,便也是順理成章了。<br></h3> <h3>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br></h3><h3> 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br></h3><h3><br></h3><h3> </h3> <h3><br></h3><h3> 辛棄疾是豪放派詞的又一宗師。其詞風格豪壯,感情熾烈,美學趣向迥異于婉約派。以《破陣子》為例,詞的前九句為一意,末了“可憐白發生”一句另為一意。前九句寫軍容寫雄心都是想象之辭,末句卻是現實情況,前九句的酣恣淋漓,反襯了末五字的失望之情。這手法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正是其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才有了表現形式上獨具風格。</h3><h3>
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辛棄疾熱血抗金,而當政的主和派卻茍安于一時,政見不合,終被彈劾落職,壯志難酬,終成遺恨。</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哈|
达孜县|
梁河县|
松溪县|
青州市|
兰溪市|
盘锦市|
宁阳县|
盱眙县|
贺兰县|
自贡市|
瑞金市|
寿宁县|
峨眉山市|
龙川县|
平果县|
吉安县|
永宁县|
贞丰县|
军事|
临邑县|
怀集县|
潮安县|
桦川县|
三明市|
饶河县|
温宿县|
黄冈市|
迁安市|
光山县|
新丰县|
金寨县|
信丰县|
鲁甸县|
景谷|
万宁市|
阿鲁科尔沁旗|
宝鸡市|
繁昌县|
元氏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