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咚,咚,咚……<br></h3><h3> 樓下又傳來劃龍舟的鼓聲。這個小區的外圍是一條小河汊,最近一段時間有一支準備參加端午龍舟競渡的團隊在河里訓練。下午閑暇時分,站在陽臺上就能看見劃龍舟的場面。聽著鼓聲,看著小河里游弋的龍舟,不由得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景來。</h3><h3><br></h3><h3> 我們的小城過端午節是沒有賽龍舟的,包粽子才是端午節的主題。那時雖然物資較匱乏,但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還是會包一些粽子的。小城雖地處南北交界,但北方人居多,所以不少家庭主婦都不太會包粽子,我母親包粽子的技術就不太好。每年的端午節前一天母親就早早地泡好了糯米,煮好了青青的粽子葉。記得有時糯米會泡上一夜,煮粽葉時那股清香味兒特別好聞。吃過午飯,鄰居七姑就會來幫著母親包粽子。七姑的娘家是南方人,她包的粽子小巧玲瓏煞是可愛。粽葉在她的手里特別聽話,疊、折、裝米、按實,一手拿裹好的粽子,一手拉起咬在牙間的麻繩,三纏兩繞,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母親也包,但比不上七姑包得又快又好。我們姐妹圍在泡著米的大木盆旁邊,一有機會就躍躍欲試,但好不容易用粽葉包好了米,一捆繩又散了,只有訕訕地放棄努力,專心看七姑包粽子。我們姐妹幾個,只有四姐心靈手巧,很快就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四姐包的粽子也是有棱有角,小巧可愛。從那以后我們家包粽子如果包的不多,就不會再去請七姑幫忙了。記得小時候家里包的粽子都是甜粽子,純糯米粽或者蜜棗粽,是沒有南方人包的肉粽等咸粽子的。粽子包好后,母親會在晚飯后開始煮,那時我們家的鐵鍋很大,滿滿一鍋粽子要用小火燜煮一夜。</h3> <h3> 端午節清晨,一睜眼就聞到了空氣中飄蕩著的粽子的清香味兒。早飯當然要吃粽子和雞蛋鴨蛋。端午節早上,母親會煮很多雞蛋和咸鴨蛋。一個個綠皮咸鴨蛋是在清明前就腌上了的,端午時拿出來洗去紅泥,煮熟后蛋黃沙沙的,流著紅油,特別好吃。當然,我們每個人分得的雞蛋鴨蛋,并不只是吃著解饞的,我們還要拿著它們去和小伙伴們“斗蛋”。伙伴們都用小網袋裝著幾個精心選出的,自認是比較結實的雞蛋或鴨蛋,我們聚在一起,各找對手,各自手里拿著一個蛋對碰,誰的蛋先被碰破了,就是輸了,輸的人就要把蛋給贏家。我的四姐是個鬼機靈,有一年端午她找了一個特別像鴨蛋的鵝卵石,(有時媽媽們會把雞蛋鴨蛋和粽子一起煮,所以就會有淡褐色的蛋了),“雞蛋碰石頭”,結果可想而知,四姐斗蛋所向披靡。當然聰明的四姐懂得見好就收,在沒有被人發現之前,就收起了那顆“石頭蛋”。現在想起那年端午的斗蛋趣事,還覺得特別好玩。</h3> <h3> 童年的端午節,最難忘的是粽子的味道,最好玩的是伙伴們相約斗雞蛋,而最辛苦的是半夜爬起來去排隊買油條糖糕。說是半夜,毫不夸張,那時每到端午節,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會去買油條和糖糕。那年月賣早點的店很少,買的人又很多,于是姐姐們往往在凌晨三點多就被母親喊起來去排隊了,記憶中這個差事大多由五姐擔當。她總是天還沒亮就去離家很近的二飯店排隊,等我一覺醒來,熱熱的油條糖糕就買回來了。我這個懶蟲正好趕上吃。特別喜歡吃香香甜甜的糖糕,油炸的糖糕色澤金黃,表皮脆嫩,內層軟乎乎的,最里面是白糖作的餡,黏黏的,甜香適口。吃一個糖糕,再吃一個軟軟糯糯的粽子,那滋味如今想來還會口舌生津。</h3> <h3> 端午節,還是童年印象中“最香”的節日。空氣中不僅彌漫著粽子的甜香,還有艾葉的清香和香囊的濃香。端午時,我們這里有在門框上插兩株艾草的習俗。據說,這樣可以驅瘟避邪,保家人平安。有不少女子,會摘片艾葉戴在發間,記得還有一句諺語“端午不戴艾,死了變妖怪。”這應該是一個很古老的民間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那時每到端午節,母親會縫制各式各色的香囊香包。香草是買來的,記得是那種麥黃色的草,母親會把香草剪碎,用平時做衣服剩下的各色布頭,縫制成長命鎖、香袋、荷包、扳腿娃娃等式樣顏色各異的香囊,用五彩絲線做成彩繩,用來掛在腰間,戴在身上,滿身都是香香的味道,能不能辟邪驅病無法考究,但不再有蚊蟲叮咬倒是真的。<br></h3> <h3> 母親還用五彩絲線為我們做成五彩繩,在端午那天拴在手腕上,以祈求辟邪消災,祛病延年。手腕上的五彩繩一般會戴到七夕的前一日,母親才會讓我們取下來扔到房頂上,母親說鳥雀們會把這些五彩絲帶銜去搭鵲橋,鵲橋搭成了,牛郎織女才能相會。端午縫制佩戴香囊的歷史也是由來已久,楚大夫屈原之《離騷》中,就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的詩句。</h3> <h3> 彼時懵懂,小小孩童并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只知道端午是個快樂的節日,節日里有好吃的還有好玩的。直到后來隨母親一起去看了香港電影《屈原》,才知道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后來才知道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五月節、重五等,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兩千多年前的這一天,楚國大夫屈原抱石投身滾滾汨羅江,以自己的生命寫下了一首壯麗的愛國詩篇。</h3> <h3> 過端午,當然少不了母親的故事。記憶中母親的肚子里裝著太多的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記得有一年端午,母親給我們講了白蛇與許仙過端午的故事。話說白娘子與許仙歷經波折終成眷屬。端午節這天白娘子因為經不住許仙的一再勸說,仗著自己有千年修行的深厚功力,飲下了一杯雄黃酒,結果她抵擋不住雄黃酒的威力,躺在床上現了白蛇原形,嚇得許仙魂飛魄散……后來,白娘子飛去昆侖山盜得仙草,才救了許仙一命。關于端午,母親還給我們講了蛇蟲鼠蟻青蛙癩蛤蟆等等都要去躲端午的故事,記得我們真地在端午節當天跑去郊野尋找蟲蟻蛤蟆,確實沒有找到,不知到底是何原因。如今想來,故事終歸是故事,現實中并沒有鬼怪邪魅,但端午時的艾葉、香蒲、朱砂、雄黃,這一切確實可以驅瘟祛病,將古人們認定的“惡月惡日”、熏成個清明吉祥日,成就了登高順陽天氣好的“端陽節”!</h3><h3><br></h3><h3> 關于端午,關于童年的端午,有著太多太多的深刻記憶。那些鐫刻在生命里的記憶,有童年的歡樂幸福,有難忘的親情溫馨。粽情飄香,回憶綿長……</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浦县|
大竹县|
丹巴县|
德化县|
盐源县|
达孜县|
含山县|
东辽县|
泗水县|
缙云县|
饶阳县|
黑河市|
开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康平县|
成都市|
石首市|
盐城市|
左权县|
华池县|
来宾市|
正镶白旗|
嘉禾县|
阜康市|
吉安县|
精河县|
蚌埠市|
神木县|
临海市|
屯昌县|
尤溪县|
玉林市|
轮台县|
望都县|
高邑县|
镇远县|
乌拉特前旗|
健康|
定远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