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歷史的列車緩緩地停靠在2018年的站臺上,七名68屆知青走下車廂、向著紀念下鄉五十周年的會場走去。</p><p> 聚會時間:7月30日一一31日。</p> <p> 您的熱情,好像一把火,燃燒著整個夏天。瓦市同學到車站迎接大家的到來,歡喜之情,勝之夏日的驕陽。</p> <p>聚會地點:瓦房店東山賓館</p><p> 這里環境優美,住宿、餐飲、娛樂、會場設施齊全,是聚會的好地方!</p><p> </p> <p>聚會主題:《相約二O一八》</p><p>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中學畢業、下鄉己經五十周年了。為了這個節日、原華銅中學一年四班的二十五名同學,在班長周志華的召喚下匯聚于此,共同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p> <p> 看著照片,思緒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秋天。三年初中到了該畢業的時候,一年美好的學習生活,加上兩年的文革歲月,肚里有與沒有都要離開學校了。大家忙著合影,準備著上山下鄉的生活用品,心里則七上八下,充滿了迷茫與忐忑。十六、七歲的孩子、哪知前方路是那么的苦澀與漫長……。</p> <p>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在漫天的鑼鼓聲中、華銅中學三百多名中學畢業生下鄉到了復縣鄧屯公社。一年四班的四男七女十一名同學落戶李溝一隊、開始了艱苦漫長的知青生活。</p><p><br></p> <p> 從此,戰天斗地成為我們的主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同吃同住同勞動,更使我們親如兄弟姐妹。以至五十年后大家再見時、那段生活仍歷歷在目。</p><p> 每到春節放假,大家空手回家,面對父母不知該說些什么。艱苦的生活不能說、委曲的眼淚肚里流……。</p> <p> 這張漂亮的照片、記錄著知青當年的美麗與歲月。當他們老了回頭再看、已沒有了后悔一說。在眾多磨難中收獲的堅韌與成熟、足以支撐他們走完整個人生!</p><p> 只有走過的路才知對與錯;只有趟過的河才知深與淺。漫漫知青路上、充滿了苦辣與艱辛、留夠了眼淚與遺憾。如果讓人重新選擇、你還會像當年那樣從容不迫嗎?</p> <h3>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下鄉己經五十年了。再見面時、驚訝多過了驚喜、如果沒在微信上認證過、誰還敢相認。</h3> <h3> 于敏見到梁麗華時悲喜交加、悲的是歷史叫我們分開、一別就是五十年、喜的是同學聚會叫我們在有生之年終于又見面了、這樣的場景、文字顯的那么地無力。</h3> <h3> 唉、多少年沒見了?半個世紀了、真想啊!</h3><h3><br></h3> <h3> 先仔細端詳、再熱烈擁抱、深深的想念盡在這一抱之間……。</h3> <h3> 點長你好!我們在群里為你的微信點贊、你怎么老不吱聲哪?我也不知咋回事?是我發的嗎?怎不是、害的大家忙活了好幾天……。</h3><h3>李廣祿 何貴祥</h3> <h3> 50年后終于見面了、男女間握手完全沒有了當年的羞澀、所有的問候與思念盡在這一握之中。</h3> <h3> 杜純華 家有雙方老人和外孫女需要照顧、是同學中最累的一個。沒有時間參加聚會、可實在不甘心、抽出一小時和大家見上一面。</h3> <h3> 梁麗華:這次梁姐見到的老同學最多、滿心的歡喜掛在臉上。</h3><h3> “去年聚會沒聚上、我就很后悔、以至今年有的同學想見也沒有機會了……。”</h3> <h3> 會標下留影、紀念五十年后的同學相聚!</h3> <h3> 何貴祥、梁麗華去年都在北京給子女看孩子。 今年聚會才第一次相見。</h3> <h3> 付德仁早起坐火車從錦州趕來、見到大家格外高興。他也是去年聚會沒有見到的同學之一。</h3> <h3> 這個同學是誰?猜不著!王寶安見到同學時一臉茫然。</h3> <h3> 王寶安、第一次參加同學聚會、能認出的沒有幾個、大家挨個握手并做自我介紹。</h3> <h3> 王金英見到同學時、仍如在校時的頑皮。</h3> <h3> 剛見面忙的不亦樂呼。李廣祿左面和溫華握手、眼晴又忙著和關文敏招呼。</h3> <h3> 在校時兩個最要好的同學、嘮起了分別后各自的生活經歷。</h3> <h3> 劉增業同學為大家拿來自家大棚的葡萄、李杰為早起沒吃飯的同學準備了熱呼呼的嫩苞米。</h3> <h3> 大家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甜的是兩位同學這么有心、這么有情!</h3> <p> 班長周志華近70歲的人了、頂著室外39度的高溫、不停地迎接同學們的到來。幾個來回汗己濕透了脊背、同學們坐在空調的屋里、竟忽略了班長的辛勞。</p> <h3> 何貴祥你我去年都在北京哄孩子、怎沒想法見上一面。你在北京什么地方……?</h3> <h3> 鄧屯公社李溝一隊青年點知青</h3><h3>左起:洪 波 陳長清 于 敏 何貴祥 于鳳香 李廣祿 楊 光</h3> <h3> 鄧屯公社李溝二隊青年點知青。</h3><h3>左起:李秀華 矯鳳華 郭淑梅 杜純華 周志華 鄒永慶</h3> <h3> 鄧屯公社旱泡青年點知青</h3><h3>左起:田 軍 李 杰 王金英 付德仁 于桂英 秦淑清 溫 華</h3> <h3>全體聚會女同學</h3> <h3>全體聚會男同學</h3> <h3> 下鄉五十周年聚會全體同學合影。</h3><h3> 今年和去年聚會人數相同、是巧合嗎?一年間2位同學離我們而去、讓我們傷痛、懷念。所以珍惜眼下、保重身體成為當務之急、三年、五年之后、我們還要彼此相見……!</h3> <h3>眾星捧月</h3><div> 梁麗華去年聚會沒參加、錯過了和大家見面的機會。今年提前一天從黑龍江小西林礦趕來、受到男同學的熱烈歡迎。</div> <h3>郭淑梅 梁麗華</h3> <h3>于 敏 梁麗華</h3> <h3>郭淑梅 于桂英</h3> <h3><font color="#010101">韓玉華 郭淑梅</font></h3> <h3>梁麗華 周志華</h3> <h3>陳長清 楊 光</h3> <h3>溫 華</h3> <h3><font color="#010101">付德仁</font></h3> <h3>王金英</h3> <h3>矯鳳華</h3> <h3> 聽說街道好友來瓦聚會、三年級師哥前來探望。</h3><h3>韓思義</h3> <h3> 同點女知青</h3> <h3> 開飯時間到了。</h3> <h3> 聚會費用AA制、同學不分貧富、共同分擔。飯菜雖顯簡樸、但大家都覺得吃不是主要的、見面才是最快樂的事!</h3> <h3> 班長周志華致詞、慶祝一年四班同學下鄉五十周年聚會按期舉行、對到來的同學表示歡迎與感謝、舉起杯、預祝聚會成功、干杯!</h3> <h3> 早起趕火車、秦姐現買熟玉米給大家充饑。</h3> <h3> 外面熱的抗不住、因景不錯、搶拍一張。</h3> <h3> 看這穿著你能看出我已年近70歲了嗎?<br></h3> <h3>彩門下、我們戴上墨鏡、拍下不老的身軀和年輕的心靈。</h3> <h3> 搖椅上我是否回到了童年?</h3><h3>梁麗華 陳長清</h3> <h3>矯鳳華 秦淑清</h3> <h3>溫 華 宋淑芳夫婦</h3> <h3> 分別的時刻到了、大家依依不舍、互相握手告別。</h3><h3> </h3> <h3> 聚會非常成功、大家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h3> <h3> 老班長周志華送走最后一批遠道的同學、望著車內的同窗、不禁百感交集、同學們保重、爭取下次早日再見!</h3><h3> 望著他那前傾的背影、想著他為這次聚會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淚又摸糊了雙眼、班長、好樣的!你擔起了班長這付重擔、無愧于班長的這個稱號。</h3> <h3> 本次同學聚會能夠取得圓滿成功、應感謝李杰、田軍兩位夫妻同學。是他們把對同學的愛化作全身心的投入、烈日下聯系布置會場、定餐、買水果酒水、接送站……。全體同學不會忘記:再次謝謝你李杰、田軍!</h3> <h3> 八月一日、旱泡青年點的八名同學回到了當年下鄉的地方。</h3><div>前排:秦淑清 王金英 李 杰 于桂英</div><div>后排:付德仁 溫 華 田 軍 初文明</div> <p> 聽說我們回鄉探望,原旱泡大隊書記鄭寶金夫婦全程陪同并設宴招待,五十年的情比山高、比海深!</p><p>前排左起:宋淑芳 秦淑清 高淑婷 王金英 于桂英 李 杰 </p><p>后排左起:付德仁 溫 華 鄭寶英 宋發富 田 軍 初文明</p> <h3> 五十年前的青年點、經過翻修變的更漂亮了。</h3> <h3> 看到寬暢的街道、見到當年的鄉親們、大家的話滔滔不絕。久別的歷史、久別的親人、時間改變了一切、唯有我們的真情永在!</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宁县|
志丹县|
吉林市|
沅陵县|
黄陵县|
灯塔市|
汨罗市|
思茅市|
金平|
余干县|
永平县|
务川|
宁武县|
临泉县|
溆浦县|
尉氏县|
平江县|
成武县|
聊城市|
耒阳市|
佛冈县|
佛坪县|
高陵县|
宁陕县|
洱源县|
永宁县|
旬阳县|
广州市|
衡东县|
双辽市|
平罗县|
汕尾市|
老河口市|
濮阳市|
包头市|
遵化市|
乌鲁木齐县|
东台市|
红桥区|
桃江县|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