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巴丹吉林記憶

低板凳

<h3>人近七十,回首往事,總忘不了巴丹吉林沙漠那風餐露宿的28個日日夜夜!戰友們,半個世紀快過去了,你們在哪里啊?</h3> <h3>今年6月12日,在參加戰友薛禮的壽宴上,我和徐新民談起往事。1971年6月份,他時任武威軍分區作訓科參謀,我受省軍區機要處派遣,5月份來武威隨小分隊執行任務,6月份行動結束返回武威軍分區。</h3> <h3>我倆是同年從西安入伍的8126部隊戰友,我和他分別來自一營一連和三營十一連,當時并不認識,也不知曉各自來歷。</h3> <h3>他談及與我同在小分隊的作訓科牛繼宗參謀,并在微信中問及老牛是否還記得我。牛立即在微信中回憶起和我相處的許多往事。</h3><h3>牛:你好,老朱!</h3><h3>朱:老牛你好!今天很高興,收獲不小!</h3> <h3><font color="#010101">牛繼宗,武威軍分區作訓科參謀,1968年入伍的西寧兵,曾和我的機要同學許新國一塊在臨夏軍分區服役,他倆是青海的軍隊子弟。父輩們退休后同住一個干休所。圖為牛繼宗1971.5.21于阿右旗哈爾吉的英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牛還記得我在巴丹吉林南海子邊上,用他的半自動步槍,按膝、手、肘的順序作臥倒動作示范,并稱贊我“動作標準、干凈、利索,節奏分明,訓練有素”。圖為牛繼宗1971.5.22于阿右旗的哈爾吉。</font></h3> <h3>阿拉善盟現歸內蒙古自治區所轄,在內蒙最西部,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5公里。阿盟有3旗(縣)、30蘇木(鎮)、198嘎查(村),有蒙漢回藏等28個民族。</h3> <h3>1969年行政區劃變更,阿左旗歸寧夏,額旗歸甘肅酒泉,阿右旗劃甘肅武威。直到1979年三旗才重歸內蒙,其間歷時10年。</h3> <h3>正是這段時期,處于阿右旗和額濟納旗的巴丹吉林沙漠,是甘肅省軍區及所屬武威、酒泉軍分區的重點軍事防御范圍。</h3> <h3>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阿盟全境,占總面積的29%。</h3> <h3>其中巴丹吉林沙漠以高陡著稱,絕大部分為復合沙山。相對高度從外緣的5~20米,向內逐漸增高到200~400米,最高達500米。</h3> <h3>三大沙漠中分布有500多個咸、淡水湖泊或鹽堿草湖,其中較大的有古日乃湖、拐子湖、沙日布日都、頭道湖等。</h3> <h3>60年代中后期,中蘇關系急劇惡化。“蘇聯屯兵百萬,亡我賊心不死”。當時我軍在武器性能上遠不及蘇軍,只能靠數量取勝。</h3> <h3>1969年3月2日,珍寶島戰役打響。接著又發生了幾次較大規模武裝沖突。由于中方預先有準備,蘇方被毀坦克、裝甲車17 輛,蘇軍死58人,傷94人。顯然,蘇軍損失慘重,吃了大虧。</h3> <h3>珍寶島事件發生之后,兩國4200多公里的漫長邊境火藥味濃郁。中蘇關系急劇下降,蘇聯的軍事挑釁,嚴重地威脅著中國的安全。</h3> <h3>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聯主戰派,為了報復中國,他蓄意在西線挑起了新的事端。</h3> <h3>1969年8月13日,200多名蘇軍在中蘇邊境西線,越境襲擊圍殲一支中國巡邏部隊。</h3> <h3>由于蘇軍潛伏在中國邊防部隊巡邏路線上,利用有利地形發起突襲,致使42名中國軍人全部陣亡。</h3> <h3>9月11日,柯西金瞞著蘇主戰派來北京見周恩來。兩國總理舉行了關乎兩國命運的機場談判。記得機要處的戰友告訴我,這份電報是“指人譯”,僅讓正軍級首長閱示。</h3> <h3>國危思良將,劉伯承向毛澤東舉薦皮定均。1969年10月28日午夜,周恩來電話通知,皮定均次日即飛北京,親聆周恩來面示。</h3> <h3>中央決定調皮定均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統轄陜甘寧青四省區防務。1955年評定軍銜時,毛澤東破例批示:皮有功、少晉中。開國將軍中享此殊榮的僅陳賡與皮定均兩人。</h3> <h3>解放戰爭最初階段,蔣介石集合了二十萬軍隊,去合圍只有六萬人的中原軍區。李先念司令留下皮旅阻擊,自率大部隊悄悄突圍。誰都知道,皮旅這七千人是死定了。</h3> <h3>皮旅偽裝成大部隊,通過規模轉移方法,把敵軍主力吸引過來。敵軍惱羞成怒,決定先吃掉皮旅。皮定均趁雨猛攻,然后裝作被打退,借著陰天,從陣地上溜走,藏在一個僅有幾戶人家的山里。</h3> <h3>在那里一動不動,不吃不喝一天兩夜。后抓住機會,往東邊猛打,好像是要追上主力,但是,突然調轉,往西邊闖入大別山,之后,又打出大別山走向平原,在平原上幾天幾夜不休息,終于等到救援部隊前來。</h3> <h3>皮旅在我軍歷史上經歷奇特,長期獨立作戰。在人民解放軍5大野戰軍中,它先后曾在三野、華野、一野和二野建制中戰斗,唯獨沒在四野體系中戰斗過,成為解放軍中體系淵源最為奇特的傳奇部隊。</h3> <h3>皮定均到蘭州后,即率軍區各部門負責人,深入邊防部隊和各預設戰場,勘察地形,了解情況,平均每三月就跑壞一輛吉普車。</h3> <h3>半年后,布防在陜甘寧青四省區160萬平方公里的所有陣地及大部分的團、縣、區武裝部都留下了皮定均的足跡。對有關兵要地志、水文氣象,甚至一些古戰場,他都有比較詳細的了解。</h3> <h3>重要方位的陣地、營房、倉庫、水源、道路,皮定均親自勘察,逐個選定。在他的周密計劃、精心部署和嚴密組織指揮下,一個能攻能守的西北國防體系逐步得以完善。</h3> <h3>有人認為,在沙漠地帶作戰,裝甲兵很難發揮作用。坦克不能穿越沙漠,敵人坦克群也不會從沙漠過來。皮定均對此并不相信,于是決定搞坦克穿越沙漠的試驗,1970年4月,坦克十二師某團帶四輛坦克,從額旗溫圖高勒公社向南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經阿右旗巴音溫都爾牧場出來。</h3> <h3>皮定均說:“我就不信坦克不能逾越沙漠!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人說坦克不能過沼澤地,反攻階段,朱可夫元帥指揮集群坦克過去了,打了勝仗。看起來,我們這里認為不能過的地方,更要設防!并且首先要在思想上設防!”</h3> <h3>有人告訴皮定均,居延海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成吉思汗四次進攻中原,都是從這里南下河西走廊,后向東進攻銀武平原。漢朝霍去病攻占河西走廊,走的也是這條路。</h3> <h3>究其原因,則是古代軍隊行動離不開水草。居延海南臨弱水(黑河),而且沿河兩岸水草茂盛。我國把第一座“人造山”建在這里,大概也總結了古人的經驗吧!</h3> <h3>皮定均不以為然。他說:“你堆起沙山,敵人也不硬攻,放上一兩個師從遠處包圍,時間久了不戰自斃。成吉思汗率領的是騎兵,離不開水草,只能從這條綠色長廊走。現在是機械化部隊,坦克、裝甲車,可以沿著這條老路走,還可以選擇很多別的路走。”</h3> <h3>居延海可是個盛產故事的地方。我2016年來到這兒,仿佛走進了馬蹄疾飛、狼煙四起、金戈鐵馬的古戰場。</h3> <h3>眼前出現漢代霍去病、李廣率部在此飲馬的身影,耳邊猶聞王維在此對天長歌: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h3> <h3>居延海與歷史最接近的便是戰爭。</h3><h3>霍去病曾率精騎數萬出北地郡,越居延海,在祁連山麓與匈奴激戰,殲敵3萬余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眾4萬人,全部占領河西走廊。</h3> <h3>李廣之孫李陵,也曾率步兵五千出居延,入敵境上千里,與匈奴三萬騎兵遭遇,在這里彈盡糧絕被敵俘獲,直至投降。居延海見證將軍的意氣風發,也多次目睹悲壯的血戰。</h3> <h3>皮定均受命防衛西北后,為防蘇軍從巴丹吉林沙漠突襲,在武威軍分區親自布置了對巴丹吉林沙漠的勘察,令甘肅省軍區派出小分隊,深入大漠掌握地形水源等重要資料。</h3> <h3>這項任務落到了武威軍分區。巴丹吉林沙漠勘察小分隊的隊長由武威軍分區副參謀長杭義擔任。</h3> <h3><font color="#010101">杭義,身體瘦黑,個頭不高;樸實干練,平易近人;性格直爽,詼諧幽默。講起話來帶有濃厚的陜北口音。工作中,敢于負責,勇于表達觀點,是個值得尊敬的指揮員!</font></h3> <h3>杭義曾是蘭州軍區原司令員張達志的老警衛員。抗日游擊戰爭中曾跟隨張達志在大青山騎兵支隊工作,立下不少戰功。</h3> <h3>原蘭州軍區司令員、炮兵司令員的張達志中將,陜西佳縣人,陜北根據地創建人之一。時任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主任、副政委。</h3> <h3>在敵“掃蕩”圍攻中,大青山騎兵支隊人不脫衣,馬不卸鞍,晝夜游擊。經受饑餓、寒冷、疲勞種種考驗,時而快速奔襲,時而迅速轉移,堅持與敵人戰斗。這次由老兵杭義率隊挺進巴丹吉林沙漠,皮司令真會點將!</h3> <h3>巴丹吉林沙漠勘察隊組成人員有:</h3><div>隊長:杭義 武威軍分區副參謀長</div><div>副隊長:陳有信(藏)阿右旗武裝部副部長</div><div>作戰組:車業臣、馬繼明(回)、牛繼宗、朱文泰</div><div>政工組:何西格、撒克西</div><div>后勤組:李華民、達林泰、馮志強、賀宗旺</div><h3>電臺:侯瑞祖(臺長)、張五勤</h3><div>機要:王景維、朱振光</div><div>警衛:朱學昇(班長)</div><h3>向導:阮德喜、達西扣(蒙)、劉福閣、錫林</h3> <h3>我是第一次來到武威和武威軍分區。</h3><h3>1949年7月下旬,武威軍分區在西安成立,由晉綏軍區雁南軍分區西進的175名指戰員組成,9月16日武威解放,23日軍分區機關進駐武威城。</h3> <h3>曾發掘出“馬踏飛燕”的武威古稱“涼州”,為河西重鎮。1239年,元太宗窩闊臺的皇子闊端駐涼州,為西涼王。其久攻西藏不克,故邀西藏喇嘛教薩迦派四祖薩迦?班智達來涼和談。1247年,薩班作為西藏代表與闊端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涼州和談”。至此,西藏歸順于元,結束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正式納入祖國版圖。</h3> <h3><font color="#010101">時任甘肅省軍區副參謀長的董昌亭,5月7日21.30時給武威軍分區發來指示:一.皮定鈞司令已批準勘察巴丹吉林沙漠的報告。</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二.省軍區來九個人兩部電臺,一個在軍分區,一個帶上,嚴格保護密碼。搖機員由軍分區配。每天給省軍區匯報,省軍區向大區匯報。</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三.盡快開會,做好思想準備、物資準備、器材準備,不能出問題。</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四.出發后立即報告,有新問題要及時報告,不能遲緩。</font></div> <h3>趕到武威軍分區的機要處戰友劉志榮 周鳳陽 王景維 朱振光和偵察處馬繼民(中)。</h3> <h3>省軍區下來參加了這次行動的人,我和王景維是機要處的,馬繼民是偵察處的。還有電臺人員。劉志榮、周鳳陽和軍分區機要科馬西安 劉麥福坐鎮軍分區,與小分隊密碼聯絡。圖為當時的作者本人。</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分隊里,王景維和我最熟,都是66級初中生,同為68年兵,又在一個機要訓練隊學習譯電,畢業后又同在省軍區機要處共事,倆人很能聊得來。</font></h3> <h3>偵察處的馬繼民和我是鄉黨,68年的陜西兵。我倆也都是66級初中學生,同在省軍區司令部供職。他是小分隊里唯一的回民。</h3> <h3>在這里見到了牛繼宗參謀。他是68年兵中的高中生,為人很友好,是這次行動的具體策劃者,領導不管的事他都管。70年元月在龔家灣教導大隊時,他是反坦克集訓隊的。我們一起參加了玻璃廠救火,他和許新國把一個摔傷戰友救出送去了總院。</h3> <h3>武威軍分區巴丹吉林沙漠現地勘察路線圖</h3><h3>這次對巴丹吉林沙漠執行現地偵察的任務是皮定均親自安排的,回來后必定要向皮匯報。所以,作為牛參謀的隨行記錄就要特別詳細。</h3> <h3>現地勘察路線圖(右半幅)</h3><h3>根據我們的計劃,對巴丹吉林沙漠進行環形勘察,勘察路線按逆時針行進。</h3> <h3>阿拉善雙峰駝是阿拉善兩大優勢畜種之一,駱駝數量曾居全國旗縣之首,故有“駱駝之鄉”的美稱,駝絨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曾獲美國“阿米卡駝毛獎”。</h3> <h3>我一直在城市長大,別說騎這么高大的駱駝,就連小毛驢都沒騎過。剛出發不久,就遇到駝隊受驚,我從駱駝上摔下,頭磕在了大石頭上昏厥過去。如因此而影響行動就麻煩了!醒來后,我“輕傷不下火線”,堅持完成任務!</h3> <h3>1971年5月12日星期三9時由上井子出發,方向8_00(密位),12_00(密位)。10時50分在xx休息30分鐘。11時30分約走出20里后,騎駝驚群,朱學昇(摔下)左手腕脫臼(實為骨折),返回。機要員朱振光頭部摔傷。牛繼宗從左面摔下,駝跑出約3華里。王景維也摔下。馱子也翻了八個。朱學昇駝跑掉,帶走氈、膊帶一條。</h3><h3>原因:騎手生疏,馴服不了駝。</h3><h3><br></h3><h3>一.表揚:馮志強(醫生)、李華民、達西扣、朱振光。</h3><div>二.出發前就有事故苗頭,未引起重視,致使發生事故,把問題放在了大沙中,出發后認為問題不大,管理、組織不嚴。</div><div>三.出來后我們都要主動工作。</div><div>四.盡我們全力,甚至生命,保護電臺安全。</div><div>五.金光大隊老有大娘們做面條,拿沙蔥。</div> <h3>1971年5月14日,從阿拉善右旗出發,在哈布特蓋敖格欽營地休息。這張照片拍虛了。</h3> <h3>沙蔥也叫蒙古韭,鱗莖密集地叢生,圓柱狀;葉及花可食用,能開胃、消食、殺蟲,主治消化不良、不思飲食、禿瘡、青腿病等。各種牲畜均喜食,為一優等飼用植物。也是我們能吃到的主要菜蔬。</h3> <h3>牛繼宗日記:5月16日 星期日&nbsp;今天休息</h3><div>1.蘇木吉林,有北海子有、南海子,海子周圍有蘆葦和高草。西面沙山坡度大,南北走向。兩個海子之間有沙丘。海水咸,無漁,有野鴨。在北海子南端,有甜水井一眼,井深1.5米,水深2米。井西有樹林、種菜地。海子冬天大,夏天小。</div><div>2.有學校一個,漢蒙老師各一個。有吉林廟一個,現是倉庫。</div><div>3.該地蚊子較多,部隊來需帶蚊帳和防蚊藥。</div><div>4.該隊七天來一次報紙,有收音機、廣播。</div><div>5.漢族多為民勤人,通蒙語。蒙族大部分懂漢語。</div><h3>圖上標注:該地為蘇木吉林,又稱“廟海子”。莎日苔公社巴丹吉林大隊共183人,40戶人家(蒙21戶,漢19戶)。</h3> <h3>5月18日,我們幾個(如圖)王景維 牛繼宗 張五勤 馬繼民和巴丹吉林大隊小學老師在南海子北岸打野鴨子。打獵之余,我為戰友們拍下了這張合影。那天牛繼宗打了幾只野鴨,下湖撈鴨差點陷入湖底軟沙中,最后抓住蘆草才爬上來。老師則幫助我們提鴨子。</h3> <h3>阿拉善的白絨山羊是舉世公認的珍貴畜種,享有“纖維鉆石”的美譽。曾榮獲意大利“柴格那”絨毛獎和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在歷史上,曾被賜名為“軟黃金”,定為朝廷貢品。有行家認為:錫(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的羊肉最好吃。原因是草(荒)原上的野韭菜(沙蔥)較多,羊吃后肉質發生變化。</h3> <h3><font color="#010101">有一天,不知誰打了一只黃羊給大伙兒吃。人都說黃羊肉味鮮美、肉質細嫩,堪稱野味上品,曾作為“玉食之奉”供皇帝后妃享用。我感覺真不如家羊好吃,在連隊時聽老兵說,掂支槍在戈壁荒漠上打黃羊最愜意。黃羊非羊,學名原羚。體形纖瘦善跳躍(達2.5米),善奔跑(時速90km),所謂“黃羊竄一竄,馬跑一身汗”,是草原上的精靈。野生黃羊現已進入最悲慘時期!盜獵者夜間用車燈吸引成批黃羊,用槍支瘋狂掃射……</font></h3> <h3>沙峰下的湖泊,在夕陽的照射下,熠熠閃光,湖畔有牧民帳房的裊裊炊煙升起。真有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的意境。</h3> <h3>我們從阿拉善右旗深入至海子旁的巴丹吉林大隊。沙漠生活異常艱苦,每人兩峰駱駝,一峰供騎行,一峰馱給養。</h3> <h3>沙漠缺水,洗臉洗腳均由沙子完成;蔬菜只有野生沙蔥可食;滾燙沙子使解放鞋底變型。</h3> <h3>沙暴來時,只能在臥著的駱駝之間躲藏。5月21日牛繼宗在達布蘇宗敖格欽至哈爾吉途中,拍攝的小分隊的后勤駝隊。<br></h3> <h3>小分隊迎著漫天風沙前進,在難以辨別方向的情況下,派牛繼宗和馬繼民在前邊探路,卻和隊伍失去了聯系。“牛失蹤,馬不明”!隊長杭義決定停止前進,分頭去找。傍晚終于在一沙丘下找到。他倆1970年還曾在龔家灣教導隊參訓隊同班學習過。</h3> <h3>無風日子,千里瀚海,沙丘如波,層層疊疊,涌向天際,蔚為壯觀。沙漠地貌布滿了象水波、象耳廓、象蝸牛殼一樣的美麗景觀,這都是風神的杰作。說到底,最具有曲線美的地方還數沙漠。</h3> <h3>  從烏蘭吉林到馬格耐扎干圖全是上坡。山大坡陡,標高己由哈爾吉的1400多米到了1900多米,這個沙漠的特點是中部隆起,四周低,邊緣部分只有1000多米,中部在2000米左右。最高點標高為2025來米,這也是我們必去的地方。</h3><div> 在行軍途中我們常聽到遠處有低沉的轟鳴聲,類似重型轟炸機的聲音。我們抬頭尋找。沒見有飛機通過,十分奇怪。 到下午五時左右 ,我們已接近目的地。從扎干圖東南、1970高地南坡爬了上去。正在牽著駱駝形成一路縱隊通過一個很陡的軟沙地帶。突然腳下的沙山上下跳動。伴有嚇人的轟鳴聲。這是我們必經之路,在陡坡上,向上是上不去的沙山,向下是陡坡,坡下是深坑,上下不行,只向平行穿過,才能翻過沙山。駱駝嚇得渾身發抖。人們臉色蒼白,心跳加速,無人說話。腳下的沙子向坡下流動,沙子在馬靴底下不斷上下跳動,真怕陷入沙中讓沙子埋了。我拉著駱駝在陡峭的沙坡上向前奔跑。都想盡快脫離險地。沙山跳動持續了可能有十來分鐘,那是可怕的十來分鐘,我們越過陡坡后,沙山停止了跳動。我們坐在沙山上,兩腿發軟,驚魂未定,沒人說話,只是抽煙,穩定情緒。過了一會,才開始了議論,不解其因。</div><div> 回到了武威,我去氣象局還器材,說起此事,他們查了一下,說這是一次大地震!還好當時我們在高處,如果正好走到沙山腳下的低凹處,很有可能被掩埋在大沙漠之中,若干年后被人偶然發現,成了出土文物。大沙漠中干旱缺水,物資和文字可保存很長時間。</div><div> 我們翻越沙山,就到了馬格耐扎干圖,漢意直譯是額頭上的扎干(梭梭)坑。意思是很高的梭梭坑。</div><div> 這里的海拔已接近2000米,比沙漠邊緣高了1000米。氣溫已升至37.8度,十分燥熱,地表溫度因地表溫度計損壞,估計有60-70多度,騎在駱駝上覺得前面的空氣在晃動。我們把包槍布、手絹縫在解放帽上,走起來既可防風、防日曬,又可防蚊子。日本鬼子帶帽耳的戰斗帽,是有其科學道理的。車科長嫌穿馬靴出汗,出發時未穿,他穿著解放鞋下駱駝走了一會,就在地上跳起“舞”來,不斷倒換雙腳,燙得受不了,趕緊上了駱駝。蒙古族同志有經驗,他們頭上纏著一、兩米長的大圍巾,戴著茶鏡,很像阿拉伯人,但十分管用。</div><div> 從哈爾吉開始、杭副參謀長就規定,帶的水由專人保管,別人不能動用,只用于做飯、熬茶。每人一天一軍用水壺(二斤水),不洗臉,不刷牙。和面做飯的人可以用點水,把手洗一下。我們口渴了就抿一小口,濕濕嗓子。中午在駱駝上吃面豆,能喝口水把干粉咽下去就行了。</div><div> 快接近2025的地方。是一片起伏地,通視良好。尖兵組車業臣、馬繼民、我和向導錫林加快速度,走在前面,選擇上山路線,以防本隊停止等待。</div><h3> 在2025東面的一個小山梁上,我們停止前進,標定……</h3> <h3>現地勘察路線圖(左半幅)</h3><h3>老牛在作訓科的保密筆記本轉業時怕失密全燒了,只保留了勘察日記本,有每日記錄,有在駱駝上畫的草繪地形圖,沒舍得燒。</h3> <h3>過了三號營地,5月28日行至依克日,看見前面有一大片胡楊林,其中百分之八十枯死,或直立,或橫臥,景象奇特,行走困難。2016年我去“怪樹林”景區游覽,距離下雨不通車的古日乃胡楊林還有百十公里。此“怪樹林”非彼“怪樹林”也!</h3> <h3>當時保密筆記本是有密級的,老牛只能在筆記本上草繪,幾十年退休后再進行清繪的。可惜所照的地形資料照片,在轉業時全交給軍分區了,沒能帶回來。</h3> <h3>經過千辛萬苦,我們來到巴丹吉林沙漠的西部,這里是額濟納旗溫圖高勒公社向陽大隊。隊伍要在這里休整三天。這是老牛在古日乃草湖(尚溫茨布楞)的紀念照片。</h3> <h3>古日乃湖向陽大隊在額旗東南方向,東靠阿右旗,直線約150公里。</h3><h3>微信對話——朱:這是我一直保存的照片,可能是你拍的吧?</h3><h3>牛:你騎駱駝的照片是在額濟納旗向陽大隊我拍的。</h3><h3>朱:太感謝你了,讓我得以留存這張騎駱駝的珍貴照片。</h3> <h3>這是額濟納旗(達來呼布)和古日乃、向陽大隊、東風鎮的位置關系。</h3> <h3>在古日乃大井子營地老牛還照過一張馬繼明搖發電機,侯瑞祖發報的照片,也找不到了。這是牛繼宗與電臺臺長、小分隊成員侯瑞祖在回到阿拉善右旗的合照(1971.6.9.)</h3> <h3>進入額旗境內,皮來電讓去偵察拐子湖邊境地區。該項任務超出原定計劃,事先未帶該地區地形圖,人、駝體質下降,駝已掉毛。我們建議大部留下休整,少數去拐子湖,任務完成后一起回阿右旗。但天氣已熱,人、駝難以支撐返程。我們準備挨皮司令的訓斥,沒想到皮接受我們意見,同意按原定計劃返回。</h3> <h3>返程途中小分隊在沙漠里斷水,后在李家海子蘆葦叢中挖了一眼水井,大家飽飲了一頓蘆葦根部濕沙里滲出的黑水,倒在沙地上熟睡了一兩個小時,杭義叫醒大家馱上水到南邊干燥通風處宿營。有了水,晚上飽餐了一頓沙蔥面片。牛繼宗把所帶的拉火信號彈全打掉了,慶祝有水了,慶祝快走出沙漠了!</h3> <h3>在這些干旱荒漠的地方,水,就是生命!黑河古稱“弱水”,源于祁連雪山,是青 甘 蒙流經地區和居延海主要水源。川陜總督年羹堯首創“合理用水”理念,一直延用至今。但凡發生用水糾紛,老百姓就會說“年大將軍怎么……”。</h3> <h3>6月8日,小分隊安全返回。9日,阿右旗武裝部參謀朱文泰和軍分區作訓科參謀牛繼宗在阿右旗合影。他兩人也是同年兵,朱文泰后來調軍分區教導隊任教員。轉業到青海省兒童醫院任副院長,退休在西寧市。</h3> <h3>參加這次行動的這群年輕軍人,承擔著作訓、偵察、機要、電臺等任務,這是他們于1971年6月9日在阿右旗(額肯呼都格)返回后的合影。從左至右:朱振光 朱文泰 王景維 侯瑞祖 張五勤 牛繼宗 馬繼民</h3> <h3>從5月12日出發,6月8日返回,共28天,其中行軍20天,途中休整準備8天。途經:</h3><h3>阿右旗(額肯呼都格)~金光大隊(巴音博日格)~哈布特蓋敖格欽(營地)~巴潤巴格爾~巴丹吉林大隊(蘇木吉林)休整四天~達布蘇宗敖格欽~哈爾吉休整一天~哈沙特~扎干圖~2025高地~特格辛包爾吉~古日乃湖特羅西灘依克日~錫寧烏蘇~額旗溫圖高勒公社向陽大隊(尚溫茨不楞)休整三天~古日乃湖特羅西灘~伊和呼都格~李家海子~努日蓋公社~巴音溫都爾牧場,回到阿右旗。</h3> <h3>小分隊回來后,向皮司令匯報執行任務時摔傷了人,跑了駱駝,丟失和損壞一些氣象儀器。皮說:你們能走出來就是勝利,我準備死幾峰駱駝甚至人,我有這個思想準備。</h3> <h3>這是戰友牛繼宗保存的1972年10月19日《解放軍報》武威軍分區宣傳科干事王緒倫有關這次行動一年后的報道。我曾看到總參有一份轉發全軍的通報,也是有關這次行動的。</h3> <h3>憨厚樂觀的副隊長、阿右旗副部長陳有信,是1961年入伍的藏族老兵,和我們這幫年輕人很投脾氣,沒有留下他的照片。軍分區偵察科副科長車業臣也于去年在山東去世了。</h3><h3>這是牛繼宗1985年11月(右)和1986年5月在武威廣場(左)的留影。</h3> <h3>完成勘察任務回到阿右旗后,牛繼宗把一收藏品——日本軍刀,親手送給杭副參謀長,就因他是大青山騎兵支隊老戰士!</h3> <h3>杭義,1924年出生于陜北吳起一農戶家,1938年參加革命,先后經過十多年戰爭烽火的洗禮,為共和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五十年代首次實行軍銜制時被授予少校軍銜。2016年12月15日,杭義同志在陜西咸陽因患肺癌不幸逝世,享年92歲。</h3> <h3>馬繼民,回族,1968年從商洛入伍,服役于蘭州軍區舟橋營,1970年任省軍區偵察處參謀,其間曾在石家莊高級步校深造,畢業后調任守備二師作訓科長,該師撤編后,去解放軍西安政院任學員隊長、軍務處長。1989年轉業到省委辦公廳任督察處長。2011年按副地級退休,2012年不幸病逝。<br></h3> <h3>馬繼民病逝前,我們曾在解放軍政治學院和省委大院見過幾次面。后來聽說他官至副廳級,也就少了來往,因我混得越背,越不喜與當官的打交道。</h3> <h3>牛繼宗,1968年從西寧入伍,服役于臨夏和武威軍分區;1970~1987在武威軍分區作訓科任參謀、科長;其間在解放軍石家莊高級步校學習,畢業后留校任第一戰術教研室戰術教員。1987年底轉業到青海省人民檢察院任政治處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省紀檢委派駐省院紀檢組組長,省院黨組成員,檢察委員會成員。2007年11月退休。</h3> <h3>自從聯系上了牛繼宗,我就有了寫作這篇文章的沖動。作為杭義的主要助手,牛繼宗掌握很多資料,加上他的記性又好,基本能夠復原那段歷史。遺憾的是,按照保密規定,他離開部隊時,已把許多珍貴資料焚毀。</h3> <h3><font color="#010101">王景維,1968年從西寧市入伍,服役于臨夏和平涼軍分區獨立營:1969年參加省軍區機要訓練隊學習譯電;1970~1971省軍區機要處機要員、參謀;1971~1982臨夏軍分區機要科參謀、副科長;1982~1987甘南軍分區機要科科長;1987~2009年轉業至蘭州電機廠任技工學校書記。2009年退休。</font></h3> <h3>1993年,我去蘭州參加一個會議,見到了時隔20多年未曾謀面的王景維老哥,那時他剛轉業到蘭州電機廠,廠子就在我們共同學習的地方——龔家灣。</h3> <h3>侯瑞祖,甘肅省和政縣人,1947年6月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1968年2月入伍, 先在甘肅省慶陽軍分區電臺工作,1969年10月調甘肅省軍區通信站二連任分隊長、指導員等職。1978年8月調甘肅省軍區機關小車隊,1983年5月調榆中縣武裝部任政工科科長。</h3> <h3>1986年根據軍委裁軍100萬的要求轉業地方,侯瑞祖結束了18年的軍旅生活。轉業后一直在甘肅省民政廳工作,先后擔任副處長、處長等職。2007年退休,現居住在蘭州。</h3> <h3>張五勤,甘肅省寧縣人,1952年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先后任甘肅省軍區通信站二連發信臺臺長和三連指導員等職。1984年轉業至蘭州市二輕局,任政治處主任,人事處處長等職。2012年退休,現居住在北京市。</h3> <h3>我把小分隊幾個戰友都作了簡介,輪到我了。朱振光,1968年從西安市入伍,服役于甘肅獨立師四團一連:1969年參加省軍區機要訓練隊學習譯電;1970~1971省軍區機要處機要員、參謀;1971~1973平涼軍分區機要科參謀;1973年底從靈臺縣武裝部轉業;1974~1988西安市公交公司駕駛員、副隊長、教育專干、車間書記、場長;1988~1991西安市出租汽車公司副經理:1991~1996西安市路燈管理處處長:1996年以身體為由提出辭職獲批;2010年退休。</h3> <h3>相隔四十五年,我又現身巴丹吉林沙漠。這次作為旅游者,是按傳統路線、沿黑河流向,踏入這片土地的。從航天城到額濟納,沿線往東的遠山,就是我曾去過的巴丹吉林了!</h3> <h3>四十五年前,我和小分隊戰友,騎著駱駝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28天,經歷了我從未想象的艱苦環境,勝利完成了勘察任務,今又來此,感慨萬千!</h3> <h3> 愿以此文,獻給已為國盡忠的皮定均、杭義、車業臣、馬繼民!獻給巴丹吉林沙漠勘察小分隊的所有成員!</h3><h3> 衷心感謝牛繼宗戰友的鼎力相助!</h3><h3> 朱振光</h3><h3> 2018.7.19于西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鞍山市| 开封县| 枞阳县| 兰西县| 海伦市| 烟台市| 云林县| 榆林市| 安龙县| 交城县| 平果县| 乌拉特前旗| 尉犁县| 巫溪县| 大城县| 枣庄市| 五河县| 贵阳市| 郯城县| 林西县| 马龙县| 手机| 大兴区| 班戈县| 武威市| 赤壁市| 茂名市| 黎平县| 慈溪市| 靖安县| 桦甸市| 长汀县| 金华市| 婺源县| 武威市| 大理市| 祥云县| 荣昌县| 闵行区|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