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早接觸檳榔這詞,還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上初中時的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欣賞女聲獨唱《梅娘曲》,歌中唱道,‘’哥哥,你別忘了我呀,我是你親愛的梅娘,你曾坐在我們家的窗外,嚼著那鮮紅的檳榔……‘’那時,沒見過也下知道檳榔是什么東西。直到多年前到了海南,見到遍地種植的檳榔樹,才知道檳榔是樹上結的一種果實。</h3> <h3>檳榔是一種常綠喬木,棕櫚科檳榔屬。原產于馬來西亞,現(xiàn)在只在東南亞,印度,東非,西太平洋島國和中國的海南,臺灣及云南等地種植。</h3> <h3>檳榔生存于熱帶,氣溫在10-40度之間,海拔1000米以下,喜雨水。樹高10米以上,最高達30多米。花期3一4月,8月份以后為收獲期。</h3> <h3>檳榔既是經濟作物,又是觀賞樹,因而在海南不論公園綠地,道路庭院,宅前屋后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h3> <h3>檳榔靠種子繁殖,大約7年后就可以結果了。這是田邊見到的幼樹。</h3> <h3>檳榔樹在三四月份開花,花序分枝繁多。</h3> <h3>一棵檳榔樹每年大約可結果實300個,每公斤約有24-32個。街邊零售的檳榔青果是每個2元。</h3> <h3>成熟的檳榔果實。</h3> <h3>采摘檳榔的人要有爬樹的絕技。</h3> <h3>檳榔果卵形,像棉桃,或像青棗。檳榔有殺蟲,消積,行氣化濕和通便祛痰御瘴的功效。</h3> <h3>我國歷史上記載一些南方地域的人有咀嚼檳榔的喜好,包括北方個別的帝王。</h3> <h3>檳榔能使人精神興奮,微發(fā)汗,有御寒和消除疲勞的作用。</h3> <h3>嚼食檳榔鮮果,一般將它切成4片,配以石灰或貝殼粉,用蔞葉包裹后食用。這些配料可以消除一些苦澀味。</h3> <h3>海南是我國檳榔的主產區(qū),產量占全國約95%。但海南人消費量僅占1%。其余都銷往外地。海南人以嚼食鮮檳榔果為主。</h3> <h3>零售的加工成品檳榔果。</h3> <h3>檳榔的消費大省是湖南。湖南不產檳榔,卻已有300多年的嚼食歷史。嚼食檳榔的人群,在臺灣占10%,而在湖南占了38.4%,30-40歲的人群中更是占到50.36%。</h3><h3>這是加工過的檳榔干果。</h3> <h3>湖南人用多種調料長時間腌制過的干果,檳榔的主體成份檳榔堿已流失許多,口味與鮮果有了差異,有的還加入了芝麻,葡萄干等。嚼起來比較堅硬。</h3> <h3>檳榔是僅次于煙草,酒精,咖啡的第四大成癮型消費品。</h3><h3>第一次吃檳榔,往往會引起胸悶氣短,喉頭發(fā)堵甚至眩暈的感覺。常食會成癮。</h3><h3>這是湖南省排位十大檳榔品牌之首位的口味王檳榔干果。</h3> <h3>檳榔還是重要的中藥材。這是檳榔切片,呈大理石花紋。</h3> <h3>瓊海街頭的小雜貨店,到處可見貼著出售檳榔青的牌子。</h3> <h3>這是海南樂東縣城的街邊兜售檳榔的攤販。</h3> <h3>臺灣一些城市街頭售賣檳榔的檳榔妹。</h3> <h3>很少能見到張嘴嚼著檳榔示于人的場景。這是選自網絡的圖片。</h3> <h3>長期嚼食檳榔,牙齒易受損,變黑,兩頰變寬。易發(fā)牙齦炎,引起口腔粘膜病變。果渣刺激胃壁,誘發(fā)胃炎或引起穿孔。據(jù)介紹,一些癌癥特別是口腔癌,與嚼食食檳榔有關。</h3> <h3>-嚼食檳榔時吐出的渣汁,大大地影響了環(huán)境衛(wèi)生,</h3> <h3>隨處可見的檳榔渣汁鮮紅的瘢跡。在海口,三亞等城市,是被明令禁止的。</h3> <h3>生機勃勃的檳榔樹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姜堰市|
永德县|
汶上县|
琼海市|
永清县|
淮阳县|
那曲县|
洪洞县|
衡阳县|
桃园市|
彭山县|
内丘县|
华池县|
乐安县|
县级市|
仁布县|
环江|
句容市|
兴安县|
奉新县|
郧西县|
霍林郭勒市|
孝昌县|
时尚|
商丘市|
驻马店市|
抚州市|
芜湖县|
闽清县|
湖北省|
巴彦淖尔市|
上饶县|
康保县|
乌兰浩特市|
若羌县|
温泉县|
宁南县|
加查县|
板桥市|
措勤县|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