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圣城耶路撒冷</h3><h3><br /></h3><h3> 幾個月前從沒想過我會走近這個城市,這個城市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因為經常在電視新聞里聽到巴以沖突,而所有沖突的起源中心就是圣城耶路撒冷。為了解這個城市,開始惡補歷史,讀完《耶路撒冷三千年》,對一個城市的敬意從來沒這樣強烈過。</h3><h3> 也是此次之行最為期待的城市。</h3><h3> 2016年4月16日凌晨2點,乘烏克蘭航空公司的飛機從北京飛往特拉維夫,在基鋪中轉,中轉時間只有1個小時45分鐘,好在基鋪機場很小,雖然晚點近半小時,我們還是趕上了下一航班。來到號稱安檢最嚴的特拉維夫機場,可是落地后入關一路順暢,行李都不用過安檢就出了機場,搞得我們一頭懵,以為到錯地方。今天剛好是猶太人的安息日,所有公共交通都停運,只有一種SHARUT BUS(空調小巴)運營,把你要去的地址告訴司機,可以送你到目的地,相當于出租車了,但要人滿才發車。</h3><h3> 在安息日到達的唯一好處就是可以細細打量這座城市,所有商店都關門,街上沒有行人,若大的城市就我們四個人走在街上,在老城周圍的建筑都只有四到五城樓高,從沒看到過一個城市白天是如此的肅靜,搞得我們也嚴肅起來。</h3><h3> 耶路撒冷老城卻是不同景象,到處都是世界各地的游客,大多數都是歐美游客,幾乎很少見到東亞面孔。游客因為沒有宗教的束縛,所以也不再意今天是否安息日,像平常一樣在老城區里游蕩。</h3><h3> 安息日是從周五日落開始到周六日落結束,到了晚上我們從老城區出來,回到新城區簡直就和白天是兩個景致,街道兩邊的商店全開了門,許多人坐在街邊喝著咖啡吃著晚餐,反正感覺很神奇,不知道這些人突然從哪涌出來了。</h3> <h3> 有人說耶路撒冷每一塊石頭都有歷史,每一幢房子都有故事。</h3><h3> 走進老城,濃濃的中世紀味道。</h3><h3>走進城門就有無數的巷道,縱橫交錯,感謝現代科技,利用手機導航在這密密麻麻的巷道里,我們也能順利到達目的地。</h3><h3>先去了著名的哭墻,猶太教最神圣的圣地。哭墻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圣殿護墻的僅存遺址,羅馬人在毀城時為了保存自己勝利的證據,故意留下的。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墻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墻"。</h3><h3>進入哭墻要經過嚴格的安檢,哭墻的廣場上到處都是荷槍實彈的以色列士兵有男有女,以色列是全民兵役制,女人也要入伍。哭墻分男女兩端,中間有隔欄,不允許拍照,收起相機暗自郁悶不知道網上那么多在哭墻禱告的相片是如何拍攝的。在哭墻下有好多猶太人拿著圣經在虔誠地禱告,我們也雙手扶墻,感受一下這經歷了近兩千多年的圣殿護墻的神圣,墻縫隙里有許許多的紙條,猶太人說這是寄給上帝的密信。于是我也學著他們,寄了一封。</h3> <h3>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去尋找耶穌受難的苦路。結果由于地圖不是很詳細,加上語言不通,沒找到第一站,只好從第二站做為起點了,走在當年耶穌受難的苦路,腳下的路石經過了千年的磨礪,溜滑而又不平。不時有人背著十字架走過,有許多教徒不遠萬里來到這里,就為了體驗耶穌當年的苦難。偶爾還有穿著修女服的修女迎面飄來,許多店鋪門口都插著耶路撒冷十字架的旗。到處都可以感受到宗教氣氛。身邊穿黑袍子的人越來越多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從基督教區走到了伊斯蘭教區,這里到處都是阿拉伯面孔,婦女都戴著頭巾,街道更為雜亂遠沒有猶太區的整潔和有秩序,但感覺這里的人更熱情,不像猶太區的給人感覺是有禮貌但更有距離感。</h3><h3>苦路共有十四站,最終站就是圣墓大教堂。基督徒視耶路撒冷為圣地。是因為根據《圣經》記載,這里是耶穌耶穌被出賣、受難、釘死、復活、升天的地方。基督徒的感情中心就在古城里的圣墓教堂。</h3> <h3>第三天我們參觀圣殿山,來到傳說中的圓頂清真寺。</h3><h3>圣殿山是猶太人三千年的圣地,卻也是阿拉伯人一千三百年的圣地。據說伊斯蘭的開教祖師穆罕默德是從圣殿山升天的。公元638年,阿拉伯人征服耶路撒冷,為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于691年在圣殿山上建造了清真寺紀念這一圣事。伊斯蘭教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h3><h3>所有沖突其實緣于這里。</h3><h3>再也沒有比耶路撒冷更慘烈和悲涼的城市了,猶太人獨占一千年,被基督教獨占大約四百年,被伊斯蘭教統治近一千三百年,三個宗教都認為耶路撒冷是自己圣地,因此搶奪不斷,依靠的都是刀劍、投石器、槍炮獲得耶路撒冷,被屠城無數次,人類最不可思議的信仰力量和人類最恐怖的人性黑暗面都體現在這里。</h3><h3>進入圣殿山女士需戴頭巾,不允許露胳膊和腿,男士不允許穿短褲,圓頂清真寺果然名副其實,金燦燦的圓頂太陽光照耀下熠熠發光,游客并不多,大多都是來禮拜的伊斯蘭教教徒。遇到兩個歐州游客讓我們幫他們拍照,告訴我們他們研究了很久,說他們所站的位置就是當年金約柜在圣殿山安放的位置。站在圣殿山往下看,發現這個圣地果真是得天獨厚,所有的建筑都低它一頭,哭墻也只在他的腳下。</h3> <h3>在耶路撒冷給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信仰,在哭墻下我們看到的是虔誠的傳統戴著帽子留著胡須的猶太人在禱告,在圣墓大教堂有著不遠萬里來朝圣的基督徒跪著親吻圣墓,在圓頂清真寺,伊斯蘭教徒圍坐一圈在朝拜。有時慚愧自己是個無神論者是個沒有信仰的人,無法理解信仰對于一個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性。</h3><h3>站在橄欖山可以看到耶路撒冷古城全貌,黃昏下的古城是金色的,現在的耶路撒冷是寧靜的,只是這靜靜的表面下不知浮動著怎樣的暗涌,不知這座城市的未來還會繼續上演怎樣的故事。也無法理解這座城市對于眾教徒到底意味著什么。</h3><h3>想起電影《天國王朝》里伊斯蘭攻打耶路撒冷,最后男主人公問偉大的薩拉丁:" What is Jerusalem worth?"</h3><h3>薩拉丁回答:"Nothing...Everything..."</h3> <h3>二、孤寂的死海</h3><h3><br /></h3><h3>死海最出名的莫過于死海漂浮了,由于海水鹽分過高浮力大能把人體漂浮起來。所以對不會游泳的人來說是個福音,就是想死你都死不成。其實不然,雖然浮力夠大但是一不小心只要你的眼睛進了海水,那就是火辣辣的痛,要是再嗆兩口海水,那水咸得想死的心都有了,這是我親身體驗得出來的結果。不過來到死海邊,再怎么樣也要在死海里漂浮拿本書裝一下,不裝真對不起這么貴的機票。</h3><h3><br /></h3> <h3>死海邊上幾乎寸草不生,烈日當空,太陽下溫度至少不低于40度,先涂那個聞起來如臭雞蛋味的死海泥,涂完一個個像電影里的僵尸,只可惜隊友的手機被海水搞壞了,大家的光輝形像全在隊友的手機里也隨之不見了。嘻鬧一陣后下海漂浮,發現漂浮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控制不好平衡身體很容易側翻,總算掌握好平衡,開始裝模作樣地拿著報紙拍照,其實很想拿本書,感覺逼格更高,可惜臨時找不到書。當然裝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眼睛進水,嗆了好幾口海水,還曬黑了好幾個度。<br /></h3><h3>死海附近的旅館沒有幾家,幾乎來這住的都是以色列的富人。臨時決定住在海邊,沒有預訂,問了幾家旅館都是客滿,最后問到說有房間一間要600,還覺得不錯可以接受,后來才想起是600謝克爾,折算人民幣是1000元,真是太奢侈了。接著又傳來噩耗因為逾越節酒店晚上不開火,不能提供晚飯,翻翻行李四個人只有一包方便面。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酒店里也沒有商店,沒折,權當減肥,還省一晚餐的錢,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h3> <h3>死海的美其實是在清晨和傍晚,慶幸最后我們選擇住在死海邊上,還是很值得的。</h3><h3>傍晚走出酒店跨過公路就到了死海,死海由于過咸不僅海里生物很少,岸邊也幾乎沒有活著的植物,站在遠處往下看,深藍的海水、黃色的荒漠、夕陽西下后留下天空的淡紫色,給人一種荒涼的孤獨感,我忽然恍惚起來,好像自己不是站在這中東死海的盡頭,而是身處另一個只有一人的孤獨星球中。</h3><h3>在夜暮的天空下,從酒店的陽臺看出去,這些椰樹看起來漆黑、哀愁又神秘。天空沒有一絲的云彩,遠處的海顯得更加寂寞。</h3><h3>清晨的死海,在太陽的陪伴下又顯出妖嬈的一面。</h3> <h3>在海水與陸地的銜接處都是結晶的鹽體,岸邊的土堆上也包裹著厚厚的鹽,在初升的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沙灘上也是一層一層潔白的鹽履蓋著,隨著海灣美麗的彎曲著,和藍色的海水相交疊映襯,只是你不要被這美麗的外表所誘惑,這些美麗的晶體很容易割傷你的腳,并且暗藏玄機,看似尖硬一腳踩上去就會身陷其中,就像沼澤地一樣,當兩腳陷入死海泥中那種恐懼感足已讓你赤腳狂奔,再不敢招惹是非。</h3><h3> </h3> <h3>三、玫瑰之城佩特拉</h3><h3> </h3><h3> 約旦對于我來說是個知之甚少的國度,只是因為它和以色列、埃及相鄰,加上對中國公民是落地簽,于是規劃行程時把約旦佩特拉給加了進去。</h3><h3> 佩特拉古城可以說是約旦旅游景點的精華所在,去約旦沒去佩特拉就像到了中國沒去長城一樣。</h3><h3> 告別死海我們乘大巴到了以色列南部城市埃拉特,從埃拉特過關到約旦對面的城市亞喀巴。2016年1月1日開始,約旦出臺新政策,要求游客買Jordan Pass,Jordan Pass含了約旦國內所有景點的門票,相當于全國的通票。由于新政策才出,網上對從埃拉特過境到約旦的關口各種說法都有,有的說不實行落地簽一定要有Pass,對游客帶的單反相機也百般叼難等等。我們懷著坎坷不安的心到了約旦的入關口,關口很小除了我們四個人不見其他人,幾個窗口并排著,大多數窗口里也都沒見工作人員,等了一會才有人來,看了看我們的護照和對我們打印的Jordan Pass掃碼驗證,在護照上手寫了幾個阿拉伯字蓋個章,就讓我們過關了,買了Pass就可以免入境稅,行李就機器安檢并沒像網上說的要全部拆開檢查。</h3> <h3> 出了關口立刻就感覺到溫度上升,熱浪迎面撲來,放眼望去沒有任何可遮擋陽光的建筑,真是一個荒涼之地,只有幾輛出租車停在邊上等著游客。司機開價去佩特拉50約旦幣,不要看約旦國家經濟不怎么樣,可是一元約旦幣相當于人民幣9.3元。車費比功略上說的價格又高了許多,價格商議不下來,別無他法再貴也得走,否則在太陽底下會把人烤熟了。佩特拉離啞喀巴大約二小時的路程,出租司機把車開得飛快我掃了一眼速度儀表160公里,心想是不是儀表壞了,緊張的要命,這樣的破車也可以飃到這速度,不敢多言也許阿拉伯人都這樣開車吧,只能聽天由命了。</h3> <h3> 佩特拉古城是一個很大的景區,Jordan Pass根據在佩特拉古城游玩的時間而價錢不同,有一至三天不同的價格,我們選擇了二天75約旦幣。第二天一大早我們每人帶上大瓶的水開始進入古城。</h3><h3> 古城的入口著名的蛇道,山口有一道裂縫,兩邊都是峭壁,峭壁的巖石都是玫瑰色,道路寬的地方有六米至七米,窄的地方只二米,彎彎曲曲,抬頭只能看到窄窄的藍天。不時有馬車、駱駝、驢子載著游客從身邊駛過。</h3><h3> 陽光被峭壁遮擋著,走在甬道上看著紅色的巖石走走停停,不知走了多少彎,慢悠悠地往前走著。</h3><h3> 終于看到道路被一座宏偉的羅馬式宮殿擋住去路,宮殿竟然是直接在一面峭壁上開鑿出來的。底層有十幾米高的六個圓柱,門廳兩邊有高大的騎士浮雕,這就是卡茲尼神殿,由于缺乏文字記載,至今還是沒搞清這個神殿具體的用處,有人說用來存放大批財寶的寶庫,有人說是國王的陵墓,當然這些都是猜測。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座完好的競技場,所有的觀眾席也是鑿山而建,環抱成半圓形。</h3> <h3> 第二天,我們又爬到佩特拉的最高處。 站在山頂舉頭四顧,滿眼的壯闊和氣勢。</h3><h3> 佩特拉的夜晚呈現的卻又是另一種柔美。</h3><h3> 月幕下,空幽黑漆的山谷里卻是星光點點,蛇道兩邊每隔五米便點燃一支蠟燭,有近1000多支蠟燭,一直延綿至卡茲尼神殿,暖暖的燭光透過白色燈罩,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大家默不作聲,漫步在這曲曲折折的峽谷里,耳邊只有山風飄過的聲響,沒有了白天的酷熱,天上的明月一直伴隨著我們,仿佛回到遠古時期。</h3><h3> 到了卡茲尼神殿廣場前遍地是燭光,大家席地而座,靜靜聆聽悠揚的笛聲,笛聲在這空曠的山谷回響,更加空靈飄渺,似乎在訴說千年的滄桑,仰望著年逾千年威嚴高聳的神殿,思緒也隨著音樂飄浮……</h3><h3><br /></h3><h3> </h3> <h3> 四、像火星一樣的瓦迪拉姆</h3><h3><br /></h3><h3> 看過著名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的人應該對電影的上半場,勞倫斯代領50個阿拉伯人穿越的沙漠應該足夠深刻吧。一線黑點狀的駝隊,呈紅色的細沙,高聳的陡峭山巖,群星閃爍的緘默夜空,無邊的沙海沿著沙丘的曲線婉轉起伏,悠揚而壯麗。而這沙漠就取景于瓦迪拉姆,瓦迪拉姆在佩特拉去亞喀巴的路途上,所以又怎能不去瓦迪拉姆呢。</h3><h3> 一大早司機把我們從佩特拉送到瓦迪拉姆的小鎮上,換乘越野車開往沙漠腹地,我們將在沙漠露營,第二天再返回小鎮。</h3><h3> 一路上都是巍峨、險峻的奇山伴隨,也許我們還未深入腹地,所以沙丘只是偶爾看到,這里的細沙呈紅色腳踩上去細軟細軟的,只是太陽當空照,沙子的溫度不低。</h3> <h3> 我們乘的越野車其實就是吉普車改裝的,四面通風,空調這么奢侈的物品想都不要想了,剛開始大家還興致勃勃,看到沙丘還上去爬爬,到了最后就想找個蔭涼處躲太陽,可是在這荒漠中想找棵樹那是不可能的。最后發現坐在汽車的頂蓬上還比在車里涼爽。</h3><h3> 到了露營地比我們想像中的好多了,不是簡易帳篷,幾乎可以說是房屋了,廁所里還有抽水馬桶,如果交錢還可以洗澡。</h3><h3> 傍晚時光,爬到山頂,風呼呼地響,日落的余暉灑遍整個沙漠,絢麗的玫瑰色染紅山谷時,整個瓦迪拉姆搖身一變宛如一顆紅色星球表面,陌生而美麗,這時天空出現了絢麗的晚霞,與那廣漠的紅色沙漠相映生輝,散發著令人窒息的神秘氣息。坐在空曠的山頭,看著變幻的云彩,只能驚嘆大自然的神奇。也感嘆我們的運氣實在太好了,讓我們看到這么壯觀的場面。怪不得這里成為拍攝火星場景的最佳場所。</h3> <h3> 五、入埃及記</h3><h3><br /></h3><h3> 圣經上記載著一個很出名的故事摩西出埃及記,三千多年前原在埃及逃荒的希伯來人在摩西的帶領下渡紅海出埃及,來到西奈半島,最后到達西奈山下落腳。耶和華在那里授予摩西十條戒律,于是猶太教正式誕生,因此西奈半島雖然荒涼,卻也是一個重要的宗教圣地。而今我們即將反著方向渡紅海到達西奈半島進入埃及。</h3><h3> 埃及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此次旅行最重要的一個國家,前面所有的旅程似乎都是在為埃及做鋪墊,就像法式大餐,前面都是開胃菜,正式主菜才剛剛上桌。</h3><h3> 看完沙漠日出我們乘吉普車返回瓦迪拉姆小鎮,換乘前一天約好的出租車前往啞喀巴,啞喀巴是約旦南部最重要的出關口,可以從陸路過關到達以色列,也可以乘船過關到埃及。到了啞喀巴司機拉我們到一個代理店,說這里可以購買去埃及的船票,一問說去埃及的船一天只有一班并且是午夜12點開,一張船票57約旦幣,價格比我們想像高得很多,我們懷疑是不是司機把我們拉到黑店,于是要求送我們到碼頭,碼頭離城區大約7公里左右,結果到碼頭一問說船票要在城里買,全城所有票價都一樣的,我們無奈又只好回到城里。這下司機很不高興怪我們不信任他,讓他多跑了這么多公里。也許是國內太多的黑心旅游影響了我們,出門在外不敢太信任陌生人吧,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h3><h3><br /></h3> <h3> 買好船票才早上十一點多,離上船時間還有整大半天時間,大家不知如何消磨這時光,不可能背著行李在近40度的高溫下逛街。只好找 了個餐廳點了個午餐一直待到下午5點才離開,一個午餐用了快五個小時,也許我們是外國人,餐廳很給面子沒趕我們走。<br /></h3><h3> 晚上10點我們就到了碼頭,過了安檢進入等候區域,同時在這里辦理約旦出關手續,買好離境稅辦好出關手續,又開始了漫長的等待,近12點開始上船,心里暗自高興,傳說約旦去埃及的船經常不準點看來真的是謠傳啊。上船就等于進入埃及了,在船上辦理埃及入境手續,要是沒有埃及簽證的會被趕下船,好在看我們是中國人讓我們第一個辦理了免去排隊之苦,坐下就開始犯困,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覺,醒來一看2點鐘了,可是船還巍然不動,好吧急也沒用,繼續睡覺。</h3><h3> 一直到2點半船才駛離碼頭。在睡夢中被船員叫醒說到了埃及的努韋巴了,讓我們起來給護照,一臉懵找出護照給他,過了一會護照返回來發現多了一個入境章。又等候了一個小時才讓我們下船。船真正行駛的時間只有2個半小時不到,可是頭尾我們用了近6個小時才到。還沒踏上埃及的土地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埃及人的辦事效率了。</h3> <h3> 努韋巴到達哈巴還有一個小時的路程,我們乘早上6點最早一班的車,可也一直拖延了半小時才出發,在大巴上安頓下來開始透過窗口細細打量西奈半島。公路沿著海岸線建設的,一邊是荒原寸草不生,而另一邊就是深藍色的大海就是紅海,荒原蒼海應該就是這里最好的注釋。</h3><h3> 達哈巴是半島上一個小鎮,由于近年來局勢緊張這里的旅游業遭受重大打擊,游客驟減,街上許多商店都關門了,余下的商店里的旅游商品看上去都已陳列很久的,滿眼蕭條感。</h3><h3> 這里的海水純凈,淺海處的水碧蘭,透明一眼望見水下密密層層色彩斑斕的珊瑚礁,遠處就漸漸變成深藍色。這里是世界最好的潛水地之一,因此再混亂的局勢也抵擋不了潛水愛好者的腳步,在旅館遇上兩個中國女孩說來這一周了每天就去海里學潛水。</h3> <h3>六、神廟之旅</h3><h3><br /></h3><h3> 阿斯旺是埃及南部文化古城,位于尼羅河東岸,被認為是埃及民族的發源地,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h3><h3>來到埃及的人怎能不到阿斯旺,而到阿斯旺又怎能不去阿布辛貝勒神廟,此廟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這座大型巖窟神廟,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了,個人認為阿布辛貝勒神廟和金字塔是同等的壯觀。好多國內的旅游團因為神廟位于埃及阿斯旺西南290千米,所以將此廟作為自費項目,而導致好多參加旅游團的人以為此廟不重要而錯過了,甚為可惜。據說名字來源于最早帶西方人去到現場的向導(一個小男孩)的名字。它坐落于納賽爾湖(Lake Nasser)西岸,由兩個由巖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廟組成,阿布辛貝勒和它下游至菲萊島的許多遺跡一起作為努比亞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1966年因興建阿斯旺水壩而整體遷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筑保護方式的成功嘗試。</h3><h3> 去之前做的功課知道從西奈半島到阿斯旺可以乘船到胡爾格達,再乘汽車到阿斯旺,到了當地才知道船不是每天都有的,要隔天才有,如果要乘船就要多耽隔一天,經過大家的商量決定從沙娒沙伊赫飛阿斯旺,機票不便宜約850元人民幣。從達哈巴到沙娒沙伊赫汽車約一小時,汽車進機場時經過嚴格的安檢,第一次看到炸彈探測器深入到底盤進行探測,邊上是架著機關槍的士兵,終于感覺到西奈半島的緊張局勢,好在一切順利,到達阿斯旺時已是晚上8點多,住在尼羅河傍的ISIS四星級的酒店,酒店風景宜人,不過顧不上欣賞風景,忙著聯系旅行社安排第二天去阿布辛勒神廟的行程。</h3> <h3>前往阿布辛勒神廟必需參加當地旅行社,清晨4點要到達指定的出發地,所有車輛登記后統一出發,由政府派警察開道。全程約三小時,酒店幫我們打包了早餐,大約7點到達,我們的司機車開得飛快,最早到達了目的地。我們買好票直奔神廟,走了一小段路,就看見4個巨大的雕像,看到拉美西斯和他的王后靜靜地看著我們。這個神廟的圖片看過無數次,可是親眼見到時還是被震憾到。在一整座石山中,雕琢出規模如此宏偉的神廟,神廟中的裝飾浮雕華麗,它們敘述著法老的豐功偉績和描繪著當法老們生活的場景,其中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真不敢想象這是三千多年前人們在工程技術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建造成的。</h3> <h3> 3000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和建筑師們,精確地運用天文學、星象學、地理學等知識,按照要求把神廟設計成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奠基日(10月22日),旭日的霞光金輝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穿過60米深的廟廊,被撒在神廟盡頭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巨像的全身上下,人們把這一奇觀發生的時日稱作"太陽節"。20世紀埃及和蘇丹政府決定建造阿斯旺大壩,水庫將淹漠阿布辛拜勒神廟。為了保護遺址,政府將兩座神廟于1964 年到1968 年間成功遷移。為了保留太陽節的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募捐,派出當今國際第一流的科學技術人員,運用最先進的科技測算手段,將阿布辛貝勒神廟原樣向上移位60米,以確保神廟不會被水淹沒。盡管煞費苦心,竭盡一切力量,太陽節的時辰還是被錯位而誤差了一天。我們只能感嘆古埃及人的智慧。</h3><h3>在距離阿布辛貝神廟50米左右的地方還有一座哈索爾神廟,而這亦是是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間為其最寵愛的妻子──奈菲爾塔莉,在努比亞所興建六座石建神廟的其中一座。這座神廟規模較小,也是在峭壁斜坡上雕鑿而成的。目的是為了向埃及南面努比亞宣示國威,并在該地區鞏固埃及宗教的地位。</h3> <h3> 到了10點所有人都要返回,回到城里下午一點多,我們又接著玩城內的菲萊神廟,修建在阿斯旺城南尼羅河中的菲萊島上,供奉的是愛神ISIS,以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話故事聞名于世,是保存古埃及宗教最久的地方。</h3><h3> 到島上要乘船,埃及的旅游市場非常不規范,小商小販各種狡猾,必須與他們斗智半勇。</h3><h3> 到了傍晚,坐在帆船上慢悠悠地在尼羅河上泛舟,感受涼爽的清風,與白天的酷熱有著天壤之別,落日的余暉把尼羅河照耀的金光閃閃,讓人真有點不真實感。</h3> <h3> 七、盧克索</h3><h3><br /></h3><h3> 在沒去之前對盧克索的印象也就和阿斯旺一樣,想像就是一堆神廟的遺址,可是在參觀完點盧克索之后,幾千年前的埃及人創造的文明只能讓你驚嘆不已。</h3><h3> 卡爾納克神廟的規模超過想像地大,最著名的莫過于134根的巨大神柱廳,站在大廳中間,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陽光從柱子的縫隙間灑下來,落到地上光影相間,站在陽光下抬頭望著這些石柱,閉上眼睛感受那一刻的氣勢恢宏,無比震憾。</h3> <h3>黑沙漠</h3> <h3>白沙漠</h3> <h3> 八、金字塔</h3><h3><br /></h3><h3> 走了十幾天終于來到開羅,傍晚從沙漠來到衛報旅館,旅館就正對著金字塔。老天就給了我們一個驚喜,天空一片粉紅,晚霞漸漸染紅了整片天空,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美景。</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长阳|
西昌市|
太康县|
南宁市|
南郑县|
长沙市|
龙江县|
子长县|
招远市|
密云县|
金秀|
兴安县|
庆安县|
腾冲县|
姜堰市|
汪清县|
永仁县|
历史|
左贡县|
礼泉县|
抚顺县|
洪洞县|
加查县|
且末县|
崇明县|
巴东县|
尼木县|
嘉定区|
新乐市|
辰溪县|
广平县|
凭祥市|
德化县|
雅江县|
五原县|
准格尔旗|
镶黄旗|
宜宾县|
修武县|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