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1564fa"><b> 翠鳥(學名:Alcedo)自額至枕藍黑色,密雜以翠藍橫斑,背部輝翠藍色,腹部栗棕色;頭頂有淺色橫斑;嘴和腳均赤紅色。從遠處看很象啄木鳥。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藍發亮,因而通稱翠鳥。食物以魚類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共15種,48個亞種。中國有3種:斑頭翠鳥、藍耳翠鳥和普通翠鳥。最后一種常見,分布也廣。
普通翠鳥(俗稱:小翠)棲息于有灌叢或疏林、水清澈而緩流的小河、溪澗、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獨,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巖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小魚小蝦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翠鳥有極佳的視力,即便站立在較高處也能迅速調整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 雖然下水后眼睛的瞬膜會暫時合上,但中魚率很高。</b><br></font></h3><h3><b><font color="#1564fa"> 我斷斷續續拍了四年的鳥,現將小翠的攝影作品(主要是近兩年)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公布下我現在的拍鳥裝備:相機是尼康D4,鏡頭是光圈F4焦距300mm的定焦鏡頭,雖比上不足,但我總想著盡量將自己的拍攝技術和現有裝備的性能發揮到極致。</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小翠的枝頭動作變化無常,憨態可掬,讓拍鳥(“打鳥”)者百拍不厭。</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小翠和花草、植物在一起時可以構成好看的花鳥圖。</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小翠喜歡獨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小翠才會在一起。</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雄小翠如此獻殷勤,為嘛?你懂的。</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這些小翠交配(鳥人們俗稱的“踏背”)照片拍攝于2018年4月18日早上六點四十分左右。當時在場的人很少,拍到此場景的只有四、五位。</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在我身邊、幾乎相同機位的李克敏老師放棄了拍下照片的極好機會,卻錄下了一段同樣珍貴的視頻。征得李老師同意,我把這段視頻附上,再現當時八秒鐘的動態場景,供朋友們欣賞。謝謝李克敏老師!你的優質視頻讓美篇增色不少。</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當然,育雛階段的小翠也會跟孩子們在一起呆上一段時間,喂養和教會孩子們基本生存的本領。</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小翠的上桿和離桿都在瞬間完成,想拍清晰不容易。這些,拍鳥人都知道!</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小翠竄入水捉魚的瞬間會把眼睛的瞬膜合上,避免眼睛受到水面的沖擊。</font></b><br></h3> <h3><b><font color="#1564fa">要拍小翠水下的動作,是要用些特殊辦法的…</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拍攝小翠出水是件特別有趣、且不太容易的事。所以我給了較多的篇幅。</font></b></h3> <h3><b><font color="#1564fa">小翠的領地意識特別強。爭奪領地的“戰爭”經常在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展開。勝者才能成為領地的主人。</font></b><br></h3> <h3><font color="#1564fa"><b>本美篇中的小翠照片大部分拍攝于上海江灣濕地和上海共青森林公園。從上萬張照片中挑選整理這一百張照片很是不易,一個字“累”。像上海人講的剝毛豆,“剝剝一夜頭,吃吃一口頭”。但愿朋友們不會因審美疲勞而抱怨。衷心感謝鳥友們在我拍攝過程中給予的支持、鼓勵、指導和幫助。</b></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宁强县|
福贡县|
平远县|
同德县|
隆回县|
杭锦后旗|
庄浪县|
青冈县|
汕头市|
塘沽区|
青州市|
澄迈县|
苗栗县|
全椒县|
蒙山县|
南投市|
武威市|
五华县|
射洪县|
开远市|
鞍山市|
枣庄市|
太康县|
金沙县|
宜川县|
山阳县|
定日县|
蒙自县|
凯里市|
仁化县|
常山县|
龙南县|
南昌县|
磐安县|
云和县|
彩票|
司法|
咸阳市|
郑州市|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