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洋糖……餃子哎……洋糖……餃子!</h3><h3> 每當這個吆喝聲遠遠傳來的時候,兒時的記憶迅速浮現在腦海,而清口水就充滿了口腔。</h3> <h3>拍攝地:紫陽縣向陽鎮</h3><h3>攝 影: 陳 軍 陳 梅 張 敏</h3><h3>文 字: 陳 軍 雷建民</h3> <h3> 家住紫陽縣向陽鎮的回族老人來老漢(來慶發),說起他的家傳手藝——紫陽名小吃洋糖餃子的制作工藝,滿臉的自豪溢于言表。(洋糖餃子,流傳于陜西紫陽用糯米粉為主要原料的油炸小吃。)</h3> <h3> 今年六十七歲高齡的來老漢,每天要做幾百個洋糖餃子。現代的機械,淘汰了傳統的碓窩和籮篩,和面機也解放了來老漢的雙手,不用再辛苦的用手和面。</h3> <h3> 不過,真正核心技術,那還是純手工,來不得半點馬虎。僅這一手下料的功夫,絕對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h3> <h3> 手搓、掌壓、揮刀起料,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h3> <h3> 入鍋前一瞬間,手腕翻轉,面料稍微呈螺旋扭曲入鍋。老漢神秘的給我說,這是他的獨門絕技,可確保面料油炸成型,不會斷裂。</h3> <h3> 這個電炸鍋也是老漢比較滿意的工具,說是控制溫度非常方便。待面料半浮在熱油中、色澤嫩黃時,要用鉗子翻轉一次,避免受熱不均勻而炸煳了。</h3> <h3> 出鍋的洋糖餃子色澤金黃,已然讓人垂涎欲滴。不過,心急吃不得熱豆腐!誘人的美味還需要后期進一步提味兒才能讓你大快朵頤。</h3> <h3> 用盤子攤開,自然降溫。</h3> <h3> 炒熟的燕麥和黃豆粉拌勻備用。</h3> <h3> 等到出鍋的洋糖餃子不再燙手的時候,撒上拌有優質白沙糖的燕麥和黃豆粉,一股濃香迅速充滿鼻腔。(之所以叫洋糖餃子,估計就是用了白砂糖的緣故,早年的白砂糖來源于國外,稱為洋糖。)</h3> <h3> 香味入肺,此時,你只有一個欲望,那就是——吃!迫不及待一口下去,表皮的酥脆還沒來得及體驗,綿軟甜糯的內瓤就已經開始刺激你的味蕾了。一瞬間,唇齒間、口腔里,你不知道哪兒是酥脆哪兒是綿軟,只能微閉雙眼,任這“銷魂”的滋味兒沿著舌尖蔓延!</h3> <h3> 我們還流連在洋糖餃子的余味中,來老漢已經麻利的收拾好炸好的洋糖餃子,準備出攤了。據說,一路上有很多人在等他的吆喝聲和箱子里的美味。</h3> <h3> 昔日的手推車,已經被電驢子取代,老漢操作起來得心應手,瀟灑穩健,全然沒有老年人的笨拙。</h3> <h3> 剛出門就被攔住了,看來老漢的獨門生意真是不錯。</h3> <h3> 做完生意,我們又和老漢兒拉起來家常。老人的兒女都已成家,日子紅紅火火,但說起這么好的手藝即將失傳,老人家很是落寞。</h3> <h3> 不過,老人家性格開朗,幽默風趣,在我們的勸慰下,又笑逐顏開了。</h3><h3> 離別之際,祝老人家健康長壽!希望傳統手藝后繼有人,我們這些吃貨也才能美味不斷。</h3> <h3>附:紫陽洋糖餃子傳承人來慶發</h3><h1> 舌尖上的美食制作者</h1><h3> 作者:雷建民</h3><h3> 漫步在山城紫陽,經常能看到一位年逾花甲、精神矍鑠的老人。他走街串巷,用一口語調鏗鏘而又婉轉的紫陽方言反復吆喝叫賣著:“洋糖餃子呃!洋糖餃子呃!”吸引著大大小小的食客前來搶購。他就是精通洋糖餃子這種紫陽傳統小吃做法的回族老人來慶發。來慶發今年六十七歲,其先祖原定居于安康市東關大南街,解放前,因躲避匪患舉家遷徙到紫陽縣向陽鎮瓦房店。來家世代做熟食生意,來慶發的祖輩、父輩也都曾在瓦房店經營此業。瓦房店位于任河與渚河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是商賈繁華之地,曾有多家會館、商會坐落于此。因而,瓦房店也成為一個多元文化交融之所,被譽為小漢口。正是在此地,來慶發的祖父掌握了洋糖餃子的制作工藝,并將技術傳授給了來慶發的父親來吉利。 </h3><h3> 來慶發四十歲之前,從事建筑行業,后因單位倒閉,他回家繼承舊業,做起了餐飲小吃生意。他曾做過椒鹽餅子、酥餅、油糕、水餃、羊肉泡饃等食品,但其最擅長的還是他父親教給他的洋糖餃子。據他介紹,紫陽洋糖餃子至少已有二百五十多年歷史。洋糖指進口機制糖,現在已不用進口糖,但還沿襲著這一名稱。餃子是對這種食品的傳統叫法,其實與普通的餃子完全不同。其做法與湖南的拌糖餃、上海的糯米糖餃有些相似,是深受紫陽人喜愛的傳統小吃之一。 </h3><h3>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因安康水電站水庫蓄水,來家搬遷至向陽鎮街道。在向陽,來慶發的主要生計就是做洋糖餃子。每天早晨六點之前,他便開始工作。他先用和面機將25斤糯米面、12斤水、2斤白糖和好。糯米面是提前三四天用當年的糯米泡好,然后用鐵篩子過濾出來上粉碎機打制而成的。原料和好后,在案板上把粉團搓成條,揉成劑子。一次揉150個,需用時10分鐘。和面的同時,將七八斤大豆油用中火加熱。隨后,15個劑子一鍋,用鐵夾子反復翻炸,直至色澤金黃才出鍋。每個劑子下鍋前需先扯、扭成形。出鍋后,最后一道工序是在盤子里裹面。面料是用黃豆、燕麥、白糖混合磨制的,顏色微黃。將裹完面的洋糖餃子用保溫箱裝好,就可以售賣了。大約早上八點,來慶發便會騎著電動車從向陽到城關沿街叫賣,一般兩三個小時即可賣完。每日下午,他也沒有閑著,還要為第二天的工作加工各種原料,以至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幾乎天天都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度過。</h3><h3> 來慶發做的洋糖餃子用料純正,色澤金黃,口感香軟,油而不膩,美味與形色兼顧,老少咸宜。價格為兩元一個,在向陽、城關兩地頗受歡迎,這一醇香糯甜的小吃也成為很多紫陽人心目中舌尖上的美食。2017年5月,他代表紫陽縣參加了安康市政府主辦的第二屆安康美食文化節。節會上,他所制作的色香味俱佳的洋糖餃子,引來眾多美食愛好者品嘗并購買,倍受大家的追捧。</h3><h3> 令人擔憂的是,來老做洋糖餃子的手藝至今沒有徒弟傳承,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從事其它行業。他也希望有人來學習他的技術,使這一古老的極富紫陽特色的傳統小吃能夠一直傳承下去,真正留住紫陽人味蕾上的美好回憶。<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绥阳县|
全南县|
蓝山县|
乌拉特前旗|
沂源县|
陵水|
昌江|
顺义区|
唐山市|
利辛县|
海宁市|
安远县|
丰城市|
敦化市|
怀宁县|
盐津县|
岳普湖县|
武安市|
阿克苏市|
修武县|
广昌县|
麦盖提县|
濮阳县|
吕梁市|
砚山县|
汝城县|
广河县|
镇平县|
馆陶县|
长丰县|
庄浪县|
岳西县|
宜章县|
仲巴县|
闽侯县|
福海县|
湘潭市|
区。|
磐安县|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