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圖/文: 梅志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0年10月,我出生在云南彌勒山區一個風景秀麗的彝族阿細村寨里。那里有馬櫻花、有密枝林,有城里難得一見的山村秀色。但那時的家鄉耕地有限,又缺少水源。村民們只好以耕種玉米、洋芋等為生,生活極其艱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父親原是一名正式教師,在外地任教。1958年被錯劃“右派”,后回村務農至1979年恢復公職。在農村期間,父親一直堅持看書學習,待我稍稍懂事,他就暗暗教我讀書認字,講歷史故事,還鼓勵我學畫畫。</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時的山區,幾乎與世隔絕,知識傳播更是無從談起。但家鄉的美卻深深吸引著我,漸漸的我愛上了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我喜歡畫畫,但沒有彩筆、紙張,就用柴火燒出來的黑木炭當作畫筆,在地上、墻上畫飛鳥、畫草蟲、山水。后來學畫毛主席畫像,大人見了都夸我:畫得真好!</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澤東畫像》臨摹:梅志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7歲那年我讀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驚訝我已會寫很多漢字,更驚訝我能畫毛主席畫像,并表揚說畫得很像!其實,這是我父親的心血。</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那時起,小學校的黑板報刊頭、小插圖、抄寫文稿什么的,老師都會指定我來完成。我第一次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贊譽,往后對美術就有了難以割舍的濃厚興趣,只要有紙張、只要有空閑我都會畫上一畫。但之后一直都沒有專業美術老師指導過我的美術課,只有憑著自己的追求和愛好,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摸索美學技巧。</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朱德畫像》臨摹: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8年冬天,來征兵的解放軍叔叔動員我跟他們去當兵。剛剛高中畢業的我帶著年輕的夢想,告別了生我養我的家鄉,入伍來到祖國北方,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經過三個月嚴格的新兵訓練后,被分派到鐵道兵第14師69團直屬機械連。</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鐵道兵是工程技術兵種,除了訓練和學習外,更多的承擔著國家急、難、險、重的工程建設任務,連隊要求每位新兵必須盡快掌握各種工程機械的操作和日常維修保養等技能。班長反復耐心教會我開推土機、開鏟運機,也教會我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在老兵們身上我學到了吃苦耐勞,永不退縮的“鐵兵”精神。慢慢的我成了連隊的技術骨干。然而,美術夢卻離我越來越遠。</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只好暗下決心,不論部隊工作怎么緊張,環境怎么艱苦,我都沒有放棄對美術的愛好和追求。沒有老師,我就自購美術書籍自學;沒有色彩顏料,我就多練白描和速寫,并利用工作間隙到訓練和施工場地寫生,嘗試著創作一些部隊題材的作品。期間還報名參加了美術學院函授班學習,把自己所創作的作品寄往學院,經學院美術老師批閱點評后重新寄回,從中我得到了專業老師有限的美術指導,美術基礎理論和創作技巧有了進一步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學習美術的同時,我還創作一些文學作品在連隊黑板報上刊用。由于我的特長,連隊首長讓我擔任連隊圖書管理員,并把每期的宣傳專欄交由我來完成。從此,我更加注重文化知識和政治理論學習,我始終堅信:只要不懈努力,一定會有實現夢想的那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補衣》習作 : 梅志俊</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6年年底,鐵道兵“兵轉工”后不久,我終于有了實現美術夢想的一次機遇,并成為我人生的重要轉折。 </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家鄉云南省彌勒縣鄰縣,有個天下聞名的石林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石林縣需面向社會公開引進一名美術專業人才(不限戶籍地、不限是否在職在編),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告知父親按時幫我報了名。一來可圓我的美術夢,二來可以從北方調回家鄉工作,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愿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才引進”沒有安排筆試,一、要求報名者提交2至3幅美術作品,參加“石林縣縣慶30周年美術、書法展”;二、要求報名者為《石林文藝》期刊設計封面,后續有政審等一系列考核過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利用從小的鋪墊,和對美學藝術的執著和熱愛,我以本地彝族撒尼人為題材創作的美術作品《晚歸》,獲美術展覽二等獎,同時獲得《石林文藝》期刊封面設計獎。加之我有一定的文學創作功底,我成功打入“人才引進”前三甲,并進入到了政審考核階段。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終,我以較全面的考核、考評成績,被正式選調到石林彝族自治縣文化部門,從事專職美術輔導及《石林文藝》期刊副主編工作。這次來之不易的文化工作機會,既是機遇,同時又是鞭策和挑戰。</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石林文藝》封面設計/ 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運動會會徽》 設計: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文化部門工作的4年時間里,我深入農村,深入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勞動。學習當地撒尼語言文字,探索撒尼民風民俗,汲取民族民間文化素養。我先后創作出了《春耕時節》、《牧羊女》、《繡》等以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美術作品。其中《春耕時節》刺繡作品獲“石林首屆旅游商品大獎賽”一等獎,影雕作品《牧羊女》獲大獎賽二等獎。刺繡作品《春耕時節》,被作為石林縣委、縣政府的特色贈品,曾贈送中央電視臺《民族之林》欄目惠存,曾贈送聯合國世界兒童基金會惠存,曾贈送中國西南四省區彝學協會惠存。</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春耕時節》作者:梅志俊 刺繡:畢淑芬 </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我與石林縣文化館另一位美術老師合作,利用舉辦“民族民間繪畫美術培訓班”的形式,在全縣范圍內廣招民族民間繪畫學員,進行美術基礎系統培訓,并重點輔導學員現場創作民族民間繪畫作品,適時把作品推介到石林景區、全省甚至全國參加各種展覽。經過我們不懈努力,先后培養出了30多名民族民間繪畫人才。不乏后來成為“云南農民畫畫家”稱號的畢文明、畢文貴“雙畢”畫家”。 畢文明的農民畫《撒尼人》榮獲第二屆全國農民畫大獎賽一等獎;畢文貴的《搶親》、《洗麻》等多幅作品獲云南省民族民間繪畫畫展多個獎項。經過不懈努力,石林縣被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稱號,為石林的民族文化事業增添了光彩!</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牧羊圖》作者: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石林作為云南旅游品牌的龍頭,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石林旅游與旅游商品一體化發展戰略新思路,在旅游商品加工和推介上下大力氣,下大功夫。做實旅游富縣,旅游強縣。</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和愛人第一次嘗試著把美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民族民間圖騰圖案,與彝族撒尼民間刺繡挑花工藝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把極具石林地方民族特色的勞作場景、民風民俗等美術作品,用撒尼婦女特有的刺繡挑花形式,生動的表現在各種民族旅游商品中。從而,在石林旅游商品市場上,形成了以民族刺繡挑花為主的旅游商品推介、推銷新高潮,帶動了石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繡》作者: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目前,石林縣的民族刺繡業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刺繡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國外,也為本地的富裕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從而促進了石林旅游業和石林經濟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0年6月,由于我的工作表現和工作崗位需要,我被石林縣縣委組織部以“選調干部”形式,選調到石林縣人民法院工作。遺憾的是,我再一次離開了我深愛的文化工作崗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人民法院工作期間,我參加了云南省省委黨校法律專業函授班學習,取得了法律專科畢業證書。在做好法院各項工作的同時,我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長和優勢,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法制宣傳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大膽開創法律知識傳播新模式、新途徑;做好法律文書上網公開,送法下鄉,送法進校園、進社區等形式多樣的法律宣傳活動;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平臺,創辦石林法院《法律文苑》、《警鐘長鳴》等法律宣傳欄目。讓更多的公民學習法律、遵守法律、敬畏法律。讓我們的國家早日成為體現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人民法院工作期間,七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一次榮立三等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山翩姑娘》作者:梅志俊</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9年10月,我的美術作品《繡》榮獲昆明市政法系統“建國70周年美術書法評比”二等獎。</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美術之路充滿坎坷而顯得富有詩意,我的成長歷程充滿艱辛而變得更加充實。美學藝術陶冶人的情操,民族藝術讓生活多姿多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摯愛藝術,熱愛人生。</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火把節圖騰》 作者: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封面設計》作者: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封底設計》: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阿詩瑪》刺繡圖: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跳月》作者:梅志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撒尼映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梅志俊美術作品選</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作者簡介】梅志俊:彝族,云南省彌勒市人,曾在89369部隊服役,轉業后在天津中鐵建十八局機關、云南省石林縣文化局、石林縣人民法院工作。本人愛好美術創作、文學創作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镇赉县|
合川市|
清河县|
蕲春县|
玉溪市|
永宁县|
分宜县|
德昌县|
滦平县|
高密市|
罗田县|
彭州市|
道孚县|
台湾省|
班戈县|
乐东|
玛多县|
永清县|
额济纳旗|
星子县|
大埔县|
叙永县|
凤冈县|
赤壁市|
康平县|
尉氏县|
怀宁县|
绩溪县|
赤峰市|
阿勒泰市|
哈密市|
读书|
永登县|
合山市|
民县|
鸡西市|
女性|
濮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芜湖县|