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18年6月1日。西葡行程第六天。</h1><h1>清晨醒來,慌忙抓起相機乘電梯下樓沖向海邊。</h1><h1>此時,地中海已經(jīng)蘇醒,紅霞滿天。</h1> <h1>循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飛奔,忽然發(fā)現(xiàn)日出被擋在房子后面。</h1> <h1>轉(zhuǎn)身跑向大海。</h1><h1>晨曦映照的地中海美輪美奐!</h1> <h1>我迷戀大海的清晨、大海的黃昏。<br />太陽與大海攜手,帶給我們的驚喜和感動每天都不一樣!</h1> <h1>清晨的地中海,色彩斑斕如畫。</h1><h1>海浪如雪,輕拍沙灘。盡顯優(yōu)雅安詳。</h1><h1>漫步?jīng)鰶龅暮谏碁┥希?lt;/h1><h1>我和這只可愛的鴿子,</h1><h1>留下腳印一串串。<br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站:阿爾罕布拉宮</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1><h1>聞名世界的阿爾罕布拉宮位于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地區(qū)的格拉納達,內(nèi)華達山脈腳下。</h1><h1>看它外觀,內(nèi)斂簡樸。宮殿內(nèi)部卻是別具一格的精美奢華。處處彰顯出你意想不到的東方之美。</h1><h1>(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1> <h1>格拉納達,西班牙語就是石榴。所以格拉納達也稱為石榴城。</h1> <h1>早上8點半從馬拉加出發(fā),四小時后到達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h1><h1>阿爾罕布拉宮是西班牙的著名故宮。是穆斯林摩爾人在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大區(qū)留下的最大城堡群。</h1> <h1>阿爾罕布拉宮建于13世紀。</h1><h1>是穆斯林統(tǒng)治者默罕默德一世建立的格拉納達王國的王宮。</h1><h1>其實,那個時候,西班牙很多城市都已被基督教徒收復(fù)。包括穆斯林的占領(lǐng)中心塞維利亞、托萊多、科爾多瓦。唯獨剩下格拉納達一座孤城。</h1><h1>光復(fù)大軍的腳步不知為何停了下來。歷史學家有多種解釋。不管怎樣,結(jié)果都是為穆斯林的末代王朝贏得了逆勢建造阿爾罕布拉宮的時間。</h1> <h1>于是,南方的格拉納達成為穆斯林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最后一塊領(lǐng)地。阿爾罕布拉宮則成為伊斯蘭教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最后一個王宮。</h1> <h1>阿拉伯語,"阿爾罕布拉"意為"紅堡"。</h1><h1>又因為建宮者是穆斯林,所以阿宮也被稱為摩爾王宮。</h1><h1>我們從阿爾罕布拉宮的葡萄門進入景區(qū)。一路綠樹紅墻。</h1> <h1>阿爾罕布拉宮大致可分為四大塊。</h1><h1>納塞瑞斯皇宮、蘇丹的夏宮花園;卡洛斯五世皇宮、阿卡薩巴城堡。</h1><h1>其中,納塞瑞斯皇宮是阿爾罕布拉宮的核心與精華部分。</h1> <h1>1492年,天主教阿拉貢國王費迪南與卡斯蒂里亞女王伊薩貝拉夫妻攜手,帶領(lǐng)光復(fù)大軍收復(fù)了格拉納達,將最后的摩爾統(tǒng)治者驅(qū)逐出西班牙。結(jié)束了伊斯蘭教在這里長達7世紀的統(tǒng)治。</h1><h1>航海家哥倫布追隨雙王,在格拉納達親眼目睹了這場西班牙光復(fù)戰(zhàn)役。而后揚帆遠航,開啟了屬于西班牙的大航海時代。</h1> <h1>穆斯林統(tǒng)治者趕走后,這座最后的摩爾王宮就此日漸荒廢。<br />直到1828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撥巨資修復(fù),阿爾罕布拉宮才得以恢復(fù)原貌。</h1> <h1>阿爾罕布拉宮是穆斯林建筑藝術(shù)的巔峰之作。是摩爾人留在西班牙所有古跡中的精華。堪稱伊斯蘭藝術(shù)在西班牙留下的瑰寶。</h1><h1>1984年,阿爾罕布拉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1> <h1>裘導(dǎo)安排阿爾罕布拉宮游覽時間為3小時,我們感激不盡。</h1><h1>現(xiàn)在離納塞瑞斯皇宮預(yù)約時間還早。先去阿宮最西端的阿卡薩巴城堡。</h1> <h1>阿卡薩巴城堡是這里最古老的建筑。歷史可以追溯到9世紀。那旗幟高高飄揚的地方就是城堡的瞭望臺。<br /></h1> <h1>沿著螺旋狀階梯上到頂。這里是阿爾罕布拉宮的最高點。</h1> <h1>登上瞭望臺,格拉納達城盡收眼底。</h1> <h1>俯瞰阿爾拜辛區(qū)。</h1><h1>在摩爾人統(tǒng)治格拉納達時期,阿爾拜辛區(qū)是摩爾人居住的街區(qū)。700年過去了,也許這些摩爾人的后代已經(jīng)不知道自己的祖先來自何方。</h1><h1>15世紀,西班牙人光復(fù)了伊比利亞半島后,將摩爾人趕回了北非。而將阿爾拜辛區(qū)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h1><h1>在199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進世界遺產(chǎn)名錄。</h1> <h1>很想去對面的阿爾拜辛區(qū)看看。兩種截然不同的民族混住在一起,已經(jīng)不分你我。天主教雙王的陵墓就安放在阿爾拜辛區(qū)的格拉納達大教堂。</h1><h1>侵占伊比利亞半島700多年的伊斯蘭教在這里給西班牙留下了星羅棋布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以及神秘的傳說。<br /></h1> <h1>遠望內(nèi)華達群山,山頂上的積雪發(fā)出耀眼的光芒。</h1> <h1>阿卡薩巴城堡是阿爾罕布拉宮最古老的部分。有塔樓、彈藥庫等遺跡。</h1> <h1>修建阿爾罕布拉宮前后共耗時150年,歷代蘇丹都對它進行過補充擴建。</h1><h1>摩爾人最后的王宮不僅有華麗麗的宮殿,不僅有固若金湯的防御工事,還有能自給自足的工廠。</h1> <h1>這里山勢險峻,難攻易守。應(yīng)該也是格拉納達成為摩爾人最后的根據(jù)地,能夠與基督光復(fù)大軍對峙200多年的原因之一吧?!</h1> <h1>據(jù)說,在十字軍東征時期,這個穆斯林最后的堡壘阿爾罕布拉宮,庇護過5000個摩爾人。</h1> <h1>阿爾罕布拉宮有宮殿之城和世界奇跡之譽。而格拉納達因阿爾罕布拉宮而聞名世界。</h1> <h1>這四面旗幟從左到右分別是:<br />歐盟旗幟、安達盧西亞區(qū)旗、西班牙國旗和格拉納達旗幟。</h1> <h1>從城堡瞭望臺下來,穿過美麗的夏宮花園去參觀卡洛斯五世皇宮。</h1> <h1>阿爾罕布拉宮生氣勃勃的夏宮花園給這些破敗的城垣注入了生機和活力。</h1> <h1>這幢建筑就是卡洛斯五世皇宮。</h1><h1>卡洛斯五世皇宮建于1526年。在西班牙格拉納達被光復(fù)之后。</h1><h1>這座宮是一個與摩爾建筑有著截然不同風格的西班牙建筑。</h1> <h1>卡洛斯五世皇宮的結(jié)構(gòu),整體外觀呈正方體,里面內(nèi)切一個圓柱形庭院。</h1> <h1>卡洛斯五世皇宮內(nèi)的環(huán)形中庭。 </h1><h1>之前看過網(wǎng)友拍的片子,中庭是空曠場地。地面中央有一個同心圓環(huán)。今天搭了臺子,放滿了椅子。看上去就是一個像個圓形劇場。不知是不是有活動?</h1> <h1>上二樓看看。</h1> <h1>卡洛斯五世宮殿的圓形庭院有兩層結(jié)構(gòu)。上下兩層圓形庭院環(huán)廊各有32根廊柱。</h1> <h1>好可愛!</h1><h1>征得同意后,拍下這幸福的一家人!</h1> <h1>卡洛斯五世宮是巴洛克風格宮殿,因它與周圍阿拉伯風格建筑的不和諧,引起了建筑家們的激烈爭議。導(dǎo)致工程期間數(shù)度停工。</h1> <h1>宮殿外墻上裝有很多獅子青銅環(huán)。導(dǎo)游說那是拴馬環(huán)。</h1> <h1>納塞瑞斯宮殿預(yù)約的時間到了。排隊安檢進入。<br />走進納塞瑞斯宮瞬間就被震撼!<br />這里的每一面宮墻,每一個門廊,無不密布浮雕和鏤空裝飾。其工藝的精致繁復(fù)及設(shè)計的考究簡直是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h1> <h1>天井中央有個很大的圓形水池。伊斯蘭《古蘭經(jīng)》中,水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h1> <h1>小天井兩端分別是梅蘇亞爾宮和科瑪斯萊宮。</h1> <h1>這是梅蘇亞爾宮黃金廳墻裙的腰線裝飾。其繁復(fù)精致如刺繡。</h1><h1>很難想象,當年摩爾人有如此精湛、精密的手工技藝。</h1> <h1>黃金廳。這里好像是外來覲見的使節(jié)等待休息的地方?</h1> <h1>納塞瑞斯宮有四個重要的中庭。其中屬桃金娘中庭和獅子中庭最為震撼,最為精美。<br />引人注目的桃金娘庭院是阿爾罕布拉宮最為重要的群體空間。是王宮的外交和政治活動中心。</h1><h1>來到桃金娘中庭,導(dǎo)游直接將我們帶入科瑪斯萊宮,這里是國王的官邸。</h1> <h1>科瑪萊斯宮中的使節(jié)廳。</h1><h1>—— 國王會見各國使節(jié)的場所。</h1> <h1>滿墻的花草浮雕紋飾夾著阿拉伯銘文的雕刻:"唯有真主是勝者。"</h1><h1>這座宮殿建造時期,穆斯林對西班牙的統(tǒng)治勢力已是強弩之末。此時伊斯蘭摩爾王還能如此淡定地精心打造宮殿,真佩服他們那顆強大的心臟。</h1> <h1>抬頭仰望穹頂,我想到了去年在埃及撒哈拉沙漠探訪摩爾人,在沙漠漆黑的夜晚所看到的浩渺星空。</h1><h1>使節(jié)廳這穹頂鐘乳石圖案寓意古蘭經(jīng)中伊斯蘭教的七重天。</h1> <h1>桃金娘庭院中間有一個矩形的大水池。四周是皇宮的辦公廳。</h1><h1>挨著水池,南北兩端是白色的大理石廊柱;東西側(cè)是兩行蔥綠的桃金娘樹籬。這是該中庭名稱的由來。</h1> <h1>桃金娘庭院修剪工整的桃金娘樹籬,陽光下,蔥綠如翡。</h1><h1>桃金娘,臺灣人翻譯為愛神木。</h1> <h1>桃金娘庭院的倒影真美!</h1><h1>陽光將周圍的建筑投射于一池碧水之中——</h1><h1>纖巧的立柱、優(yōu)雅的拱券,甚至回廊外墻上精致的圖案。精美的倒影與靜謐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輝映,使人恍如置身空靈的伊斯蘭圣地。</h1> <h1>從北非沙漠來的摩爾人非常重視水。他們從內(nèi)華達雪山上引來泊泊清泉構(gòu)建了阿爾罕布拉宮巧奪天工的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阿爾罕布拉宮內(nèi)栩栩靈動的噴泉,迂回蜿蜒的水渠,無不體現(xiàn)出摩爾人對水的珍愛。</h1><h1>桃金娘庭院矩形水池里的水是活水。看得到很多小魚兒游曳在其中。</h1> <h1>登上南端科瑪斯萊宮內(nèi)高40米的國王塔樓,阿爾拜辛區(qū)盡收眼底。</h1> <h1>這里是獅子中庭。</h1><h1>從桃金娘庭院轉(zhuǎn)到這里,再次震撼!</h1><h1>桃金娘院是皇宮的政治中心,獅子庭院則是摩爾國王的家庭中心,皇宮的后院。</h1> <h1>庭院中央是一座由12頭石獅馱起的大理石圓盤噴泉。</h1><h1>周圍是124根圓柱撐起的雕花回廊。</h1><h1>奇怪的是,伊斯蘭的《古蘭經(jīng)》禁止采用人或動物的形象作為裝飾,但在這里卻破例了?!</h1><h1>仔細看這石獅,蠻可愛的。長得像小怪獸。</h1> <h1>四周雕花回廊上密布的鏤空木雕或石雕就像蕾絲帷幔般精致而有動感。</h1> <h1>圓形水池中的泉水從獅子口中流出,再由大理石地面上的十字淺渠,流向圍合中庭的四方走廊。<br /></h1> <h1>大理石地面的十字形水渠代表著古蘭經(jīng)中極樂園的四條河流:<br /> 水河、乳河、酒河和蜜河。</h1> <h1>獅子中庭是皇宮中最精美最華麗的庭院。也是阿爾罕布拉宮的標志。 </h1><h1>我忽然想起余秋雨在他的《行走無疆》中把阿爾罕布拉宮的精雕細刻比喻為"死前細妝"——</h1><h1>"明知即將覆滅,卻仍在絕望的心境下細細裝扮。</h1><h1>不在乎明日,不在乎觀者。"</h1><h1>貼切凄美的比喻,令我心生悲涼。</h1> <h1>獅子庭院回廊上也有阿拉伯銘文雕刻:"唯有真主是勝者。"</h1> <h1>1492年,天主教雙王帥十萬光復(fù)大軍兵臨城下。<br />格拉納達最后的蘇丹博布迪爾是個軟弱的年輕人。為了保全阿爾罕布拉宮不被毀滅,他選擇了交出格拉納達的鑰匙向天主教雙王斐迪南和伊莎貝拉投降。結(jié)束了摩爾人在西班牙的統(tǒng)治。</h1> <h1>投降后的摩爾王默罕默德十三世博布迪爾不肯走正門出城。與母親一起找了一個邊門棄城出走。并要求天主雙王將他敗走的那扇城門立刻封堵起來。</h1> <h1>逃亡途中。在一個巨石前,摩爾王回望阿爾罕布拉宮,淚流滿面。他母親訓斥道:要么就像女人一樣哭泣,要么就像個男子漢,守住自己的功業(yè)!</h1><h1>其實真應(yīng)該感謝博布迪爾。不然,阿爾罕布拉宮這曠世珍寶早就毀滅于戰(zhàn)火之中。</h1> <h1>令人震撼的獅子中庭是穆罕穆德五世的后宮。回廊上的幾個廳室都很漂亮。每個廳都有極其豪華絢麗的穹頂。</h1> <h1>王后廳的穹頂。</h1> <h1>兩姐妹廳的穹頂。</h1><h1>這些穹頂都是用華麗的鐘乳石裝飾而成。美輪美奐!</h1> <h1>阿本薩拉赫廳的穹頂。</h1> <h1>感嘆摩爾人高超精湛的工藝。</h1><h1>近千年了,還能如此驚艷震撼世人!</h1> <h1>軒尼洛里菲花園,蘇丹的夏宮花園。</h1> <h1>漫步在阿爾罕布拉宮花園,耳邊響起吉他曲《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淡淡傷感。</h1> <h1>1896年的某一天,天已黃昏。<br />被譽為"吉他肖邦"的音樂家塔雷加來到了格拉納達。</h1><h1>眺望夕陽下廢棄的阿爾罕布拉宮,聯(lián)想到它昔日的富麗堂皇,塔雷加不禁感慨萬千。當晚就寫下了充滿迷茫孤獨和傷感的吉他曲《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h1> <h1>雨果來過這里。他說:沒有一個城市像格拉納達那樣,帶著優(yōu)雅和微笑,帶著閃爍的東方魅力,在明凈的蒼穹下鋪展。</h1> <h1>阿爾罕布拉宮入口處有一座天主教堂。與卡洛斯五世皇宮一樣,它也是在格拉納達收復(fù)之后建造的。</h1><h1>下午3點集合上車,告別格拉納達,驅(qū)車前往科爾多瓦。車程2個半小時。</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站:科爾多瓦</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r /></h1><h1 style="text-align: left;">西班牙科爾多瓦在歷史上是個很重要的城市。這里曾經(jīng)是摩爾王國的首都。</h1><h1 style="text-align: left;">科爾多瓦古城與塞維利亞、格拉納達鼎足而立,被譽為南方安達盧西亞地區(qū)的三顆珍珠。</h1><h1>作為歷史名城,科爾多瓦在198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里發(fā)生了很多故事,但我們逗留的時間很有限。只是以快速瀏覽的形式打卡了。</h1> <h1>一下車就遠望到了橫垣在瓜達爾基維爾河上的古羅馬大橋。</h1> <h1>古羅馬橋是羅馬軍隊在2000多年前建造的。從公元前四百年羅馬人占領(lǐng)這里,到15世紀光復(fù)西班牙,這座堅固的石橋上走過羅馬人、西哥特人;而后是北非來的伊斯蘭猶太人和摩爾人。</h1> <h1>凱旋門。凱撒大帝是第一個走上古羅馬橋的名人。</h1> <h1>科爾多瓦大清真寺。<br />來科爾多瓦看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是必須的。我們的非凡行程此處不非凡了,竟把它當成了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的備胎。<br />裘導(dǎo)帶我們漫步在大清真寺院厚厚的院墻外。</h1> <h1>作為世界遺產(chǎn)的科爾多瓦清真寺,最早建于8世紀。對于西班牙穆斯林來說,科爾多瓦是僅次于麥加和耶路撒冷的朝圣之地。</h1><h1>15世紀,摩爾人失守科爾多瓦。大清真寺被天主教改造。</h1><h1>這座鐘樓是查理五世下令修建在清真寺的羅馬式大鐘樓。</h1> <h1>穆斯林8世紀占領(lǐng)科爾多瓦后,將當時的哥特式天主教堂改成了清真寺;</h1><h1>700年后,基督教徒重新奪回科爾多瓦,又將清真寺改建為天主教堂。</h1><h1>如今已經(jīng)分不清這里到底是天主教堂還是清真寺了。</h1><h1>在土耳其索菲亞大教堂感受過無比震撼的我,真想進去看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三站:百花巷</h1><h1><br /></h1><h1>科爾多瓦百花巷就在大清真寺的附近。</h1><h1>緣著寺院厚厚的外墻就來到了百花巷。</h1><h1>這里是我一直惦記的地方。</h1><h1>來到這里,感覺有些失落。</h1><h1>掐指一算,今天已是6月1日。來晚了,庭院節(jié)已經(jīng)錯過。沒有看到我期待的景象。</h1> <h1>百花巷是猶太人的街區(qū)。街道蜿蜒狹窄百轉(zhuǎn)千回。</h1><h1>小巷花雖不多了,但鮮艷的花掛在雪白的墻上,還是頗有情調(diào)。</h1> <h1>今年五月上旬的庭院節(jié),宋慧喬和宋仲基度蜜月來到房前屋后掛滿了鮮花的科爾多瓦百花巷。<br />也是因為他倆,我對百花巷充滿期待。</h1> <h1>這張片子是團里的丁美女拍的。她開心的小聲告訴我,拍到了一個大帥哥。還說不能讓先生知道,自已留著慢慢看。我笑到捧腹。</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凌云县|
台南县|
灌阳县|
玛沁县|
海原县|
互助|
青龙|
黄平县|
双鸭山市|
图片|
寿宁县|
宁明县|
汉中市|
海淀区|
宝清县|
大冶市|
城步|
昌江|
金塔县|
桃园县|
保德县|
固阳县|
白山市|
锡林郭勒盟|
巨鹿县|
望都县|
沙河市|
葫芦岛市|
拜泉县|
玉环县|
宜章县|
锦屏县|
安国市|
舟曲县|
定西市|
桑植县|
法库县|
城步|
南岸区|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