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二篇 砥礪前行</h3><h3> 根據國家“六五計劃”(1981----1985),山西化肥廠90萬噸硝酸磷肥引進裝置所需磷精礦由王集磷礦負責配套生產供給。因此,王集礦作為與山化的配套項目一并納入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計劃。</h3><h3> 為徹底扭轉王集工程設計方案多變、概算投資多變和建設進度滯緩的被動局面,化工部決定召開現場辦公會議。</h3><h3> 為落實會務準備工作,化工部礦山局指派崔金存、湯曉春二位年輕的副處長打前站,礦務局由秦健牽頭組成會務組,朱亦赤負責設計資料、余克明負責工程資料、我負責建設項目綜合業務資料、張家雙負責統稿撰文,每每想起秦健在大會匯報時用那渾厚的山東口音鏗鏘有力地說:“胡集礦區磷資源豐富、水電充足,焦枝線、平武線、207國道橫貫南北、交通便利、五省通衢”,我自然就想起了家雙的文采。 </h3><h3> 1981年11月,化工部常務副部長林殷才率計劃司、基建司、礦山局、財務司等部門領導,湖北省計委、建委、化工廳、建設銀行等部門領導,荊州地委和鐘祥縣政府領導,在湖北省荊襄磷礦礦務局召開了“王集磷礦工程建設第一次現場辦公會議”。會議決定:王集工程總圖內工程項目繼續由化工部礦建公司按工程概算總承包,外部供水工程由工程兵403部隊承建(后改建制為15化建公司);成立“王集磷礦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部指揮長馬書堯(湖北省建設廳副廳長),副指揮長畢福禮(礦建公司總經理)、秦健(荊襄礦務局副局長)、黃大雨(連云港礦山規劃設計院院長)、鄧旭誨(鐘祥縣常務副縣長)。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由施工、設計、生產單位和地方政府派員參加,辦公室主任由秦健兼任。主要成員:施工方調度室主任馬云發、高峰等,設計方代表朱亦赤,地方政府代表(胡集區一位副區長,負責土地征購和地方協調),生產方代表有王承志(協調地方)、張再榮(物質供應)和我(綜合計劃)等5人。辦公地點設在王集礦南生活區。 </h3><h3> 王集礦建設自1971到1981年整整十年徘徊,歷史原因很多,積怨和誤會也比較深。指揮部辦公室每月的例會(調度會),圖表上墻、報表上桌、問題清楚、目標明確,會議從開始吵到結束,除了需地方協調的問題有些結果,其他的事,只好下次會議再說。指揮部每季度一次現場辦公會,會議對需協調的相關問題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檢查督辦和獎罰約束不能到位,工程進度滯后的被動局面沒有從根本上扭轉。說到底,還是主體責任不明確,誰都不買誰的帳。 </h3><h3> 1982年,國家基本建設投資管理體制實行重大改革。為提高投資管理效率,明確主體責任,即全面推行撥改貸管理(即國家計劃投資項目由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貸款利息由建行代理,實行專項專戶核算,財政先掛賬,然后申請豁免)。 </h3><h3> 同年9月,在此大背景下,荊襄磷礦礦務局作為業主方,當仁不讓的走上了項目管理的前臺。鑒于此,指揮部辦公室進行了改組,辦公室主任由施工單位礦建公司原調度室主任高峰擔任,建設單位派出黃孝春老師等3人參加,主要任務是工程聯絡、征地協調和建設情況反映。其他工作人員各自回原工作單位。因此,我又調回計劃處,繼續負責基建計劃統計工作。 </h3><h3> 1982年有兩件大事必須記錄在案。一是王集磷礦選礦試驗廠50噸/日半工業性試驗;二是王集礦工程投資概算調整。 </h3><h3> 王集礦選礦試驗廠于1982年初按施工現狀接收,由王集礦負責安裝掃尾、調試并組織中間驗收,同年4月投產。膠質磷礦浮選工藝是納入國家重點科研攻關計劃的項目,意義重大。化工部礦山局科技處副處長崔金存、連云港礦山院院長楊大雨、總工程師郝士弘、項目負責人李英武、荊襄礦務局副局長秦健、基建處處長趙開發、副處長季松林、王集礦礦長樊明生、副礦長張力考、總工程師黃永源、工程師劉作政等50多名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到現場組織攻關,通過半年多的技術攻關和連續120天的半工業性試驗(50t/日),為王集工程的選礦工藝設計優化以及全廠水、電、氣、熱的平衡提供了科學依據。《王集磷礦膠質磷礦浮選工藝日處理50噸工業試驗報告》獲國家“六五計劃”科技進步三等獎。 </h3><h3> 王集磷礦工程1973年正式開工,國家批準的總概算為13393萬元,至1981年底,工程量只完成60%,投資已經基本用完,急需進行概算調整。1982年9月,荊襄礦務局根據化工部統一安排,組織全局28個專業共100多人對王集工程進行了全面清理(包括設備采購和甲供材料的清理),并且分專業與礦建公司對口核實簽證,然后由我組織匯總送局領導審定后交連云港礦山院審核匯總 。通過反復的“三堂會審”和多次的變更(當時我負責組織10多名計劃、統計、合同、概預算等專業人員日夜加班,任務完成后大病一場。記得時任機關黨總支書記張群山老前輩找我談話,強制命令我休息,我當時真的好感動),最終批準總概算為3.6億元,為圓滿完成王集工程建設任務提供了資金保障。 </h3><h3> 1983年初,為適應建設項目業主負責制要求,礦務局機關實行生產、基建條線管理體制,我又調到基建處。基建處處長趙開發、書記趙克凱、副處長季松林(負責工程技術管理)、我負責綜合業務管理、主任工程師于學誠(1984年后調入)。基建處內設9個科室,在冊人員68人。 </h3><h3> 一切從頭開始,大家都是第一次,而且是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總體來說,各項管理工作很快走向正軌,工程建設進度逐步加快,到年底已經基本扭轉了工程建設進度滯后的被動局面。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h3><h3> 一是統一計劃管理。包括設計、試驗、施工、安裝、設備物質供應(甲供)、征地補償以及生產準備等; </h3><h3> 二是統一進度控制。即所有計劃內容和主要線路的關鍵控制點實行日志周報或旬報制度。 </h3><h3> 三是全面實行合同管理。所有對外經濟活動都是必須以經濟合同方式明確雙方的責任與義務。 </h3><h3> 四是全面實行項目(專業)責任制,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規范。 </h3><h3> 五是統一執行預算管理和分級核算制度。 </h3><h3> 值得回憶的是外部供水工程因403部隊的建制撤銷(重新組建15化建公司)致使工程停工、進度滯后,費了不少周折才將項目按現狀接收回來由我局自行安裝掃尾。</h3><h3> 1984年,是王集工程進入建設高潮的一年。工程項目的關鍵控制點是選礦廠、熱電廠和外部供水工程。 </h3><h3> 外部供水工程由礦務局施工處負責,處長馬以銀、副處長高旭輝首戰告捷,20.8公里的漢江水順利輸入王集礦凈化站。 </h3><h3> 熱電廠中間交接不太順利,加之在聯動試車前需電力部門(第三方)進行鑑定,為加快建設進度,確保選礦廠系統試車的熱電供應,也只好按現狀分系統進行中間交接,這樣一來,進一步加大了王集礦生產準備的壓力。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h3><h3> 選礦廠在當年的工程進度明顯加快,年底基本上達到了計劃控制點的進度要求。 </h3><h3> 1985年4月,王集礦熱電廠正式聯動試車、產汽發電并網運行;選礦廠正式進入單機試車、系統調試和中間交接階段。至年底,王集工程除尾礦庫工程和污水處理站外,其他主體及輔助工程項目基本建成,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項目總進度控制計劃。 </h3><h3> 1986年,王集工程進入系統空負荷運轉和聯動負荷試車階段。通過3年試生產,1989年9月王集工程正式通過了國家正式驗收。</h3><h3> 1990年后,王集礦在礦長張力考、書記李學政的帶領下正式走上前臺,開始了新的征程。</h3><h3> 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峻的挑戰。</h3><h3> 一首《精礦情》作為小結。</h3><h3> 篳路藍縷路八千,砥礪前行又十年;</h3><h3> 手捧精礦輕輕問,重拾行裝嘆無眠。</h3><h3><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宣威市|
青龙|
南漳县|
凤凰县|
包头市|
通城县|
呼伦贝尔市|
宁阳县|
屏山县|
和林格尔县|
竹山县|
丽江市|
雅安市|
鹿邑县|
陕西省|
临高县|
广南县|
河源市|
剑阁县|
循化|
龙岩市|
惠州市|
沂源县|
麻城市|
项城市|
晋中市|
华亭县|
桐梓县|
普宁市|
海伦市|
苗栗市|
长武县|
江门市|
修水县|
庄河市|
永胜县|
繁昌县|
兴安盟|
会理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