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的美篇始于一年前的今天。又是一年建軍節來臨,僅以此文懷念在天堂里的父親。</h1><h1> 我的父親出生于河南林縣(林州)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迫于生計,父親十二、三歲便外出學木匠。先后在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當學徒,修鐵路,做雇工。后來父親做工到了山西襄垣縣的一個村莊,這里是解放區,共產黨的抗日區政府就在村上,村子里也常駐有八路軍部隊。抗日區政府和八路軍部隊的同志常召集老百姓開會宣傳抗日和革命道理。父親因此知道了共產黨、八路軍是為窮人服務的,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懂得了窮人要翻身解放就必須要組織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地主的剝削壓迫。在區政委的教育引導下,父親參加了抗日民兵和農會。1945年3月,父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7年9月,為粉碎國民黨對解放區的大舉進攻,保衛翻身果實,解放全中國,區政府號召青年積極報名參軍。父親作為村農會主席和民兵隊長,帶頭報名參了軍。</h1><h1> 父親入伍后編入太行軍區補充二團四營十一連任排長,1948年2月編入野戰軍六縱隊十六旅四十七團二營五連任排長。1948年6月,部隊選派父親到中原野戰軍六縱隨營軍校一大隊學習。隨校畢業后,分配到第二野戰軍12軍衛生部醫療二所任副指導員。在隨營學校學的是軍事,分配的工作卻是搞政治,盡管父親當時思想轉不過彎來,但還是服從組織分配。在工作中邊干邊學,刻苦學習政治理論和文化知識,不斷適應和提高政治指導員的工作能力。1950年8月,父親任第二野戰軍12軍衛生部醫療一所政治指導員。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后,1951年3月,父親隨中國人民志愿軍三兵團第12軍入朝。先后擔任12軍衛生部野戰一分院指導員,12軍后勤部野戰醫療一所及野戰醫療二所政治教導員,志愿軍后勤部二分部十六大站二院政治教導員。1955年回國后,任福州軍區后勤部3205醫院政治教導員。1955年被授予大尉軍銜,并授予“解放獎章”。</h1><h1> 在1957年的大裁軍中,適逢鐵道兵修建包蘭鐵路,3205醫院調內蒙包頭,改為鐵道兵一軍新線管理處醫院,父親任政治教導員。轉業后任鐵道兵后勤部第一成品廠政治教導員。1962年第一成品廠脫離鐵道兵建制,轉為建材部部屬企業,父親擔任企業的黨委書記。至此父親完全離開了部隊。</h1><h1> 父親從軍后,跟隨部隊南征北戰,歷經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解放重慶等戰斗,以及抗美援朝戰爭的考驗,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長期戰火硝煙洗禮的軍旅生涯中,從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民工,成長為一個有一定政治理論水平和文化知識的革命戰士,一名黨的政治工作者。轉業到地方后,在新中國的建設崗位上,也始終保持著一個革命軍人的本色。由此而想起一首從小熟悉的老歌“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敗了日本狗強盜,消滅了蔣匪軍。我是一個兵,愛國愛人民,革命戰爭考驗了我,立場更堅定。嘿嘿嘿!槍桿握得緊,眼睛看得清,誰敢發動戰爭,堅決打他不留情!”。這首歌不正是父輩這代軍人的真實寫照嗎?!</h1> <h1>這是父親參軍不久和戰友照的,也是唯一留下的解放戰爭時期的照片。其它的照片都在抗美援朝入朝前夕銷毀了。按當時上級的規定,帽徽領章上交,有關的軍裝照都要銷毀。</h1> <h1>父親抗美援朝時期在朝鮮</h1> <h1>這是朝鮮停戰協議簽定后,幾位營級干部的合影。前排是父親和野戰醫院的孫院長,身后是部隊自己蓋的草房。</h1> <h1>這是野戰一分院男同志在朝鮮山溝里的合影。</h1> <h1>父母在朝鮮的結婚照。1951年5月五次戰役在谷山休整后,父親在12軍衛生部總醫院野戰一分院,1951年8月母親由12軍后勤部政治處調野戰一分院而與父親相識。1951年12月在朝鮮內松峙里部隊整編,12軍衛生部總醫院和后勤部醫療合并,父母都在12軍后勤部醫療一所工作,父親任政治協理員,母親任文化教員。在一起的工作中互有好感并確定戀愛關系。1953年10月經志愿軍12軍政治部批準,父母和野戰醫院的孫院長與袁素芬同時在朝鮮瓦于里的一個山溝里舉行了婚禮。</h1> <h1>1954年冬,母親從野戰醫療三所調到父親所在的野戰醫療二所時,在朝鮮部隊自己蓋的住房前合影。</h1> <h1>父親1955年從朝鮮回國后在福建被授予大尉軍銜時的照片。</h1> <h1>在福州軍區后勤部3205醫院時的照片</h1> <h1>這是3205醫院的籃球隊與地方單位籃球比賽奪冠后的合影。左一為孫院長,右三為父親。</h1> <h1>父母和孫院長袁素芬夫婦在福建南安。母親懷抱的是半歲左右的弟弟。</h1> <h1>父親被授予的解放獎章。解放獎章是1955年根據毛澤東的主席令,由國務院批準,國防部長頒發,授予在解放戰爭中連以下有功人員。</h1> <h1>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章。1949年頒發,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各軍。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戰役。</h1> <h1>渡江勝利紀念章。1949年4月21日,由當時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特別為“渡江戰役”取得偉大勝利而頒發的紀念章。</h1> <h1>解放華中南紀念章。為紀念華中南即中南地區的全面解放,中南行政委員會特制解放華中南紀念章,頒發給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各部,第二野戰軍有關部隊指戰員,以示慶祝和紀念。</h1> <h1>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1949年11月1日 ~ 12月27日,由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特制紀念章。頒發給參戰的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一野戰軍,第四野戰軍有關參戰部隊,及湖南省獨立一師、二師,桂滇黔邊縱隊的指戰員,以及隨軍入川的西南服務團,支前民工和為西南解放做出貢獻的相關工作人員,以示紀念和褒獎。</h1> <h1>華北解放紀念章。新中國成立后,華北人民政府和華北軍區為表彰解放華北區參戰人員,經報請中央人民軍事委員會批準頒發。</h1> <h1>抗美援朝紀念章。1952年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頒發給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人員的紀念章。是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頒發的唯一一種紀念章。</h1> <h1>兵役證。父親轉業時,按當時形勢的需要,需辦理預備役兵役證,以待國家需要時可以隨時重新入伍。父親當時在內蒙古包頭辦理的兵役證,所以兵役證件有中文和內蒙古文字。</h1> <h1>這是父親在抗美援朝期間,學習用的由志愿軍政治部發的政治教材。</h1> <h1>抗美援朝期間,父親記錄的當時部隊各級機關部門的保密代號。如三兵團稱“一二部”,司令部稱“一排”,軍師司令員稱“一號”,偵察科稱“一排二班”,友鄰部隊六十軍稱“七0部”……等。</h1> <h1>這塊手表是1952年在朝鮮時,志愿軍12軍軍部分下來的瑞士“梅花”表。這塊表一直伴隨著父親,經歷炮火紛飛的朝鮮戰場,回國后投身轟轟烈烈的新中國建設高潮,走南闖北風雨52年,一直到父親去世。是父親生前戴過唯一的一塊手表。</h1> <h1>這是父親在抗美援朝當指導員時,部隊發的指南針,便于行軍打仗時辨別方向。</h1> <h1>父親用過的軍用挎包、軍用皮帶以及穿過的軍裝。</h1> <h1>抗美援朝期間部隊發的給手槍上油的手槍油盒。</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時在朝鮮戰場上撿的美國兵的印泥盒,父親生前一直在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個銹跡斑斑有些發霉的小木箱,是抗美援朝時用過的子彈箱。這帶著戰火硝煙的子彈箱,跟隨父母從朝鮮到福建、內蒙古、湖南,歷經多次搬遷,成為抗美援朝時的一個歷史記憶。</span></p> <h1> 很遺憾父親在世時,我沒能記下他所經歷的戰火紛飛的艱苦歲月中,那些激情燃燒的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只是在整理父親遺物時,從這些軍中的簡歷,這些帶著戰火痕跡的獎章、紀念章,這些老照片里,看到一個老兵曾經的軍旅歲月。</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铜陵市|
黔西县|
巫溪县|
彭泽县|
迭部县|
微博|
湘潭市|
太保市|
汝阳县|
仲巴县|
漠河县|
滨州市|
会泽县|
陵川县|
南靖县|
涟源市|
温宿县|
思南县|
华安县|
石嘴山市|
福鼎市|
多伦县|
周宁县|
铜鼓县|
田林县|
富民县|
阿合奇县|
新巴尔虎左旗|
秦皇岛市|
卢湾区|
福建省|
崇义县|
武陟县|
揭西县|
花垣县|
沂源县|
泰和县|
阳曲县|
西乌|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