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攝影記錄:冰化</h3><h3>攝影器材:5D 24-105MM</h3><h3>拍攝地點:杭州古運河</h3><h3>當時天氣:陰 熱</h3><h3>拍攝時間:2018年7月23日黃昏</h3><h3> 在此感謝戴老師不辭辛苦,在培訓結束的傍晚,陪著我亂跑。<br></h3> <h3> 運河是人工開鑿的通航水道。唐以前稱為溝、渠、漕渠、漕河、運渠,宋代始有運河之稱,元明以來漸成通城。</h3> <h3> 隋朝建立以前,我國各地區已經先后開鑿了白溝、漕渠、陽渠、鴻溝、邗溝、江南運河、浙東運河等多條運河。</h3> <h3> </h3> <h3> 拱宸橋,是杭城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是京杭大運河到杭州的終點標志。始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清光緒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間幾經興廢。</h3> <h3>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楊廣為了適應統一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需要, 4月14日(隋大業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煬帝下令始鑿運河。</h3> <h3> “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后百余萬,開通濟渠”。</h3> <h3> 通濟渠起于洛陽城,西引榖(即澗水)、洛水入黃河;又從極清(今河南滎陽縣把水鎮東北周黃河水向東到洋州(今河南開封),再順汴水經商丘,折向東南,接通蘄水,經皖北至淮陰入淮水。第一段工程溝通了洛水、黃河和淮河。 </h3> <h3> 同年,隋揚帝又征發淮南民十幾萬開邢溝。 608年2月,再次下“詔發河北諸軍百余萬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于河,北通深郡”。</h3> <h3> 611年元月,隋煬帝“敕穿江南河油京日至余杭,800余里”。這段工程的告竣,全長4000多里的大運河貫通,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至此,隋朝溝通的南北大運河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早,跨度最長的運河。</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勒县|
师宗县|
田林县|
郁南县|
望江县|
新干县|
静海县|
崇阳县|
和林格尔县|
洪泽县|
德昌县|
明星|
漳平市|
和田市|
珠海市|
和硕县|
杨浦区|
新宁县|
当雄县|
昌黎县|
诸暨市|
瑞安市|
嘉兴市|
五大连池市|
响水县|
剑阁县|
玛多县|
隆林|
康平县|
常山县|
新民市|
环江|
兰州市|
渭源县|
酉阳|
台北县|
汾西县|
鹤岗市|
永和县|
都兰县|
黔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