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群主:<font color="#ed2308">賈秀琴</font></h1><h1>這次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一位無怨無悔為大家服務的工作者????</h1><h3> 群主說:重返當年下鄉的地方,找找知青的歲月,回憶下青春的足跡,體味下酸辛苦樂,蹉跎歲月!</h3> <h3>奮斗知青群群主通知,2018年7月15日回訪青年點,集合地點在工農大街與景江西路路口。早晨5.30分全體人員陸陸續續到了,報名31人,一位不少,6點鐘準時發車??。</h3><h3> </h3> <h3>一路上自稱“歌瘋子,人來瘋”邢珍榮用她優美的女中音多次獻歌??,調解氣氛,緩解大家旅途的勞累????,辛苦你了老邢大哥????!</h3> <p class="ql-block"> 時間是1974~1976年,當年我們響應那個時代“上山下鄉干革命”的號召。那時我們才17~19歲,還是朦朧的小男生小女生,離開哈爾濱,離開自己的父母,邁出我們人生成長的第一步,來到了黑龍江省綏化縣團結公社奮斗大隊,在這里我們蓋了一棟自己的房子《奮斗青年點》,我們的家;又建了《奮斗磚廠》,我們用以生存的磚廠,后來都返城……,四十多年過去了,時間過得如此之快,現在我們都已是“而立之年”的人了,重返第二故鄉回來看看,讓我們好好重溫一下,自己年輕時生活成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時間會模糊我們的記憶,但曾經的往事,那蹉跎歲月是無法從歲月中抹去的。 </p> <h3> 張維屯還有2公里,路程越來越近。真的期望看到過去我們的“<font color="#ed2308">家</font>”,我們親手建設的“家”。</h3> <h3>看到了張維屯火車站,還有12華里就到“家了”??</h3> <h3>張維屯糧庫,以前張維糧庫是高高大大的草頓子。</h3> <h3>張維屯正好趕上集市。</h3> <h3>從哈爾濱市到綏化知青點,距離188公里跑了3個多小時,下了高速公路,水泥板路面,顛顛簸簸,包括路面窄,錯車難,又趕上張維屯集市,倒車調頭等等,終于看到彩旗飄飄??</h3> <h3> 看到了奮斗大隊標志</h3><h3>《綏化市張維屯奮斗村》</h3> <h3>我們還沒有下車,就看到了老書記高永興站在彩旗旁,等待迎接我們??。</h3> <h3>放大一張我們的老書記的照片 高永興。</h3><h3>老書記身后爆竹聲聲,彩旗飄楊。</h3> <h3>看到了姜文玉隊長</h3> <h3>迎接我們的爆竹</h3> <h3>我們大隊的勝會計,</h3> <h3>我們磚廠李廠長</h3> <h3>回到家了,在標語前先拍一張集體照片留個紀念。</h3><h3>群主說:回當年下鄉的地方啦,找找知青的歲月,回憶下青春的足跡,體味下酸辛苦樂,蹉跎歲月!</h3> <h3>一隊知青</h3> <h3>二隊知青和勝會計等</h3> <h3>三隊知青</h3> <h3>四隊知青同姜文玉隊長等人</h3> <h3>下面是我們知青宿舍,當年是一趟房9個窗戶,3個門,1號2號寢室是男寢,每個寢室2個窗戶,共走一個外門,3號4號寢是女寢,也是每個寢室2個窗戶共走一個外門,倉庫是一個窗戶一個門,都是我們自己親手蓋的。現如今變成多戶人家,中間還給斷開了,用手指的方向最前面紅磚水泥窗戶,還是我們原來的。去年政府出錢做了改造。前臉貼了瓷磚,窗戶門換上了塑鋼門窗,當年房后的井,早就填埋上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青年點房子的一半,想想看原來我們這院子有多大。</h3> <h3>當年我們的家,人生邁入社會的第一步的家,在這里即有天真歡快也有痛苦和悲傷;是離開父母開始獨立融入社會,過集體生活的家,這是我們63人集體的家!房子雖然經過改造了,面目全非,既然回來了,還是留個紀念吧。</h3><h3>俊男靚女開始了 拍照????。</h3> <h3>磚廠李忠青廠長和大隊勝長興會計。</h3> <h3>1974年末下鄉,75年春天建青年點(以前是借宿住),然后開始籌備建磚廠,1976年開春磚廠正式生產,第一窯紅磚成功出來了??。</h3><h3><br></h3> <h3>《奮斗磚廠》在我們走后,為當地也創造了不少的價值。只是現在建筑結構改變了,紅磚用的越來越少,不得已停產,看到這么荒涼的磚廠,不免心里有些酸楚,當年取土燒磚留下的大坑,現在種上了小麥。看來糧食品種也有了改變。</h3> <h3> 下面是當年的小學校,現在沒有學生了,院里蒿草遍地都是。下鄉時小學校在當地還是好的建筑物。</h3><h3>現在農村人口少了,留守都是年齡大的老人們,以前一個生產隊1000多人,可現在剩下40多人,下鄉時我們大隊是由五自然屯組成,現在由于人員少,把我們大隊合并到一村大隊,共九個屯合并成一個大隊,也就3000多人。還不如以前的三個屯人口多。</h3> <h3>三位美女當初在奮斗小學校,教學生跳舞??????,她們對學校感情最深。</h3> <h3>去青年點的路上,當年路兩邊我們親手種的楊樹早就砍了,現在是后來又載的,過幾年也到砍伐了。</h3> <h3>這里我們彼此擁有過共同的過去,給我們留下了滿滿的回憶,谷子苗,玉米苗,高粱苗,黃豆,土豆秧,茄子秧,咸鹽豆,大碴子粥,掰苞米,燒火炕,擼擼吧井,坐火車逃票……??。</h3> <h3> 勝長興 高永興</h3><h3> 李忠青 姜文玉</h3> <h3>陳繼芳 于 濱</h3><div>崔顯力 冷 富</div><div>張玉坤 陳大軍</div><div>冷 春</div><div><br></div> <h3>今天為迎接我們來,早晨現殺了一頭豬。為我們準備了蘸醬菜,烀土豆蘸辣椒醬,香菜,小蔥,黃瓜,干豆腐,小尖椒,水豆腐蘸辣椒醬,香瓜,煮玉米,白肉蘸蒜泥,豬??干豬??心??蘸蒜泥,小雞燉臻蘑,燉鯽魚,殺豬菜,血腸,排骨頓豆角。</h3><h3> 尤其是大豆腐蘸辣椒醬,回家幾天了還在回味無窮。</h3> <h3>這是于濱的愛人閆樹清,在煮新殺的豬肉。辛苦了妹妹??。</h3> <h3>???????????????????????</h3> <h3>幸福美滿的??????</h3> <h3>俊男靚女亮相了</h3> <h3>這是在一隊社員家</h3> <h3>這是張嬸,當初青年經常去她家住和玩。剛下鄉時知青點還沒有建成,部分青年派到張嬸家住。這是一位對待青年視如己出的人。</h3> <h3>后面那個高高的柴火垛</h3> <h3>綠色環保的香瓜,幸福滿臉的笑??</h3> <h3> 時過境遷,現在我們下鄉的農村生活,今非昔比,有的家房頂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塑鋼門窗,門口用磁碰門簾,我在社員家里看到了學生用的折疊桌,家家戶戶都吃上了井深100米自來水,不在是以前用的擼擼吧井,而且是集中供水,保證安全衛生。</h3> <h3>紅磚地頭是衛生間,非常干凈,生活環境真的改變了。</h3> <h3>這是李淑梅和她妹妹前面李淑云,后面是弟妹徐芹在家里留的照片。</h3> <h3>三人是小學同學??????</h3> <h1> 今天是她們四位下鄉<font color="#ed2308">43</font>周年</h1><h3>(<font color="#ed2308">1975年7月15日~2018年7月15日</font>)</h3><h1>今天對她們有更特殊意義。</h1> <h3>同一天下鄉的人1975年10月6日</h3> <h3>現在農民家里,有了非常大變化????,瓷磚墻,實木門,塑鋼窗。</h3> <h3>有點嚴肅</h3> <h3>美美噠</h3> <h3>同一天下鄉留給紀念吧</h3> <h3>玩了一天,當地人送給我們每人一塊溜達豬肉,干豆腐,各種蔬菜,邊上的人手里拎著早晨剛殺的溜達豬肉??。</h3> <h3> 今天我們在二隊冷軍家玩了一整天,謝謝你為我們提供方便。謝謝啦!??????。</h3> <h1><font color="#ed2308">謝謝原奮斗大隊的領導們!</font></h1><h1><font color="#ed2308">謝謝為我們做飯的姐妹們!</font></h1><h1><font color="#ed2308">謝謝冷軍提供場所!</font></h1><h1><font color="#ed2308">謝謝啦!</font></h1><h1><font color="#ed2308">微信??電話??咱們經常聯系。</font></h1><h1><font color="#ed2308">謝謝大家觀看,謝謝啦!????</font></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甘孜县|
抚顺市|
陆丰市|
神农架林区|
兴和县|
怀柔区|
华容县|
宜章县|
白朗县|
吴堡县|
资阳市|
清徐县|
永清县|
库车县|
淮滨县|
克什克腾旗|
阳高县|
肥东县|
靖西县|
增城市|
长垣县|
拜泉县|
怀来县|
嘉峪关市|
榕江县|
永兴县|
常山县|
额尔古纳市|
唐山市|
沾益县|
太康县|
高台县|
潮安县|
桐庐县|
固原市|
永德县|
孟津县|
房山区|
靖安县|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