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長久以來,諾曼底在我的腦海里就是一片充滿火藥味的殘破不堪的海灘,每每想起它腦子里閃回的都是黑白圖案,完全沒有跟我們這趟浪漫法國行聯系起來。突然發現,我們的下一站行程,就是大名鼎鼎的諾曼底了。</h3><h3></h3><h3><br></h3><h3> 渡過了一個舒適悠閑的周末,我差點以為來巴黎人都是天天渡假的。星期一的早上,迎著匆匆上班的人潮,我們準備要離開了這個大都市了。</h3> <h3> 但是逃離巴黎也不那么容易,熱情的街道和擁堵的交通,加上幾個瞎指揮的乘客,把玫瑰姐姐急得滿頭汗,兜了一圈又一圈才終于找到了出城的路。當車窗兩邊出現了熟悉的田園風光,幾個人才長噓一口氣放松下來。</h3><h3><br></h3><h3> 一直向西大約一個半小時車程,首先抵達了上諾曼底的首都魯昂(Rouen)市。魯昂市緊臨塞納河,是中世紀歐洲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停好車,幾個懵懵懂懂又饑腸轆轆的人誤打誤撞,徑直走到了魯昂的舊中心廣場找吃的。嘿,還真來對了地方,舊時的集市如今都成了一間間的餐廳。</h3> <h3> </h3><h3> 廣場四周的建筑基本都是魯昂傳統的彩條外飾,遠看淡淡的五顏六色好像一幅幅兒童畫,仔細一看這條條框框畫得還真是隨意,似乎連尺子都懶得用,就隨手涂抹了上去。再加上時不時通過的白色小火車,更像是到了童話世界。</h3><h3><br></h3> <h3> 這家掛滿國旗的餐廳看起來不錯,可是我過去詢問的時候居然被服務生禮貌地推薦到了隔壁就餐,心中暗想人又不多客又不滿,可真不會做生意。后來才知這原是家米其林餐廳,需事先預訂才可以用餐,否則說坐就坐幾多沒面子。</h3> <h3> 吃飯的時候,對面前一個黑色造型奇特的建筑產生了好奇,過去一看原來舊的集市已經移到了這個建筑中,繼續履行交易的功能。而這里正是1431年圣女貞德被處以火刑的地點,后人在原地豎立了這個十字架以紀念這個救國女英雄。</h3><h3><br></h3> <h3> 建筑外墻上面刻著的那行字是“哦,貞德,沒有墓地也沒有肖像。你知道英雄的墓是在那些活著的心中”.......</h3><h3><br></h3> <h3></h3><h3><br></h3><h3> 魯昂最有名的景點,莫過于魯昂圣母大教堂。教堂從1202年開始修建,其后數百年間,它經歷了或戰火、或洗劫、或雷劈,總之歷經滄桑,不斷的修復擴建,直到1880年才呈現出我們如今看到的樣貌。</h3><h3><br></h3><h3> 教堂中央塔尖是鑄鐵的,在1822年雷擊大火后加上,高151米,是法國最高的塔尖。教堂頂端兩側兩個高聳的尖塔,外觀風格截然不同。左側是羅曼至早期哥特風格,稱“羅曼塔”,相對風格簡補。右側的頂端呈多邊形并且頗為花哨,雕滿晚期哥特式的火焰蕾絲,此塔稱為“黃油塔”。歷史記載在禁食黃油的齋月期,饞嘴又有錢的魯昂市民主動捐錢給教會以解除戒令,于是就出現你吃你的油,我建我的塔,中世紀和諧社會皆大歡喜的景象。</h3><h3><br></h3> <h3> 教堂內部的金色穹頂</h3> <h3> 繁復又精致的石雕。</h3><h3><br></h3> <h3> 兩側的每一個小廳都自成一體,可以舉辦單獨的宗教活動。</h3><h3><br></h3> <h3> 因大教堂的雄偉壯觀,讓印象派畫家莫奈花了一年的時間,租住在教堂對面的樓上,畫了三十多幅教堂在不同季節、不同光照條件下的景像。他的知名度與畫作,也更讓魯昂大教堂在世界各地名聲鵲起風光無限。</h3><h3></h3><h3><br></h3><h3> 教堂正門與老市場廣場中間,是著名的步行古街“大鐘街”,及魯昂的另一著名古跡“大時鐘”。據說大鐘1389年造好,一直沒有啟用,直到1527年鐘樓造好才掛上。不過如今看來,這大鐘還是金光閃閃,很時尚的感覺。</h3> <h3></h3><h3><br></h3> 離開魯昂市繼續西行二百多公里,抵達我們當晚即將入住Etretat小鎮。這個被稱為法國最浪漫的海邊小鎮,是神奇象鼻山懸崖海岸所在地。因長年驚濤駭浪的侵蝕,巖石底部形成了海蝕洞、酷似大象鼻子造型的奇特自然景觀。海灘懸崖,白石沙灘,碧海藍天..... 有種令人窒息的美,讓你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功。<h3><br></h3> <h3> Eretat小鎮和象鼻山懸崖海灘那變化莫測的光影,是很多藝術大師鐘愛的靈感源泉,例如法國作家莫泊桑、印象派先驅歐仁·布丹和莫奈。</h3><h3></h3><h3><br></h3><h3>莫奈筆下的象鼻懸崖</h3> <h3> 我們這兒也有兩位攝影大濕,面對這樣美景,流連忘返直到夜色來臨。</h3> <h3> </h3> <h3>入夜,山頂的中世紀Notre Dame de la小教堂默默守望著這片大海。</h3> <h3></h3><h3><br></h3><h3> 早上離開艾特爾特小鎮向南行駛120公里,到達卡昂(Caen)古城,下諾曼底區的首府??ò撼窃谥惺兰o時因為文化發達,曾被稱為“北方雅典”。其后在百年戰爭和諾曼底戰役中,卡昂城幾乎成為廢墟。</h3><h3><br></h3><h3></h3><h3>市中心的卡昂教堂 </h3> <h3> 卡昂城堡(Chateau de Caen),也叫杜拉爾城堡(Dural),屹立于市中心的圓形丘陵頂部。這座城堡始建于1060年,當時的諾曼底公爵之私生子威廉因為血親婚姻(說白了就是與法王外孫女門不當戶不對)而被逐出了家門,他和妻子馬蒂爾達王妃來到卡昂,建立了他們的城堡。而后,其子亨利一世將其擴建。這對夫妻不被祝福的婚姻與愛情盡寫在了這個城堡中。夫妻兩人共生了十一個娃,后來所有英格蘭及聯合王國的國王們都是他們的后裔。1066年威廉統治了英國成為英王威廉一世,此后他們應該是搬到英國去常住了。不過最后威廉一世還是死在了法國,也算落葉歸根。</h3><h3><br></h3><h3> 卡昂城堡在而后的數個世紀以來,各色人等如貴族、革命者、市民和軍隊都使用和駐扎過。在英法百年戰爭和二戰期間,卡昂城堡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h3><h3><br></h3> <h3></h3><h3><br></h3> 離開卡昂,終于要去了解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諾曼底登陸”了。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h3><br></h3><h3> 登陸過程: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Utah)、奧馬哈(Omaha)、金灘(Gold)、朱諾(Juno) 和劍灘(Sword) 五處海灘;此后,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涌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辟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摘自百度百科)。</h3><h3><br></h3><h3></h3><h3>這里是加拿大軍隊的登陸點朱諾海灘Juno Beach. 加拿大軍人在此次戰役中5000人陣亡,13000人失蹤或受傷。</h3> <h3>此處的小房子正對著登陸點,是加軍第一個解放的法國建筑。</h3> <h3> 美軍的登陸點奧馬哈(Omaha)海灘是戰火最為激烈的地方。美軍雖然最終成功搶灘,但是在此戰役中陣亡人數達29000人,并有十萬人失蹤和受傷?,F在的奧馬哈海灘,天空蔚藍海水平靜。70多年過去硝煙散盡,海灘上一片安寧祥和,游人們在海邊漫步嬉戲,盡情享受和平生活。</h3><h3></h3><h3><br></h3> <h3>用當時艦船的材料做成的紀念碑。</h3> <h3> 在奧馬哈海灘不遠就是二戰的美軍墓地,這里安葬著美軍諾曼底登陸時犧牲的士兵。現在這塊土地已經被法國政府贈送給了美國,讓這些在異國犧牲的年輕士兵們終于躺在了祖國的土地上。</h3> <h3> 墓地肅穆莊嚴,時刻提醒著和平年代的人們不要忘記戰爭的殘酷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h3><h3><br></h3> <h3> 我意外發現無論是奧馬哈海灘還是美軍公墓,都沒有一個垃圾桶。從停車場下來我拿著一個空礦泉水瓶從頭到尾都沒找到地方扔,拎了一路后又帶回車里。我想這或許是他們不愿在二戰烈士們安息的地方留下一點垃圾,以此表達心中對英烈們的尊敬。</h3><h3></h3><h3><br></h3><h3> 諾曼底,有著濃厚的藝術氣息、宏偉的建筑、童話般美麗的小城和浪漫心醉的海岸。如果說還有什么會讓你不時想起來它曾經見證過的沉重歷史,恐怕就是經常在路邊看見的成片鮮紅的Poppy (罌粟花)了。</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二连浩特市|
阳东县|
普陀区|
竹北市|
连城县|
黄平县|
象山县|
甘洛县|
皮山县|
吉水县|
红原县|
巴林右旗|
蓬安县|
山西省|
旌德县|
揭阳市|
囊谦县|
南汇区|
浪卡子县|
友谊县|
贵州省|
阿图什市|
庆安县|
临海市|
驻马店市|
溆浦县|
英德市|
荣成市|
大悟县|
佛山市|
邵东县|
邵阳市|
句容市|
绍兴市|
霍山县|
正定县|
清原|
共和县|
赫章县|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