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約四年前,我在廣場買了一對虎皮鸚鵡,一只淡綠,一只淺灰。淡綠的那只喙上方有藍色的蠟膜,是雄的;淺灰的那只喙上方有褐色的蠟膜,是雌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讀初中時我就想養兩只這樣的鸚鵡,它們那變化多端的羽色一直吸引著我,就像我后來常遇到的問題一樣,我也曾一本正經地問賣鳥的人:“那些顏色不是染上去的吧?”賣鳥的人倏地瞥我一眼,不屑回答。</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回答,我也知道不是染上去的,大自然慷慨地給了它們一襲華美的袍,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去羨慕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讀書時忙忙碌碌,參加工作的頭幾年還是忙,所以賣鳥的人牙齒都掉好幾顆了,我才去買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回她總算對我客氣了一番,她先把鸚鵡的老家澳大利亞夸贊的無以復加,像信教的人先做了個感謝上帝賞飯的儀式,接著又給我普及了一則有關澳元與人民幣匯率的知識。她的一番嘮叨我聽得心不在焉,直到她說“要買就買幼鳥去養,長大了它們會非常溫馴”時,我才注意起她的話來。</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要從幼鳥養起,她不建議我也知道。</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時我爸媽下放在一個林場,那兒樹多鳥雜,小學三年級前我就有了許多養鳥的經驗,這完全是我獨立實踐的結果。</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從六七歲起,我總共養過四五只八哥,它們的結局大都很不幸:有的被饞貓捉去了,有的成了老鷹的俘虜,有一只甚至是被自家的狗秘密處死的,這的確是件言之痛心的事。為此,我和一個伙伴為它舉行了一個葬禮,棺材是家里用來盛鐵釘的一只木盒,地點則選在一棵郁郁蔥蔥的樹下。在往八哥身上蓋了張奢侈的香煙紙后,我深情地致著悼詞,回憶起我們共度的愉快時光,伙伴則在一旁忙著梆梆梆地配音,整個氣氛盡顯深沉凝重,很有電影里眾鳥高飛大地悲旋的境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可是,一位躲在樹后偷聽的家伙忍不住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起來,我不得不走過去把他給揍得嚎啕大哭,害得我媽賠了十個雞蛋。</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也有的是長大后被它們的同類誘拐走的,我還海闊天空地希望它成家立業、興旺發達,哪天能帶幾只小八哥回來呢。有一次我指著天上飛過的一群八哥神乎其神地說:“那只是我養大的……”我的伙伴馬上做起了鬼臉,這使我大為不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時我家附近有條河,河邊有棵小葉楊,碩大無比,如果放倒來,光是數清里面的圈圈就是如今電視臺里的一道智力競賽題。樹上年年都有八哥棲宿,等到四五月份樹上的嫩葉都舒展開了時,就可以聽到小八哥肆無忌憚的叫聲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非常懼高,卻有一師兄極具爬樹稟賦:他能直立著在旁逸出的枝條上行走,從樹上下來也輕而易舉,不像有的人上的去下不來,做貓叫。可惜他成績不好,老師常常長吁短嘆地說他“文武雙全”,意思是文能寫錯別字,武能打架,這并不影響我對他的佩服,我的小八哥都是他幫忙給弄下來的。有一次他從懷里掏出小八哥后,我說尾巴上的羽毛太短,怕養不活,他竟二話沒說就給送回去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八哥天生不怕人,即便是從巢里剛掏出來它也不驚慌,當把食物遞給它時,它水靈靈的眼睛會好奇地看你兩眼,緊接著就會張開嫩黃的大嘴巴痛快地吃起來。它們的這種好脾氣跟別的鳥比起來真的是很特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養八哥一般都是放養,這樣成長快,毛色也更光潤。小時候它的活動半徑不大,基本上就在家門口閑逛,一個草堆,一棵樹,一只蚱蜢都能讓它消磨老半天時間。一旦餓了它就會跑回家,不停地點擊我的腳,吵吵嚷嚷,看上去迫不及待,卻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塞給它一個小飯團就不叫了。</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家附近,貓是八哥的天敵,我已靠水槍射擊把自家的及鄰家的貓制服。</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八哥非常敏感,只要一看見貓就大喊大叫,這樣貓自然少不了挨罵,久而久之它們都要繞開八哥走。可是,一旦遇到沒經教化的貓,危險指數就直逼橙色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曾有一只花貓,不惜翻山越嶺好多里,到我家這偏僻的山旮旯里來,與我家母貓和鄰家的白貓一起戀愛上了。我本以為戀愛中的貓會溫良恭儉讓一些,就放松了警惕,結果是我家的麻貓不僅奉獻了貞操,還犧牲了八哥的生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時我已看過魯迅的《祝福》,自己也差不多跌進了祥林嫂的狀態,氣得我與吃了我家十個雞蛋的小弟設伏捉住了那只花貓,我們先是對著它的兩只耳朵一陣猛吹,幾口氣下來它就乖乖縮成了一個圓球,然后在它尾巴上系了個爆竹,爆竹一響它就滾回了老家。</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最后一次養八哥是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一下養了兩只。放學回來,我扛把鋤頭去刨蚯蚓,兩只鳥則在身邊連跑帶顛,著急地跟著。</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隔我家老遠有個好險考上大學的人,平時東游西蕩四處散發,有時會在一些給作者看的小報上發表些文章。他有一次見兩只鳥不離我左右,大為驚異,特意過來詢問我的名字,并且還叫人帶了本名叫《容易混淆的字》的書給我,我如獲至寶,經常帶在身邊炫耀,就弄丟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除了養鳥,我還非常癡迷用根小木棒把那些藏在石頭底下睡大覺的蝦給驅趕出來,見它們大為光火地高舉著鐵鉗節節敗退的游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天中午,我在溪邊蹲得頭昏眼花也沒趕出一只,就沿小溪往上走了兩三里,來到一處水草豐茂,石頭眾多的地方又耐心掏了一陣,還是沒有找到勝利的感覺。正要偃旗息鼓,忽然聽到一串熟悉的聲音,只見馬鈴薯地里有只八哥正顛著雙翅朝我叫的歡呢,就像叫我的名字一樣!</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沒想到它會跑這么遠的地方來覓食,真是又驚又喜,難怪后來學到孔夫子的字句,想到更多的是有“鳥”自遠方來,不亦說乎。</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養的八哥從來沒有說過話,那時還不懂這是放養的緣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很早就聽說修剪八哥的舌頭,再用香灰捻幾次至舌衣脫落,它就會開口講話(其實根本不需要)。我想叫八哥說話的心情絕不亞于董永想叫槐蔭樹說話,但又實在不忍心去剪它們的舌頭,有一次我把剪刀磨得飛快,決心也下了,想到會流血還是放棄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到快放寒假時,那只在菜地里沖我叫的八哥還是回歸了大自然。剩下的一只,我就多了個心眼,把它關在了籠子里。這回它不高興了,又吵又嚷,左沖右突,留遺言的味道都有了。看著它羽毛凌亂,滿頭傷痕,我不知所措,心想以后再也不養八哥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又過了一段時間。有天午夜,窗外刮著大風,山麂東一山頭西一山頭哦哦地叫,老天爺可能是夢中受了驚嚇,頓時涕泗滂沱。鬧了一陣,終于有所收斂。這時,猛聽得“轟隆”一聲,仿佛地雷就在身邊炸響——原來是自家的墻倒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這一聲悶響實在可怕,除了我爸還打算坐在床上不慌不忙觀察一陣外,我家其他人都一骨碌爬了起來。此前,受了課本和民兵隊李隊長的影響,我屢屢想聽“半夜雞叫”,無奈從沒在半夜清醒過;聽多了鬼的故事,也想知道半夜里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這回也看清了:天地漆黑,亂石墳起,竹篙竹杈橫七豎八。</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此時李隊長已全副武裝提盞馬燈在一晃一晃地照,他那桿一直擔心派不上用場的老步槍也背在了身上。看得出來,在他那堂吉訶德式的腦袋瓜支配下,他正緊張地四處嗅尋著硝煙味呢。</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媽點盞油燈也哆哆嗦嗦移近了,他們見我站在石頭上都喲了一聲。我媽立刻猜到了我的心思,但也不明說,只護著燈照來照去。我的鳥籠就一直掛在這面倒塌的墻上,我已見鳥籠被卸了一地。“在這呢。”我媽輕輕地說。循聲望去,只見八哥正站在一處伸著脖子東張西望。我搓著手哈哈大笑了起來,我大哥馬上生氣了,說:“還有心思顧八哥,難怪平時也不叫大哥,只叫名字!”</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趕緊捧著八哥到廚房去找了個銅臉盆,把八哥罩在了床底下,這樣我就不用擔心房頂會塌下來了。只聽八哥在臉盆里叮叮當當一陣亂敲,那滋味大概跟孫悟空被扣在了金饒里一樣。聽了一陣,終抗不住倦意,朦朧中聽見“啪、啪”兩聲,第二天得知是李隊長“氣鼓鼓地放了兩槍”。</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八哥的羽毛遠看近看皆是一團漆黑,但它屬于李宗吾先生說的“黑而亮”一類,所以還是招人喜歡的。成熟的八哥除了“仔細看來還有須”外,還有其它的點綴:高聳的羽冠,玉色的嘴,橙黃的腳,飛翔時展露的白色羽翼。它們與“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的烏鴉之不雅長相不同,我從屋檐下那個綴著五角星的喇叭里聽過一些人咿咿呀呀地唱戲,我覺得那些鳥聲跟八哥唱的沒有一比的必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長大后,再沒去過我小時候呆的地方了,每每看到耕田犁地的老牛身旁沒有八哥影隨便有說不出的遺憾。</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而作為寵物,鸚鵡很常見。</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它羽毛漂亮,還會“人云亦云”,該是很好的伴了。我還特意買了本厚厚的《養鳥指南》,像本字典,里面盡是彩圖。由此我才明白真正會說話的是一種非洲灰鸚鵡,個大命長,就林黛玉養的那種。</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管怎樣,我敢肯定我對這兩只嬌小玲瓏的虎皮鸚鵡的喜愛程度還是超過了一般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侍候,它們皆出落的活潑可愛,絢麗異常。</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現在不用擔心墻會倒了,每當我靠近那匹配和諧精致美奐的鳥籠,那只灰色的鳥就會小心翼翼地移近,碰碰我的手指頭,或者與我手里的草葉嬉戲,頑皮地翻滾一陣。而那只綠色的則始終警惕著,不靠近我。有一次,我試著在家里給它們放放風,令我驚訝的是,連那只灰色的鸚鵡也是遠遠地就朝紗窗門撲去。養了兩年都是這樣。</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正好那年冬天我的侄女喜歡上了它們,在叮囑了一通不要玩物喪志及養鳥須知后,我就送給了她。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后來因她的粗心,飛走了一只;隔半月又飛走了一只,都是一去不回頭。</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它們在外面無法存活,但愿都被喜歡它們的人招了去飼養——用黍米,別的不行。</span></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江阴市|
宁乡县|
宜川县|
原阳县|
枞阳县|
澎湖县|
新安县|
崇文区|
湖南省|
赣州市|
略阳县|
安图县|
织金县|
晋城|
冷水江市|
平山县|
松溪县|
合水县|
双城市|
逊克县|
萨迦县|
突泉县|
安吉县|
汉寿县|
久治县|
仁寿县|
广水市|
兰溪市|
化德县|
越西县|
秀山|
呼和浩特市|
青阳县|
冷水江市|
寿宁县|
北京市|
泸西县|
普兰县|
都匀市|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