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我為祖國而戰!

郭勇sy

<p class="ql-block"><b>  1982年夏從地方大學畢業后,當年軍隊開始從地方大學生征招軍官入伍我選擇去部隊。1983年夏任副連職學員(122名學員中僅二人是副連職學員我和張佐峰)在大連陸軍學院四大隊二十四隊擔任副區隊長,學習軍事理論,學習團及以下的進攻、防御等軍事作業和戰術。</b></p> <p class="ql-block"><b>  在大連陸軍學院獲全優學員紀念照。</b></p><p class="ql-block"><b> 沈陽軍區《前進報》報道了我的事跡。</b></p> <p class="ql-block"><b>大連陸軍學院24隊一個學員班的戰友。我在前排右二。</b></p> <p class="ql-block"><b>在沈陽家里。</b></p> <p class="ql-block"><b>1985年2月,從老山前線回來去16軍坦克四師報到時先到16軍報到在長春車站。</b></p> <p class="ql-block"><b>長白山天池,攝于1986年夏。</b></p> <p class="ql-block"><b>1986年在龍山,16軍坦克四師。</b></p> <p class="ql-block"><b> 1984年夏,沈陽軍區李德生司令員、劉振華政委、張午副政委等軍區首長為我們大連陸軍學院赴滇參戰干部學員送行。后排右9是我。</b></p> <p class="ql-block"><b>后排右四是我。</b></p> <p class="ql-block"><b> 大連陸軍學院校長肖文泉、李錫文政委、趙樹峰副校長等為我們參戰學員送行。后排右5是我。記得在陸軍學院的動員會上,趙樹峰副校長給我們講的一段話:認真刻苦學習訓練,掌握好軍事技戰術,發揮大連陸軍學院學習和訓練的成果,做到藝高人膽大。</b></p> <p class="ql-block"><b>1984年拍攝的中國河口與越南老街大橋。</b></p> <p class="ql-block"><b> 為加強昆明軍區對越作戰,軍委決定從沈陽軍區大連陸軍學院選派部分經過軍校培訓的干部學員去昆明軍區的一線部隊掛職參戰。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保家衛國,只有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軍人才是真正的軍人!</b><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我在全隊第一個志愿報名申請參戰獲批,報名后告知家人。1984年8月至12月被派到昆明軍區部隊在麻粟坡老山地區八里河東山參加作戰。 </b></p><p class="ql-block"><b> 出征前,大連陸軍學院組織多個教研室教員的班子,對我們參戰的干部學員進行了高強度的一個多月特別培訓:大體力的鍛煉、團以下各種火器的實際實彈操作、各種地雷的布設識別與拆除、各種通訊器材的實際操作使用、防炮防化的動作和設備操作、戰傷及毒氣的處置及預防等等,以利于我們發揮并掌握戰場出現的各種情況。 </b></p><p class="ql-block"><b> 從大連坐了二天火車到達昆明(火車途徑沈陽站時家人去車站為我送行,沈陽軍區高克副司令員、大連陸軍學院院長肖文泉登上火車看望我們。途經北京站時,時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劉凱將軍的夫人楊培琴阿姨專程到車站看望我)。</b></p><p class="ql-block"><b> 到達昆明后,我們住昆明陸軍學院宿舍二天我們繼續出操訓練。期間昆明軍區史副政委看望我們并講話鼓勵我們,昆明軍區作戰部派人給我們講了戰場情況和態勢:越南仗歭前蘇聯為其撐腰即在邊境騷擾我邊民又欲在東南亞稱霸已出兵柬埔寨,為了打擊越南稱霸的氣焰支援柬埔寨的對越斗爭等,我軍即在中越邊境地區同越軍展開邊境作戰給越南施加壓力。</b></p><p class="ql-block"><b> 我們沈陽軍區大連陸軍學院的戰友分別被分到前線昆明軍區14軍各部隊。</b></p><p class="ql-block"><b> 在昆明二天之后,我們大連陸軍學院的戰友分別乘卡車去前線各部隊。我乘坐的這臺部隊卡車約有十個戰友從昆明向南經彌勒—開遠一屏邊一河口,行程近二天到達前線部隊14軍42師126團,過屏邊后海拔驟降熱浪襲身而來,部隊住距河口幾公里叫螞蝗堡的一個華僑農場種滿橡膠樹的山林中(附近有窄軌鐵路通往越南),部隊預設防御陣地在河口附近的兩個高地。8月份當地天氣酷熱白天約有40度,晚上也30多度。因為河口以西5公里越軍29軍(四個師及一個炮兵團)一直沒有動作,因此我軍42師后撤。我們在河口駐防二十幾天后我們這部分學員又轉調到麻粟坡的老山地區14軍41師123團。</b></p><p class="ql-block"><b> 越靠近邊境天氣越熱,海拔較昆明低很多,進入亞熱帶的邊境,路況極差都是工程兵炸出來的盤山路,路面坑洼不平的戰時路,炮兵部隊的陣地就在路邊很多大型火炮就設在盤山路邊,距邊境十幾公里多處山下較平坦的地方(當地人稱為壩子的地方)有成片的軍用帳篷和車輛。路途中經過79年自衛反擊戰的幾個師、團的烈士陵園,修的很簡單土包加上木制的碑。 </b></p><p class="ql-block"><b> 我被分配到昆明軍區14軍41師123團1營1炮連掛職副連長參戰。 </b></p><p class="ql-block"><b> 部隊給我們每人發放一個戰傷急救包:一個防水布封裝的沙布三角巾,一管防毒氣的解磷針(含注射液的注射器),一小塑料瓶防蚊子藥水。</b></p><p class="ql-block"><b> 當時規定給我們每月增發邊防補貼5元,加戰場補貼10元,合計15元。</b></p><p class="ql-block"><b> 當時規定陣亡撫恤金由500元調整為2000元。</b></p> <p class="ql-block"><b>盤龍江(河)口西側為松毛嶺(當時稱為662.6高地)為越軍主要進攻方向,東側為八里河東山,該地區統稱老山地區。</b></p> <p class="ql-block"><b>  在云南省麻栗坡八里河東山陣地,左一是我。</b></p><p class="ql-block"><b> 中越兩國在此地的邊界以山脊為界,中國方面都是大山,山脊以南是越南站在山脊看越南基本上是丘陵及平原。</b></p><p class="ql-block"><b> 邊界的山脊有個口子,東側是八里河東山,西側是松毛嶺,該地統稱老山地區。</b></p><p class="ql-block"><b> 我軍陣地基本上設在山脊處。</b></p><p class="ql-block"><b> 當年我軍從德國進口的炮位雷達,越軍一旦打炮,炮彈在飛行中炮位雷達即可測算出越軍炮陣地的地理座標,我軍炮兵即刻設置射擊諸元進行面或點覆蓋的反擊。越軍的炮兵基本上是被我軍壓制的。但越軍也有幾次較大團規模的進攻行動,小規模的偷襲多一些。</b></p><p class="ql-block"><b> 有幾次估計是節假日,我軍炮兵集群對越軍目標進行長時間(約半小時左右)炮火覆蓋射擊,炮彈在我們陣地上空飛過,大地在顫動,聲音震耳。因在山地作戰當時我軍炮兵群主要是152加榴炮、160重型迫擊炮。因在軍校學習過:200克TNT炸藥即可炸斷鐵軌,3公斤TNT藥包掛在坦克上即可將坦克乘員震昏或死。152加榴炮彈頭重含裝藥是43.56千克TNT威力、殺傷力大。我們陣地附近有我軍的152的掉彈,可能是炮兵發射時藥包裝少的緣故吧(火炮的射程取決于火炮諸元的設定及相對應射表加幾個藥包又稱幾號裝藥),事后我們去察看落彈點,彈坑有6、7米深毀傷樹木半徑有50多米。</b></p><p class="ql-block"><b> 我隨同班、排一起生活作戰。晚上排班和戰士一樣輪流站崗。當時部隊規定天黑以后任何人不得在陣地移動,夜晚站崗如果感覺或發現有人在移動那必定是越軍,站崗人員不必要時不開槍只需要向移動目標投擲手榴彈,即等于發出警報又不暴露自己。</b></p><p class="ql-block"><b> 按照軍校教程:防御時塹壕需幾米就要有折線,不能是一條直線,陣地防御時每個戰斗人員間隔不應低于8米。</b></p><p class="ql-block"><b> 由于昆明軍區123團先行占領了陣地,又在陣地前方、后方均拋布了大量防步兵雷(沒有布雷圖),所以我們到后不能隨便改變現狀,也不能隨便走出陣地(隨處都可能有地雷)。當時我軍的地雷有多種使用最多的是月餅形狀大小的防步兵雷,外觀材質類似硬塑料涂了一層深綠色的涂料(經雨水后和泥土幾乎同色),此雷不含金屬成分探雷器無法探測,拔掉保險拋出后解脫第一道火(類似炮彈引信有二次觸發機構才能引爆,從靜止到發射出膛解脫第一道引信,觸地后從動態到急減速觸發引信引爆),然后需要7.5公斤以上的壓力才能引爆。</b></p><p class="ql-block"><b> 生活用水需大家輪流用制式橡膠背囊下山到山下河里背水或洗澡,下山的路是一條人踩踏出來露出土的小道下山要走近2個小時山路來回需半天時間,昆明軍區戰友提示,路兩邊都可能有地雷不可以踏出小路一步。即便是這樣也有人在別人走過的路上觸發地雷。</b></p><p class="ql-block"><b> 由于老山地區開戰不久,后勤保障跟不上,支前民工半個月左右才能背上來一些米和青菜,我們自己在山上以一個山頭(高地)一個班的人自己做飯吃,青菜或煮著吃或拌醬油吃很少能吃上肉。什么壓縮餅干、肉罐頭,只有到后邊的團部那里能看到。</b></p><p class="ql-block"><b> 由于是雨季(當地只有兩季,旱季和雨季),每個人需要自己去挖“貓耳洞”鋪上雨衣作為個人休息睡覺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在陣地上看不到報紙、沒有收音機,也無法同家里人通信,也收不到家里人的信(因為信無處投遞,陣地也無地址)唯一的與外界聯系的是搖把子電話,我還是通過這個電話知道了1984年10月1日慶祝國慶北京舉行了閱兵式。</b></p><p class="ql-block"><b> 后來1985年1月,我軍之后實行各軍區輪戰,接替我們的是南京軍區1軍1師,看到他們帶上來的裝備要好多了,弧形的“貓耳洞”鋼制組合支撐架等等....真是羨慕。</b></p><p class="ql-block"><b> 我們在陣地上向越南方向看除了農田看不到農民,很遠外偶爾能看到零散的越軍,因為近距離越軍已經不敢露出來。只要看到多個越軍在一起,我們就將炮彈送過去。</b></p><p class="ql-block"><b> 部隊經常組織偵察隊去越方抓越軍。</b></p><p class="ql-block"><b> 同樣,越軍也組織小股人員來我方抓人。</b></p> <p class="ql-block"><b>  84年9月,在云南麻粟坡老山與一個陣地昆明軍區123團的戰友。左一未戴頭盔是我。</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100迫班進行炮擊前準備。難忘的昆明軍區14軍123團的戰友:蒙光福、王銀松,還有田維國等...</b></p> <p class="ql-block"><b>我在老山地區82迫的陣地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 大連陸軍學院學員在1984年8月至12月赴云南省麻粟坡縣老山地區參戰共110人,陣亡1人(安葬在麻粟坡烈士陵園),重傷2人(截肢)。</b></p> <p class="ql-block"><b>  這是84年在云南麻粟坡老山與大連陸軍學院二十四隊的戰友相會。右一是我。右二洪波、右三宋吉生,看到戰友非常高興我們都還活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在1984年12月之后,我軍開始在對越作戰上實行各軍區輪戰,南京軍區1軍1師的部隊輪戰接管我所在昆明軍區14軍41師123團的陣地。</b></p><p class="ql-block"><b> 1軍1師提前十幾天派部分人員上來熟悉陣地,之后部隊上來了我們移交陣地撤出。</b></p> <p class="ql-block"><b>亞熱帶的山岳叢林。</b></p> <p class="ql-block"><b>84年在云南麻粟坡老山與昆明軍區123團的部分戰友合影。前排右三是我。</b></p> <p class="ql-block"><b>  1984年8月一85年1月參加云南麻栗坡老山地區作戰紀念。昆明軍區發給我的作戰紀念章。</b></p> <p class="ql-block"><b>  昆明軍區給的紀念品之一。戰后到昆明,昆明軍區送給我們沈陽軍區大連陸軍學院戰友每個人一個箱子、一個繡有參戰紀念的浴巾、一個帶計算器的電子表、一個刻有參戰紀念字的鋼筆、一瓶習水大麯、二條大重九煙,二盒普洱茶及水果等。</b></p> <p class="ql-block"><b>41師贈送給我的筆記本。</b></p> <p class="ql-block"><b>  123團參加老山自衛反擊名單。</b></p> <p class="ql-block"><b>  參戰從河口歸來到昆明軍區14軍42師126團營房住地蒙自,同126團部分戰友合影,前排右二是我。 </b></p><p class="ql-block"><b> 有一個小插曲,我隨126團返回營區后,部隊幫助附近農民收莊稼時見到一架我軍的戰斗機俯沖下來離我只有200米左右墜機爆炸,各種部件落到我附近,我在散落的部件中拾到了飛行員的小手槍,隨后將手槍交給趕來的空軍部隊的人。</b></p><p class="ql-block"><b> 隨后,我們大連陸軍學院在126團的參戰學員調往麻栗坡縣的老山地區41師八里河東山各參戰部隊。</b></p> <p class="ql-block"><b>123團的戰友送給我的紀念物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大連陸軍學院赴老山參戰的部分戰友,在老山合影。前排左一是我。</b></p> <p class="ql-block"><b>  戰后在老山的合影,后排左三是我。</b></p> <p class="ql-block"><b>參戰歸來后到云南石林游覽。</b></p> <p class="ql-block"><b>  參戰后返程路過北京短暫停留,1985年1月在北京。與到北京迎接我們并給我們送冬裝的大連陸軍學院閆副政委等干部合影。</b></p><p class="ql-block"><b> 返程乘火車經過沈陽時,軍區高克副司令員登車給我們講話說:你們表現很好,軍區首長很滿意,你們給沈陽軍區爭了光,給大連陸軍學院爭了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從南疆到北京溫度相差30多度,我們穿的單衣感覺很冷了。</b></p> <p class="ql-block"><b>  大連陸軍學院部分參戰學員在北京的合影,前排左7是我。</b></p> <p class="ql-block"><b>  參戰的部分大連陸軍學院四大隊二十四隊(地方大學生隊)的戰友返程在北京合影,左5是我。</b></p> <p class="ql-block"><b>  返回到遼寧省金縣(大連陸軍學院所在縣),學院領導及金縣領導及群眾在車站舉行儀式歡迎我們參戰學員凱旋歸來。</b></p><p class="ql-block"><b> 到達大連陸軍學院,學院搞了個凱旋門全院干部、學員等上千人,鳴放禮花歡迎我們凱旋歸來。</b></p> <p class="ql-block"><b>參戰后返回大連陸軍學院,后排左6是我。</b></p> <p class="ql-block">  建國以后,自1954年11月之后的參戰軍人只有部分人可以得到參戰認定。如在企業、傷殘人員、農村戶籍的等,現在所有(2024年)參戰退役軍人均可得到國家的認定。</p> <p class="ql-block">  由于參戰不充許個人攜帶照像機,許多珍貴的影像只能留存在腦海和記憶中。(昆明軍區原在一個連的戰友“私”帶了一個像機(最近才知道)只有一卷膠卷,他給我們照了一些像,有些照片他還有在幫我找[呲牙]),幸虧戰友自帶了像機才能留下一點當年陣地的照片,一線陣地距團指揮所(在后一座山)約5公里,主要是靠通訊聯系所以在陣地上未見到過團機關的人。</p> <p class="ql-block"><b>  中越邊境的自衛反擊戰從1979年持續到1989年,這10年狠狠地教訓了越南,贏得了中國在越南方向幾十年的和平安定。</b></p> <p class="ql-block">(因為過去時間太長,參戰過程待慢慢回憶。未完待續)</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5.cn/3444v3ot?share_from=self&amp;share_to=copy_link&amp;user_id=44796309&amp;uuid=0d521008186361e65a0e33567bf85af5&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44796309&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share_user_mpuuid=e8307ed04247cb9b889f336e468cf6a4&amp;um_rtc=db7f1b751392b79bd2cffc09c93e1c8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點擊鏈接《父親郭奇的軍旅生涯》</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市| 大姚县| 黄龙县| 玉山县| 敦煌市| 松溪县| 青龙| 高要市| 太仆寺旗| 丹江口市| 涞源县| 繁昌县| 唐河县| 锦屏县| 武乡县| 东乌珠穆沁旗| 通江县| 皮山县| 应用必备| 牙克石市| 和林格尔县| 漯河市| 都匀市| 泰安市| 安泽县| 平泉县| 屏东市| 渭源县| 广丰县| 星子县| 马鞍山市| 无锡市| 灵丘县| 湾仔区| 拉萨市| 神池县| 酒泉市| 福州市| 威信县| 海丰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