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童年的夢想</h3><h3><br /></h3><h3>我的童年是在長江上的一個長16公里寬7公里的沙洲上度過的。那時候我們的國家還很窮,所住的村子里沒有電,晚上的照明是那古老的煤油燈。有趣的是那時的煤油就是我現在工作的美孚石油公司生產出口的。我們稱之為美孚洋油。</h3><h3><br /></h3><h3>小時候的生活很辛苦,但也充滿好奇。夏天的天氣炎熱,晚上無法在家里睡覺。每天傍晚就把門前的場地打掃干凈,潑上水,然后把涼床搬出來睡覺。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的天空一點光污染都沒有,滿天繁星閃爍著明亮的光芒,好像在向我們傾訴它們的故事。只可惜那個時候沒有相機,所以無法把這美麗的星空拍下來。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小時候的回憶越來越多。有機會就去拍銀河星空來圓小時候的夢想。</h3> <h3>美國的西部,尤其科羅拉多高原,是拍銀河絕佳之處。那里有奇山異石,又是一個大沙漠,人煙稀少,光污染非常小。記得10幾年前送兒子上大學的時候曾經路過這里。當時是8月下旬,汽車里的溫度計顯示107度(41.7攝氏度)。太熱了!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逃離這個地方,以為以后再也不會回到這里。沒想到在今年的六月我會頭頂烈日再次來到這里。<br /></h3> <h3>科羅拉多高原,位于科羅拉多,新墨西哥,亞利桑拉,和猶他四州交界的地方。海拔在1500米到2000米之間,占地面積33萬7千平方公里。上面的標志是我這次去的幾個景點。</h3> <h3>地質決定了地貌,地貌決定了環境,環境和地貌又決定了自然景觀。所以要深刻理解科羅拉多高原的景觀還得從地質結構說起。</h3> <h3>話說地球是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地球物理資料表明,最上一層(地殼和地幔的一部分)是固體,叫巖石圈。巖石圈的下面是處于半液體狀態的軟流圈。在熱動力的影響下,軟流圈里會有對流的存在。如下圖所示,大量的巖漿會在對流往上運動的地方涌出地面,形成洋中脊,同時把地層板塊往兩邊的方向推過去。這就叫海底擴張。這樣離洋中脊越遠的地方,巖石越古老。</h3> <h3>軟流圈中的對流是板塊漂移的主要成因。圖片來自網絡。</h3> <h3>板塊學說認為,美洲大陸和歐洲大陸原本連在一起的。南美洲和非洲也是如此。大約1億多年前,軟流圈中的強大對流先把非洲和南美洲撕開,然后又接著把北美洲和歐洲撕開,形成了今天地球上最長的洋中脊。那時的科羅拉多高原還不存在,地面上還是一個非常淺的內陸海。在此后的漫長歲月中,洋中脊不斷擴張,將美洲大陸,歐洲大陸向兩個不同的方向推過去,大西洋變得越來越大,太平洋越來越小。</h3> <h3>洋中脊的分布圖。板塊漂移理論認為是洋中脊決定了各個板塊漂移方向和速度。稍微仔細一點就會發現從歐洲一直到非洲西部海岸線和美洲(北美和南美)東部海岸線吻合互補。板塊學說認為一億年多年前它們是連在一起的。圖片來自網絡。</h3> <h3>其結果是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強烈碰撞。因為太平洋板塊比較薄,撞不過大陸板塊,便插入美洲板塊的下面,沉入地幔。這個過程就叫subduction,翻譯成中文就是巖石圈俯沖。在高溫高壓之下,這些比較輕的礦物質很快變成巖漿,返回地面,形成火山。這就是為什么從加州的南部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沿海地區火山非常發育的原因,有些火山至今仍然活躍。</h3> <h3>Subduction Zone(俯沖帶)的成因和特征。圖片來自網絡。</h3> <h3>科羅拉多高原從第三紀初期開始隆起,至今已經上升了快兩公里高。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科羅拉多高原就像一個龐大的石塊被抬了起來。高原之內地勢平坦,沒有強烈的褶皺或者斷層。與周圍地區相比,火山的活動也比較平靜(見下圖)。</h3> <h3>科羅拉多高原周圍火山和火成巖的分布狀況。有趣的是科羅拉多高原上的火山很少。圖片來自網絡。</h3> <h3>總之,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科羅拉多高原一直處干旱少雨的狀態。今天的科羅拉多高原是美國唯一的沙漠高原。長年的風化剝蝕,大自然造就了各種各樣的地質奇觀。比如科羅拉多河已經下切了1500多米,形成了如此壯觀的大峽谷。各種各樣的狹縫型峽谷,石拱門,自然橋,蘑菇石形態各異,形形色色,多的數不勝數。她的獨特的風光引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風光攝影師們。正所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br /></h3> <h3>很早之前就想去這里去拍銀河,可是一直沒有機會。從加拿大回來后,無山可爬,無風光可拍,更增加了去一趟科羅拉多高原的決心。</h3><h3><br /></h3><h3>五月份應該是拍銀河的最好時候,可那時工作上太忙,走不開,就決定6月份去闖一闖。六月份的天氣已經非常熱了,但晚上的溫度還是不錯的,在攝氏20度左右,不冷不熱。</h3><h3><br /></h3><h3>既然決定去了,就立馬行動起來。獨自一人去闖沙漠,而且還是像迷宮一樣的沙漠,必須認真準備,一點馬虎不得。先是搞清主要景點的位置,并在地圖上標出精確位置。然后就是計劃到這些景點的路線及其時間。拍銀河大部分時間是晚上行動,辨認方向和路線的難度更大。這些地方的手機信號時有時無,非常不穩定,offline的地圖必須下載好。</h3> <h3>這次行程的第一站是Bisti,翻譯成中文就叫必死臺,也有人翻譯成碧思臺,意思完全不一樣,可見中文之強大。這里是典型的badlands(荒地)地貌,實際上就是河床上的巖石長年被風化剝蝕,在上部分比較硬的巖石(砂巖)風化得慢一些,但其下面比較軟的巖石(泥巖)被風化得快一些,這就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蘑菇石。這里的蘑菇石之多是因為這里的地勢高,在過去的幾千萬年里一直處于風化剝蝕狀態。這樣一來也不難理解為什么這里的蘑菇石如此有名。有一篇文章居然說這里是新墨西哥最美的地方,是不是最美估計因人而異。但這個必死之臺赫赫有名是人人皆知的。</h3><h3><br /></h3><h3>按理說這里的徒步比較容易,往返只有5個英里的路程,而且基本是在同一個海報高度上步行。難就難在認路。因為是干枯河床,根本就沒有路。也許當地政府就不鼓勵游客參觀,也不立路標。而且很多地方看起來差不多,非常容易迷路。據說去年就有兩位游客沒有走出來,給這個荒蕪之地增加了一層恐怖感。</h3><h3><br /></h3><h3>太陽在8點多下山,兩個英里的路一般來說半個多小時就夠了,但一路上還得找路找景點,我就準備一個小時的時間。另外到達目的地后還得踩點,找喜歡的蘑菇石。估計又得一個小時。計劃好后,我4點從酒店出發,5點就到了停車場。停車后,立馬檢查需要帶的東西,睡袋,帳篷,氣墊子,兩部相機,四個鏡頭,兩個三腳架,還有兩套燈具,再加上五瓶水和一些食品,水果,真不輕。15分鐘后,我背上一個大包就出發了。當時的氣溫是37攝氏度,不過那個時候的太陽真毒,感覺起來遠遠不止37度。不過比起年輕的時候頂著高溫酷暑抬著藥桶打農藥還是輕松不少,如此一想就勁頭十足地出發了。</h3> <h3>到達目的地后,把行李往石頭上一放,就背上一個小相機包,拿上一個三腳架去拍蘑菇石去了。</h3> <h3>光線不錯!雖然是光板天,我一點都不在意,因為我的主要目的是拍星空。人不能太貪,希望傍晚的時候有云而天黑以后又是萬里無云是不是有點過份???</h3> <h3>我的唯一的一張自拍??</h3> <h3>恐龍蛋</h3> <h3>必死臺之窗,一個非常小的石拱門</h3> <h3>拍完日落,大概地計劃了一下晚上拍銀河的地方。就準備休息一下,等天完全黑了以后再拍星空。</h3><h3><br /></h3><h3>太陽下山后,一下子涼快很多。氣溫估計在18度左右,不冷不熱,非常舒服。想到晚上可能去別的地方拍星空,我沒有搭帳篷,就簡單地在地上放一塊防潮性能的油布,再在上面放上氣墊子。打完氣,再鋪上睡袋就可以睡覺了。</h3><h3><br /></h3><h3>睡了一會,似乎聽到不遠的地方有人一幫人大聲說話。原來他們在恐龍蛋那里拍星空。讓人頭痛的是他們打開了兩盞(有時是三盞)大燈。因為燈太亮,他們把燈照向外面,只需要返回來的散光就行了。因為他們的大燈是沖我這里照過來的,嚴重地影響了我拍銀河的計劃。</h3><h3><br /></h3><h3>這時我在離我不遠的必死臺之窗架好一部相機架開始拍延遲。</h3><h3><br /></h3><h3>10點半后天完全黑了,這時銀河已經非常清晰地懸掛在東邊的天空。這里真是拍(觀察)星空的好地方。雖然有旁邊大燈的干擾,天上的星星還是很亮很清晰。既來之,則安之。拍吧。</h3> <h3>據說,一個人在一個無云無月無燈光污染的夜晚可以看到大約3000個星星。覺得相機厲害多了,比人眼看到的要多得多。這張照片里究竟多少顆星星我也不知道,但看起來密密麻麻,遠不止3000吧。</h3> <h3>拍完這張后,在其它地方轉了轉。無奈那兩盞燈太亮,無法繼續拍下去。我決定換一個地方看看。</h3><h3><br /></h3><h3>記得在來的路上有一個地方不錯,就順路去那里看了看。天太黑,很難找到滿意的地方。拍了一會延遲就打道回府了。</h3> <h3>延遲攝影其中一張</h3> <h3>夢想谷(Valley of Dreams)</h3><h3><br /></h3><h3>在我看來夢想谷比必死臺更精彩,雖然由于時間有限肯定還是miss了不少地方。夢想谷由三個部分組成。東夢想谷,西夢想谷,還有北邊一個非常棒的景點叫King of Wings(翅膀之王)。這三個地方相互之間的距離比較遠,不太可能在同一個晚上一網打盡。</h3><h3><br /></h3><h3>實際上,我第一個晚上就是在東夢想谷度過的。我選擇那里是因為景點就在停車的地方,不需要hiking。那天飛機嚴重晚點,在Albuquerque 下飛機后租上車子,還得去買食品。靠著GPS,Google地圖,還是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東夢想谷。</h3><h3><br /></h3><h3>停車后已經快12點了,這時銀河已經很高,來不及細想,就在停車場附近拍一張全拱再說。不一會云就上來了,抹黑找了一個前景,架上一部相機拍延遲,我就躲在車里睡覺去了。</h3> <h3>東夢想谷銀河全拱圖</h3> <h3><br /></h3><h3>大約凌晨三點多的時候,天上的云散開了。我出去拍了幾張,又回到車里休息。</h3> <h3>有沒有一點外星球上的感覺???</h3> <h3>蘑菇石和銀河</h3> <h3>四點多鐘,天沒有那么黑了</h3> <h3>再來張黑白的</h3> <h3>奇怪的叫聲</h3><h3><br /></h3><h3>五點多天就慢慢地亮了起來,車子附近的地形地貌也越來越清晰。從車子里爬出來,在附近轉了轉,發現昨天晚上我miss了太多。一邊看又一邊拍了起來。這時候附近傳來一種奇怪的叫聲,還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聲音,不知道是狼嚎還是什么其它動物。有時又覺得是一種鳥鳴,因為一會兒在東邊,一會兒又在西邊。也許是狼,但不止一只。總之對我來說,到現在還是一個謎。</h3> <h3>晨曦中的蘑菇石</h3> <h3>太陽出來之前,又來了四位客人。是當地的一對印第安人帶兩位白人游客來拜訪了。開始以為這是他們的地盤,會不會趕我走啊?不過事實證明印第安人很友好,我們互相打了一下招呼就各忙各的去了。</h3> <h3>不久前還看到別人的照片說這是三王,現在已經是兩王了。</h3> <h3>King of Wings,簡稱KOW,譯成中文就是翅膀之王。這里是夢想谷的一大景點。按慣例,還是在太陽下山前兩個小時來到停車場。這個景點到停車場只有一個英里的距離。一切順利的話,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夠了。</h3> <h3>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一些腳印,不一會就啥都看不見了。我也很快就偏離了路線。等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這些地方有很多雨水沖刷出來的溝塹,這些溝塹也不是太深,從幾米到十幾米不等。但要橫跨這些溝塹基本上是不可能。</h3><h3><br /></h3><h3>無奈我就沿著一個溝塹往南方走,一路上看到不少腳印,好像不止我一人犯這個錯誤。半路上遇到一個坎,一米多高,花了不少勁才爬上去。這時有點為回程的路擔憂,回來時能下這個坎么?</h3><h3><br /></h3><h3>出了這個溝塹后,地勢平坦起來。雖然多費了一些勁,還是順利地找到了KOW。</h3> <h3>日落后的KOW,的確有些驚奇,石頭上那個Wing那么長。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掉下來?沒有去過的快去看吧,去晚了就沒有了。</h3> <h3>藍調時的KOW。到現在為止,周圍還是沒有人影,我心里暗暗高興。又是我一人獨占了這一片天地,太奢侈了。我也帶了兩盞燈,我不想影響別人,也不希望別人來影響我。</h3> <h3>天慢慢地黑了下來,滿天的繁星又呈現在我的眼前。我首先架上一部相機拍星軌(同時也是拍延遲),另外一部相機拍銀河。</h3> <h3>拍了很多張全拱銀河,這張好一些,前面幾張有云。如果我再往前走兩步,KOW會大一些。可是這樣一來我就闖進了我另外一部相機的照片。沒辦法,太貪了點。</h3><h3><br /></h3><h3>另外,燈光還是有些太強。說是dimmable,還是暗不下來。我也是朝外面照的,只是用地上的散射光,就這樣還是強了一些。</h3> <h3>拍完這張云又上來了。我一看差不多就撤了。</h3> <h3>回來路線似乎是正確的,比來的路程好走多了。不到半個小時,我就回到了停車的地方。</h3> <h3>西夢想谷也是非常棒的地方。那里的蘑菇石不僅大而且還形態各異,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到了別的星球。</h3><h3><br /></h3><h3>拍完KOW我又去拍了船山,然后就去紀念碑谷了,因為在那邊訂了兩個晚上的camping。我打算回休斯頓之前在這里再呆兩個晚上,順便把西夢想谷也拍了。沒想到那幾天天天下雨,出不來門。</h3><h3><br /></h3><h3>就在回休斯頓的前一天,天氣有所好轉。我打算去碰碰運氣,如果再不去的話估計這次和西夢想谷無緣了。下午四點我還是準時出發了。開始還害怕小路上濘泥不堪,路不好開。到那里才知道比想象的好多了。</h3> <h3>從停車場到景點也是一英里,20分鐘的路程。但到一半路的時候遇到一條水溝。平時這條水溝里基本上沒有水,很容易過去。但這次剛剛下過雨,水溝里的水有點深。花了十幾分鐘終于在水溝附近找到一塊石頭,我把石頭扔在水溝中間,就踏上石頭跳過去了。</h3> <h3>這里的景色果然不錯。石頭的形狀千姿百態,我一邊欣賞,一邊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這石頭像在玩雜技</h3> <h3>這就是具名的Allien Throne (外星人寶座)</h3> <h3>Allien Throne (外星人王座)上最后一抹夕陽</h3> <h3>像外星人么?</h3> <h3>拍完日落,大片的云就上來了。根據當時的天氣預報,晚上拍星空的概率基本上是零。所以決定打道回府,為下次來拍銀河留下一個借口。</h3> <h3>回程的路上看到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估計有7,8輛車追尾了,現場看起來非常慘烈。這時暗暗地慶幸自己不是其中之一。要是遇到這種大規模交通事故,自己小心都沒用,你不撞別人,但別人會撞你。我小心翼翼地開過出事地段,這時候就看到一輛輛警車,救護車呼嘯而至。大概有十幾輛吧。</h3> <h3>Ship Rock (船山)</h3><h3><br /></h3><h3>船山(Ship Rock)高約500米,位于Farmington西部約40分鐘的車程的地方。非常有趣的是,船山從周圍是一片平原中拔地而起,所以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她。另外,船山的南邊和西邊各有一條約10公里的石墻,就像兩條長長的翅膀,在展翅飛翔。當地的印第安人把船山當作神山來供仰,因為他們相信是船山把他們飛到這里。</h3> <h3>如果我說船山是火山你能信么?你也許已經注意到,和有名的火山(如富士山)相比船山的形態有明顯的區別。但她的確是火山。</h3><h3><br /></h3><h3>大約2千7百萬年前,科羅拉多高原已經在隆起。盡管整個高原上火山活動比較平靜,但在這里仍然有為數不多的火山活動。船山當是就是一個火山口里面的巖漿,那兩條大翅膀就是在兩條大裂縫/或斷層里面的巖漿。隨著火山活動的明顯減少,這些巖漿冷卻成巖,變成非常堅固的巖石。在以后的兩千多萬年里,火山的圍巖(比較軟的沉積巖)被風化剝蝕掉了,而比較硬的火山巖留了下來,這就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奇觀。</h3> <h3>船山是我這次的主要拍攝對象之一。為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主要難度是拍全拱的位置不好定,也不好到達(Google地圖上根本就沒有到那里的路)。出發之前準備了好幾套方案,拍攝的那個下午,我去得比較早,一個個核對方案,看看那個方案切實可行。</h3> <h3>朝陽下的船山</h3> <h3>夕陽下西邊的那個翅膀</h3> <h3>還是從西邊照的,像兩個龐大的翅膀么?</h3> <h3>南邊的那個翅膀,這幾張都是無人機拍的。</h3> <h3>藍調下的船山,感覺就像在外星球一樣,沒有樹木。要不是遠處的燈光,也看不出有生命的痕跡。</h3> <h3>此時就我一人坐在船山前的小山包上期待銀河升起,方圓幾十里沒有別人的身影,偶爾能看到遠方的路上有汽車開過。開始的時候風很大,還有些擔心拍銀河的時候腳架會不會不穩。不一會風也慢慢地慢下來了。</h3> <h3>壯麗的銀河,浩瀚的星空給船山填上了一層神秘的感覺。雖然說這個地方的光污染比較小,哪怕微弱的燈光都被相機放大不少。那些燈光來自于64號公路旁邊的城鎮,最左邊的那個小鎮就叫船山。</h3> <h3>在另外一個景點拍的銀河</h3> <h3>拍完銀河全拱后按計劃去船山的北邊拍船山頂上的銀河。雖然就是十幾公里的路程,但路況極差,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路。天黑更難辨認,有些地方,沒有明顯的路,但車印子似乎到處都是,一不小心就開錯了路。原本一個小時的車程,開了兩個多小時,于凌晨三點左右到達目的地。</h3> <h3>船山頂上的銀河。當時應該用我的20mm的鏡頭來拍。用14mm是個錯誤,船山有點太小。但這是在沙漠,我怕換鏡頭把傳感器弄臟,加上又是晚上,就沒有換。現在看來還是一個錯誤。</h3> <h3>拍完星空都四點半了。在車里休息了一下,東方就發亮了。我把車子開到了船山附近。在那里拍了幾張日出,又飛了一會無人機。這時候哈欠連天,太累了,立馬拔帳回營。</h3> <h3>日出時的船山</h3> <h3>Monument Valley Navajo Tribal Park (紀念碑谷納瓦霍部落公園,簡稱紀念碑谷公園)</h3> <h3>在去紀念碑之前對當地的印第安人印象極好。有好幾個景點(如船山,西夢想谷等)都在他們的地盤上。但他們并沒有圈起來然后賣門票,令人感動。記得有一天看見一位印第安人在路邊賣吃的,我本來一點興趣沒有,我還是買了一份,他要三塊,我給他五塊。不過真的很難吃,咽不下去。離開酒店時也給他們留了不少東西,算是感謝吧。</h3><h3><br /></h3><h3>但在紀念碑公園感覺有點不太好。當地的印第安人把公園辦得和國內差不多,層層收錢。稍微好一點的景點就不開放,必須坐他們的車子才能進去。特別讓人頭疼的是公園到晚上就關門了。但實際上并沒有關,一到晚上,大大小小的車輛川流不息,忙得不行。必須坐他們的車才能進去。我能夠理解他們也要生活,也得賺錢。就是坐他們的車子拍照,極不方便。再說那天的天氣預報說晚上的天氣不好,我也就根本沒有去考慮晚上進公園的事了。</h3><h3><br /></h3><h3>哦,紀念碑的那個餐館不錯,比我想象的好很多。去拍片的朋友可以去試試。</h3> <h3>下午的時候是這樣子的,拍銀河還有戲么?</h3> <h3>夕陽西下時的紀念碑公園,云還是蠻給力的。</h3> <h3>那天晚上的天氣不好,一直多云。但天氣預報說12點左右云會散開一會。我11點半來到這里,12點時果然云散了。第一次對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佩服得五體投地。前景是藍調時拍的。</h3> <h3>日出沒有想象的那么好,云沒有紅起來。</h3> <h3>一個被拍爛了的景點。離開時拍了這張到此一游的片子。</h3> <h3>橋,但不是自然的</h3> <h3>Mexican Hat(墨西哥人的帽子)</h3> <h3>Natural Bridges National Monument (國家自然橋紀念碑)</h3><h3><br /></h3><h3>自然橋紀念碑離紀念碑公園不遠,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自然橋紀念碑是世界上10個拍星空的最好的地方之一。仔細一查,原來在2007年被國際暗夜協會評為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黑暗天空公園。原文在這里 "Home to some of the darkest skies in the country, in 2007 Natural Bridges became the world's first 'International Dark Sky Park' certified by the International Dark Sky Association"</h3><h3><br /></h3><h3>這里有三座自然橋。最長的一座是Sipapu Bridge,她的跨度為225英尺。世界排名第六(前四名都在中國),美國排名第二(第一是彩虹橋,也在猶他)。最小的一座叫Kachina Bridge,這是座新橋,還在形成之中。最受人喜歡的還是Owachomo Bridge。這座橋比較上相,離停車場也近近,不需要很長時間的徒步。</h3> <h3>日落余暉下的自然橋紀念碑。仔細看會發現一座新的自然橋正在形成(右邊),那就是Kachina Bridge。</h3> <h3>Owachomo Bridge最容易接近,也比較上相,所以被拍得最多。下午踩點時拍的,做成了黑白。</h3> <h3>Owachomo橋和銀河相交。這張照片是用老蛙12mmF2.8鏡頭拍的。光圈=2.8,ISO=6400,速度=30秒。</h3> <h3>Owachomo橋和銀河相交。這張照片是用死馬14mmF1.8鏡頭拍的。光圈=2.0,ISO=3200,速度=30秒。</h3> <h3>按理說,上面兩張照片的曝光量應該完全一樣。前者的ISO大一檔,后者的光圈大一檔。但實際上第二張照片比第一張要亮很多。第一張在后期提了1.5檔還不如第二張亮。這就說明老蛙鏡頭的透射損失(transmission loss)至少比死馬的鏡頭大一檔還多。不過這也能理解,老蛙是12mm的鏡頭,做出來那么小,估計光線要在鏡頭內多轉幾圈。</h3> <h3>拍完星空回車里休息。睡到早上四點,決定不在這里再等日出了,想早一點回到Farmington。</h3> <h3>路過Valley of Gods (眾神之谷)停留了一下,在這里飛了一會無人機。</h3> <h3>到此為止,我的追星之旅就基本上結束了。最后一天去機場的路上我看時間還早,就稍微繞了一下(多開了20幾分鐘)參觀了一下 Rock(有窗戶的石頭)。對納瓦霍人的歷史,風俗文化,以及他們的現狀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收益非淺。因為篇幅有限,就不累贅了。</h3> <h3>回來的路上走了一段具有歷史意義的66號路。這是66號路上的一座橋(現在已經不用了)。</h3> <h3>還是66號路</h3> <h3>結束語</h3><h3><br /></h3><h3>和中國西部一樣,美國西部也是很大的。這次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另外,這是我第一次拍美國西部,對這里的景點還不是很熟悉,所以大部分還是找景點,拍照只是走馬觀花。希望以后有時間再來,這里能拍的地方太多了。</h3><h3><br /></h3><h3>獨自一人在沙漠里拍片,尤其是拍星空,無疑是非常辛苦的。在這一個星期里只有兩個晚上是在酒店的床上睡的,其它的晚上要不在開車,要不在拍片,要不在車里休息。工作強度之大可想而知,一點不比在家里鋪地板輕松。連續三到四個晚上還行,一個星期有點太幸苦。</h3><h3><br /></h3><h3>這樣的幸苦值不值得就因人而異了。每個人世界觀不一樣,愛好就不一樣,不能強求一致。本人不太喜歡(也不善于處理)人與人之間復雜的關系,更喜歡大自然一些,因為大自然是那么簡單,那么高大,又是那么寬容。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那么的渺小,有時還是那么的丑陋,比喻說這次的疫苗事件就讓老百姓寒心。</h3><h3><br /></h3><h3>在這全民攝影的時代,網上的好片(尤其風光片子)太多了。說實話很難拍出新意。加上本人后期比較保守,所以有沒有我這樣的片子實在無所謂。對我來說,出不出片子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是經歷,還有那么一點Adventure (冒險)。</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横山县|
井研县|
环江|
江孜县|
西和县|
宜宾县|
静安区|
习水县|
高邑县|
南汇区|
嘉义市|
普宁市|
西宁市|
新民市|
双柏县|
浙江省|
栾川县|
夏邑县|
宜章县|
青神县|
阆中市|
齐齐哈尔市|
鸡东县|
乌拉特中旗|
西宁市|
弥勒县|
陇南市|
福安市|
泉州市|
平塘县|
海原县|
澄城县|
庆安县|
凭祥市|
玉田县|
东莞市|
普洱|
太仆寺旗|
特克斯县|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