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炎炎七月,驕陽似火,午睡起來閑的無聊,心血來潮邀友友直奔波羅古城,波羅古城雖早有耳聞,但是關于此城史說卻只知一二,據說該城系一佛教圣地而名,“波羅”一詞也源于佛書梵語,意為渡到彼岸之意。</h3> <h3>停車靠路,直接映入眼簾就是“接引寺”,沿臺階進入,寺中無人看守,香火星星點點,看來此處游客稀疏。及時拿出手機查閱史料,史載“唐貞觀二十二年,高僧智遠在“波羅足跡”旁依山建寺。大中四年,不空法師增其規模。宋太祖登基后,又行修萁。西夏主李元昊定之為國寺。仁孝帝敬香進供又賜“龍虎旗桿”,大順朝李過繼立“闖王碑”。康熙巡西親題“接引寺”。乾隆御書“慈悲千古”牌,嘉慶賜“奇佛一座,萬古流芳”匾,古代玄奘一行、智遠、不空法師在此傳經。”可見這里經唐以來護修不怠,方成南騎石城,北淌無定,佛道匯流,九層建置之格局。我對神靈一貫以來敬、尊,但是很少走進,很少直面,源于怯畏之心,所以匆匆而離……</h3> “投石問路”,寺內左邊有石臺,沿小坡路走不遠,古城遺址盡收眼底,通覽全城,略呈方形,隨山蜿蜒,因勢筑成。城東北角,建一六角密檐九層佛塔稱凌霄塔,史載于明成化十一年由善士張杰修補殿宇時所建。由下至上望去雖幾經修葺,仍重現出雄偉英姿,“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象與實景展現在眼前,令人感嘆不已。 <h3>臨近凌霄塔的是“望胡臺”,有詩云“望胡臺上望胡人,胡去臺空跡尚真”,,臺上琉璃疊翠,翹角入云,氣勢頗為壯觀,登臺遠眺無定河一覽無余,史載:明成化年間,大將軍朱祥去三邊布防,路過波羅夜宿時險遭胡人襲擊,在此瞭望敵情,之后奏請朝廷利用此處偏高地勢筑望胡臺。站在望胡臺的頂端仿佛看到當年狼煙四起,胡人已去,將軍一身浩然正氣,威風凜凜……</h3> <h3>沿街道直走路經玉帝樓、三宮樓、指月庵、城南甕樓,整條街道寬敞狹長,鋪店如林,樓亭交相輝映,重新修葺的參將府氣宇軒昂,氣度恢宏,所憾之事是游人止步,讓人無法穿越時空感受大將軍的英雄氣魄。走出城南門城樓腳下立一波羅古城簡介牌,細細閱讀才知道此城上可追溯到北魏時期近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慚愧自己一歷史教書匠的孤陋寡聞,才疏學淺,并且也才發現波羅古城古建筑古遺址古文化應該由城南向城北游經,才能更好的覽盡古城遺址,領略古城文化。于是毫不猶豫重新走一程古城,重新梳理一次古城的建筑,重新細數一遍古城的文化,樂此不疲!</h3> <h3>回到城北,不遠處蜿蜒盤旋的古城墻巍然屹立,信步前去,夕陽西下,涼風習習,古老城墻無論何時都能給人以寬闊,渾厚,莊嚴的感覺,暗自高興此行不虛!</h3> <h3>有點兒勞累,有點兒饑腸轆轆的感覺,下山返程。來的路上經過魚莊山水,兩人商定回的路上就在這里歇腳,停車用餐之際又有一美景如畫,落日余暉之下晚風吹拂著翠綠的稻田,綠浪漪漣,成群的蜻蜓飛飛揚揚,令人喜不勝收!</h3><h3>人生得一知己難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波羅古城歷經千年風霜仍存有亙古不變的精髓靈魂,惟愿情誼地久天長,此行有你真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大冶市|
成安县|
专栏|
灵武市|
灌南县|
汉阴县|
台州市|
黎城县|
衡水市|
察隅县|
乌兰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晋中市|
乌兰察布市|
土默特左旗|
子长县|
敦煌市|
南宫市|
吉木萨尔县|
海城市|
安达市|
东港市|
和硕县|
嘉黎县|
鲁甸县|
大方县|
乐东|
湾仔区|
涟源市|
宁都县|
诸暨市|
阳城县|
古丈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东乡|
建水县|
陆川县|
射阳县|
平塘县|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