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這組合影構成了一個“少小離家”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我自己。從十六歲起,我獨自離家飄蕩,開始是上山下鄉當知青,繼而去甘肅當兵。當兵的機遇使我離開了插隊兩年的農村、懷著“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心態到了甘肅這個地方打拼,這一去就是十八年。這段經歷時常讓我想起《九九艷陽天》和《走西口》里那凄婉的詞曲。那真是個偉大而艱難的時代,每走一步都不是輕松的,但我硬是走了過來。時代考驗了我,也哺育了我。這是不幸,也是大幸。戰斗,喚醒了生活;理想,鋪出了前程;從戎,使我更加理解了人生,理解了革命,理解了斗爭,履踐了一個公民的純潔義務。部隊使我喪失了許多,也得到了很多,我把最美好的青春都交給了軍營,在這里抽穗、揚花、灌漿,似乎把根都扎在了軍隊這爿郁郁蔥蔥的熱土之上。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著名作家劉心武說:人活一世,親情、友情、愛情三者缺一已成為遺憾;三者缺二,實在可憐;三者全無,生不如死。 友誼,是嚴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濃蔭,是湍流中的踏腳石,是霧海中的航標燈。我曾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通信集里,聽到友誼娓娓動聽的話語;我曾在杜甫《夢李白》的詩里,看到友誼情深似海的心地;我曾在魯迅贈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也”的條幅里,領略了友誼高尚的志趣;我曾在白求恩輸給八路軍的血液中,看到友誼慷慨的笑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茫茫人海中,你遇到了誰?誰又遇到了你?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取暖,中國有這樣的俗語: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愛因斯坦也說過這樣睿智的話:“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朋友在人際關系中有著很大的隨意性和自由性,合則為朋,分則為月,自己也能照亮自己,當然,有兩個月亮心里就更亮堂一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人生是一場傾盆大雨,命運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雨傘,友情則是補丁。人的一生往往被事業和愛情弄得疲憊不堪,但友誼卻是上蒼對人類最大的恩賜。“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幾乎每個人都在尋求著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朋友則是生活自然篩選的結果,社會這個大篩子神秘莫測地把許多人顛簸在一個層面上,他們就成了朋友。當你身處異鄉,或在聚散無常的生活中遇到過災難、困難里的一種,你就會了解,當你能遇到一個或幾個在諾言、信念、勇敢、忠誠方面都是始終不渝的朋友,你的內心會充滿著難以抑制的洶涌澎湃的力量、使人歡欣鼓舞的喜悅和難以言傳的感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人生沒有友誼,就像盛宴沒有美酒,可謂美中不足。如果說女人間友誼是為了互相有個傾訴的對象,那么男人間的友誼是為了有幾位親密的戰友,可以在與命運搏斗時互相并肩作戰。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幸,在絕望的時候,朋友伸過來的熱情之手將給你最大的安慰和支持。每當遇到生活考驗、社會動蕩、痛苦和歡樂的日子,這種感情就會突然發出熊熊的火焰,在記憶中就會展示出最初的友誼片段,那情景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叔本華曾虛構出一則寓言:“一群豪豬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擠在一起取暖,但是它們的刺毛卻開始互相擊刺,于是不得不分散開,可是寒冷又把它們驅到一起,于是同樣的事故又發生了……”朋友們的關系又何嘗不如此,男人們的友情是孤獨的,他們的關系太像寒冷冬天里的豪豬。隨著環境的變動,任何人在每一個階段中都會有不同的一群朋友,許多昔日的朋友,雖仍牽系心中,要保持親密卻是相當吃力,友誼我以為是很難永固的。僅是一時投契的朋友,散開后,即使重聚,各人在思想修養感覺上的改變,已經導致大家難以重建昔日的關系。朋友只是人生寂寞的旅途偶然的同路人,走完一段路,他要轉彎,這是他的自由。在那段同行的路上,你跌倒了他來扶你,遇到野獸一同抵抗,這是情理之中的。路一不同,彼此雖是關念,但也無法互相援助。但是這時候彼此也許就遇到新的同路人了。</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1985年5月5日于蘭州濱河路。</h3><div><br></div><div> 人們常說著這樣的話:一句話、一本書、一個事件或許是一個人,都有可能改變你的命運。回首過去的歲月,改變我生命的話語很多,改變我命運的巨著也很多,經歷的重大事件歷歷在目,可最難忘記的是改變我世界觀和命運的那些人。有一個關于天使的故事,說每個人都有一個一直守護著他的天使,這個天使如果覺得你的生活太過悲哀,你的心情太多難受,天使就會化身為你身邊的某一個人。這個人也許是你的戀人,也許是你的父母,也許是你僅僅見過一面的陌生人,這些人出現在你的生命里,陪伴你度過一小段快樂的時光,然后他再不動聲色地離開,于是你的人生就有了幸福的回憶,即使以后的道路上會有狂風暴雨,但只要一想起曾經幸福的事情,你就可以鼓起勇氣,帶著天使的祝福一路前行。都說一個男人的成功需要他背后的一個好女人的支撐,我的一切除了我背后的女人——妻子,更多的是有一群好男人“撐”著我,一個個閃著光亮名字的戰友像走馬燈似的在我腦海中顯身,你們中的許多人就是分段守護著我的天使!</div><div> 謹以此文獻給合影中出現或未出現的戰友們,我要真誠地對你們說,戰友你好!別來無恙?</div><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1982年10月6日于甘南桑科牧場。</h3> <h3> 1971年2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甘肅省山丹縣中隊歡送69年退伍戰士合影。是作者入伍后的首次合影。后排右一為作者。此片由老隊長李生浩同志友情提供。</h3> <h3>1972年3月與李汝周。</h3> <h3>1972年9月與韓智春。</h3> <h3>1972年7月29日與張培民。</h3> <h3>1973年1月17日與柳養民、李汝周。</h3> <h3>1973年10月與張改科。</h3> <h3>1973年11月,與程藝新。</h3> <h3>1974年2月17日與許選民。</h3> <h3>1974年7月5日,供應科歡送副科長張守定到甘肅省軍區綜合加工廠任廠長。前排左起:科長王業譽、后勤部副部長宋書岱、后勤部長馬劉寶、副科長張守定、助理員于瑞達。后排左起:供應科助理員李子卿、宋文珊、李金學、楊柳岸曉風、王忠榮。</h3> <h3>1974年8月與張培民、劉元、焦鴻鷹。</h3> <h3>1975年1月與朱洪武。</h3> <h3>1975年1月與郭景清、張茂生、王建堂。</h3> <h3><font color="#010101">拍攝于1975年10月。左起:楊柳岸曉風,徐志峰、伏曉軍,公方廣。</font></h3> <h3>1976年7月,拍攝于張掖木塔寺。左起第二赫彥明,左起第三楊柳岸曉風,右起第一王建堂。</h3> <h3>1976年9月,與王建堂、郭景清。</h3> <h3>1976年7月在張掖軍分區農場與獨立連二排戰士(左起)趙京喜、陳俊忠、王金學。</h3> <h3>1978年4月,與翟文俊。</h3> <h3>1978年4月25日與余有田。</h3> <h3>1979年5月1日與呂文彬。</h3> <h3>1979年5月2日與侯拴柱。</h3> <h3>1979年8月20日,甘肅省軍區軍需處全體人員合影。</h3> <h3>1979年9月28日,與趙新志、趙寬福。</h3> <h3>1981年11月8日,與賈明社。</h3> <h3>1981年11月20日,與李巨讓攝于蘭州五泉山公園。</h3> <h3>1981年2月7日,與閆明祺、郝成莉在武漢中山公園。</h3> <h3>1981年5月,在湖北軍事經濟學院長軒嶺教學基地,實施步兵團野戰陣地防御戰斗野外綜合演練期間的合影。</h3> <h3>1981年5月10日,軍事經濟學院軍需系十一隊五班合影。</h3> <h3>1981年7月1日,武漢軍事學院軍需系11隊畢業照截圖。</h3> <h3>1982年3月14日,在蘭州濱河路與劉速成、閆明祺、蘇太岳合影。</h3> <h3>1982年4月,與丁萬銀在永昌縣河西堡宗家莊省軍區螢石礦調研時,同礦干部蘆礦長、陳才才等合影。</h3> <h3>1982年4月26日,與劉行級在守備二師炮團二營。</h3> <h3>1982年8月,在守備二師籌備全區部隊生活管理經驗交流現場會。</h3> <h3>1982年8月,與郭宏福、郝現義、劉行級、白志忠等在守備二師。</h3> <h3>1982年8月,與守備二師炮兵團后勤處人員合影。</h3> <h3>1982年8月,甘肅省軍區部隊生活管理經驗交流現場會合影截圖。</h3> <h3>1982年9月14日,與賀益民、丁萬銀、趙潤華等在尕海。</h3> <h3>1982年9月,與丁萬銀、李儒奇在二郎灘農場。</h3> <h3>1982年10月24日,與王廣義、同建峰。</h3> <h3>1983年1月,與趙資進。</h3> <h3>1983年1月,與徐廣元。</h3> <h3>1983年4月20日與趙新志在天水麥積山。</h3> <h3> 1983年4月17日,與閆明祺、劉速成、劉吉林在蘭州濱河路。</h3> <h3> 1983年5月15日,與同建峰、宋某在蘭州五泉山公園。</h3> <h3> 1983年6月,與趙寬福、閆明祺等在甘肅省軍區招待所。</h3> <h3>1983年6月與閆明祺。</h3> <h3>1983年7月20日,在甘肅甘南加尕灘農場與場部常三寶等的合影。</h3> <h3>1983年9月3日,甘肅省軍區先進食堂現場座談會合影。</h3> <h3> 1983年9月 ,與尤同生在甘肅省軍區單身樓。</h3> <h3><font color="#010101">1983年12月,與路忠孝、王啟明合影。</font></h3> <h3>1983年8月,與張碧賢等。</h3> <h3>1983年6月,在甘谷縣人武部與胡永義、李華厚、陳寶明合影。</h3> <h3>1983年9月1日,與劉行級、白志忠、雷啟盈、金順喜、金云升、郝相義在甘谷人武部合影。</h3> <h3>1984年10月,與鐘曙濤、郭潤喜、康榜升在武漢東湖。</h3> <h3>1984年10月,與孫連功。</h3> <h3>1984年10月,與李克江。</h3> <h3>1984年10月,與顧金根。</h3> <h3>1985年4月,甘肅省軍區自學財務中專結業合影。</h3> <h3>1985年5月5日,與閆明祺、高文藝。</h3> <h3>1985年5月5日,甘肅省軍區軍需處人員合影。</h3> <h3>1985年7月,全軍自學軍需中專甘肅省軍區畢業班合影。</h3> <h3>1985年12月5日,甘肅省軍區蘭州綜合倉庫歡送李彰信合影。</h3> <h3>1986年元旦,甘肅省軍區蘭州綜合倉庫合影。</h3> <h3>1986年1月6日,與李汝周在蘭州火車站</h3> <h3>1986年7月15日,與陸永康、張碧賢、王文君等在榆中興隆山。</h3> <h3>1986年10月,省軍區蘭州綜合倉庫歡送朱衛彬、朱倫才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1986年11月,甘肅省軍區蘭州綜合倉庫歡送馬公文合影。</font></h3> <h3>1986年11月4日,與李培陛、張萬迎、張林倉、胡啟超、馬國利、喻洪康、何應安。</h3> <h3>1986年11月4日,與張林倉、李培陛。</h3> <h3>1986年11月4日,與千夏禮。</h3> <h3>1987年5月2日,與高文藝、鄭殿臣。</h3> <h3>1987年5月2日,甘肅省軍區蘭州綜合倉庫合影于蘭州南山公園。</h3> <p class="ql-block"> 1987年12月8日,甘肅省軍區蘭州綜合倉庫歡送我轉業地方工作合影,這是我最后一張穿軍裝的照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安顺市|
姜堰市|
湖北省|
弋阳县|
安阳市|
青神县|
黄浦区|
布尔津县|
法库县|
六安市|
石阡县|
宁远县|
渑池县|
仁布县|
东宁县|
清远市|
郯城县|
同德县|
大埔区|
慈利县|
乡宁县|
麦盖提县|
周宁县|
沂水县|
颍上县|
当阳市|
九寨沟县|
中山市|
浠水县|
岳阳市|
沙洋县|
涟水县|
邯郸市|
高雄县|
江源县|
台湾省|
长葛市|
东海县|
凯里市|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