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這一張珍貴的照片。是我1962年在大姑家掛的鏡框里看到的。那畫質有種蒼桑感。雖些許泛黃。但清晰的影像。歷經三十年仍不減當年風彩。由衷的佩服三十年代的寫真術。
姑夫的沉穩,由內到外的襲人氣質,從照片中直視我心。姑姑是崞陽城的大家閨秀,端莊美麗。能在省城上流社會出入要員場合.足見從小禮教,家風的熏陶!我的大表哥,大表姐也是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優秀子女。
當我向姑姑討要這張照片時。極愛弟弟,更喜歡侄輩的她,一口應允。照片帶回洛陽后用高粱穗芯,從中剖開。自制相框。夾住相片,端掛于墻。 隨著年歲增長,感覺這張照片應該由姑姑和表哥們保存才對!因為這可能是大姑夫僅存的影像。是他們聯系父親,思念父親恩澤最直觀的珍寶!借一次回山西探親的機會,又把他重新帶回故鄉。
正是這個英明的決定。讓這張照片存世至今。此乃天意!
同時從叔叔那里還帶會一本父親黃埔軍校十三期畢業生紀念冊和父親一張120的照片。那本紀念冊有的用蘭。有的用棕色。印刷。清晰的記得。父親的履歷與淡蘭色照片印在步兵科一頁中倒數第二行。光頭帥氣。兩眼烱烱有神。照片被藝術的做成楕園形。教科書本大小,每頁上載有二十多位同窗、個個豪情充溢。志氣滿面……那可是即將出了校門,便奔赴抗日生死前線的人生關頭……
那張方方正正的照片上有四個頭戴國軍鋼盔的人。父親身著白襯衣,側坐在草地上,其他人或坐或立。步槍架在身邊。自由而放松。后面父親用柳體蠅頭小字寫著“這是我們在打野外”注有民國日期……
文革來臨,響應破四舊號召。主動的真誠檢討自己,在院子里架起了火盆。先燒了《紅樓夢》,接著燒《三言二拍》,《今古奇觀》。《老殘游記》,《三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幾十本書。包括《笑林廣記》, 甚至還有《唐詩三百首》等我珍藏已久的書籍!
只留下敢峰寫的勵志書《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
我把父親的畢業紀念冊,夾上那張“打野外”的照片。藏在支茶幾的磚墩里。自感萬無一失!
當文革消停下來。我拆掉磚墩想將紀念冊拿出來。遍尋不見。急了。詢問家人。母親瞼紅紅的有點羞愧的說:“我怕被抄出來,人家會說是你爸存的變天賬,讓他受批斗……”我心內責怪母親的膽小,過于謹慎。但也深知毛階級斗爭的歷害。他將恐懼種進了那些被打入另冊家庭,成員的骨髓里。不用根正苗紅的人來抄。即便你藏的地方,外人永遠也找不到。可你自己就會乖乖的交出來或銷毀掉!
正是這次還給表哥照片的正確決定。才讓這張照片免了付之一炬,永遠消失的命運。
改開后,我不甘心。奔波到北京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和一些有可能查出黃埔軍校畢業生紀念冊的出版單位查找、一一無功而返。現在唯一希望是出版過《黃埔軍校同學錄》的,湖南人民出版社!不知有無保存……
把這唯一的念想和期望保存到最后吧! ' 我的伯父劉洪剛(申明),和父親劉武剛(玉明)。當年就是被姑夫,姑姑從崞縣平山梁村帶到省城太原讀書的。《太原平民中學》是開明人士辦的公益性學校。富紳們為來自窮鄉僻壤的孩子們無償提供了課堂,教師.課本和食宿。伯父和父親就是受這所學校的恩澤。奠定了他們認識世界,走向社會,開啟人生最堅實的一步。
父親和伯父對姑夫,姑姑的感恩之心深入骨髓。當抗日戰爭的峰火在中華大地遍燃時,伯父從候馬的鐵路員工辭職,西赴延安,上了抗曰軍政大學。以他的知識,文化,娟秀的毛筆字。以他的山,陜口音相近有利的親民條件。以他的忠誠,仁厚,品格。以他劉氏家族。勤懇堅忍的家傳。被王震派到南泥灣當了區長!
圖中是當年香港風凰臺采訪伯父時的場景。伯父傳奇的一生。閱歷豐富極了。訪談中,講他與邊區付主席李鼎銘先生的交誼,李先生交給他治克山病的秘方。他為李先生裝煙點火的細節。引人入勝!他在抗大學習時,江,青聽課中途貓腰跑到主席臺前。做緊盯主席講課認真狀。以圖吸引關注。講在南泥灣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墾荒。講與美國代表團的交集。講最早赴朝參戰的心理狀態。講當志愿軍留守主任的經歷。
伯父講及三過松花江,林,彪橋頭催促轉移的指揮若定。講塔山戰役的慘烈。傷亡的巨大。足見戰爭是人性爭斗屠殺的大爆發。
和伯父,伯母,堂妹們去深圳香蜜湖的《西貝攸靣村》食府聚餐。餐廳老板得知是陜北延安南泥灣劉區長光臨(抗戰時陜北民歌中有一段夫妻鼓勵識字的歌詞“劉區長講的話。你全呀全忘光……”)。便派了六七位身著紅衣綠褲的陜北妹子。頭扎羊肚毛巾。像歌手阿寶妝扮的陜北漢子。一曲一曲載歌載舞的“山丹丹”,“紅艷艷”,“出了個劉志丹”……唱個不停。伯父開心。像穿越重回南泥灣一樣。巴掌拍個不停。年青人的紅光朝霞在臉上洋溢……
今年伯父己跨過人生百歲的人瑞之年。善良慈祥出身大戶人家的伯母。也近百歲高令。她陪伴伯父走過近七十多年風雨人生。為劉家培育出三位孝順的優秀兒女。衷心感激伯母的偉大與辛勞。祝二老身體硬朗。永遠開心幸福! 這張父親在太原讀書的照片。英俊瀟灑,眉眼透著剛毅與英氣。身著的就是《太原平中》的校服。父親常提起那段在姑夫。姑姑的呵護下。讀書求學的好時光。改革開放后。渡海遷往臺灣的太原平民中學。在海峽對岸培育出一代代有為的知識青年。海峽兩岸平中校友齊聚太原母校時。父親也是毌校引以為傲的一分子。父親正是由此處出發。加入抗日救國學生團。又考入黃埔軍校。官介上校團長。在血與火的抗日戰爭中。用不惜獻出生命與鮮血的中華好男兒的擔當。率部血戰至日本鬼子于1945年八月。在河南西唊口投降!也親自參予接受日本侵略者的交械投降!偉大的父親。劉姓家族的佼佼兒男! 這是大姑三個兒子。大哥秉萬,二哥秉懷,三哥緒萬的合影。三位各自個性不同。但都閃爍著曾姓的獨立,能干。積極向上。在自己的人生歷練中努力進取不服輸。干出最好的一片天地。也在性格上。蘊含著劉姓母親的優良傳統。重情義,識大體。尊老愛友,溺愛孩子。對親友們至親的愛。血緣的爰。愛到每一個眼神,愛到每一句暖語。受到每一個笑意。每一件小事……讓你體會到人世間血緣的奇妙。基因遺傳的神秘力量。
二哥由福建前線轉業到大同,工商局做了領導,秉承姑夫,姑姑的理念。”人往高處立,走出去。到外面更大的天地施展才華。”提攜關心親友,后代。不管是大哥,三哥。還是堂弟新武,新寬。全是二哥由家鄉帶出來的。設法給每個人尋找或大或小的平臺,機會。讓親人們在大城市有個立錐之地。用他們自己的努力,汗水打拼。去適者生存。
個個都爭氣。都在大同扎下根來。那怕是最低層,也能隨遇而安。安居而樂業。這一切小康幸福的源頭就是這位。穩健,大見識。劉,曾兩姓這兩代人的主心骨。當之無愧的領袖。我的二哥曾秉懷的功勞(一如當年二哥的父母把伯父和父親帶到了太原讀書,成就了國共兩位將領,功在樹人)
大嫂的賢惠。任勞任怨。只知道為曾家干活。里里外外操持著養育子女。侍奉婆婆,照顧家畜。手腳永遠沒見停過。似乎家里有永遠干不完的活。是姑姑家的無名英雄與功臣。
二嫂是知識女性。文靜賢淑,低聲細語。工作上一等一的認真細致。獨當一面。贏得單位同事眾口好評。嬴得認可與尊重
三嫂跟著三哥從崞陽到大同。風里來雨里去。把個小生意做得紅紅 火火。小康幸福。
三位嫂嫂的到來,讓曾劉家人丁興旺。和睦共榮,是我們家族的寶,是我們家族的福份。是祖上積德的福報。
我由衷的向三位嫂嫂致敬。感恩! \ 這兩張照片一張是09年二哥,二嫂去港澳游玩。在深圳小住時,在我小區旁邊洪湖公園。深圳市花——勒杜鵑旁的合影。兄弟情意。瞬間定格,美好回憶……
只是二哥二嫂憐惜我一人在他鄉不易,走時悄悄把車票錢,零用錢塞在枕頭下。讓我既感動又嗔怪他們。還是兄弟情真呀!
三哥,三嫂去深圳,不巧,我正好在洛陽。沒能款待他們。終成遺憾。我一再在電話上表示歉意。三哥寬慰我說“你的家很不錯。我們住的很方便。放心,放心……”
16年大年初三,去大同探望病中大姐。抽空和二哥,二嫂,三哥。大哥的二兒子二毛全家團聚。二毛做東,這是聚會留影。
二毛是大同電信的業務骨干。他身上氣場光輝襲人。謙和,真誠。內秀,體諒照顧他人。對父毌叔叔們極盡孝順。對哥哥姐姐兄弟們往情真。家族的優秀品德在身上繼承流傳……
飯后,大家在雪中去大同二醫院特護病房看望姐姐。雖不能進入病房。但病室內外親人的不了情感知是在冥冥之中……
三哥的兒子國華和弟弟新寬,一同開車送我去火車站,國華是這個家族最能干,經營最成功的第三代。從煤炭轉型到連鎖快餐都做得風生水起。新一代的才華在他身上放著光彩。
和弟弟新寬告別時不免酸楚。叔叔家兩個兒子在突如其來的事故中離去。只有他和妹妹春枝。支撐延續著他這一代的責任。在寒風中他小小的身影堅韌而挺拔。但愿弟弟少受風雨,安居樂業。但愿我老家所有的親人們。健康,快樂。幸福,吉祥!
根在山西崞陽,石寺鄉平山梁村。那是我永遠魂牽夢繞的所在。有自豪有引以為傲的家族和親人們。盡管也有思念和悲傷……
但這都是上天安排的今世之緣。我認了。我也會在來生找到他們。再做他們劉姓的子孫。再做他們的好弟兄。再喜看家族后生們喜人的茁壯成長……
愿 家族興旺,繁衍,生生不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山西省|
遂平县|
涿鹿县|
呼图壁县|
建平县|
柘城县|
高阳县|
琼海市|
安龙县|
大厂|
溧水县|
巢湖市|
淅川县|
巴东县|
清新县|
泰州市|
岳普湖县|
峡江县|
互助|
沂南县|
壤塘县|
庄浪县|
邮箱|
商丘市|
博白县|
成都市|
贵南县|
沁源县|
高清|
汾阳市|
临城县|
军事|
特克斯县|
南溪县|
柳江县|
嘉兴市|
曲阳县|
盐边县|
清丰县|
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