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紅星小學

呦呦鹿鳴

<p class="ql-block">  我讀書的時候,武岡城最好的小學是紅星小學。當時在學生中流傳一首歌謠曰:紅星一枝花,紅旗人人夸,前進也不差,躍進爛渣渣。我很為自己是紅星小學的學生自豪,并悄悄地去過其他學校進行比較:紅旗小學辦在解放前一個姓張的地主的花園里,條件不錯,但比起紅星還是差點;前進和躍進小學則又窄又暗,比紅星就差一大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實,那時的紅星小學和現在任何一所學校相比,也是陳舊的,但因為當時所有的房子都陳舊,它倒矮子里面拔長子顯出不同來了,因為它有一座紅樓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記憶中老紅星小學的結構大致是這樣的:校門開在天寧街,正對著轅門口,跨進木門就是張貼錄取通知和公告的地方。右邊進去是一條陰暗的過道,連著廚房和食堂,直走兩邊是平房,左邊是唱歌課教室和總務室,右邊是教師宿舍,曾教過我們的歐陽嫦老師和丁祖賢老師就住在這里。房子前面是花圃,栽著美人蕉和菊花。再往前走,就是操場和我們為之驕傲的紅樓。紅樓左邊是木貨街居民的住房,右邊是教室和辦公室,并連接著一條有屋頂的走廊。操場右邊有棵高大的柿子樹,結的果不是圓柿而是我們叫“膏子”的小柿子,成熟時紅紅的掛在樹上,是一道風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經過辦公室往右走,便是三排高年級的教室,每排兩間,一間為五年級的,一間為六年級的,教室中間的小房子,是班主任老師辦公和住宿的地方。最里面一排教室的前面有棵石榴樹,春天開著火紅的花,秋天結著圓圓的果,引誘著一批批同學爬樹摘果而挨批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高年級教室再往里走是大禮堂,學校開大會、文藝表演和上室內體育課的地方。禮堂前面是高出地面近兩米的臺子,面積約四五十平米,左右兩邊各有間小房,有樓梯通到臺上。地面是三合土的,還算平整,禮堂層高應有五六米,由巨大的木柱支撐,柱子是整根的大木頭,一個人抱不過來。上體育課學爬桿時,曾有身段靈巧的學生趁老師不注意,順著柱子爬上屋梁,被老師罰過站。禮堂里擺著幾張乒乓球桌,放學后有學生打乒乓球,沒有球網就用磚搭根竹竿,買不起海綿拍就用沒膠的“光板子”,打得也熱火朝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禮堂外面有個小體育場,挖了兩個沙坑,用來訓練學生跳高跳遠。體育場周邊是五金廠的廠房,上課時能聽到機器的轟鳴。住在傘鋪街的同學總想著能從這里開道門,穿過五金廠就到家了,但五金廠一直對小體育場虎視眈眈,說這塊地本屬于他們,據說這個官司打了好多年,想從這里開門自然也不能如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引以為豪的紅樓好像是三層,每層有四個教室,我們年級四個班入學都在紅樓里。那時武岡沒有高房子,三房樓房就顯得很雄偉很壯觀了,而且樓是紅色的!那個年代房子都灰頭土臉的,哪有紅色的樓房啊,我們一入校就在紅樓上課,這讓每個同學都有了一份驕傲和自豪。紅樓除了墻是磚砌的以外其他都是木制的,木樓梯、木地板、木門、木窗,上課的時候還安靜,一到下課,孩子們跑下竄上,在樓上又蹦又跳,樓梯便“嘎吱嘎吱”地響,樓板也“嘎吱嘎吱”地響,整棟樓似乎都在運動和叫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紅星小學就讀的學生大體住在學校周邊,天寧街、木貨街、傘鋪街、西直街、三牌路四牌路的都有,也有些不在這個區域的因了這樣那樣的關系擠了進來。那時的學生單純,男孩子也吵也鬧也野,女孩子也嬌也刁也蠻,但都沒有什么心機。同學間男女界限劃得很清,每張課桌都有“三八線”,越過線男同學就會推、擠甚至動手打。平時男女同學間說句話都會被人笑,出了校門碰見了裝作不認識,但暗地里都知道每個同學的姓名和家里住址,也打聽出父母從事何種職業。哪個同學長得帥氣靚麗,學習成績如何,家庭經濟是否寬裕,彼此心里都有數。加入少先隊后大家都戴紅領巾,愛清潔的學生紅領巾是干凈的,不愛清潔的學生紅領巾上沾滿墨汁,有些同學還喜歡咬紅領巾的角,日子一久,角就咬爛了,常挨老師批評。那時少先隊的“官”都戴著臂徽,白底紅字,小隊長一條杠,中隊長兩條杠,大隊長三條杠。一條杠很一般,兩條杠也不稀奇,如果戴上三條杠,走到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實說“紅星一枝花”不僅指校舍和環境,主要是老師優秀和教學質量高。紅星小學的老師確實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老師,他們對教學的認真負責,他們希望學生成龍成鳳的迫切和因此付出的辛勤努力奠定了紅星成為名校的基礎,良好的學德校風代代相傳直至今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小學分初小和高小,初小的學科有語文、算術、寫字、唱歌、圖畫和體育。我們入學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大家都餓著肚子,誰也沒心思讀書,加之此時我患傷寒病,一個學期未上學,對低年級的記憶除了病就是餓。到了中年級,饑餓狀況慢慢好起來,學生也開始靜下心來好好上課了。我所在的初十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為周明登,算術老師為丁立德,唱歌老師為鄧玲英。周老師那時剛參加工作,熱情很高,課余常到學生家里作家訪,丁老師性格溫和,很有耐心,鄧老師歌唱得好,人也長得漂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讀完四年級就考高小,參加考試的是四個班,升入高小的只有三個班,自然會有同學落榜。出榜時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紅榜上就很驕傲,榜上無名的便只能想方設法去其他學校就讀。正榜外還有副榜,是備取生名單,這個備取,該是比正取生低一等、準備錄取的意思,雖說還是在本校升入高小,但就像留級一樣,總透著一點難堪。我們那一屆高小三個班,高22班、高23班班主任分別為張紫燕老師和宗秀蘭老師,我所在的高24班班主任是柳秀木老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很慶幸碰到柳老師,他是我遇到的第一個良師。那時他剛從武岡師范畢業,讀書時應該是優秀生,才會分到“一枝花”的紅星小學擔任高年級的班主任。印象中他個子中等,臉長長的,兩眼炯炯有神,鼻梁高,嘴唇厚,說話帶武岡楊柳鄉下口音。他既是班主任也是語文老師,課講得好,語言簡潔清晰,課文的時代背景、中心思想、寫作特點分析得準確且生動,同學們都很喜歡聽他的課。他特別看重課外閱讀和寫作,開了長長的書單布置我們讀課外書,《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微山湖上》《我們都是姐妹兄弟》就是在那時讀的。他才出校門工資不高,卻自費為我們訂閱《兒童時代》《少年文藝》等刋物。語文老師最怕改作文,他卻樂此不疲,每周都出作文題要我們多寫多練。五年級時學校舉行作文比賽,我得了年級第一名,柳老師非常高興,那年寒假,他在二中參加教師培訓,也讓我每天到二中去,指導我修改那篇作文,爭取入選《小學生優秀作文選》。那時天很冷,我的臉上和手上都長了凍瘡,我多么希望老師能幫我改好這篇作文,他卻只做口頭輔導,不改一字一標點,非要我自己完成。天冷手僵握不緊筆,便烤烤手再寫。整整磨了一個星期,這篇以幫助同學學習為內容的《一花獨放不是春》終于定稿,后來果真入選《小學生優秀作文選》,柳老師比我還高興,送我一本高爾基的《童年》作為獎品。由于這篇文章,我愛上了文學,愛上了寫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后我選擇學新聞并以記者為終生職業,與柳老師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老師一門心思都在學生身上,恨不得馬上把自己的知識變成學生的知識,讓每個學生都熱愛學習,熱愛勞動,品行端正,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在我的一生中,高小的兩年是最值得留戀的兩年,它培養了我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了我最基礎的知識結構,也讓我初步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準則。算術老師丁祖賢,黑黑瘦瘦,脾氣急躁,上課時哪個學生走神,會將粉筆頭扔過去,那種迫切希望學生學好算術的心情連家長都自嘆不如。他的算術教得真是好,相向相對運動,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至我現在輔導小孫女的數學,這些內容還得心應手。宗秀蘭老師的地理課,帶我們神游祖國的大好河山,她帶山東腔的普通話,聽起來那么優雅,那么悅耳,讓從未走出小城的我們知道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張紫燕老師個子高高的,畫得一手好畫,學校的板報、專欄上經常有他畫的刋頭和插圖,我們覺得比畫家還畫得好。教唱歌的鐘顯芬老師,邊彈腳踏風琴邊唱歌的優美,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時學校課外活動也很豐富。體育老師毛漢帆,黑瘦精干帥氣,不光課上得好,還組織了很多課外體育訓練隊,有田徑隊、乒乓球隊和射擊隊,每天放學后都進行訓練,然后代表學校參加各類比賽。我因身高腿長參加跳高跳遠訓練,跳高跳的是跨越式,雖說成績不是很好,但毛老師嚴格認真的訓練卻讓我受益匪淺。學校還經常組織廣播體操比賽,同學們一色白衣藍褲白球鞋,胸前飄著鮮艷的紅領巾,精神極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語文教材,內容大多已忘記,唯有幾篇課文現在還記憶猶新。一篇是大躍進時期的歌謠: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真的是氣貫長虹豪氣沖天!一篇是借一個老農的口批判翻身忘本的劉介梅的《手拍胸膛想一想》: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莫嫌我老漢說話啰嗦……這篇課文是要求背誦的,下課時同學間相互鬧著玩,便拿課文中的詩句開玩笑,這個說:“你那時餓得像瘦猴,三根筋挑著一個頭”,那個同學便回敬:“人心不足蛇吞象,好了瘡疤忘了傷”!還有篇寫牛郎織女羨慕人間生活的課文,記得有這么幾句:“織女含笑把話提,我和牛郎早商議,我到紗廠當女工,他去學開拖拉機”。這可真是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典型結合,帶有強烈時代烙印的課文使我們的學習和思維也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彩,經過多少年磨礪,骨子里依然有深深的刻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紅星小學旁邊有當時小城唯一的電影院,學校經常組織看電影,印象較深的有大型革命史詩《東方紅》,反映非洲革命的《椰林怒火》和《冰山上的來客》。看《冰山上的來客》前柳老師說這部電影難看懂,要我們認真琢磨。由于老師的提醒,這部電影我們看得很仔細,終于弄懂了劇情,也分清了真假“古蘭丹姆”,還學唱了影片中那首著名的插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我們還看了《箭桿河邊》、《奪印》和《馬蘭花》,記住了《奪印》中的臺詞:何書記,吃湯圓啰!《馬蘭花》的歌謠: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唱歌課學的都是革命歌曲,有《歌唱二小放牛郎》,有《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有《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看了電影《小鈴鐺》,也學了里面的插曲:鈴鈴鈴,啷啷啷,清早起,大太陽,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都為工作忙……后來在學校文藝演出中,有個班將此編成表演唱,有扮演紡紗女工煉鋼工人的,有扮演科學家和解放軍的,有個男生裝扮成老頭子翹著煙竿邊走邊唱:“老漢不到別處去,參觀人民大會堂”,逗得大家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放學后同學們都不急著回家,操場上熱鬧極了。男學生一般是滾鐵環,打翻板,打螺陀,女學生以前是踢鍵子、跳繩,后來有大城市的同學轉到紅星來,會跳橡皮筋,大家也跟著學,慢慢就推廣開來。有條件的買根長長的松緊帶,沒錢的便一個橡皮圈一個橡皮圈的套,套上二三十個也可跳,只是容易斷,斷了就接上,又補充幾個新的套上去。相比于跳繩,橡皮筋更有趣,邊跳還邊唱著歌謠呢!后來又興起彈玻璃球,五顏六色的玻璃球很漂亮,誰彈中球就歸誰,男孩女孩都喜歡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套用當時學期結束大家寫總結通用的開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們就小學畢業了,本以為要和紅星小學說再見了,誰知學校戴帽辦初中班,我又進了紅星附中。這時“文化革命”開始了,在革命造反的暴風驟雨中,再優秀的學校也擺不穩一張課桌。紅星小學平靜的校園沸騰了,大字報貼滿了墻壁,柳秀木老師的名字也上了大字報,說他是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說他走白專道路,培養修正主義的黑苗子。我惶恐不安地將此事講給爸爸聽,爸爸說:“他的名字叫‘秀木’,古語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這么大的風暴,他是在劫難逃了。”果然,以后又生出很多故事,但這是后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紅星小學的附中班最終夭折了,兩年后我進入紅衛中學讀書,從此告別我讀了六年半的紅星小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客| 荃湾区| 涿州市| 农安县| 达拉特旗| 西畴县| 班玛县| 文登市| 乌拉特后旗| 女性| 滨海县| 咸阳市| 淮安市| 瓮安县| 阿拉善右旗| 彭山县| 印江| 西城区| 杭州市| 汉中市| 海伦市| 高邑县| 泾川县| 博湖县| 永胜县| 涪陵区| 定兴县| 高淳县| 封开县| 黑水县| 嘉峪关市| 静宁县| 西乡县| 岚皋县| 宁夏| 潞城市| 海盐县| 老河口市| 北流市| 武山县|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