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畫的繁榮發展之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有著重要意義。</h3> <h3>回顧中國畫的現代進取之路,可謂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既得益于20世紀中國畫改革,面貌豐富且充滿現代生機活力,又受多元化藝術思潮影響,存在片面理解創新、為創新而創新等現象,導致一些創作樣式變得"不倫不類",精神也蒼白無力,以至于"有高原缺高峰"。</h3> <h3> 遠至傳統山水畫和文人畫的迭變,近至20世紀中國畫的時代變革,中國畫一直在"守"與"變"中實現著形式更新、審美衍變;無數中國畫大家也在對"守"與"變"的不斷探索中成就獨具個性的繪畫面貌、譜寫時代高峰。</h3> <h3>新時代的中國畫創作,同樣需要在"守"與"變"中開拓新境、繪就時代新風。</h3> <h3>那么如何守,守什么?如何變,變什么?需要每一位中國畫創作者深入思考。</h3> <h3>"守",是要守住文化傳統、精神傳統。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h3> <h3>凝結中國文化精神的中國畫也不例外。繼承傳統一方面要深刻體悟中國畫的文化特質和內在精神,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國畫自身發展邏輯。</h3> <h3>任何一項民族藝術,都是在這兩個維度中連接文化傳承,成就不同的表現個性,傳達審美精神的差異。</h3> <h3>中國畫的文化特質,在于其獨特的審美訴求和精神意蘊。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建立在中國哲學和中華美學基礎上的中國畫,不注重感官刺激,強調"天人合一"的宇宙觀。</h3> <h3>宋代郭熙在《山水訓》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個"大"字,便道出山水畫所營造的精神要義,即中國人的世界觀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為終極取向,同時輝映時代氣象。</h3> <h3>正如北宋國力富強,收復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國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畫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圖》等名作,表現了北方雄渾壯闊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構圖氣勢磅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畫也從"大山大水"變成氣象蕭疏的"邊角山水"。</h3> <h3>所以,中國畫創作者應該將中國畫傳承問題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華文化的高度來看待,用筆墨"為祖國山河立傳"。</h3> <h3>"為祖國山河立傳"光有扎實的技法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創作者要有家國情懷,作品要呈現中國畫獨特的審美意蘊,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現的時代審美意境以及畫家的精神追求。</h3> <h3>中國畫有自身的發展邏輯,其筆墨法度皆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審美意蘊的彰顯。</h3> <h3>就像中國畫最高的成就是"寫意",其中既包含"寫"的審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體現出的特定審美意境,二者相輔相成。</h3> <h3>因此,中國畫創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筆墨法度與核心內涵,不能僅從形式上追求創新。</h3> <h3>現在一些畫家為了求變,偷換概念,雖然使用的是宣紙、毛筆、水墨等中國畫工具,但實際上畫出來的是水彩、素描的樣子。</h3> <h3>這種創新,實則是在玩形式游戲,充其量是一種藝術實驗,不能展現中國畫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為中國畫主流。</h3> <h3>真正意義上的求"變",是創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還要面向時代、面向生活。</h3> <h3>這又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要讓"筆墨當隨時代",表現時代審美和時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視野看世界,取各國藝術精髓并將其化為己有。</h3> <h3>這都要求創作者要有廣博的學識、獨立的藝術觀而不隨波逐流。</h3> <h3>在這一方面,老一輩藝術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不論是林風眠的中西融合之道,還是張大千的"潑彩"山水,都為中國畫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徑。</h3> <h3>在他們的繪畫中,既有借鑒外來藝術形式和觀念所呈現出的現代性審美,又有立足中國畫傳統的核心要義進行的創新轉化,最終于筆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氣象。</h3> <h3>這種"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融會創新,恰恰建立在極其深厚的傳統功底之上,此意學者當識之。</h3> <h3>民族繪畫,體現著一個國家的光輝和文化靈魂。作為民族繪畫的中國畫,要體現正確的文化立場。</h3> <h3>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中國畫創作者應該在"守"與"變"中,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以"蓬勃、正大、剛健、醇雅"的精神追求,展現新時代的審美風范。</h3> <h3>中國畫的"守"與"變",包含著對藝術傳統的回望,也包含著對中華美學的回溯,更包含著對當代審美的追求,推動著中國畫向前發展的同時,又保持著中國畫特有的軌跡、精神和面貌,以民族藝術所應體現的文化自信,指導著中國畫發展的必由之路。</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北海市|
保康县|
湟中县|
宁德市|
长沙县|
金寨县|
盘锦市|
瓮安县|
海晏县|
巨鹿县|
竹山县|
邯郸县|
新安县|
延长县|
赤峰市|
漳州市|
谷城县|
志丹县|
普定县|
三江|
高淳县|
平舆县|
资中县|
霍城县|
襄垣县|
丹阳市|
玉环县|
政和县|
故城县|
内丘县|
隆子县|
错那县|
三门峡市|
抚州市|
中牟县|
寻乌县|
安福县|
黔西|
通道|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