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曾在鐵道兵軍旗下的女兵(四)

曉安

<h1><font color="#ed2308"><b>  題記:軍號聲聲,獵獵的軍旗下她們從未遠去……</b></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br></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紀念鐵道兵十一師醫院女兵李紅兵</b></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林建軍</b></font></h1><h3><br></h3><h3>  背上了行裝扛起槍,</h3><h3>  滿懷豪情斗志昂揚。</h3><h3>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h3><h3>  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h3><h3>  打通昆侖千重山,</h3><h3>  又戰東海萬頃浪。</h3><h3>  林海雪原鋪新路,</h3><h3>  金沙江畔擺戰場。</h3><h3>  精心設計,精心施工,</h3><h3>  萬里山河鋪上鐵路網。</h3><h3></h3><h3><br></h3><h3>  背上了行裝扛起槍,</h3><h3>  滿懷豪情斗志昂揚。</h3><h3>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h3><h3>  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h3><h3>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h3><h3>  建設祖國,保衛國防。</h3><h3>  備戰備荒為人民,</h3><h3>  革命重擔挑肩上。</h3><h3>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h3><h3>  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紅兵戰友</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這首歌的歌名是《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是鐵道兵兵歌的文革版。李紅兵是唱著這首歌走入鐵道兵部隊的,她是毛主席的兵。</fon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李紅兵是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歷史大背景中來到鐵道兵第十一師當兵的,屆時1971年元月。新兵訓練在駐“安康永紅中學”的師教導隊,參加新訓的女兵共有169名(包括帶隊老兵),新訓期為3個月。新兵連指導員是師部的楊干事,連長是師部的陳技術員。</fon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今日安康唯一的老城墻</font></h3><h3><br></h3><h3>  李紅兵原名李林芳,1951年2月出生,原籍山東省高唐縣。入伍前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10團25連知青女排的副排長。她的爸爸是第二軍醫大學訓練部政委。</h3><h3><br></h3><h3>  文革期間,共和國各軍醫大學間曾經有過一次大換防。1969年10月,駐上海的第二軍醫大學奉命搬遷至西安第四軍醫大學校址。至1975年8月,第二軍醫大學才奉命遷回上海。</h3><h3><br></h3><h3>  襄渝線全面鋪開施工后,鐵十一師的51團從河南,52團從內蒙古,53團從福建轉戰襄渝線。1970年2月17日,鐵十一師組織部隊從西安行軍拉練至安康,行程700多公里,歷時8天,全體人員順利到達目的地。1970年3月13日,鐵十一師在陜西安康新組建了55團。55團機關由師機關和各團及新編各營抽調人員組成;部隊由鐵十師46、47、48、49團的5營,依次編為55團的1、2、3、4營;由46團的汽車連、47團的機械連、48團的修理連,分別編為55團的直屬連隊。至此,除54團仍舊留守福建順昌外,鐵十一師4個整編團投入了轟轟烈烈的襄渝線大會戰。師部駐安康地委黨校。</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安康中學當年的大禮堂</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襄渝線經過的區域地形地質都很復雜。東段是鄂西北丘陵低山區,西段為四川盆地丘陵區;中段秦嶺巴山山區地勢險峻,地質結構復雜。線路沿漢江、任河、后河等河流兩岸穿行,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懸崖峭壁,無地不險。鐵路在漢江段通過南秦嶺地槽褶皺帶,褶皺曲折,節理、裂隙非常發育,巖層風化破碎嚴重,滑坡、斷層、泥石流等不良地段較多。線路通過大斷層50多處。行經裂隙粘土地帶40多公里。由于地勢險峻地質復雜,全段橋隧相連,上下擋護工程密集,工程十分艱巨。</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鐵十一師施工管段在襄渝線中段。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工具原始落后,部隊傷亡可想而知。師醫院在遇到嚴重的顱腦外傷、胸外傷、燒傷時,經常尋求第二軍醫大學的技術支援,或者轉診到第二軍醫大學。</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今日安康中學大門</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李紅兵新訓結束后分到師醫院2所。師醫院駐扎在安康中學內,與鐵十師師部相鄰。建制依次有附診所、藥房、勞衛所、1所、2所等。1所偏內科,2所偏外科。1所不在師醫院大院內。</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紅兵(后排右四)在師女籃</font></h3><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師醫院大門外是安康中學的操場,由一個籃球場和一個足球場組成。足球場由于戰士們的操練,中心區已不見了青草的蹤跡,籃球場的投籃筐也只有光溜溜的兩個鐵環。每當出完早操,籃球場上就能看到李紅兵矯健的身影:單人帶球,左突右沖,三步上籃,如入無人之境。剛剛到醫院時,師里組織籃球隊,曾經把她調到師女籃。兩個月后,因為她體型較胖,個頭不是太高,她又從師女籃返回醫院。</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今日安康中學操場</fon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2所女兵中姓李的較多,分別有51年、53年、54年、55年、56年出生的,按照年齡和個頭,病號對她們進行了論資排輩,李紅兵榮獲“大老李”的美稱。美哉!大老李,性格豪爽開朗,對小女兵們倍加愛護。美哉!大老李,平時愛打抱不平,敢于仗義執言,小女兵們依賴她,都拿她當大姐姐看待。她給班里很多女兵都織過毛衣。大家最喜歡她上夜班,這時她會做一大盆面條帶回班里,把大家從被窩里轟起來吃面條。她一邊給迷迷瞪瞪的女兵們盛面條,一邊嘴里念叨著:快吃快吃!馬不吃夜草不肥。</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當年師醫院2所女兵宿舍舊址</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2所護士長是安徽農村兵,據說幾次退伍時都痛哭流涕的不肯走,為此還寫了血書。他盯著女兵看的時候,眼睛后面好像還有眼睛。走路時佝僂著背,低著頭,好像在尋找遺失的東西。往往走到碰面時,他會突然抬起頭,用黑幽幽的眼睛狠狠地盯你一眼,讓人心里一激靈。他結婚很早,媳婦是老家的農村婦女,30歲才出頭,卻已經有了3個孩子。媳婦來隊探親時,他怕女兵看見,就把她鎖在宿舍里,從窗戶上的鐵欄桿縫里遞飯給她,自己卻談笑風生地在食堂吃飯。大老李說他是給媳婦送監牢飯,對他很反感。他經常夜里到病房查崗,一次恰巧碰到一個江蘇女兵在炸油餅。女兵突見“天降”護士長,嚇得把手里的面團趕緊扔進了油鍋里,濺起的熱油把她燙了個滿臉花。當年戰士伙食費每天四毛七,病號伙食費每天八毛七。上夜班時,肚子里空落落的女兵就會想辦法從病號食堂“打秋風”……</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紅兵(右一)與戰友</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71年是襄渝線上部隊供應最困難的時期,師醫院食堂天天吃綠豆二米飯,吃壓縮菜,蛋黃粉都很少見。所謂的蛋黃粉,是用雞蛋的蛋黃脫水干燥成粉。用水調成糊狀,下油鍋做成炒雞蛋口感也非常差。壓縮菜口感就更差了。還有一種豬肉罐頭非常香,很罕見。傳說壓縮菜、蛋黃粉和豬肉罐頭是從援越抗美戰場撤回國內供應給襄渝線的,當時援越抗美戰爭已經結束,鐵道兵參戰部隊都已回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大老李是女兵中技術進步比較快的,衛生員培訓結束下病房后,很快就能獨當一面:插胃管、導尿、灌腸手法嫻熟;能一人值重病號特護、特護夜班;病號們都喜歡讓她給打針:她手勁大進針快。打針時,持針的手先在局部“砸”兩下,第三下才扎入肌肉,推藥時還在針頭周圍輕輕地撓著,分散病號的緊張情緒。由于進針的深度合適,注射時“兩快一慢”,所以幾乎沒有痛感。一些恐懼打針的病號最愿意找她,一看到她拿著治療盤走進病房,臉上立刻綻開了笑容,歡呼樣的跟她打招呼:“大老李來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當年師醫院2所病房舊址</font></h3><h3><br></h3><h3>  女兵不準談戀愛是紀律,師醫院給女兵們定了八不準,這是其中的一條,也是最敏感的一條。一時間,女兵們對病號的面孔板起來了,似乎越是冷若冰霜越革命一樣。大老李依舊對病號熱情如火:“小揚州”拆石膏后發現胳膊接歪了,痛哭不止,怕回家無法給媽媽交代,大老李陪著一起落淚安慰他;被部隊車撞傷住院的老鄉吃不夠白面饅頭,她就一趟一趟給他拿;上護理班時,她的菜桶里總能更滿一些,讓眼巴巴的病號們碗里都有肉;特護病號為了治療方便,通常是不穿衣服的,燒傷病號連床單都不能蓋。部隊戰士都在青春好年華,難免會有正常的生理反應,發生青春雞雞似沖天炮的情況,大老李投入了最深厚的階級感情,為他們接尿壺、放便盆,定時翻身,做褥瘡護理,避免褥瘡發生。</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前排左一為李紅兵</font></h3><h3><br></h3><h3>  2所有1個男兵班,2個女兵班。男兵班班長個子小小的,原籍福建,班里男兵多數來自農村。不知家鄉有什么風俗習慣,男兵們不愿意給在院的死亡者穿衣服。他們說:“就是給個處分,也不干這個事!”每當有病號去世,護士長就帶著女兵給死者整容、穿衣服,幾乎每次都有大老李。師醫院大門外的右側,有一大片菜地,正是這片地,讓大家能吃到一點新鮮蔬菜。2所給每個班都分了一塊“自留地”。下夜班后,大老李經常不休息,到菜地里勞動,挑水擔肥,給蔬菜澆水上肥。她挑著滿滿的兩個大木桶健步如飛,讓農村來的男兵也自嘆不如。</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紅兵(左二)與戰友在菜地里</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陜南地區不產煤,燒一種石炭當作燃煤,師醫院煮飯燒水也用石炭。這種石炭非常堅硬,燃點高,很難燒著。用作燃料前,必須把大塊的石炭砸成適合燃燒的小塊。巨型的石炭還要用大錘砸,有時幾錘下去,揚起一股股灰塵,也只是在石炭上留下一個個白點,大石炭上連一個裂紋都沒有。在北大荒戰天斗地的時候,大老李就落下了腰疼的毛病,經常服用安乃近止疼。砸半天石炭,她腰疼得常常需要吃藥止痛才能堅持。病房區有一個鍋爐,供應著十幾個病房以及女兵們使用的熱水。用石炭燒鍋爐非常難,難點燃還容易滅,所以年齡大一些的女兵輪到燒鍋爐的次數相對要多,大老李首當其沖。</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紅兵(左二)與戰友</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時間如梭,冬去春來,春去秋來,大老李在部隊的生活進入了第2年的秋天。在一次籃球賽后洗澡時,她發現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因為除了瘀斑外沒有任何不適感,所以她也沒有當回事。后來,漸漸地,她的身上開始出現一些猩紅色的小點點……再后來,她刷牙出血,吃饅頭牙齦也出血,咬過的饅頭上留下一個個血紅的牙印。她逐漸感到精神疲憊,心慌氣短……</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師醫院化驗室的報告單出來了:大老李的血小板計數只有4.3萬,是正常值(當時的化驗法,女性正常值:15-30萬)的幾分之一。大老李“住院”了,就在她兩年來工作戰斗過的病房。</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所里的軍醫們分析:大老李的血小板減少,很可能與她經常吃止痛藥有關。因為總是腰痛,她長期服用安乃近。大老李的病情比預料中發展得快,來勢兇險。沒有多長時間,她走路已經感到費力??谇谎例l潰爛,進食困難,每吞咽一口,都在和疼痛作斗爭……師醫院缺醫少藥,對血液病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原師醫院后門</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大老李向所領導提出轉院治療。她爸爸是第二軍醫大學的首長,二醫大的治療條件比師醫院要好得多。另外,在疾病的痛苦折磨中,她也十分想念父母,很想回到親人們的身邊得到親人的照顧。所領導經過研究、請示,終于同意了她的請求。</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二醫大在西安,離師醫院所在的安康需要坐2天汽車,路途顛簸危險。汽車一路在盤山公路上跋涉,翻過整座秦巴山脈(包括平河梁、月河梁、秦嶺,都是18盤)才能到達西安,途中還要在寧陜縣住一宿。沿途經常能看見掉在山崖下摔爛的汽車,很多汽車掉下去后根本無法弄上來,所以汽車兵有句話:寧撞山不掉崖。一到冬季下雪,碰上打滑的汽車堵塞道路,很長時間才能疏通。當時安康和西安之間有飛機通航,坐飛機到西安只要2個小時。那是一種小型的伊爾-12飛機,只能乘坐20多人,機票24元,相對緊張難買。鐵道兵規定副團級以上干部可以全款報銷飛機票,所里只同意給大老李報銷9.1元的汽車票錢,也不負責購買機票。大老李的爸爸和鐵十師師部的關系很熟,她決定去找鐵十師的首長幫忙買機票。鐵十師師部雖然在師醫院的“隔壁”,但出了醫院,要轉一個大圈才是鐵十師師部的大門。沒勁走路的她想叫班里一個女兵陪她去,無奈護士長不同意,來回只要10幾分鐘的路,她卻走了整整2個多鐘頭!買機票回來后,一直等在醫院大門外的女兵看見大老李臉色蒼白,大汗淋漓,衣服讓汗水浸透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夜里,大老李的病情急轉直下,多個臟器功能出現問題……第二天清晨,在起床號沒有響起之前,她被師醫院的救護車緊急送往了縣城機場……從那以后,師醫院的女兵們、和她朝夕相處的女兵們就再也沒有見到她那朝氣蓬勃的笑臉……</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紅兵(左二)與戰友在師醫院菜地的山坡上</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女兵們一直在探聽大老李的情況;聽說:她到二醫大后,先是住在大病房,后住到小病房,再住到單人病房,最后住到搶救病房……先是皮下出血、子宮出血,到全身多臟器出血,直至眼底出血、顱內出血……</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病危中大老李,求生欲非常強。因為止不住出血,她的頭腫得很大,兩只美麗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像兩個血紅色的句號,一直在喊醫生救她……</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72年11月25日,21歲的李紅兵因罹患血液病醫治無效在西安第二軍醫大學去世。李紅兵走了,她永遠地離開了她的親人!離開了一同入伍當兵的戰友!!由于全身多臟器出血,身體水腫,最大號的戰士服也穿不下,她是穿著肥大的干部服火化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李紅兵回來了!”——這消息不諦于一聲驚雷在醫院女兵中炸響。明黃色的綢子包著一個方方的骨灰盒——女兵們誰也沒有想到李紅兵是這樣回來的!她們朝思暮想的戰友是這樣與大家見面的!!師醫院領導想在院里給李紅兵開個追悼會,骨灰盒是所里派人去西安迎回來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追悼會舉行的前夜,在李紅兵骨灰安放室,護士長邊抱著李紅兵的骨灰盒不停地搖晃,邊對面面相覷的女兵們賣弄地說笑。他說他看到了李紅兵火化的全過程:遺體火化后,先用鼓風機吹去骨骼中衣服的灰燼,然后將骨骼碾碎。骨灰盒里裝的只是遺體的一部分骨灰。一般撿出一部分四肢骨和幾塊顱骨放在骨灰盒的表層,即表示一個人的四肢和頭顱都有了,一個人也就完整了……說著,護士長打開了李紅兵的骨灰盒,指點著說:這邊是上肢骨,那邊是下肢骨,最上面的這幾塊就是顱骨……</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李紅兵——她從北大荒走來,走進秦巴山,走入鐵道兵。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淬火,被部隊這個大熔爐所熔化。</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她走了!帶著所有的美好理想離開了部隊。</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她走了!最終也沒有當上五好戰士,沒能加入日夜向往的中國共產黨,沒有立功受獎。</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她走了!永遠地化作一抔帶著軍魂的白骨?。。?l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紅兵曾經戰斗過的地方</font></h3><h3><br></h3><h3>  40多年后,有資料顯示:襄渝線上有些地段放射性比較強,已知有的隧道有放射性氡,鐵道兵給打隧道的施工人員每月發一袋奶粉;安康大竹園有鈾礦……那么,石炭中是否含有放射性元素呢?</h3><h3><br></h3><h3>  40多年后,新兵連楊指導員告訴來訪女兵:當年師部曾經請當地地質隊測量過食堂石炭垛周圍的放射性,那是一個很高的數值。這位與李紅兵同班的女兵,在李紅兵去世后不久也發現血小板減少(血小板3萬多,當時的化驗法,女性正常值:15-30萬),被人叫做“第二個大老李”,只能揮淚在襄渝線退伍。</h3><h3><br></h3><h3>  40多年后,李紅兵當年的戰友說:因為身上有出血點,血小板減少,有多名女兵不得不提前離開襄渝線,轉戰到沙通線的灤平……</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今日安康</font></h3><h3><br></h3><h3>  40多年后,在鐵道兵成立70周年之際,我寫下這篇文章,紀念我的同班戰友李紅兵,同時也紀念我們相似的軍旅。</h3><h3><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8.7.11初稿   </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8.7.15修改   </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文革版</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山县| 临清市| 辉县市| 门源| 灵武市| 临朐县| 南郑县| 敦化市| 黄陵县| 清苑县| 四子王旗| 凤阳县| 霞浦县| 苍溪县| 疏勒县| 精河县| 左贡县| 八宿县| 怀集县| 云阳县| 平舆县| 禹州市| 广丰县| 安溪县| 黔西| 银川市| 平度市| 江都市| 泰宁县| 娄烦县| 泾源县| 孝昌县| 泰顺县| 民丰县| 红原县| 东海县| 恭城| 安龙县| 武城县| 虹口区|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