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謹以此篇追憶我最敬重的外公王德滋。</h3> <h3>外公王德滋離開我們已經41年了。2018年7月7日,王家的子孫后代近三十人聚在北京,其間,從國外回來的表妹貝貝拿出一疊外公外婆的老照片,大家競相傳看,訴說著老一輩的恩德。</h3> <h3>會后,旅居國外的表妹二寶把精心保存了四十年的檔案袋拿來,里面裝滿了外公的珍貴老照片、證件及資料,我很驚嘆,她保護得這么好!許多資料我第一次見到。</h3> <h3>看著這些,塵封已久的記憶慢慢打開了,外公生前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高大……</h3> <h3>外公1896年出生在河北懷來小南辛堡一戶農民家里,父親王寬是個有遠見卓識的人,他多次出賣土地,供其兒子進城上學讀書。<br></h3> <p class="ql-block">從小南辛堡外出求學的外公少年有志,勤奮刻苦,1917年因優異成績獲得縣里資助的貸學金,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采礦系,以成績第一名于1923年畢業,后到南開大學任助教。</p><p class="ql-block">(圖為表妹和二陸舅站在小南辛堡外公的老家門口。)</p> <h3>一年后外公離開學校到柳江煤礦工作,從此走上理論與實踐結合,實業救國的道路。先后在安徽懷遠、淮南、貴陽、昆明、明良煤礦任總工程師,局長。</h3> <h3>抗日戰爭爆發后,一批工廠、機關、學校遷到大西南后方,昆明是當時第二個重要大城市,但明良煤礦規模小,技術落后,設施不配套。外公首先用當時的先進技術對礦井大規模改造,又開鑿三處礦井,建立了憲整的通風、排水系統,用蓄電池取代礦工的電石明火燈,保證了安全生產。同時主持修建了由該礦到滇越鐵路長20多公里的運煤輕便鐵路。他還設計利用垂力分三段下放重斗車,畜力拉回空斗車,解決了煤炭地面運輸的問題。外公對明良煤礦的技術改造,有顯著的示范作用,對促進西南地區技術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保障抗戰時期用煤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他獲得了南京政府頒發的"勝利勛章",被吸收為資源委員會委員。</h3><h3>圖為云南明良煤礦舊址。<br></h3> <h3>抗戰勝利后,外公又回到淮南,任煤礦局局長兼總工程師。外公知人善任,親自帶領技術人員下井工作,指導研究,設計制造安裝第一個具有40年代水平的豎井,使日產量達3000噸。同時,外公還制定了各種規則,撰寫了《淮南煤礦概況》一書。</h3><h3>1949年9月,外公配合軍管會接管淮南礦務局他自行設計建設年產90余萬噸的國內先進礦井,獻給新中國,為國家保存了大型的重要煤炭生產基地及一大批生產建設工程技術骨干。</h3><h3>1950年他收到新中國國務院的任命書。</h3> <h3>這張保存了68年的證件彌足珍貴。任命書上,周總理親筆簽署任命王德滋為燃料工業部修建司付司長,擔任煤炭工業基本建設技術領導工作。53歲的外公,從此走上行政管理的領導崗位。</h3> <h3>外公王德滋在領導崗位上殫精竭慮,嚴謹務實,統籌兼顧,以淵博的煤炭知識實踐、創新,對發展我國煤炭事業傾盡了心血。<br></h3> <h3>1957年,電力工業部任命王德滋為技術委員會委員。至此,他身兼數職。</h3> <h3>1957年,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任命外公為煤炭組和動力組組員,同年,他進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委員會院士評選的初選、中選名單。</h3> <h3>1957年,外公又接到周總理的任命書,被調至煤炭部北京煤炭科學研究院任院長,那時他已61歲,又開始了為我國煤炭科學技術研究事業奠基。</h3> <h3>如果說外公1924年辭去南開大學助教,去煤礦一線工作一干就是25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大轉折點,那么1957年任院長起,是他一生的第二個重大轉折,他同其他領導人一起,為開創現代化煤炭科學技術研究事業鋪路搭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h3><h3><br></h3> <h3>1963年發的工作證顯示,外公已67歲,還在為創建研究機構和培養科研人員不懈地努力。到1965年,煤炭已經建立了多學科、多專業綜合性的研究體系,光研究所就有10個,基本實現了研究機構專業的配套。</h3> <h3>1962年,外公被聘為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煤炭組副組長。</h3> <h3>早在1962年,身為煤科院院長的外公與其他知名專家發起成立煤炭學會,任理事長,積極組織學會開展煤炭生產技術與科學研究的活動。</h3> <h3>在建立研究機構的同時,外公非常重視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建院初期就聘請蘇聯專家為顧問,國內外進行學術交流。這是1965年外公在國際建井技術會議上的學習筆記,記載了東德、捷克、波蘭、匈牙利等國建井技術的經驗。</h3> <h3>從外公寫過的材料中得知,1965年,外公為團長率專家到東德、波蘭等地參加國際建井會議。</h3> <h3>在會議上,外公用中英文記錄國外的先進經驗。</h3> <h3>在波蘭參觀時,外公不錯過一個細節,認真的學習,記錄。</h3> <h3>外語是外公北洋大學的功底,出訪時運用嫻熟。</h3> <h3>有不少記錄是畫圖標明,這些都為我國的煤炭工業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資料。</h3> <h3>外公熱愛煤炭事業,熱愛新中國,為祖國的建設付出了卓越的才能與智慧,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h3> <h3>這張第一屆人大代表合影的老照片,外公是其中的一名。一屆人大代表大會的產生和舉行,標志著一切權利開始由全國人民普選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集中行使。代表著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最高國家權利機關。</h3> <h3>1954年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代表1210人,包括了各民主黨派代表人物、工農業勞動橫范、軍隊、科學、文學藝術、工商、宗教等代表人物,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空前未有的團結統一的大會。圖為外公的代表證書。</h3> <h3>第一屆第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于1955年召開了。</h3> <p class="ql-block">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證書~</p> <p class="ql-block">第三屆人大代表當選證書。</p> <h3>作為愛國愛人民的煤炭科技專家,外公得到了人民的擁戴,從1953年起的國慶節,十一次登上天安門觀禮臺觀看游行隊伍。</h3> <h3>那時,能在觀禮臺上近距離地和國家領導人一起觀看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是一種莫大的榮譽與榮耀。</h3> <h3>外公每年胸前配戴觀禮條,觀看閱兵式,觀看群眾游行,一定是感受到新中國給人民帶來的期望、信心和力量吧!</h3> <h3>從觀禮臺下來,外公總是把觀禮條細心地存起來,做為為國家效力的動力。<br></h3> <h3>民主同盟是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1945年民盟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反對獨裁,要求民主,反對內戰,要求和平"的政治主張;1949年又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籌建工作。外公王德滋何時加入民盟,不詳,但他始終團結在共產黨周圍,為祖國發展獻計獻策。</h3> <h3>1959年,外公當選為民盟中央常務委員,積極推動盟員學習,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使民盟在參加國家文教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h3> <h3>從外公遺物中找到這樣一個藍塑料皮的筆記本。</h3> <h3>筆記本的扉頁上,外公親筆寫下"公而忘私 舍己為人",這八個大字折射出外公身居高位,有一顆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誠之心!</h3> <h3>扉頁的背面,外公用紅筆寫下"信任群眾 依靠群眾 放手發動群眾 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這反映了外公的工作路線和共產黨的生命線和根本路線,是一致的,外公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緊密聯系群眾當作自己的宗旨。</h3> <h3><font color="#010101">筆記本里密密麻麻寫的都是生產技術研究的思考。</font></h3> <h3>外公經常強調煤炭科研要為生產服務,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和基礎研究。他身先士卒率隊在礦區考察,調研"坑木代用"課題進展,親自組織、領導,完成了水泥支架、金屬支架的研發推廣,為大幅度增產創造了條件。又如新技術"凍結法鑿井"的推廣、關注采煤機工業性試驗、對煤炭的加工利用、標準化等都立項進行長期研究。</h3> <h3>外公不僅注重抓研究開發,還十分重視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和配套成龍。他說:"不要一出成果就完了,還要關心推廣應用,必要時派人去現場具體幫助。"他經常身先士卒,到一線去調研。</h3> <h3>在另一個筆記本的首頁貼著雷鋒的名言"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正契合外公的心境。外公十分熱心對青年的培養,對他們的研究方案、總體設計、試驗過程,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耐心指導。同時選派大批青年科技人員到國外學習,使煤炭科學研究事業后繼有人。</h3><h3><br></h3> <h3>這一副眼鏡伴隨了外公多年,他年老有病時,白天仍深入到煤礦現場,調查試驗現場,參加成果鑒定等,夜晚在臺燈下讀書、查看資料。他對煤炭事業的熱愛,嚴謹踏實的作風,對年輕的科研人員有很深的影響。</h3> <h3>外公一生廉潔奉公,公私分明,作風正派,愛惜人才。據石樓先生回憶,抗戰時期,他發現有人貪污公款,立即辭退。他任局長時,寧肯讓自己女婿失業,供其生活費,也堅決不給安排工作;對留美歸國的家屬,他安排在自家"王公館"住,供其吃住,不用公家報銷,令歸國人才非常感動。解放后,外公勤勤懇懇工作,原則性強,對貪污腐敗深惡痛絕;他高瞻遠矚,反對搞小煤窯;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發揮了各種人才的作用,得到一大批工程師的尊敬和擁護。</h3> <h3>外公外婆在遠離家鄉的外地,奔波在煤炭事業上,三個子女也跟著到處安家。</h3> <h3>1960年,外公和外婆終于和子女及部分孫輩照了一張全家福。這幸福的相聚是多年來少有的一次,至今孫輩們都將照片視若珍寶。.</h3> <h3>六十年代,外公家來自三個家庭的孫子、孫女、外孫女在家門外合影。</h3> <h3>文革之后,外公養病在家,兩個舅舅家的表姐、表妹來看望,幸福地和爺爺合影,七十多歲的老人露出慈祥的笑容。</h3> <h3>文革后,我家三個女孩上山下鄉走了,外公把我們三人的通信地址記在筆記本后面。當我探親假回京去看望外公外婆時,他們總是很有興趣地聽我講兵團農業機械化生產的事,外公步履蹣跚地去買肉,外婆親手燉肉給我吃,臨走,還給我拿錢。1968年外公聽說三姐要到陜西插隊,勉勵她說,你們把文化知識帶去,改變農村落后面貌,也同樣有作為。1972年妹妹去看望外公外婆,說起鶴崗,外公立即說:"噢,四十年前我去過,現在怎么樣?"當聽到如今那里整日霧蒙蒙,吸到鼻子里的空氣都帶著煤灰時,外公神色黯淡,久久不語。煤礦缺少管理,給百姓帶來污染,是外公最不愿意看到的。</h3> <h3>外婆和外公一起從懷來出來,陪外公辦礦,走南闖北二十幾年,盡管她不識字,但她輔佐外公,培育子女,讓外公無后顧之憂。文革期間,外公受到迫害,被抄家,住所被三家人占用,外公外婆帶著孫女擠在一間屋里,后又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每月工資由一級工程師的320元降到27.5元。外婆默默忍受這一切,省吃儉用,艱難度日。直到落實政策后,住房才歸還。這么折騰,讓七十多歲的外公患病更嚴重了。</h3><h3><br></h3> <h3>外公外婆對每一個子女家庭都很關心,我很小就記得外公每月都貼補家里生活費;表弟表妹從福建來北京,外公外婆總是給他們準備吃穿用度。除此之外,外公還資助了好幾個親戚的孩子上大學,老家來親戚看望,外公外婆總是送錢接濟。他們的仁慈寬厚,博愛忘我,至今也被后輩人感恩,他們的相濡以沫,大愛無疆,一直是家庭的楷模。</h3> <h3>小舅舅常在外公身邊照料年老體邁的外公外婆,為他們生活起居操勞。</h3> <h3>小舅媽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時候,也想方設法照顧老人。</h3> <h3>外公外婆用他們的一生愛祖國,愛科學,愛人民,愛家人,給子女孫輩留下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長輩善良寬厚、博愛無私、終身學習的家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后輩們。</h3> <h3>外公為祖國的煤炭事業長年忙碌,積勞成疾,加上文革的摧殘,在1977年3月3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為之奮斗一生的煤炭事業。</h3> <h3>1977年3月11日,王德滋的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h3> <h3>中央統戰部領導、民盟中央主席史良、楚圖南等民盟人士參加了追悼會。他們和家屬一一握手。</h3> <h3>煤炭部、煤炭科學研究院的領導、同事來追悼外公。</h3> <h3>一起進行煤炭科學研究的志士仁人來和外公作最后的告別。</h3> <h3>和外公一起建井的專家們來參加追悼會。</h3><h3><br></h3> <h3>眾多朋友來送外公最后一程,吊唁廳外幾百人排著長隊。</h3> <h3>外公的兒子、女兒三人攜子女數人,在慈愛的外公遺像前痛哭失聲,萬分悲傷,想到再也見不到可敬可愛的外公,我的淚水止不住地流。</h3> <h3>1977年3月11日,《光明日報》發了訃告。</h3> <h3>訃告全文。</h3> <h3>外公走后,煤炭部外事局長王叔叔告訴我:"周總理說煤炭界有三王一馬,王德滋是第一王啊!"</h3><h3>科學界的人說:王德滋是煤炭工程技術專家,是我國現代煤炭科學技術研究事業的主要奠基人。</h3><h3>民主人士說:王德滋是民盟的杰出人物,是德高望重的愛國人士。</h3><h3>懷來縣民政局的干部說:王德滋一家是懷來有名的科教世家,王家子弟有市級政府官員、大學校長、教授、工程專家、畫家、還有教師、技術人員,貢獻最大的是王德滋。</h3><h3>朋友們說:民族的輝煌過去與未來的振興,都離不開這樣的人!</h3><h3>網友們說:為科技發展貢獻出畢生精力的人永遠激勵著我們!</h3><h3>外公為煤炭科技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自己奮斗的一生建造了不朽的豐碑!</h3> <h3>如今,外公外婆靜靜地躺在萬安公墓里,清明時節,孫輩們去獻花悼念。在我心里,外公王德滋一直在看著我們,他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燈,指引著我愛國、敬業、學習、堅韌、律己、博愛、仁慈,外公的高尚品德,獻身科學,報效祖國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他那高大的身影永遠活在我們家族每一個人心中!</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 2018,7,7王家的部分后代齊聚北京,四世同堂,追憶外公的豐功偉績,感念先輩的恩重如山,無不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值得欣慰的是,外公的第四代孫輩也成長起來了,各行各業奮斗著,從事科學研究的王放說出了孫輩們的心聲:有先輩如此,晚輩怎敢不戰戰兢兢,好好奮斗,不辱家門!</p><p class="ql-block">外公外婆笑慰九泉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表妹王紅、王英,表弟叔錦提供的照片及資料!</p><p class="ql-block"> 感謝王紅翻拍的部分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感謝對此文提出寶貴意見的親友們!)</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长寿区|
元氏县|
时尚|
小金县|
南召县|
平遥县|
罗江县|
新竹县|
岳阳市|
铜川市|
天津市|
昌邑市|
荣昌县|
揭东县|
福泉市|
定结县|
宜川县|
图木舒克市|
镇坪县|
新营市|
尚义县|
昔阳县|
隆化县|
桃园市|
长宁县|
永福县|
西充县|
防城港市|
德昌县|
东平县|
九台市|
日喀则市|
南宁市|
丹阳市|
乌兰浩特市|
仁布县|
临清市|
隆化县|
荥经县|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