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來平遙已是第二次了,上次隨團旅游是十幾年前的事,一日之內,上城墻、看縣衙、去日昇昌、逛明清街,匆匆來去,看之皮毛。后來,一直渴望再訪平遙。6月30日,我們省婦女攝影協會前來平遙辦影展,使我終于有機會再續前緣,美夢成真。這次,作為古都西安人,作為常年生活在城墻根下的我,欣賞平遙古城墻是我的興趣所在。</h3><h3>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太原盆地西南,舊稱“古陶”。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間,周宣王派大將尹吉甫率兵北伐獫狁,戰績赫赫,后奉命屯兵于此,點將習武,訓練士卒,始筑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在舊墻垣基礎上始建城墻并全面包磚。此后,明清各代先后二十五次進行維修并增設敵樓。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30年),因皇帝西巡途經平遙之故,城門上始筑大城樓,使城池更顯蔚為壯觀。</h3><h3> 平遙城墻平面略呈方形,周長6.2公里,面積約2.25平方公里,城外有寬約4米的護城河。城墻共設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各城門均建城樓、甕城及廟宇。城墻墻體為素土摻稻草拉筋并分層夯實,外包青磚、筑馬面,內側筑馬道。頂部青磚鋪墁,上建敵樓、角樓、垛墻、女兒墻、排水槽。東城墻上有點將臺,東南城墻上筑有魁星樓和文昌閣......</h3><h3> 聽這里的老人講,鳥瞰平遙古城,其形如龜。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似龜的雙眼,北城門為龜尾,東西四座甕城似龜的前爪,城內街道似龜背紋絡,故有“龜城”之稱。南門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流過,故又有“龜前戲水,山水朝陽”之說。烏龜是吉祥、長壽的象征,整個古城希冀借“龜”之寓意金湯永固,長治久安。</h3><h3> 7月2日一大早,我和三位影友從南門登城墻。在中國人眼中,所謂南為陽,無論宅院還是城池,講究的是坐北朝南,城門命名講究的是南朱雀、北玄武。所以,南門是一座城的門面,通常都會十分重視,西安如此,平遙也如此。</h3><h3> 穿過城墻下的小門洞,順著長長的臺階向上走,宏偉的南門城樓躍入眼簾。城樓,古稱“譙樓”,是修筑于城門頂端精致美觀的高層建筑。平時可登高遠望,戰時既是主將坐鎮指揮之地,又可有效殺傷入侵之敵,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設施。平遙城的城樓共有六座,筑于明代,造型高大古樸典雅,結構端莊穩健。城樓下均建有甕城,南曰迎熏,北曰拱極,上東門太和,下東門親翰,上西門永定,下西門鳳儀。甕城外原建有吊橋及護城河。 </h3><h3> 我驚奇,這個城樓和西安城墻上的城樓竟如此相似!都是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建筑,平遙的城樓寬五間13.72米,而西安的城樓寬九間,因此,城樓下的甕城平遙比西安可小多了!可惜沒有箭樓,更沒有閘樓。</h3><h3> 這里城墻雖小,但古代冷兵器保存卻不少,一排火炮發射筒整齊威武地排列在甕城上,甕城內有大型戰車。記得我第一次來這里,開始,對于平遙這個小小的城墻我并沒有放在眼里,因為無論從規模、還是從防御設施完備上,和西安都沒有可比性。但上了城墻,看到放置于城墻上諸多叫不上名字的冷兵器,卻令我嘆為觀止!這些冷兵器,使作為御敵入侵的實物,使城墻更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與真實感,僅這點,就比西安城墻上那些單調的圖片強了許多。因而,對于自己的盲目自傲深感愧疚。</h3><h3> 我背著相機,一路向東,徜徉于蜿蜒的南城墻上,古老的城墻展現出一種柔和的曲線之美,令我陶醉!宏偉的西安城墻浮現于腦海......現西安城墻始建于唐,是唐長安城的皇城。在明洪武七至十一年間(1374—1378年),在原址基礎上向東、向北擴建為今之明城墻。</h3><h3> 觀平遙城墻,其實和西安城墻差不多高,都是12米;若論周長,西安城墻13.75公里,是平遙6.2公里的兩倍;底寬,西安城墻為15至18米,平遙是12米;頂寬,西安城墻12至14米,可供六輛馬車并行,平遙僅3至5米。</h3><h3> 城墻頂上,平遙城墻設垛口3000個,與孔子弟子數相關,射擊孔大多設在垛墻中部;而西安城墻設垛口5984個,射擊孔則設在垛墻的下部。城墻馬面的距離也有差別,平遙相隔是50至100米,而西安為60米。平遙的敵樓是兩層碉堡式,周有射擊孔,共有72座,與孔子賢士數相吻;而西安城墻上的共有敵臺98個,上建敵樓現僅存24個,為兩層樓閣式,上開箭窗。城墻的形狀也有略不同。西安城墻中規中矩,略顯長形;而平遙城墻則略呈方形,其狀似龜。</h3><h3> 從垛口向南眺望,麓山隱隱,林木蔥龍,護城河水像一條綠色的飄帶掩映在綠樹叢中,廣場上披著朝陽的人們在做著各種健身鍛煉。</h3><h3> 再向古城內極目,全城以明清建筑為主的建筑盡收眼底。這里不僅有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且保存最完好的縣衙,有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創中國民族銀行業先河的日升昌票號,有始建于唐貞觀年間的文廟,建于唐顯慶二年最大的清虛觀,還有鎮國寺、雙林寺等等。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小巷則保留明清形制。民居多為四合院落,庭院深深,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木雕、磚雕、石雕精雕細琢,完美結合,巧奪天工......真可謂點面結合、錯落有致、古色古香。我感慨,古城墻、古建筑在平遙竟得以如此完美的結合與保存!縱使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也自嘆不如啊!這是一座真正閃耀著古代歷史文明之光的古城!</h3><h3> 快走到城墻東南角,一座漂亮的建筑赫然入目,聽說這里曾建有文昌閣,魁星樓,后來文昌閣消失了,這個高大的建筑定是魁星樓了。從垛口望去,魁星樓、角樓在弧形的城墻上古樸端莊、爭相競秀、盼顧生輝。本打算登樓賞景,可近前一看,有鐵將軍把門。</h3><h3> 魁星樓是北方道教建筑,祭祀的是漢族神話傳說中主管文章興衰的魁星,如果被魁星神筆點中,便可“金榜題名,獨占鰲頭”。因此,這里便成了文人們必拜之地,這也是魁星樓和文廟相依之淵源,西安如此,平遙也如此,且都建在城墻的東南方。</h3><h3> 平遙的魁星樓通高24米,磚徹雙層結構,旁有臺階可盤曲而上。頂建八角攢尖亭,上履琉璃瓦,整個造型光彩亮麗,高挺秀美。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建成,后毀,1990年在殘址復修。而西安的魁星樓要比平遙的低很多,通高為14.6米,為重檐四坡攢尖頂式,且在西安諸多的閣樓式建筑中,并不起眼,但與平遙的魁星樓風格迥異,各具特色。其建于明萬歷乙未年(1619年),后遭兵火摧毀,1986年重修。</h3><h3> 站在魁星樓下,既可俯視文廟全景,也可展望古城雄姿。我在想,古之文人雅士,若在風清月明之夜登樓賞景,似乎可折月宮之桂,可摘九天之星,可觀萬家燈火,可聽鐘鼓悠鳴……定會詩如泉涌,對酒當歌,不知天上人間,今昔是何年……</h3><h3> 站在魁星樓下,向東城墻遠望,一座座敵樓在城墻上呈一字型排列,像威武列陣的勇士,威風凜凜、堅不可摧。</h3><h3> 再向前走,來到東南墻角,秀美的角樓屹立眼前。角樓的作用主要是防御城墻拐角處的薄弱環節,增強整座城墻的防御能力。我認為,平遙的角樓是碉堡與閣樓完美的結合體,挺拔而俊秀,而西安的角樓屬閣樓式建筑,美觀又大方。另外,不同于西安,平遙的角樓各有其名:東南角是“凝秀”,西南角稱“瑞靄”,西北角為“霞疊”,東北角曰“棲月”,個個彰顯尊貴典雅。站在這里,我不禁想起我經常去拍照的、西安城墻東南角那個在夕陽霞光中聳入云端美麗的角樓、城墻、護城河......</h3><h3> 向北走,來到寬闊的點將臺,頓時思緒萬千。想當年,尹吉甫大將在這里臨危受命,建城恒、守疆土,旌旗獵獵點將臺,鎧甲兵陣步鏗鏘。這才有了二千七百年后仍閃耀著歷史光輝且譽滿世界的平遙古域!明代中葉,人們為紀念其功績,在此修了“高真廟”,后在維修城墻時將城墻和廟連成一體。故有詩云:“層臺百尺縣城連,吉甫勛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戰壘,龍旗怯意出車年”。</h3><h3> 作為古都西安人,我熱愛城墻,曾走完了13.75公里的西安城墻,走完了繞城一周的環城公園及十八個城門,拍了有關城墻的幾千張照片,我也多么想走完并品味平遙的古城墻啊!只可惜時間短促,要趕火車,不得不從上東門下城墻,心里滿滿的不舍。</h3><h3> 剛下城墻,一雙大腳又不由自主地邁進甕城。環顧四周,城墻似磚砌的大桶、磚筑的大甕,一個人站在里面,如井底之蛙、小小螻蟻,一絲恐懼頓起!遙想當年,北敵南侵風煙驟,金戈鐵馬御敵頑。若敵兵來犯,豈不“甕中捉鱉”!</h3><h3> 坐在返回西安的高鐵上,我的思緒仍停留在城墻上。戰爭催生了城墻,它曾阻擋過外敵的入侵,也曾被戰火所摧毀。在近現代戰爭中,城墻淪為一般的掩體,能保留至今,實屬不易。一座古城墻,是歷史的遺存,積淀著厚重的歷史、優秀的文化。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城建史和軍事史的偉大創造,也是留給世界的一筆優秀的歷史遺產!現在,古老的城墻已成為人們優雅的懷古暢想、休閑游覽之佳境!只可惜,在中國保存完整的城墻已鳳毛麟角,慶幸的是我們西安有,平遙也有。</h3><h3> 當然,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歷史上爭城掠池、戰事頻繁,所以它的城池大、城墻堅、周長長、很規整,所屬建筑也高大宏偉、華麗講究。而平遙自古以來一直是縣制,所以它的城池較小,城墻周長較短,附屬建筑物也相對較小,但卻不失古樸秀美、堅固耐用。真可謂大有大的風采,小有小的精致,但作為安民守疆的作用卻同樣是功不可沒!</h3><h3>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平遙古城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5年,平遙古城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點。我認為,在古城整體保護上,無論是意識還是成果,平遙都首屈一指。作為古都西安人,我為平遙喝彩!</h3><h3> 列車在原野上飛馳,平遙距我們越來越遠。隨手翻看手機里的照片,視線落到一張門頭刻有“遇見”的字上,竟與我此刻的心境如此契合!遂湊小詩一首,以抒情懷。</h3><h3> </h3><h3> 遇 見</h3><h3> </h3><h3> 自從遇見你,</h3><h3> 我就愛上你,</h3><h3> 愛你的質樸敦厚,</h3><h3> 愛你的精致美麗。</h3><h3></h3><h3> </h3><h3> 自從遇見你,</h3><h3> 我便想念你,</h3><h3> 想你千年風韻猶存,</h3><h3> 想你表里風格統一。</h3><h3></h3><h3> </h3><h3> 遇見你、來看你,</h3><h3> 渴望時時欣賞你,</h3><h3> 走馬觀花興未盡,</h3><h3> 且等來年再看你!</h3><h3><br></h3><h3> 王 娟 2018年7月8</h3><h3></h3><h3></h3><h3></h3><h3></h3><h3><br></h3><h3><br></h3><h3><br></h3> <h3>南門上城墻椄端</h3> <h3>站在臺階下,美麗的城樓就在眼前</h3> <h3>平遙南門城樓和西安南門城樓結構造型一致,只是大小不同,但同樣壯觀美麗</h3> <h3>平遙南門城樓蔚為壯觀</h3> <h3>南門甕城</h3> <h3>南門附屬建筑</h3> <h3><font color="#010101">城墻上的雕塑都與古代戰爭有關,戰士們個個英勇頑強</font></h3> <h3>平遙古城上的敵樓古樸堅固實用</h3> <h3>碧綠的護城河水清徹流過</h3> <h3>呈美麗曲線的南城墻給人以美感</h3> <h3>這無疑是戰時的指揮官,氣度不凡</h3> <h3>城墻下的排水槽口看來不小</h3> <h3>彎曲的城墻外還是挺寬闊的</h3> <h3>東城墻上的敵樓一字排開</h3> <h3>高挑秀美的魁星樓令人難以忘懷</h3> <h3>東南城角的角樓造型別致,彰顯平遙人的智慧</h3> <h3>古代守城人的再現,古樸自然親切</h3> <h3>城墻直通古街是平遙人智慧的結晶,</h3> <h3>城內的古建筑依然閃爍著明清時代的光輝</h3> <h3>壯美的城墻豐富多采令人難忘</h3> <h3>上東門甕城遠眺</h3> <h3>順城巷,古建筑相得益彰</h3> <h3>上東門甕城雖小,但高大堅固特別像甕</h3> <h3>城墻內筆直的街道,古樸的民居,是平遙人的驕傲</h3> <h3>上東門,再平常不過,它卻與平遙古城的歷史相關</h3> <h3>一群不忘在平遙城墻上作秀的女攝影人</h3><h3><font color="#39b54a"><b><br></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 …… …… …… …… ……</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 …… …… …… ……</b></font></h3><h1><font color="#ff8a00">作者簡介:</font></h1><h3> 王 娟,西安市人,大學本科畢業,高級政工師。1968年12月分配到新疆芳草湖農場當知青,從1971年10月起在新疆吉木薩爾縣及西安華僑商店、西安友誼公司工作,2000年退休。現為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陜西散文學會會員及西安新城區政協文史撰稿員。也是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西安市攝影家協會會員、陜西省女攝影家協會等會員。曾出版王娟散文集和王娟詩歌集,有多篇文章曾在有關雜志、報紙刋登。<br></h3><h3><font color="#39b54a"><b> </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 …… …… …… ……</b></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山县|
大埔县|
富川|
洪雅县|
亳州市|
宕昌县|
新安县|
东乡|
靖江市|
江孜县|
房山区|
卓资县|
莆田市|
巩义市|
双桥区|
瓮安县|
弥渡县|
永昌县|
兴和县|
西贡区|
汽车|
化德县|
西藏|
马龙县|
崇左市|
益阳市|
汶上县|
将乐县|
普洱|
体育|
昂仁县|
延津县|
兰溪市|
凌源市|
攀枝花市|
璧山县|
百色市|
诸城市|
宝清县|
高邑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