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張家口說起展覽館,無人不知。展覽館伴隨著山城人經歷了50多年的蹉跎歲月。</h1><h1> 在1968年那個特殊的年代,席卷山城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勢煙正熾。在經歷了各種造反組織派性斗爭和武斗動亂之后,張家口地區革命委員會在這年宣告成立。不久,新成立的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為了突出宣傳毛澤東思想,通過了《關于隆重舉辦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大型照片展覽的決定》,決定在石家莊、唐山、邯鄲、保定和張家口五個市興建大型“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h1><p class="ql-block"><br></p> <h1> 這是展覽館建成后,我們同宿舍幾個同學的留影。從左到右:</h1><h1>康占有、劉蓬(已故)、柳風寶、祁支(已故)、王樹生、張占玉</h1><p class="ql-block"><br></p> <h1> 按照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的安排,張家口地區革命委員會于1968年6月11日決定,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大河套處興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建館所需資金,主要來源于全地區縣、區358個單位的黨費、團費和工會會費。張家口市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決定,將剛剛解凍的1967年全市的黨費、團費和工會會費共43萬元,全部用于展覽館建設。張家口市各行各業、各單位及各縣區革命委員會,把建設展覽館視為對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熱愛和對毛澤東思想的忠心體現,都積極響應號召,紛紛捐錢獻物。</h1><p class="ql-block"><br></p> <h1> 為興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張家口市橋西區大河套周圍的單位和居民的房屋被拆遷。據有關部門統計,共拆除房屋974間。其中公產房521間,私產房327間,企業自管房126間。共搬遷居民249戶,企業單位39個。居民由張家口市房產公司在回回墳、沙河路等地方建新房364間做了安排。對私產房屋的拆除賠償價也很低,只給了象征性的賠償。最低價每間10元,最高價每間50元,共賠償款6886元。這在現在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h1><p class="ql-block"><br></p> <h1> 1968年7月4日展覽館正式開工建設。建設展覽館,被當時的張家口地區革命委員會定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向國慶獻禮。因此,全市各機關、團體、廠礦、學校等企事業單位以及街道居民、駐張解放軍部隊,都把為建設展覽館出錢、出物、出力看作是對毛主席獻忠心,爭著獻物出力。建設工程所需的鋼材、木材、水泥、磚石等大部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無償支援。當時,在展覽館建設工地上,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是紅旗招展,熱火朝天。工地廣播喇叭播放著激動人心的歌曲,到處都是義務勞動的人群。全市黨政軍民學,全民齊上陣。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街道老大爺、老大娘,還是在小學讀書的“紅小兵”,都分批到工地參加義務勞動,爭著為建設展覽館出力。</h1><h1> 當時,我在張家口二中讀書,高中的學生參加展覽館建設時間稍長一些。我和我的同學們在展覽館建設工地義務勞動一個月。展覽館工地流下了我們的辛勤汗水,展覽館的建成凝聚著我們的一份忠心。</h1><p class="ql-block"><br></p> <h1> 展覽館建設的施工單位由建設力量最強的市建筑公司承擔,為保證工期,向國慶獻禮,工人們24小時晝夜施工,人歇工不停,換班連續作業。1968年9月28日,國慶節前夕,張家口市“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提前建成。張家口地區革命委員會舉行大會,全市8萬軍民集會,熱烈慶祝展覽館建成。</h1><h1> 展覽館整個工程建筑面積共12329平方米,耗資251.42萬元。展覽館大樓呈“凹”字型,主樓三層,序幕大廳高23米,樓頂上立著“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9個紅色大字。主樓正面和兩翼側樓正面都有高大柱廊。整個樓的藝術裝飾講究,樓檐下嵌刻著中國革命各個歷史時期戰斗場景的白色浮雕,樓內共有8個大型展廳和一個可容納500人的會議室。樓前面臨清水河,建有可容納3萬人集會的廣場。廣場中央聳立著高5.16米的毛主席立姿揮手全身雕像。展覽館在建筑規模上、工程技術上,藝術造型上都是張家口市建筑史上最好的。全部施工僅用87天,創下了張家口市建筑史上的奇跡。展覽館是張家口市人民,特別是建筑工程技術人員和建筑工人勞動智慧的結晶和驕傲。</h1><p class="ql-block"><br></p> <h1> 展覽館建成后,配合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經濟建設需要,舉辦了不少展覽活動。如1969年2月,舉辦了張家口地區工農業展覽,展出了210個工礦企業和270多個項目,介紹了全區工、農、林、牧、副、漁等各方面的典型經驗。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的噩耗傳來,全市人民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張家口地、市委在展覽館設立了中心靈堂,全市有43.2萬人參加了吊唁,并送花圈。從1968年展覽館建成到1981年間,這里成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場所和標志性建筑。展覽館始終寄托著張家口市人民群眾的特殊感情。</h1><p class="ql-block"><br></p> <h1> 張家口展覽館于1968年建成,至今已經50多個春秋。這50多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瞬間,但展覽館卻經歷了不平凡的滄桑變遷。</h1><h1> 歷史車輪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市場經濟的大潮席卷中國。搞活流通,發展商品經濟,興辦商業企業成為當時的熱點。位于張家口市中心位置的展覽館成為眾人矚目的經商“黃金地帶”。</h1><h1> 1982年位于張家口市橋西區武城街北口的“青年門市部”,因房屋年久失修,成為危房急需改造,商店停業。經地、市有關部門協商,青年門市部租用了展覽館南廳地上兩層2194平方米、地下一層700平方米辦起了中華商場,租期10年。1992年租賃期到,又延續到2003年底。中華商場是第一家進入展覽館的商業企業。</h1><h1> 1987年后,為適應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需求,經張家口地區行署辦公會議決定,亞北大廈、購物中心和山城商廈相繼進入展覽館經商。1991年,亞北大廈原屬地區五金交化公司租用展覽館北展廳地上兩層2156平方米。1998年7月,為舉辦《張家口抗震救災展》,在市政府協調下收回了二樓展廳。北展廳一層,亞北公司又與展覽館簽訂了為期5年的租賃協議。</h1><h1> 根據原張家口地區行署辦公會議決定,將地區戲校借占的展覽館北側廳交換給原地區物資貿易中心(山城商廈)使用,戲校搬到地區物資局貿易中心倉庫。場地互換期限從1988年至2008年,為期20年,原屬各自產權不變。</h1><h1> 這幾家商業企業全面進入展覽館后,周圍很快熱鬧起來。展覽館樓頂和四周商業廣告林立,門前廣場小販聚集,擺攤、推車賣貨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樓前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四家商場連為一體,經營效益很好,展覽館成為一座大型綜合商場。這段時間是展覽館經商的鼎盛期。</h1><p class="ql-block"><br></p> <h1> 商海風云變幻莫測。1994年,張家口帝達購物中心建成開業。不久,隔河相望的東方購物中心和市百貨大樓進行了裝修改造,相繼開業,商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緊接著位于展覽館后邊的武城街經過改造,建成了商業一條街。展覽館內的商家處于前后夾擊之中,再加自身經營沒有特色,市場日漸蕭條,經營越來越不景氣。</h1><p class="ql-block"><br></p> <h1> 1999年,為迎接建國50周年,張家口市政府投入1300萬元對展覽館前廣場進行了改造,修建了噴水池、花壇、綠地,鋪設了大理石,建成了文化廣場。廣場內不準汽車通行,不準停放自行車。同時對展覽館外貌進行了休整,樓上和周圍的商業廣告牌被拆下。展覽館頂的“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的紅色大字換成“建設開放繁榮文明的張家口”。</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一座由張家口全市人民共同出力出資建造的展覽館,其為大眾服務的文化功能喪失殆盡,最后淪為個別單位向社會出租柜臺、攤位,坐收租金的場所,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但這一切都是歷史形成的。展覽館的滄桑變遷折射出社會歷史變革的軌跡,反映了那個時代所崇尚的長流。</h1><h1>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期盼展覽館回歸本位。展覽館是一個城市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發現的縮影,已成為城市發展及文明程度的標尺。現在的展覽館已恢復了它初建的功能,每年都根據形勢需要,舉辦各種展覽,尤其書畫展每年都舉辦幾次,廣大書畫愛好者積極參展、參觀。真正成為了展示城市亮點,豐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味及市民文化素質的場所,成為塑造城市形象、宣傳城市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品牌。極大地增添了城市廣大群眾的凝聚力,推動了城市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圖片除人物合影,其他選自網絡</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阿巴嘎旗|
安顺市|
鹰潭市|
赫章县|
深水埗区|
根河市|
霍林郭勒市|
商城县|
靖西县|
库尔勒市|
樟树市|
永安市|
金溪县|
高台县|
新巴尔虎右旗|
广州市|
武功县|
江口县|
友谊县|
梁山县|
康乐县|
岗巴县|
乃东县|
虞城县|
天台县|
四平市|
聂拉木县|
昌黎县|
威远县|
博爱县|
正镶白旗|
乌恰县|
伊春市|
临武县|
维西|
庆元县|
乐山市|
华池县|
疏附县|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